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庶致仕以后,徐子昂为川陕宣抚司唯一长官,他向绵州有司索要大印……”赵鼎吸着气,后头的话没说出来。他本人也觉得这好像没什么问题,徐卫是唯一在职的宣抚副使,在没有主官的情况下,他主持宣抚司是应该的。

此时,赵谌向徐六问道:“徐卿怎么看?”

徐良不敢信口回答,因为当事人是他的亲属,总得避一避嫌。慎重思考之后,他道:“徐卫也在奏章中说得明白,这是因为职权界定不明造成的,朝廷将它规定清楚也就是了。”

赵谌闻言,也不置可否,因为徐六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赵鼎接过话头:“上次徐太尉到行朝入觐,官家擢他为‘枢密副使’,这还用界定?枢府长官坐镇地方,王庶一走,他管干宣抚司那是理所当然。张浚王次翁等绕开徐卫,擅自作主,这一是违背制度,二是违背节制,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朱胜非一直没开口,见赵鼎说得这么坚决,笑道:“赵相,话也不是这么说。官家虽然擢拔徐卫为枢密副使,但确实也没有明确规定让他参与宣抚司日常事务嘛。”

赵鼎眉头一皱:“朱相,这话旁人说就罢了,你是当朝首辅,制度方面的事还用我向你解释么?枢密副使,这头衔说明一切问题。”

朱胜非有此尴尬,因为赵鼎这个人说话就是直来直去,不会考虑你的感受,只要惹着他就跟那火药似的。咳了一声,排解道:“纵使徐卫的要求合理,张浚王次翁等也没有过错。一方大印关乎两地权柄,确实要谨慎。”

“我只想知道,谁给他们的权力,让他们行使宣抚处置使的职权擅自调兵?这件事情若非要严究起来,是什么性质朱相比我更清楚。”赵鼎严肃异常地说道。

朱胜非接不下去了,因为这整件事情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你永远算不清。非要理论,徐卫也没错,张王也没错,归根到底问题出在机构重叠和职权混luàn上。他不想跟赵鼎,因为吵架谁也吵不过这厮,连连摆手道:“罢了罢了,咱们也争,解决问题是紧要。”

赵谌听到这里,遂问道:“以卿等意见,此事如何处理?”

“回官家,首先,明确徐卫的职权,到底是只措置军务,还是兼管本司;其次,这件事情不能和稀泥,该处理的要处理;最后,川陕宣抚处置使到底委派还是怎样,必须拿出决策来。”赵鼎条理清楚地说道。

赵谌听罢,沉默不语。他看得出来,徐卫在这件事情上很恼火。而当初不明确徐九的职权,也是有意为之的。现在看来,徐卫还算晓事。因为他纵使再不悦,也没有掣肘两兴安抚司听绵州方面节置。

至于他请求派新任长官,这话姑且信一半吧。徐处仁王庶先后退休,徐卫作为唯一副手,扶正的呼声是很高的,想必他自己也清楚。现在却上奏要求派新长官,难说没有赌气的原因,得安抚安抚他。

“卿等认为,这川陕宣抚处置使还要重新委派么?”赵谌问道。

这个问题却考倒了一众宰相,按说吧,徐卫在西部多年,功劳和成绩都摆在那里,而且这个人还算当得起“忠勇”二字。把他扶正,主管川陕两地,本没有什么问题。但话说回来,川陕两地,不但是国家强兵集结之地,更是钱粮重镇,宣抚处置使的权力又极大,可以“便宜行事”。

这四个字说起来好像非常简单,没什么了不起,但如果深究其含义会发现,谁坐这个位置,谁就拥有川陕两地的兵权和政权。比如便宜行事,就包括“便宜黜陟”,黜是指降职或罢免,陟是指晋升或提拔,也就是对官员的任免赏罚。单只这一条,轻重自现。

另外,如果说徐卫是文阶,那官家可能根本就不会这么问,直接扶正。关键在于,他是武臣……

“禀圣上,臣以为,如果说另行委派一位川陕长官,没有必要。”朱胜非道。他是首相,他一表态,众人便都将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以为他是要支持将徐卫扶正。

“从前,朝廷设川陕宣抚处置使,是因为战局的需要。彼时,金人占据陕西半壁,连四川也受到直接威胁。为了联合两地力量抗金,不得不如此。但现在,陕西已经全境光复,金人的威胁已经转到襄汉地区来,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将权力如此集中。因此,臣建议,川陕分治,罢川陕宣抚处置司。徐卫可任陕西宣抚使,四川宣抚使另行委派。”朱胜非道。

一语既出惊满堂。

他这个意见并不新鲜,之前就已经提过,但当时条件完全不允许,因此作罢。现在他再次提出来,不难看出,宰相终究还是不放心把权力集中到武臣手上。

赵谌点了点头,又问:“朱卿的意见,如何?”

黄潜善想了想,道:“陛下,臣等久在中枢,不熟悉地方上的情况,此事该问徐参政。”

赵谌笑了起来,问徐六道:“徐卿,你意下如何?”

“这事……”徐良给难住了。要以他的意见,那肯定是支持堂弟作川陕宣抚处置使。但偏生因为这层关系,他必须要避嫌。

“徐参政不必有顾忌,照实说。”赵鼎当然知道徐良在想什么,在旁鼓励道。除此之外,他本人其实也拿不定主意,恰好徐良在川陕任职那么久,听听他的意见作为参考。

徐六吸了口气,正sè道:“官家,臣不赞成川陕分治。”

“哦?原因?”赵谌追问道。

“虽说陕西全境光复,但党项人趁宋金交兵之机,不断蚕食我领土,今次,更陈兵边境,耀武扬威!所以,认为陕西不再面临军事威胁的说法,不完全对。”

这话出来,谁也反驳不了,因为事实摆在那里。

“再者,陕西多年战历,破坏极为严重,现在正是重建之时。陕西没有中央财政的支持,就不得不依靠四川。两地如果有一个统一的机构,办起事来就方便许多。此时若分治,以后两个宣抚司沟通协作起来,可能就不那么顺当了。”

第六百二十七章终掌权柄

第六百二十七章终掌权柄

“但徐子昂统兵多年,能征惯战不假,这司仪行政恐怕……”赵鼎也有些担心。

徐良勉强一笑,应对道:“如今川陕大体趋于稳定,恢复重建,与民休养乃是主轴。再说宣抚使不过是总揽全局,司仪行政自有各司官员。如果朝廷不放心,可以派一位得力的副手或是判官。”

赵谌看起来是听进去了,赞同道:“徐卿所言不无道理,四川乃钱粮重镇,陕西乃王师所集。没有陕西,四川难以保全,没有四川,陕西也无为继。何况,川陕虽一时无战事,谁敢保证说将来也没有?若数年十数年后局势逆转也未可知。朕以为,还是不分治的好。”

赵鼎马上附和道:“官家圣明,川陕互补,西部才能安稳。”

“那川陕宣抚处置司,是否罢去‘处置’二字,收回便宜行事之权?”朱胜非见分治已不可能,遂打起了这个主意。他倒不是说要跟谁为难,而是出于宰相的职责和文臣的本能,显得谨慎小心一些。

“这个也没有必要,徐卫的为人那是有口皆碑的,为人处世小心谨慎,事君也得体。从来也没有逾矩的行为。这么些年,有人弹劾过他跋扈不法么?”赵鼎道。

朱胜非虽不答,但心里却不以为然,这么多年陕西一直处于混luàn之中,各地机构都遭到破坏,谁有空弹劾他?

赵谌也赞同道:“不错,川陕距离中枢最远,若不予非常之权,遇事临机恐有延误。还是暂时保留‘处置’之权吧。”

话说到这份上,还有什么好商议的?徐卫扶正已经是定局了。

“但,为了鞭策外臣,徐卫就不扶正了,川陕宣抚处置司不设主官,以副使为首。至于宣抚判官,要好生物sè一番,必须是孜孜为国,才能出众者,最好是由中央派出。”赵谌道。

四位宰相都明白官家的意思。虽然要借重徐卫,但他毕竟是武臣,还是需要一个有在中央任职经历的高级文官到四川去,“协助”徐卫理政。

决议很快形成,徐卫仍任“川陕宣抚处置副使”,总揽川陕两地军民政务,各司、府、州、军、县的官员皆听裁决,可便宜行事。张浚王次翁“专擅”,未得授权而擅自调动军队,又不请示徐卫,更改两兴安抚司隶属,情节较为恶劣。为了安抚徐卫的情绪,此二人皆给予“降一官”处分。

既然川陕暂时不设正职主官,那么“宣抚判官”就成了实质上的副手,这个人选赵谌责成中书尽快拿出来。但现在是什么关头?襄汉打得正急,谁有空去精挑细选?胡luàn派一个,又怕皇帝不满意,这事就耽搁下来。

七月末,完颜亮率由女真本军、渤海军、契丹军、汉签军组成的近三万部队,从汝阳出发,再次进攻淮西,光州首当其冲。光州,就是后世的河南省潢川县。这个地方处于淮河平原,它的北部地势平坦。

统兵指挥的折彦文和刘光国商议,决定放弃光州州城,往东南撤过汧水河,到商城镇这个地方等金军。完颜亮引军进入光州,见宋军放弃城池撤走,认为这是惧敌的表现,下令骑兵猛追!

淮西之前是被金人占据的,所以有人了解这里的地形,便劝完颜亮说,光州这个地方,地势北低南高,中间隔条汧水。现在宋军放弃城池撤走,这是yòu敌深入,他们一定是想在汧水附近与我接战,万户不可使马军冒进。

你想,完颜亮是完颜宗干的儿子,他老子是阿骨打的庶出长子,他是阿骨打的庶长孙,才二十几岁,又是头一回南下打仗,那可真是雄纠纠,气昂昂,满心要建立奇功,怎么会把这逆耳忠言放在心上?

结果,他四千精骑脱离大队猛追宋军。别说,还真有斩获,在离汧水不到二十里的地方,追上一支宋军,冲杀一阵,杀三百多人,余众皆散。再继续往前,到汧水西岸时,骑兵们才发现他们追对了。

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宋军的大部队倒撤过河去了,但粮草辎重在西岸摆在满地都是,入目望去,便是车辆,一些士卒还在里头忙活着。金军马军军官一见,根本不多想,直接下令冲击!

马蹄声一响,luàn箭一shè,那些押运物资的宋军士兵抱头鼠窜,都往桥上挤。金骑冲过去,也不去追击,骑士们纷纷跳下马,去哄抢各种物资。有粮食、有器械、甚至还有一整车整车的酒坛。骑士们眼睛都红了,争抢之时,偶尔抬头去看对岸。只见那些将士望河兴叹,无可奈何……

正当金军骑士们欢天喜地哄抢物资时,早就埋伏在好的折家骑兵猛然杀出!

要说女真人的马军就是强,如果换了旁人,只怕一哄而散。但金军骑兵猝然遇袭,慌肯定是慌的,却并没有luàn。士兵们马上扔了东西,都往自己的战马面前跑,军官也急得大呼列阵。

可是,没等他们列成阵式,折家骑兵已经杀到。众所周知,折家的骑兵在宋军中那是独树一帜,就算现在握着一万七千骑的徐卫恐怕也自愧不如。尽管这些年呆在江西,多少有些影响,但折家马军仍旧不改其骁勇本sè。虽不到两千骑,但猛冲猛打之下,硬是将金军骑兵冲luàn,堵进那一片物资车辆里。此时,那些本来往对岸逃窜的步军又撵回来,与骑兵共同作战。

最后,金军骑兵损失一千以上,狼狈逃回。完颜亮闻讯大怒,亲自率领大军来攻。至汧水,本yù强渡,但所幸这回他吸取了教训,听了部下的劝告。将兵马扎在西岸,派人四处寻找合适的渡河地点。后来,在往北六十里以外成功渡河,进bī商城镇。

也合该完颜亮倒霉,就在他赶来的同时,汾阳郡王折彦质正好率领折家主力精锐四万人北上,经舒州进入寿州,达到六安,打算绕过大别山,东京和襄阳之间。他传令给折彦文和折彦野兄弟,如果没有战事就原地防守,如果有,度之不能胜,就后撤,yòu敌深入。

折彦文与淮西安抚使刘光国商议,认为金军得到增援,来势汹汹,决定放弃光州全境,继续往东撤,与主力会合。完颜亮这回算是看出来了,不急于去追,占领光州全境后,派人前往侦察刺探。当得知宋军撤到了寿州六安一带集结时,在部将坚持下他没有再跟进,而是退到地势平坦的光州城,向兀术报告。

此时,兀术正卯足了劲猛攻襄阳,听闻此讯,也不免担心。因为在他攻襄阳这段时间,根本不见有宋军来援,就连随州,宋军也没有夺回的意思,这让他不禁重新思考,宋军此番是不是玩什么花样?

比他更疑huò的是何灌,这位老将在荆门左等右等,不见任何动静。而岳飞又一直请求要趁金军攻襄阳之际去夺加随州。

战前,朝廷是拟定了战略的,折家的任务就确保淮西之后,寻机金军背后,给宗弼以沉重打击。可等了这些天,折家完全没有消息,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折郡王拥兵自重,想保存实力?

何灌姜桂之性,老而弥坚,越想越生气,约定好的七月底,最迟八月初举事,折郡王搞什么搞?恰在此时,兀术为了打出宋军的真正意图,派遣他的急先锋赤盏晖引两万余兵力顺着汉水南下,进攻郢州。

何灌无法回避,命长子何蓟率精兵往援岳飞。八月初,何蓟与岳飞一道,在郢州与赤盏晖接战,因为兵力悬殊,赤盏晖毫无悬念地落败,被杀死一千多人。但这一战,也暴lù了何灌。使兀术察觉到,在离襄阳不远的郢州和荆门,居然隐藏着如此之多的部队,既然如此,为何坐视襄阳城被围攻,而不速速来救援?何灌在等什么?莫不是就等完颜亮面临的那一支?

震惊的兀术拿出地图,与各族文武详细商议,最终认定,宋军此番战略可谓“积极”。他们不是只想着消极防守,居然还有反击的心思!不过金军也想不明白,我打了这么久,若说宋军想穿chā到我背后,早该动手了,怎么拖到现在?

不过,这份闲心不该他去cào,经过再三权衡,兀术有了一个新想法。这回来,不用说,是为夺取襄汉。夺取这个战略要地确实重要,但消灭宋军有生力量更重要。既然宋军想图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吸引何灌和折家的军队出来,跟我在中原决战?若能打垮这两支人马,夺取襄阳就太容易了。

有鉴于此,兀术决定,停止对襄阳的用兵,围而不攻。调回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