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在南唐-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嘉敏脸色一喜,以为这礼物定是董安远从北宋托人送回来的,急忙道:“快呈上来,快些”

那太监将礼盒捧了过去,周嘉敏打开一看,竟是一块蟠龙雕花的铜镜,两侧镶嵌了不少珠宝,她顿时愣住:这样的礼物贵重是贵重,但却不是出自董安远之手,因为董安远知道她的喜欢,定不会送了这样的礼物来。

“那一份呢,让我看看。”周嘉敏唤道。

小太监将礼盒呈上来,周嘉敏打开一看,眉头皱了起来:里面竟是一本《大六壬》、《河洛理数》两本测字算命的古籍善本。

“这到底是什么人送过来的?”周嘉敏皱眉问道。

那两个青衣小太监面面相觑,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道是外头管事的太监送过来的。

周宪道:“混账东西,不知是谁送来的都送进来拖出去打二十大板”

此时又进来两个太监,潘礼春见势头不对,急忙对那二人使了眼色,那二人非但不走,反而将一封用蜡封好的书信捧到了李煜面前。

“陛下,这是上国皇帝的来信。”那太监道。

潘礼春急忙接了过来,得了李煜的示意便展开来看,然后笑道:“是北宋来的书信,陛下请看,落款处有太祖皇帝的篆章,是给郡主殿下道贺来的,方才那两样便是北宋晋王、归德军节度使石保吉送来的贺礼。”

李煜沉思了一下,道:“把信宣读了。”

潘礼春宣读了赵匡胤的书信,大致意思是闻南唐郡主寿辰,又听赵匡义、石保吉多有夸赞,特书信道贺,并送了贺礼来,是一对白玉雕刻的玉如意。

众人因这封信的到来而陷入沉思与不安,皆有疑问在心:周嘉敏如何识得太祖皇帝?一个附属国的郡主过寿辰,为何需要北宋一位重臣、一位王爷甚至帝王都来道贺?

周宗道:“敏儿,你可认得太祖皇帝?”

周嘉敏道:“回老爷的话,孩儿不识得,孩儿从未踏出国门,太祖皇帝也不曾来至江南,自然无从相识。至于那位节度使和晋王,孩儿也是不识的。”

她若说她认识赵匡义和石保吉,到时必然百口莫辩,又要迁出她离宫出走那件事,索性来个不承认,他们一时也无可对证。

周宪狐疑道:“敏儿当真不认识?指不定他们是化作别个来了南唐也未知。”

卷三 103 北宋助葬嘉敏远行

103 北宋助葬嘉敏远行

周嘉敏从容道:“就算他们扮作别个人来了南唐,我身居宫中也见不着,上次偷偷溜出去玩儿,可是什么人都不曾见到,更别说什么晋王和节度使了。”

李牧一向把周嘉敏当朋友,急忙起身笑道:“皇后娘娘,那北宋遣人送贺礼倒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上回微臣过寿他们不也是送了贺礼来?何况敏儿现在既是郡主,又颇有才名,北宋皇室知道有此人,从情理上也说得过去。”

钟皇后笑道:“哀家也是这么理解的。快别说了,收了贺礼还不好?快些子吃酒,谁再聒噪,哀家可要罚酒了”

众人便绕开这个话题,继续兴高采烈地为周嘉敏庆祝生日。

周嘉敏的生日过了好几天董安远的礼物才托人送到,是十方印章,用料是纯一色的田黄,字体全是金石篆刻,有不同的别号,比如有的印章刻嘉敏郡主,有的刻云山人,有的刻凤栖梧等,形状有方有圆,有兽头的也有花型的,不一而足。

周嘉敏见了这份礼物,真真是满心欢喜,这恰恰是她想要的,平时闲来无事,也作了不少诗画,每每落款不知怎么写,若是留白,又总觉着少了些许什么,如今有了这些印章,以后便可随着心意盖上去。

“郡主,别笑了,您看您笑靥满面,都乐成了一朵花。还是董大人知您的心思,竟送了这么个东西过来。”宝蝉笑道,“来,让奴婢帮您收起来。”

周嘉敏一扭身子,道:“不我还没看够你现在与烟翠一起将我以往做过的画啊诗啊词啊统统都搬过来,我要一一盖了章子上去,要让后人知道这大作乃是出自我之手”

灵儿端了一杯碧螺春过来,身后跟着两个两个小宫女,手里捧了个银盘儿,上面放了两方剔红山水人物印奁,里面放了鲜红油亮的朱砂,就听灵儿笑道:“郡主殿下,奴婢给您泡了碧螺春,这会子正得水温,油泥儿也为您备了来。”

周嘉敏看了一眼灵儿,接了那杯茶,笑道:“好丫头难怪宫里人都夸你机灵。”这灵儿是初进宫时周宪配给的宫女,年龄不大,却是宫里的老人了,对宫里的人和事把握得很有分寸。

灵儿笑道:“多谢郡主夸奖。”

立冬才过,就听闻赵匡胤的生母杜太后薨逝了。南唐作为北宋的附属国,自然要去助葬。

派谁去又成了难题,既要不辱使命又不能太寒酸,既表达谨慎整饬之情,又不能给北宋留有口实,且眭昭符与董安远才去了北宋,若让他们代为助葬,显不出诚意来,只得另派。

李煜斟酌良久,竟想不出得力的人选,一时间皱眉不展。

待回了后宫,与钟太后说起此事,钟太后不以为然,冷笑道:“先帝驾崩,他们派了梁义前来吊唁祭奠,那梁义是何许人?区区一个鞍辔库使来我南唐还趾高气昂,何有拜祭之态?说起这北宋实乃欺人太甚,自恃兵强马壮,毫不讲礼法”

李煜道:“母后所言甚是,赵匡胤确实欺人太甚,儿臣不才,不能替父皇、母后出那一口恶气,将来但凡国势强盛,儿臣定教训那北人何为礼仪何为孝廉。”

钟太后笑道:“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以后再莫说出来,小心隔墙有耳,北宋派了不少人去附属国当细作,指不定哀家与你的身侧就有一个。你再多的雄心壮志也要装在心里,不可外露,哀家只求你平安无事,也求祖宗保佑南唐再次复兴。”

李煜向来至孝,扶了钟太后,道:“母后请放心,南唐一定会复兴父皇打下的疆土一定会重新回到南唐的版图中。”

钟太后笑道:“才下了朝就来看哀家,你不累得慌?哀家老了,喜欢静些,也耐得住寂寞,倒是皇后,正年轻当时,最需要皇上的宠爱和支持,这会子又是李家的功臣,连诞下两个皇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怠慢不得。”她拍着李煜的手,道:“宪儿这孩子孝顺有分寸,大气,是做皇后的料子。”

李煜笑了笑,道:“那要多谢母后当年为儿臣选了这门亲事。儿臣陪母后用完早膳就过去。”

钟太后舒心地笑了。

周嘉敏也听闻北宋的杜太后殁了,知道过几日定是要去北宋助葬的,便想着央了李煜,让她也一同前往,一来是领略一下北国的风土人情,二来可与董安远相见,打定主意后便思索如何成行。

“我若找姐姐,肯定是不准的,那我求了谁去呢?李牧?”周嘉敏心道,继而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子里形成。

周嘉敏叫来灵儿,对她耳语了一番,灵儿笑道:“放心,郡主,这事奴婢擅长。”

一个时辰后,灵儿跑进来,道:“给郡主请安。郡主,这会子您可以过去了,一准能遇见国主。”

周嘉敏点头笑了笑,匆匆走了出去。

“给国主请安,国主吉祥。”周嘉敏笑着迎上来,而李煜正打算拐弯出了后宫,此处正是后宫前殿的交叉处。

李煜看是周嘉敏,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笑道:“平身吧,今儿这么乖,见了朕都没躲着走?有事求朕?”

周嘉敏脸色羞红,心道:这还没开口说话,竟被他猜中了,这可如何是好?讪讪一笑,道:“回国主的话,敏儿的确有事相求。”

“什么事竟然需要你直接来求朕?你不去求你姐姐却径直来求朕,想必是皇后不肯答应,连皇后都不肯答应的事,朕倒是很想知道。”李煜笑道。

周嘉敏抿嘴想了想,笑道:“是陛下一定可以答应的事,而且必须答应的事。”

“哦?那朕更想知道了。”李煜笑道。

周嘉敏笑道:“我想去北宋,请国主恩准。”她干脆跪了下来。

李煜急忙俯身将她拉了起来,周嘉敏慌忙缩回自己的手,李煜看在眼里情不自禁地扯了扯嘴角,笑道:“那你给朕一个理由,你为何要去,朕为何必须答应?”

周嘉敏道:“我想出去走走,想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我知道姐姐不肯答应,所以才来求了国主,若是国主也不肯答应,敏儿以后再不提此事。”

李煜笑道:“领略风土人情未必就得去北宋,北宋并非你游览胜地,搞不好是要丢性命的,你这样的想法既危险又任性。”他探究地看着周嘉敏,忽然想到了赵光义及石保吉从北宋送来的生日礼物,若有所思。

“那我总有权利选择不住在皇宫”周嘉敏冷道,她的确不想住在皇宫了,之前韩氏也向她提起过,说她一日大似一日,自家的姑娘终究要回自家,宫里虽好,却终究是外戚。

李煜脸上的笑容僵持了,冷道:“敏儿,你知道你现在是跟谁说话吗?换了旁人,朕便可定他个忤逆之罪”

周嘉敏赌气地冷哼一声,她自己也想不明白,谁给了她这份胆量,可以让她在李煜这个一国之主面前半怒半嗔、冷热无常,难道单单是周宪的缘故吗?

李煜缓和了一下语气,道:“你说朕派谁人去好?北宋向来虎视眈眈,若是遗了口实给他们,两国难免又起干戈,实非朕愿意看到的。”

周嘉敏想了想,道:“臣女以为韩熙载、李牧为佳选,二人一文一武,能动动静,既是重臣又是宗师,若由他们去助葬,气派上自不必说,行头也是好的,北宋自然说不得什么。”

李煜点点头,道:“韩熙载乃是中书舍人,又是吏部侍郎,此人颇有才华,若是派了他去,朕自然放心些;齐王领兵马,断不能轻易离国,须另谋人选才好。”

周嘉敏心急道:“陛下,那我出北宋的事情又如何决断呢?”

李煜笑道:“何时见你这般着急过?好吧,朕不逗你玩了,准了你去,只要你姐姐不阻拦即可。”

周嘉敏雀跃道:“当真?”

李煜笑道:“朕一言九鼎”

周嘉敏笑道:“多谢国主国主,您真是太好了我这就回去收拾一番,这次我绝不辱使命,也要当回女差官”

李煜笑道:“朕准你去,也是有条件的,随着韩熙载他们同去同回,不可贪玩不可妄作逗留,你需应了才行。”

周嘉敏笑道:“这个自然,请国主放心。”

李煜综合考量再三,下了旨意命韩熙载与太府卿曲霖前往北宋助葬杜太后陵墓。为低调行事,周嘉敏扮作一书童,跟在曲霖身边,李煜原想让周嘉敏跟在韩熙载身侧,但周嘉敏却不喜韩熙载的奢靡轻狂。

虽说是书童的身份,周嘉敏也不曾拿了架子诳人,但始终是个郡主,皇后、太后娇宠着,一应待遇比谁都娇贵些,临行前,周宪再三叮嘱,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便要曲霖、韩载锡掉脑袋,二人本是位高权重,经历两代国主均对其赞赏有加,何曾被人这般威吓过?

韩熙载颇有微词,以致上路后时而吟诗讽刺,对周嘉敏恭敬却不待见。周嘉敏充耳不闻,也不与他理会,他便沉默了许多。

随行队伍中携了不少宫女,也是助葬之用,烟翠、灵儿便随行在此队伍中,为的便是照应周嘉敏。

周嘉敏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之后所有的命运都将与这次远行有关。

卷三 104初见太祖行踪暴露

104初见太祖行踪暴露

此时已是十冬腊月,北宋地处江北,自然比南唐又要冷上一筹。一踏入北宋的国境,不知是心理作祟还是事实如此,周嘉敏感到前所未有的寒冷。

“烟翠,再去拿件裘皮来,我穿在里头。”周嘉敏道。

烟翠依言取了件裘皮来,小心翼翼地给周嘉敏换上。

曲霖道:“郡主还是轿子里坐吧,外头严寒,莫要冻坏了身子。”

周嘉敏一路都是坐在轿子里的,这会子进了大宋的边境又将要至开封才从轿子里出来,她望了望身上书童的衣裳,笑道:“多谢曲大人好意,我现在是书童,怎可坏了规矩,前面便是开封了,我走走不妨事。”

韩熙载笑道:“看不出郡主殿下还有几分头脑和骨气。倒是我韩某人小瞧了。”

周嘉敏反唇相讥道:“平日只听说韩大人花天酒地,最是风流不羁,说话做事也不不讲究循规蹈矩,想不到这损人的话张嘴便来,倒是没有寒碜勤学殿学士的口碑”

韩熙载哈哈一笑,道:“好以微臣只见,郡主与皇后娘娘相比,更胜一筹”

周嘉敏微微一愣,这是她来到南唐以来,第一次听见有人赞她胜过周宪,平素那些人再怎么夸她,也只是说她像了周宪,还从未说她胜过周宪。

进了开封,被前来迎接的官员安排在使臣别苑里,此处比驿馆级别略高,装饰布置也比驿馆讲究许多,格调更是肃穆高雅,为的是各国出使之臣下榻之用。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因为国势强大,威慑了周边小国,成就了中原霸主之地位,周围具是藩属国,这别苑便是为诸多藩属国的来使所设。

本以为来了开封可见到董安远,哪曾想董安远去了别的城池,这会子既不在南唐也不在开封。周嘉敏忍不住一阵失落,却没有表露出来。

助葬乃是北宋建立以来独有的一个说法,主要是针对藩属国而言。说是助葬,倒不是真的去修剪墓穴、守灵哭丧等,就是比吊唁多了一些礼节和器物,也更讲究气势和形式。南唐此番来了上千人,银钱、器物更是不计其数,来者皆挂孝,实乃心诚之至。

韩熙载善文章,早在出行之前便应了李煜的命令写了悼词来,读出来真真感人肺腑,就连赵匡胤听了也赞其“文采斐然”。

这一天,是杜太后的灵柩停于太庙的最后一天,举行下葬之礼。

大雪洋洋洒洒,天色阴霾,颇有几分阴郁之感,周嘉敏没来由感到一阵压抑。

周嘉敏依旧是书童装扮,跟着曲霖、韩熙载进了太庙。偌大的太庙跪满了身着缟素之人,那些人不顾漫天大雪,按品级次序跪在高低不等的台阶上纹丝不动。

“郡主,稍后您要照看好自己,微臣恐怕顾及不到您。”曲霖小声道。

周嘉敏点头道:“曲大人只管忙自己的事情去,我会好生照顾自己的。”她悄悄地跪在曲霖身后,却时不时偷偷向祭祀台上望去。

一个披麻戴孝的男人在左右数十太监及宫女的簇拥下至了祭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