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蛮荒生存手册-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由于咕噜高效率的伐木,雪人们明显对咕噜更加崇拜和亲近了,以前那种奉若神明的疏离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工作伙伴间的亲昵和熟稔。
安更是把咕噜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只是它太过溺爱这个孩子,完全部分轻重地满足它的一切要求。不过幸好,咕噜也从未有过什么过分的要求。
在咕噜的参与下,建造进度大大提高,第一间畜棚很快建了起来。雪人们围在建好的畜棚前好奇地打量,虽然是它们一手建造出的东西,但它们还是有一种惊奇感。
它们知道,这种叫做“畜棚”的东西可以让巨鼠在冬天不再死去,可以让它们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肉。
而这一切,都是那个与它们长相相似,却大了好几号的女孩带来的。
雪人是知道感恩的种族,从对待龙族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当明白麦冬给它们带来了什么之后,它们很快便像敬重咕噜一样敬重麦冬了。
以前是看在咕噜的面子上听她的话,现在,则是由衷地信服她本人。
感觉到这种变化,麦冬自然也是高兴的。
倒不是虚荣心作祟,而是这种变化有利于她的计划的实施,毕竟领导者是需要威望的,得人心的领导者才能将下属的效率发挥到最大。
第一间畜棚建好后,剩下的进度就快了许多,因为这时许多基础工作都已经完成,比如第一组锻造组,所有需要的工具都已经锻造完成,因此这一组人力就能调到其他组,于是也就加快了其他组的工作进程。
在这样热火朝天的建造中,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树木的叶子渐渐干枯落下,野草枯萎一地。这倒是为棚顶的建造提供了方便,野草直接便能铺在棚顶上,节省了晾晒这一道工序。
与草木的对应的是渐渐销声匿迹的动物们,许多动物都彻底消失不见,剩下的要么在寻找过冬的温暖巢穴,要么还在不断进食累计脂肪,但当霜花挂上草尖,雪人们刚建好第一千间畜棚时,大地上已经没有什么觅食的食草动物了。
天气越来越冷,温度已经降到了湿度一下,离结冰也不远了。雪人是怕冷的生物,习惯了居住在岩浆附近,因此对于寒冷尤其难以忍耐。留在洞穴的雪人还好,地底的温度要比地面高的多,而且即便感觉到寒冷也可以聚在一起取暖,或者干脆跑到温暖的育婴室里,只要不耽误了自己的工作就行。但在外面工作的雪人们就没那么幸运了。
如果是以前,它们早就开始窝在地底不出,但现在为了赶进度,它们不得不继续留在地面上。不知是幸还是不幸,由于种群数量的大量损失,它们囤积的巨鼠皮完全足够一千个雪人使用。
每个在地面工作的雪人都裹上了一层层的巨鼠皮,但仍旧被冻得瑟瑟发抖,只有等活动起来出了汗才会好一些。
在寒冬的紧迫威胁下,建造进度反而更加快了,下霜时,第一批巨鼠已经搬进了新居。
空间不足,麦冬只得改变原来每间二十只的计划,好在实现已经考虑到这个变化,每间畜棚的面积建地比较大,能够容纳比较多的巨鼠。
每间畜棚都容纳了至少三十只巨鼠,第一批迁居的巨鼠一共有三千只,被分散在了一百个畜棚里。它们对新居适应良好,完全没有什么不良反应,而且原本蔫嗒嗒的精神很快变好起来,每天白天除了进食就是摊开肚皮晒太阳,一点也不担心冬天的样子。
看到巨鼠这样的反应,麦冬总算松了一口气。
如果千辛万苦地建好了畜棚,结果巨鼠根本不能住,那才叫晴天霹雳。
还好,现在的结果是好的。
既然第一批巨鼠适应良好,第二批乃至第三批迁居也就很快开始了,随着建造的进程,不断有新的巨鼠被转移到刚建好的畜棚里。不能怪麦冬心急,实在是因为地底洞穴里的巨鼠已经开始不断死亡。
给巨鼠到地面上放风是需要人手的,而麦冬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自然分不出人手去放牧巨鼠。因此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数万只巨鼠都像以前的冬天一样窝在几个大山洞里,整日不见阳光,空气也不流通。
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病几乎是理所当然的。
麦冬刚开始被不断死亡的巨鼠吓了一跳,还以为爆发了瘟疫。但安却说这是正常的,往年也是在这个时候巨鼠便开始死亡,数量越来越多,直到春季。
而瘟疫也不是没有,但安表示这次死亡的巨鼠都是正常病死,并没有那种会传染的可怕疾病。
至于判断正常病死和瘟疫病死的标准,安也说不出来,只能说,在数千年的养殖过程中,雪人有了自己的一套辨别方法。
即便不是瘟疫也不能掉以轻心,因此即便畜棚还未全部完工,巨鼠的转移工作就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巨鼠被转移到地面,留在地底的自然越来越少,这也解放了地底拥挤的空间,环境得到改善,巨鼠死亡的数量得到了控制。
当一千间畜棚都被住满的时候,这场寒冬前的生产活动不得不被迫停止。
第一场雪落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超级肥!【滚,明明是为了赶榜单

☆、第八十九章

雪从入夜时落起,一朵朵小巧晶莹的雪花落在草尖,落在树梢,落在还未及时返巢的动物们瑟缩的皮毛,纷纷扬扬一宿,盖住了黑的土、黄的草、灰的山。
早晨起来时便看到一个银白的世界。
空气冷冷的,呼吸之间带着股寒意,虽还不到呵手成冰的程度,但也绝不会让人好受。
雪已经停了,太阳还没出来,但雪光映着天光,看上去倒跟白昼没什么不同。
麦冬弯腰钻出树洞,甫一冒头便迎上一股清洌洌的寒风。
麦冬以前体质算是偏寒,与许多女孩子一样有着气血不足的毛病,特别畏寒,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经常一觉醒来脚还是冰凉冰凉的。但从气温降到十度以后,原本早该到来的症状都没出现,现在她睡觉经常是一觉到天亮,连梦都少做,手脚也不会冰凉地难受了。
她猜测这是龙血和蛋壳的作用,自己提升的身体素质不仅仅是速度力量等方面,连一些小毛病也一并治好了。
只是,虽然不像以前一样畏寒了,猛一从温暖的地底洞穴出来,沁凉的空气还是让她浑身一个激灵,仅存的一点睡意彻底消失不见。
她搓搓手,朝手心呵了口气,在空中形成一片白雾,然后裹紧了身上巨鼠皮做的大衣。雪人这里有针线有布料,还有堆满几个山洞的巨鼠皮,麦冬便给自己弄了这一身鼠皮大衣,内里用的是那种树皮纤维布料,外面足足缝了三层皮毛,看上去有些沉重臃肿,只是保暖效果还是差强人意。
与她一样裹了层层巨鼠皮的还有安和其他几个雪人,而且,由于天生畏寒,它们比麦冬裹得更多,看是去就像一个个灰扑扑的圆球,但即便如此它们还是冻地瑟瑟发抖。
如今的温度顶多不过零下三四度,雪人连这样程度的严寒都无法抵御,难怪它们要躲在地下了,麦冬无奈地想着。
跟麦冬和雪人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咕噜。
它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披,黑色的鳞片在一片雪白中格外显眼。它似乎完全没感觉到寒冷,尾巴高高扬起,看着雪景一幅好奇宝宝的样子。
麦冬不知道巨龙是不是都是像咕噜这样,问过安后,安却也不清楚,它并没有见过除了咕噜外的其他巨龙,所知的关于龙族的一切都是组中口口相传下来的,而这些传下来的信息中,自然不会包括龙怕不怕冷这样的小问题。
况且,据说以前这个世界并不是这样的。
没有那么大片的海水,到处是喷涌的岩浆,想来那样的环境也不会有严寒的困扰。
出了树洞,众人朝着离洞口不过百米远的畜棚走去。
用枯草树木和巨鼠皮做的鞋子踩在雪地上发出酸牙的“嘎吱”声,走过处雪地上留下一串大小不一的脚印。
附近也有着其他生物的脚印,在雪地上留下了清晰的路线痕迹。麦冬以前听爷爷说过,雪后循着这样的脚印最容易逮到猎物。
不过现在可没时间玩打猎,雪下了一整夜,她得检查下畜棚和巨鼠的情况,毕竟是木质结构的棚顶,她怕雪下太大压塌了畜棚,更怕巨鼠承受不住这样的寒冷。
很快就走到畜棚,两排砖木结构的建筑排列地整整齐齐,斜斜的棚顶俱已覆上一层厚厚的白雪,四下里静悄悄地每一点声息。
一眼望过去没见到倒塌的棚顶,麦冬松了口气,又走到离得最近的一间畜棚,探身去看里面的情况。
畜棚一半露天,一半被棚顶遮住,被遮住的一半还用砖砌了个小屋子,只留半米左右的一个小门让巨鼠进出。此刻一间畜棚里三十几只巨鼠全挤在了小屋子里,看上去像是还在睡觉。麦冬打开门进去,一个个检查过,发现的确只是在睡觉,外面一夜风大雪大的,它们倒是睡得安稳。
只要巨鼠不怕冷就没太大的问题了。
麦冬又将所有的畜棚检查了一遍,才彻底放下了心。
万幸,没有一间畜棚倒塌。
可虽然没有倒塌,但棚顶上厚厚一层积雪也要清理,木板和干草的棚顶不像砖石那样坚固隔水,现在不清理,等到太阳出来积雪融化,雪水怕是会慢慢下渗。棚里的雪倒是不用打扫,之前设计时就考虑了排水问题,每间畜棚都有一处角落较低,融化的雪水会聚集到这个角落里,然后流到外面的排水沟里。
同来的几个雪人已经忙碌起来,它们将畜棚附近一个堆放草料的草垛上的积雪扒开,搬草料去喂巨鼠。
此时太阳终于升起来,雪地上开始有其他动物出现,森林不再寂静无声,巨鼠们也伸伸懒腰醒了过来,看到抱着草料的雪人便吱吱叫着求食。
接下来整个上午都在清理棚顶中度过。
雪人身小体轻,又长着翅膀,清理起棚顶倒是方便,也不用爬上爬下的,就是一个个都冻地不轻,为了能暖和起来都拼命干活,一刻也不让自己停下来。
麦冬看地眉头直皱,一时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以后再寻找更好的保暖材料了。
清理了棚顶的积雪,一行人沿着原路回到地底。
一进入甬道,地底的温暖让雪人们精神好了些,毕竟在地下生活了数千年,它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虽然还是会渴望回到地面,但当严寒来袭,温暖的地底显然更让它们感觉舒适。
麦冬却觉得十分憋闷,虽然地面上寒冷,但空气是清新的,地底的空气却永远凝滞如死水一片,她不像雪人那样习惯了这样的环境,因此呆久了就想往地上跑。咕噜也跟她差不多,再说它还不怕冷,因此更喜欢在外面,不过它一向不挑剔,麦冬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因此从没有抱怨过。
可是地面没有住的地方,接下来一个冬天,除非有事,她和咕噜都得待在地底了。
真是想想就憋闷啊。
回到大厅,其他雪人都散去了,麦冬不想回休息的山洞窝着,因此像安提出要去雪人储存食物的地方看看。
之前忙着盖畜棚的一个月,麦冬并没有怎么关心饮食问题,只是在第一天教会后勤组的雪人几种几种食物的简单烹饪方法,比如烤肉抹上盐,比如用大锅加炖煮食物,都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对雪人来说已经足够神奇了。这一个月来后勤组提供的食物大多就是经麦冬改良过的烤肉和大锅炖的大杂烩,当然,节俭习惯了的雪人也不可能奢侈地以肉为主食,因此野果也没少出现在菜谱中。
大杂烩的食材多种多样,麦冬当初是用干茄子炖肉做的示范,因此干茄子炖肉出现的频率就非常高,只是麦冬晒得干茄子虽多,却架不住一千人吃,很快干茄子便吃完了,后来麦冬让去河对岸烧石灰的烧灰组将她储存在山洞里的各种干货都带了回来,于是大杂烩就真成了大杂烩,巨鼠肉、干蘑菇、干野菜、各种干海货,麦冬告诉雪人这些东西都可以一锅炖,于是大杂烩的原料经常变化着,加上经过炖煮后食材的样子都发生了变化,麦冬有时候都认不出来自己吃的是什么。
她储存的东西太多太杂,自己都记不太清,因此她也不知道有些食材是来源于她的储存还是雪人的。
但是,当不认识的食材越来越多时,她心里就有了猜测,只是当时太忙,她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十个来用,根本没时间再关注其他事情,因此便只得暂且放下。
现在空闲下来,她自然要去证实一下自己的猜测。
安欣然应允,带着麦冬和咕噜去了雪人储藏食物的地方。
最多的自然是各种野果,有些麦冬见过,有些没见过,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麦冬自己收集的。雪人显然对处理野果驾轻就熟,能久放地分门别类地存放,不能久放地都烘成了果干。
但除了野果外,还有两个山洞放着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这些也都是能吃的,但因为数量不多,种类又杂,就被单独放置在两个山洞里。
麦冬仔细看着,每拿起一种都向安询问。
安对这些东西不算太了解,有些东西它也不认识,但大多都能说出一二,比如有种弯弯曲曲蚯蚓一样的草根能够生吃,里面的汁液甜甜的,是小雪人最喜欢的零食。但是因为数量少,而且不挡饿,所以山洞里只有一小堆,也只能给幼崽们解解馋。
麦冬试探着嚼了一根,口中清甜的味道让她惊喜不已。
这味道,跟甘蔗很相似。
抹了点汁液在手上,不一会儿手上便觉得黏黏腻腻的。
因为地底环境而憋闷的心情瞬间好了起来,有了甘蔗就有了糖,虽然这种草根并不是甘蔗,但无疑也含有大量的糖分。
糖在中世纪的西方可是奢侈品呢,不仅仅是作为调味品被使用,糖能够快速补充热量,舒缓神经,对于人体的好处显而易见,中药的许多药方就有糖。
因为这个发现,麦冬对于这两山洞东西的兴趣更大了,每一种都不放过,每一种都向安细细询问,虽然大多数都没什么大用处,却还是兴致勃勃。
等两个山洞的东西都看了大半的时候,麦冬发现了一种更让她兴奋的东西——谷物!
作者有话要说:原本想撸个粗长君的,结果大姨妈造访,粗长君没了TAT

☆、第九十章 大

只有一小把,稀稀拉拉地散落在山洞的一角,还带着秸秆,每棵秸秆上只结一颗穗子,穗子有一指长,谷粒被包裹在浅黄的外壳里,剥开外皮便看到里面金黄的谷粒。
有点像小米,但颗粒又比小米大了一些。
安说这种“果实”不太好吃,又干又硬,而且外壳不好去掉,所以雪人不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