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竟然是飞机!晚上飞行的飞机!”

“轰!”一声轰响在巡逻艇旁边炸开一片漫天的水花。

“发动机出故障了!”禾田慌张的喊道。

又是声鸣叫越来越近,东乡大喊道:“快躲开!”又是一声轰响,这一次离得更近了。失去了大半动力的巡逻艇成了最好的靶子了。

与此同时,东乡看到了另一艘冲过封锁的巡逻艇在一架战斗机的机炮声中溅起了无数的火花,终于在伴随着鸣叫的飞机轰炸下,轰然一声在江面上开出了一朵妖艳的火焰之花。

“那好像是斯图卡?”这是东乡炫木的最后印象了。

第一卷 起航,1937 第80章 一个师的编制

夜间飞行,此时还没有各类夜间设备,没有大量普及,危险性很大。但为了救得人安全撤离,孟享拼上了老本。凑起来的3架斯图卡和3架Bf109B也调到了江边来了。又是在无偿捐献后,江北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事实证明,这六架飞机也唬住了不明真相的日本舰船。没有多少防空力量的巡逻艇,对上飞机直接是找菜。

时间!飞机的冒险赢得了时间,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两架斯图卡不小心坠入江中,死了三个飞行员。心疼死孟享了,飞机毁了,不要紧,三个飞行员可是比飞机价值高多了。

熟悉地形的李桂丹强行要求参加行动,被调到了南京的飞机场去扔了两颗小炸弹,骚扰得几架打算强行飞行的飞行员始终没飞起来。在击毁了两架飞机,炸了一条跑道后,他们两架Bf109B安全返航了。当笑呵呵的他听说此事后,也在拉长了脸不断的心疼,既心疼飞行员,又心疼那两架算是已经属于他们大队的斯图卡了。

介于夜间飞行的危险,日本飞机终究没有起飞。当清晨,日本人大群飞机乘着薄雾赶来的时候,撤离计划已近完成了。只剩下被主动炸毁的散落四处的浮桥碎件。

整个行动,一共救出来54315人。撤退途中,即使有防护绳,但也有近百虚弱的人坠江。几日的折磨也从那里搬出了五千多具尸体,如此总的数目就和日本人的近六万人的数目差不多了。

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其中士兵12918人,这些士兵大多数是精锐部队中的老兵。

虽然,孟享这一段时间生产出来的军火装备差不多都投入到了该次行动中,若不是有卖医药的钱款支持和零散的部分军火买卖,孟享差不多要负债了。但当孟享看着鼠二的总结报告时,很是欣慰。

毕竟,人命是无价的。

孟享也相中了这批老兵的潜质。即使是此时的人命贱如草的时代,一个老兵的价值也是要高不少。

这些老兵经过了南京保卫战,有很多还经历了淞沪战役。其中的很多来自精锐部队的士兵还经过系统的培训。当然,经历了战场的考验,才是这些老兵的可贵之处。

一万多名战俘士兵大多数都带伤,完好的不多。在缺医少药的时代,这些伤兵大多数是将会慢慢被遗弃。伤兵的价值,此时还没有被完全的重视。

但有着未来意识的孟享却知道,老兵是一支队伍的灵魂所在,伤兵以伤病作为代价获得的经验教训更加的深刻。

虽然,此时孟享的队伍主要是绝对忠诚的克隆人士兵,但2万的限制却使得孟享不得不考虑普通人的兵源。在鬼子步步紧逼向山东的危急时刻,老兵的作用无疑要比培养新兵要合算的多。

此时,不光是不大重视伤兵,就连散兵找不到自己的队伍而他投也很正常。这是孟享的机会。

87军、88军、教导总队等精锐部队在南京保卫战中基本上都已经丧失殆尽。这也是后来他们一直翻不过底来的一个原因。此时有了一万多名士兵的回归,各部队的长官都抢着来招收旧部的。不过,此时的孟享也插了一腿。

就在这两天,全国各报纸都在评价报道这次中央政府主导的救援行动,各类不断露面的大佬着事风光了一把。

先锋军出人出力,还无偿捐赠了大批武器,最后这等做了好事还不留姓名的雷锋精神,终于在各方大佬们那里得到了回报。

一个师的编制。

这种编制的东西,没多少人特别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实力,实力到了,这编制自然就有了。但孟享这野路子要想登上历史的舞台,获得他人的认可,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正规身份。几次对高级军官的招揽不果,就使得充分他认识到了名份的重要性。

本来,大佬们是打算最多给一个独立旅的编制。虽然孟享没有了银弹,但军火武器的赠送也立即改变了一些人的意见。

由于第2军团的率先撤离,使得下关落入险境。矛头指向处,徐源泉不得不抛出了一个师的编制,保住了实力。

于是,41师的编制落到了先锋军的头上。

虽然41的名头不好听,很有些西式节日的幽默风格。但可以名正言顺的招揽老兵,才是此时孟享最看重的。在同样的条件下,正规军总比民团要吸引人。

一万多伤兵和四万多精壮很多人在孟享派人不断的暗示下,都明白那天的具体情况。在同样选择时,无疑救命恩人的先锋军更加吸引人一些。况且,待遇也是中央军德械师的标准。只要不是很铁杆的关系,很多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先锋军的41师。单单是先锋军承诺的治疗伤兵的条件就让大多数有伤在身的士兵有了决断的选择。而这些人正是各部队的长官无奈忽视了的,有先锋军的承诺,他们只会出于袍泽之谊而感激。

不仅仅是他们,先锋军在下关帮助撤离的场景,很多人都终生难忘。一些找不到队伍的散兵游勇也凑了过来,孟享是来者不拒。

在已经投效手下的黄华民、胡鸣鹤、李铁侠等人的帮助下,以先锋军的两个战斗营和一个工兵营为骨架,一个师的体系很快就在江北树立了起来。

闻听此消息的孟享不由心花怒放,自己也成了少将了。也当将军了!

“哇哈哈哈!”指挥中心内,在小花那美女头像的冰冷表情注视下,孟享一时喜不自禁。

正当孟享得意洋洋的时候,一个消息确如一盆冷水泼头立时让他陷入了呆滞。

为了报复,恼羞成怒的鬼子在18号从别处赶来了绵羊一般的五万多军民,示威似的赶到了下关码头附近,就在对面防守官兵众目睽睽之下,一天之间就全部屠杀了。

孟享听闻后,良久不语。

这就是历史的惯性?

谁也说不清。这边才救了五万多人,那边又死了五万多人,只是死的人不同而已。

孟享把自己关在基地的指挥中心,沉思了良久。他想了很多,又似乎什么也没想,只是发呆。

一整天后,他才从无思维状态下缓醒过来。

“我一定会改变历史的!”孟享在指挥中心中使劲的喊着,大屏幕上的美女指挥官头像依然是冷冰冰的表情看着他。

“只有靠自己有了足够的实力,才能摆脱这无奈的命运!”喊了三声嘶哑了嗓子的孟享慢慢地坐了下来,暗暗想道。

(忙活了一晚上,终于进入作者专区了。是系统问题还是我的机子问题啊?)

第一卷 起航,1937 第81章 历史的一点点变动

孟享一番思索的结论,就是要多靠自己,绝对不能指望自己的敌人发善心。

有了一次大规模的救援,鬼子的防守更加严密了,就连救人时通过密道进入城内的三个精锐的小队也差点回不来了。他们在城内到处搞破坏,扰乱了鬼子们注意力,为后撤争取了时间。但在撤退时,由于紫金山的防卫加强。至今还被封堵到了密道中。

再次组织救援的难度相当大。坐等鬼子杀软了手,也不是办法,孟享只能加大后续计划的力度。借着这一次救援行动的轰动效应,把鬼子屠杀中拍摄的影片和照片以及一些文字数字资料,捅了出去。

鬼子的屠杀从13号就已经开始了,原来的历史上是持续了六周,而且由于消息的阻碍,开始的几年竟然没多少人知道。

而这一次,从鬼子一开始屠杀起,完完全全的日本人模样的间十和间十一早早的就扛着摄影机和照相机开始了蝗军伟大功绩的采访工作。为了防止穿帮,间十和间十一所复制的模样确有其人,是被特遣小组在上海时特意解决了两名日本随军记者,这才有了间十和间十一的出现。

摄影机忠实的记录下了各处发生的惨剧。由于有些场所不宜进入,而且发生的惨剧太多,不容易都记录下来。所以,在南京城的不少地方,还提前隐蔽安置了一些基地出产的小巧的间谍摄影机。

此时再小巧的摄影机也不如后世的探头方便,因为一些特殊情况还是导致了三处摄影机受损。但由于鬼子们实在没有料到有偷拍的行为,摄影机又设置在很隐蔽的地方,所以没有一处被发现,这也是很值得庆幸的。

虽然此时摄影机前的鬼子们一个个都得意忘形,但这些影像都将是以后揭露鬼子们邪恶变态形象的有力证据。

当然,仅仅指望国内此时正在歌颂党国、歌颂领袖的救人事迹的媒体是不够的。蚂蚁的抗议无效。

国际上的不少著名媒体,在又接受了一笔不菲的赞助金后,纷纷在短时间内把接收到的来自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图片和详细的数据传播了出去。拉贝、魏特琳、马吉等国际友人或文字或影像的证词也纷纷披露出去。

红果果的影像带给人们的现实冲击格外的强烈,反人类大屠杀罪名的惊骇标题一时盖住了西班牙内战和德国国内大动作的风头。

国内的花生米终于盼来了国际各大政府的谴责干涉,国内舆论一时也纷纷慷慨激扬,怒斥日寇的残暴。

各地的抵抗也一下子成了两极化。要么望风而逃,全部跑没影子,要么顽强抵抗,直至最后一人。总之,没有再去傻乎乎投降的士兵了。至于不认字,从不看报纸听广播的大量民众,也是机灵的随风随雨了,顺应潮流了。

鬼子打算震慑的效果只发挥了一半的作用。

终于,孟享得到了一个听来不错的消息,鬼子在南京城内的屠杀行为收敛了很多。国际集体谴责发挥了一下作用,当然该怎么交易,该怎样经济往来,还是照旧。谴责只是口头上的制约,不要太过分的警示而已。

孟享也不指望国际力量的涉入,然后和平解决。但只要此次大屠杀中能多活一个人,也算是成功了。

终于在一个月后,在国际压力下,在各国派遣调查小组进驻南京前一刻,南京的屠杀终于比原来历史提前了两周结束了。

战后通过各类方式的精确统计是,南京大屠杀中被屠杀的总人数是约25万多人。加上南京城外临近的小城镇也有数万的损失,各类纪念活动中大多数是以30万为警示标题。

他们所有人都不会知道原来的历史上这个数字至少还将向上浮动十万人。

单单是孟享的一系列行动先已经解救出了不少的人了。

开始鬼子围城前的散布的谣言,就让一些老幼妇孺提前离城躲了起来;招工强制抽丁又挽救了近十万民众;下关撤离通过对鬼子的阻击和三艘大船加入救援,又多救出了至少六七万;难民区中收留下来的五六万难民,还有雇佣形式保留下了近两万少年儿童及少量青年妇女;在先锋军组织带领下冲出突围的残军也有一万多人;加上那次救援行动救出的五万多人;再算上国际舆论的制约后,鬼子畏手保下命来的一干人众。

零零总总的算起来,孟享的一系列救人计划至少多存活了二十多万人。

孟享看着这个数据,并没有多少欣慰。在原有历史上当时城内依旧留下的军民达到了四五十多万的庞大数字面前,悲剧依旧还是在不断发生着。他一直想着原来的那个时空,那场大屠杀的模糊的统计数据,心中一阵阵绞痛。那个三十万的前边是有个“大于”前缀的,三十多万也是大于,四十多万也是大于。模糊数据不似亲眼目睹的一条条人命,那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而已。那无法计数的在怀念的天空中依旧哭泣的生灵,都统统化为了历史书本上夹在三十和万中间的“多”这一个后缀字眼。

原来的那个世界中,南京周围的人都杀没了,大屠杀开始的几年,国人还都不是很了解。通过鬼子记录功勋的一些记载,国人才渐渐晓得有这出惨剧。而后来国弱的不幸,使得为了政治利益的妥协而放过了本该受到终结审判的诸多侩子手。

这一次,虽然悲剧依旧在上演,但所有的一切都不会逃出最后的审判!

(九九归一,第一卷结束。匆匆截卷,疏漏颇多,望大大们谅解!结尾误解较多,已修改)

第二卷扬帆,38到39 第82章 历史的惯性

孟享本来的打算是按照原来的历史走势,趁着鬼子的实力达不到偏远地区,来低调发展自己。但随着现场直播式的体会到鬼子在南京的残暴,孟享觉得很难再压抑住自己的怒火。

救援行动中又张扬了一回,想低调也不大可能了。

孟享也想开了,凭着自己手中的力量,又有了飞机和坦克,在鬼子来临的时候保住周围的一圈非战略要地的地盘还是很有把握的。至于临近不远的济南,若是计划好了,说不定也能给鬼子一个深刻的教训。

孟享此时心中只想着要给鬼子个深刻的教训。南京那地方离着太远,有诸多的其他因素不方便布置,不过临近的济南地区倒是可以在黄河沿线布置一番。借助基地的力量或许能撬动一下历史的局点。

在十几个兵营的全力生产下,即使除去南京城内一千来人的损失,克隆兵团总数也已经突破了七千人。而新组建的41师也在日夜兼程的往回赶着。41师隶属了中央,却被安置到了韩复渠身边。其中的疙瘩,孟享不想多去揣测。孟享已经打算好了,过几天就和韩复榘再接触一下,为他在黄河的防线多增添一些力量。

经历过了那场救人后的报复性屠杀的洗礼,孟享没有过多的颓废,连续几天都在组织安排武器生产,为保卫济南做准备。武器由于换代和交易,以及前一段时间在南京的消耗,倒一时有些紧缺。

有了一个师的编制,再像克隆军团一样的精锐奢侈,现在来看有些不现实。需要做一些调整了。

普通新兵拿着索米只是浪费,适合国人的中正式便宜得像是白给,弹药又通用,可以拿来训练初演。但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