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绝对权力-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影响到今后的大政方针。邱明山范卫国等人,实际上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让他俩参加调查组,已经是经过多方协商的结果,但毕竟尚为政才是调查组长,无论职务,资历还是声望,他俩都无法与尚为政相提并论。

邱明山态度如此强硬,却不知他的后手是否与他的态度一样强硬。

不然,后果可能相当严重。

会议召开的时间并不太长,基本上就是尚为政在宣布调查组的纪律,其他同志唯唯而已。随后,尚为政将调查组一分为三,由他薛益民和杨逸时各自带领一个调查小组,分赴三个改制国企进行实地调查。

“那个小范同志,你就跟我一起去彦华百货公司走一走吧。”

尚为政安排完毕,眼神落在范鸿宇脸上,淡然说道。

第461章张局长

尚为政点名让范鸿宇陪他去彦华百货公司,出乎大伙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彦华地区的干部,对这位全省最年轻的副处级省长大秘书可谓是知之甚稔。范鸿宇还在彦华工作的时候,已经大名鼎鼎,离开彦华去省府高就,更是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许多在仕途上摸爬打滚了半辈子,做梦都没有想到,官还可以这样当的。实话说,大多数人对范鸿宇的“官场套路”迄今都不认同,但范鸿宇偏偏就在二十三岁的时候,成为了全省实权最大的副处级干部。甚至不少厅级副厅级高干,在范鸿宇面前都唯唯诺诺,满脸巴结奉承之色,径直将这个比自己儿子年纪还小的年轻人当作了上级领导。

饶是如此,范鸿宇的仕途之路依旧是不可复制的,不足为训。

一些人私下里将范鸿宇研究了个“透彻”,最终得出两点结论——这娃胆子大,运气好!

但一个人的好运,总有用光的时候。

现在,尚为政亲自点名,似乎就意味着,范鸿宇的好运气到头了。不但他的好运气到了头,只怕他老子的好运气,一样到了头。

范卫国凭什么干了不到一年的县长就一步登天,成为常务副专员?

看来还是老祖宗那句话说得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倒是范鸿宇仍然镇定自若,微笑点头,答道:“是,尚老。”

会议结束之后,范鸿宇随即跟在尚为政身后。整个调查组一共九个人,一分为三,每个小组都是三个人。尚为政亲自带队的这个小组,除了他自己,还有他的秘书和一位来自国家体改委的正局级干部。姓张,看外表,四十岁不到,十分的稳重,跟在尚为政身边,一言不发,对范鸿宇也仅仅只是点头而已,似乎是惜言如金的性子。

张局长自然不知道,他的履历,范鸿宇已经清清楚楚。比他对范鸿宇的情况清楚得多了。

有关调查组的九名成员,包括尚为政在内,当他们还在首都尚未登机之前,他们的相关情况,李春雨和杨青山早已在电话里向范鸿宇做了十分详尽的介绍。甚至对自家老子杨逸时,杨青山也不例外,一样说明了基本情况。

这位张局长,正经是张冰的堂叔,张老爷子的亲侄儿。张老爷子的弟弟,一直住在老家,侍奉父母终老,一辈子是个普通农民,多年以前就已过世。张老爷子未能床前尽孝,对父母和弟弟俱皆心怀愧疚。父母和弟弟都已不在人世,对弟弟的小孩,便加意关照。因此张局长刚刚四十来岁,就已身居高位。

作为陆月妻子的堂叔,张局长自然对范处长半分好感也欠奉,一句话都不愿和范鸿宇多讲。能够向范鸿宇点点头,已经算是很客气了。这还因为是在彦华,张局长要注意个影响。倘若是在首都碰到范鸿宇,张局长理都不会理他。

区区一个省政府机关的副处长,纵算是尤利民的秘书,让张局长拿哪只眼睛瞅他呢?

尚为政的秘书也是四十来岁左右,斯斯文文,倒是比较和气,对范鸿宇笑脸相迎。大多数领导秘书都是这个样子,而且通常来说,领导的级别越高,秘书的脾气便越平和。倒不是说做了大领导的秘书,能将一个人的性格彻底改变,而是因为大领导在选拔秘书之时,性格脾气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层面。纵算郑美堂,在成为袁留彦的秘书之前,也不像如今那样飞扬跋扈,相当的谨慎小心,行事恪守规矩。

总要等春风得意之后,马蹄才能疾得起来。

不然一副落魄穷酸样,连马都没有,疾个啥?

此外,领导的层级越高,越是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秘书生气。人家巴结都来不及,焉敢惹领导秘书生气,找不自在么?

尚为政的要求非常明确,他没有点名的干部,一律不许陪同。彦华地区也不敢违背他的指令,准备了一台小面包车,一名司机和一位“向导”,供尚为政使用。

这位向导,说起来也是范鸿宇的老熟人,他在省委党校的同学兼室友谢文健。进入省委党校学习之前,谢文健是彦华地区政协联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培训毕业后,谢文健调到彦华地委办公室担任副主任,级别调整为正处,分管秘书一科和其他几个部门,其实就是邱明山的大秘书。这也是邱明山栽培心腹部属的一贯作法,先在身边放一段时间,亲自教导一番,时机合适了,再外放下面的市县或者地区所属局委办进一步历练,同时积累基层工作经验。

地委书记的大秘书,比省长大秘书的级别更高,大约也只有在青山省才会出现这样奇特的情形。

不过在体制之内,级别从来都不是主要的“参考指标”,手中所握的实权大小,才是最重要的。范鸿宇这位副处长,在全省干部眼里,恐怕就要算是“省领导”了。

远远的看见尚为政过来,谢文健立即快步迎了上去,鞠躬为礼,恭谨地说道:“尚老,您好,我叫谢文健,是彦华地委办公室副主任,邱书记指示,由我给尚老当向导。”

尚为政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温和的微笑,主动向谢文健伸出手,说道:“小谢同志,辛苦了。这段时间要麻烦你啦。”

谢文健忙即谦逊了一番。

“走吧,小谢,去百货公司。”

尚为政说着,率先上了面包车,秘书紧紧跟上。

来到小面包车前,张局长微微蹙起了眉头。实在这台面包车比较寒碜,和张局长在首都时的座驾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但事实上,这小面包车却扎扎实实是进口货,从日本进口的“工具车”。

整个八十年代,我国都很少有面包车的专业生产厂家。国产汽车行业最有名的三个品牌就是中型卡车和红旗牌小轿车。面包车多数是从日本进口的工具车,因为外形特别像面包,加上“迷你巴士”的读音也跟面包比较接近,逐渐就被称为面包车,工具车原名反倒没有几个人记得了。

当时进口的这些工具车,外形极丑,就是一长方形的物体,颜色灰败,一点不鲜艳。车里的坐垫也是人造革的,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这还是彦华地区的工作人员特别清洗过,洒了香水的结果。不然味道只有更难闻。

工具车嘛,讲究什么?

调查小组三个人,加上范鸿宇,谢文健和司机,六个人,普通小轿车坐不下了,彦华地区也是不得已,给安排了这样的面包车。

但看尚为政的神态,并没有任何不悦之意。

在勤俭节约这个方面,大多数老干部都能以身作则。

“张局长,请!”

范鸿宇微笑相邀。

张局长微蹙的眉头随即舒展开来,点了点头,弯腰登上了面包车,心中暗暗冷笑。彦华地区的这些头头,装清廉装得过头了,居然敢给尚为政坐这样的破面包车。别看尚为政表面不露声色,心里不定怎么生气呢。

这当惯了大领导的人,最讲究的就是个脸面问题。

台面上,谁都会装得冠冕堂皇,但私底下该怎样还怎样。彦华地区这些领导干部,好歹也在官场上混了那么多年,这么点常识都不懂么?

张局长觉得简直好笑。

但这样的事,邱明山他们偏偏就干了出来,只能说这些基层干部,实在是太土老帽了,离真正的高层,相隔太远。

不过这对张局长来说,倒正中下怀。

装吧装吧,也装不了多久啦!

范鸿宇随即上车,坐在最后一排。谢文健坐在副驾驶位,面包车“轰鸣”着,离开了彦华宾馆,向彦华百货公司驶去。

七八十年代的内陆小城,布局方面基本雷同,百货公司门市部通常都在城市的中心位置,方便购物的群众能够准确“定位”。

彦华和大城市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街道狭窄,两旁的民居和铺面都显得比较陈旧,但道路十分平整,很明显在近期进行过翻修,全部打的水泥路面。偶尔也能在街道两旁看到几栋新建的楼房,为整座小城凭空增添了几抹亮丽的色彩。

车行速度不快。

尚为政打开车窗,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街边的景物。或许也已经有很多年,尚为政不曾见到过这样原汁原味的内陆小城市了。

大约十几分钟之后,一栋“巍峨壮丽”的建筑物骤然映入眼帘。这是一栋三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物,式样其实挺古老,方方正正的,没有任何特色。不过外墙经过重新粉刷,显得光洁如新。就这么一点区别,让这栋建筑物和周围的房子截然不同,颇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

屋顶之上,还有几个用钢筋焊接出来的大字——彦华市百货公司。

看上去颇有气势。

面包车越往前开速度越慢,原本就很狭窄的街道上,人流熙熙攘攘,距离百货公司大厦还有几十米的时候,面包车简直就变成了龟速。

司机额头开始冒汗。

他很清楚尚为政的身份,按喇叭都不敢太大声。

听说这位老爷子,比省委书记的官还要大!

当真很吓人。

第462章百货公司

尚为政似乎也察觉到了司机的为难,笑着说道:“司机同志,就在这停车吧,我们下去走路,反正也不远,就几十米距离。一个冲锋就到了。”

这些经历过残酷战争年代考验的老干部,总是时不时会回忆起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峥嵘岁月。

“是,首长!”

司机连忙答应一声,小心翼翼地想要靠边停车,随即便发现这是徒劳的,人流如织,向任何一个方向移动都困难重重,只得原地将车停了下来。

“待会大家都记住,别叫首长,叫我的名字就行了。”

下车之前,尚为政特意吩咐了一句。

“好的,尚老。”

大家一齐答应。

叫“尚老”依旧有点与众不同,但也只能如此了,绝对无人敢于真正叫他的名字。

谢文健,范鸿宇和秘书率先下车,张局长跟在尚为政身后,做出一个搀扶的架势。尚为政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不必。

“呵呵,人流量很大嘛……”

一下车,尚为政不急着走,站在那里左顾右盼,饶有兴趣地说道,似乎他就是一个来旅游的普通老人,丝毫也不像是来“找茬”的。

谢文健连忙答道:“是的,尚老。百货公司经过改制之后,商品种类,数量,质量和以前相比都有很大的变化,服务态度也有不小的转变,吸引了很多群众过来买东西……”

尽管范鸿宇对彦华百货公司情况的了解丝毫也不比他少,但此时此刻,他才是彦华地区真正的陪同干部,范鸿宇要算是调查组的编外成员,理所当然要由他向尚为政介绍这些情况。

尚为政略略颔首,不置可否。

张局长淡然说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规律,彦华百货公司成立了几十年,群众早已经非常习惯了,见怪不怪。突然出现一点改变,不管这个改变是好是坏,都会短期内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凡事还是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才行。”

套用后世的话语来说,张局长说的就是“审美疲劳”。

谢文健不由微微一愣。

张局长这话里“否定”的意思如此明显。

对于调查组此番前来,彦华大部分有一定地位的干部,俱皆十分清楚不是什么“好事”,都已经摆明是调查组而不是调研组。但想来级别这样高的调查组,必定会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不料尚未踏足百货公司,张局长便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貌似谢文健刚才也仅仅只是做了简单的汇报,描述相当客观,并未刻意美化百货公司的现状。

“是啊,张局长……”

愣怔过后,谢文健才闷闷地答了一声,纯粹是出于礼貌。

尚为政举步向前。

走到近前,发现百货公司不但外墙重新做过粉刷,大门外也搞了新的装修,一水的黑色大理石台阶,光可鉴人,虽然台阶不高,颇显档次。台阶之上,则是两扇厚重的玻璃门,很有气势。纵算是在白天,楼里也亮着灯光,莹白的日光灯将整个楼层都照得十分明亮。店堂之内,铺设着米黄色的地板砖,擦得干干净净,和门外的大理石台阶一样光洁耀眼。

整个百货公司门市部一楼的室内面积,约莫有七八百个平方。这样面积的卖场,和后世的超市比较起来,当然是小儿科。但从门外狭窄的街道骤然走进这样宽敞明亮的店堂之内,对比异常强烈,让人不由自主的精神振奋,生出要一探究竟的强烈欲望。

做大卖场,室内室外的装修布局,都是非常有讲究的。

店堂内的布局,也和普通的百货公司迥异,一排排崭新的玻璃柜台,将七八百平方米的店堂分隔成好几个大小不一的小方块,布置得像是个“迷宫”一样,柜台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墙壁上也是一排排的货架,摆放着各种商品,看上去都新崭崭的,不沾染半点灰尘。

和外边拥挤的街道比起来,百货公司店堂内更加人流汹涌,每个柜台之前都围着不少顾客。许多顾客并不急着买东西,而是在每个柜台前走走看看,似乎是在欣赏那些精致的商品。

彦华城小,没有公园。

事实上改制之后的彦华百货公司已经成为整座城市最大的一个休闲场所,不但城市居民经常会到百货公司来转悠,附近乡镇的农民朋友也有不少慕名而来,见识一下彦华的“香港”。回家之后,自然就不乏谈资了。

一些衣着打扮很土气的农民,和这明亮整洁的店堂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反差。

尚为政背着双手,慢慢朝最近的一个日用小商品柜台走去。

“老先生,你要买点什么?我们这里,有最新的电动剃须刀,你看看吧……”

尚为政刚一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