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第6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六转过头,笑道:“还以为娘睡着了呢。”

徐母头发全白,脸不仅是皱了,准确地说更是萎缩了,牙齿也没剩几颗,一张干瘪的嘴蠕动着道:“你扶娘一把,我躺半日浑身疼,起来坐坐。”

徐良赶紧上前,将母亲扶将起来,又拿枕头垫在后面,忙活间,只听母亲叹道:“方才我作个梦,梦见你父了。”

到底是几十年的夫妻,徐绍去世多年,老夫人还是念念不忘。徐六怕勾起她伤心,不敢搭腔,只搬把椅子坐在chung前。

徐太夫人见儿子不作声,也没什么反应,仍旧絮叨道:“哎呀,我就梦见你父立在家mn口,也不进来,就那么站着。我唤他,他也不应,拉他,他也不动。你说这梦,该应着什么?”

徐六小心地劝道:“娘是太过思念父亲大人,才有此梦,能应什么?”

“不对,娘看呐,这是应着我快和你父相聚了。”老夫人平静地说道。

徐六嘴里一啧:“娘说哪里话来,这冬天也过了,近日娘饮食也多了,定然长命百岁。”

徐太夫人闻言呵呵笑了几声,道:“想着,当年与人父成婚,我还大他三岁,倒走在他后头。我的病我晓得,你也不用宽娘的心。老六。”

“哎,娘说,儿听着呢。”徐六恭恭敬敬的模样,与在朝中叱咤风云判若两人。

“我死了倒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你们这一辈,儿郎们都成家立业,香火有续,丫头们也都有自己的归宿。娘就是想着啊,我在一天吧,徐家还有个老的,能笼住你们这班小辈。我要是两眼一闭,怕你们就散了。”

老夫人这话说得倒没错,你看,徐茂是早年就去世了,然后是徐彰,最后徐绍也走了。徐家就只剩下她这么一个长辈。这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徐太夫人在,小辈们不管天南海北,总还念着有个长辈在杭州。她怕若一走,徐家这下一辈估计就少走动了。

“我们兄弟姊妹,向来亲近。”徐六道。

“老六,你们这一辈,你大伯家的大哥二哥已经走了,往下数,就是徐四,可他是个老好人。再往下,就是你五哥,知子莫若娘,你五哥只知道埋头干事,人情世故全然不懂。所以,娘要是不在了,你就得好生照看这些兄弟姊妹,不能散了。”听徐太夫人这口气,好像在jiāo待后事一般,这让徐六心里很不是味。

“哦,对了,今天收到小九的信。mō着心口说啊,你二伯当年跟你父有些恩恩怨怨的,但他家两个儿子对三叔三婶确实没说的。像小九,隔三差五总来信,还送东西。年前听说我病得厉害,几乎月月来信,也没说甚紧要的,就是问问三婶吃了多少,喝了多少,睡了多久。话虽然琐碎,可暖人心呐。”

第七百八十七章

宋阀第七百八十七章——

第七百八十七章

“小九小时是个hn世魔王,这chng人了,到底还是懂事了。六哥,你如今作得宰相,上台执政,小九在外带兵,少不得你的照应。都是自家兄弟,一个祖父下来的,不要分彼此,更不要论亲疏,晓得吗?”徐太夫人嘱咐道。

“娘放心,儿晓得。”徐六频频点头。

“其他的姐姐妹妹,能照顾就照顾,后生晚辈们但有事,力所能及的,能提携就提携,总归是徐家人,不是外姓,你说对吧?娘虽然没读过几本书,但这话你琢磨有没有道理……”年纪大了,都爱絮叨,徐六也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早就习惯了。

陪母亲说了好一会儿话,老太太说着说着又乏了,徐六伺候着她躺下,这才出了房mn。刚跨出mn槛,他就沉重地叹了一口气。这世上但凡作儿nv的,谁不希望父母长命百岁,福寿安康?但生死有命,世事无常,是人就要经历生老病死,谁也不可能例外。给父母养老送终,这是儿nv应当应分,这本没有什么好说的。但问题是,这事要摊在徐六身上,那影响可就不一样了。

四月期间,前线好消息不断。刘光国刘光远兄弟攻城掠地,兵锋难挡。夺取徐州之后,挥师往北,不断地收复州县,倒也确实叫人振奋。刘家兄弟的用兵方略,是求徐州,打开大mn之后,迎头北上,绕开山区,直奔济南府。打掉了济南,就等于击垮了山东金军的核心,剩下的不过是摧枯拉巧而已。

然而,这条进兵路线早在耶律马五的预料之中。徐州失守以后,他就密切关注战局,无论有事无事,每天必须一报。从神武左军离开徐州之后的动作中,他判断刘光国是想直奔济南而来。

综合考虑敌我情势,马五决定,亲自率军前往中途阻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宋军虽然“客地”作战,但据着徐州mn户,又背靠淮南之地,其后勤补给没有问题。而金军虽然久据山东,可山东局势一直hnlun,生产受到很大破坏,驻军粮饷都靠河北。可前些日子,宋军突然袭击了大名府,将金军屯积的物资劫掠一空,现在山东金军补给已经捉襟见肘,实在是拖不得。再有,到了五月,天气炎热,从燕云下来的金军不服水土,很影响士气。

四月下旬,神武左军已经打到龚县,距离济南府,路程已经不超过三百里。再往前行,泰山就在望了。刘光国很高兴,jī励神武左军的将士们说,再加把劲,等取了东平府,对济南形成直接威胁之后,一定犒劳诸军,到时大碗喝酒,大块吃ru

然而此时,在龚县西北方不远的东平府已经全城戒备。马五派出一员大将领万余签军坐镇城中,配给强弩巨炮,打算凭借深壕高垒抵挡神武左军的攻势。而他自己,则统率从燕云带下来的jīng锐部队,扎在东平府东北方向的奉符这个地方,与东平府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既能很快投入战斗,倘若东平有失,又能从容撤往济南。

四月二十八,杭州。

一名身着红袍,顶着幞头的官员撩着衣摆急急忙忙地跨进中书政事堂。看得出来他很急,一头的大汗。进政事堂后,拦住一名佐官问道:“徐相在么?”

“圣上召徐相去垂拱殿,还没回来,你若事急,等一等吧。”那佐官扔下这句话后,自己顾去了。留下红袍官员在那里摘了幞头,一把一把地抹汗。此人乃军器少监,眼下军器监主官病卧,由他主事,专mn负责供应前线武器装备。看他这模样,估计是前头又讨要器械吧。

这中书省政事堂乃宰相办公之场所,但却并不轩敞,他只能站在不挡人的地方巴巴等着,不时看着手中的公文。许久之后,他眼睛一亮,撒开脚快步上得前去,迎住从垂拱殿回来的徐良,打个拱道:“徐相,下官等候多时了。”

徐良自然认得他,一边朝政事堂走,一边问道:“何事?”

“有桩急事”军器少监年纪倒不大,只是身体fi胖,跟着发福的徐良都显得有些吃力。“淮南宣抚司来了急件,要求军器监火速拨发铠甲两千套,刀枪箭矢若干。”

徐六忽地停住了脚步,疑hu道:“我记得……大前天你们军器监才呈了文过来,还是我亲批的。也是前线要器械,这才过两天,怎么又要?”

军器少监手一摊:“正如相公所言,下官也觉得这事讨要得太急,因此亲自来请示相公。”

徐良吸了口气,一时也nng不明白,甩甩衣袖:“进去说。”

到了自己的办公堂后,他摘下幞头,往椅子上一坐,沉思半晌,问道:“自刘宣抚出兵以来,共要了几回?”

军器少监不假思索:“收复东京以后,诸军休整时,给神武左军拨了一次装备。再后,就是大前天。”

“嗯,神武左军出征以前补充过一次,进攻山东以来,打了不少仗,要求补充装备也不为过。但是,时隔两日,怎么又要?莫非是不够?若如此,他前一次怎不要足?”徐良质疑道。

军器少监点头道:“下官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徐相,这批装备,拨还是不拨?”

徐良一时不言,片刻之后,道:“拨,自然得拨。”

“除刘宣抚外,留守淮西的李都统也呈文请拨器械,是不是一并……”军器少监请示道。

“李显忠也要?”徐良真给nng糊涂了。这神武左军是唱的哪一出?这刘光国连着两次要补充武器装备,现在留守淮西,并没有作战任务的都统制李显忠也索要器械,干什么呢?

此时,那军器少监多了一句嘴:“下官猜测,是不是刘宣抚征召李都统的部队前去助战,因此要补充?”

这句话使得徐良不得不多想,当时神武左军出征,刘光国可是等不及李显忠,就率军开拔,而且打到现在,一直也没有调李显忠部,现在……

第七百八十八章

中元兴隆元年,四月,徐卫从战场回来不久,又开始视察地方。

不过这一次,他走的却是四川。虽然担任川陕最高军政长官多年,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紫金虎一直没怎么好好到四川走走看看,以至于给人一种感觉,徐郡王到底是在陕西起家的,打心底亲近陕西,疏远四川。

为了不给人这种印象,徐卫四川之行先后到了泸州、梓州、绵州,当然成都首府是绝计不会错过的。而且这视察也不是走过场,没有大小官员陪着,也没有往山顶上一站,指指点点,更没有钻进寻常百姓家嘘寒问暖。徐卫出行之前,就已经作了功课,要视察什么方面他心里有数,到了地方上直奔主题,只叫行政长官和相关负责官员。

此外,这次视察四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宣抚处置司即将召开的会议作调研,更为自己的决策作准备。四川本是富庶繁荣之地,只是多年来受战争之累,对民生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尽管这几年宣抚处置司已经改变了不少相关政令政策,但从根本上说,那种战时的经济模式仍然存在。

虽说只走了四个地方,但前后也hu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等他回到兴元府,已经是五月下旬了,正好赶上麦收时节。让他欣慰的是,陕西今岁大稔,虽说具体的数目还没有出来,但保守估计,较之前两年,至少有个三成以上的增收,这是非常可观的成绩。而且,因为战争而从陕西出走的流民,愿意回来的,基本上都到原籍了。有人,有地1

什么都不是问题。

“巧了,这人还真是不经念叨。”张庆从川陕宣抚处置司衙门出来,正好一头撞见徐卫下马。

天气热,徐郡王跑得一身都是汗,一边抹着汗水。一边道:“这什么时辰?午饭?”

“可不是?人都出去了,卑职因为收到一个急件,耽误了一阵。

大王想是还没吃饭吧?”张庆笑道。

此时,陪同徐卫外出视察的那几名官员都道:“今天走得急,早饭还没着落呢。”

徐卫一听这话回过头去:“怎么听着你们跟我出去办趟差,尽受虐待?”

“大王恕罪,下官可不是这个意思。”那官中笑道。

“行了,走吧,反正都没吃,一道去。”徐卫扔下话,因距离不远,也用不着骑马,自有衙门里的差人来牵了马匹,他们一道往宣抚处置司衙门常驻的那家酒楼而去。那里,几乎都成宣抚司的“招待所”

了。

路上,众人都说着此去检查夏收的闲话,张庆也没提那急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了酒楼,正是饭点,宣抚司里大大小小的官员听说徐卫回来了,免不了要过来打声招呼。这么一折腾,好一阵功夫之后,他才得空夹了几筷子菜。

又谈了一阵今年的收成,丰收嘛,大家兴致都还不错。旅途虽然劳顿,但几杯酒一下去,舒坦。徐卫垫巴垫巴之后,这才问道:“张参议,你方才说甚急件?”

“大王,这事说起来还不小。”张三抿了。酒,正sè道。

徐卫一边吃菜,一边听着下文。只见张庆斟酌片刻,才道:“泾原经略安抚使王禀,以超龄多病为由。要向朝廷乞致仕。”

“王经略要致仕?他多大?”一名丰办公事随口道。

“估计不小了,我记得当年他从种太尉处调归大王节制时,便四五十了吧?想是不过古稀也相近了。”另一准备差使道。

“朝廷对于武臣致仕宽松得多,只要条件允许,朝廷需要,年纪不作限制,他如何主动求去?”干事道。在宋朝,对于文臣,致仕的年龄是有规定的,到了年纪,你要自己不自觉,不想走,言官绝对弹劾你。这世上,什么事是最容易干的?就是当官,是人都会当官,但这指的是文官。武臣就不一样了,带兵打仗这是个技术活,没两把刷子不行。所以,朝廷对武臣的致仕年纪不作硬xìng要求,只要不是说让朝廷不放心,基本上干到死为止的例子并不少见。

想王禀也算是威名赫赫,西军的强盾啊,对于城防作战那是有很深的造诣的。宋金事变以来,累立战功,作得泾原大帅,手握强兵,荣获建节,这么好的条件,不干到闭眼那一天作甚?

张庆扫视众人一眼,道:“王经略一是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几十年征战下来,浑身是伤,也实在难以承受这重担。这不中原光复了么?他是想告老还乡,养病去。”“那就难怪了,老经略为国征战一生,也是时候贻养天年了。”

众人皆道。

徐卫一直没有表态,王禀要求退休这不算什么,年纪大了,身体不行,想退休就退吧,而且以他的功劳,退休以后领全傣是没有问题的,按惯例,朝廷还会让他以高一级的待遇致仕。他现在是节度使,以太尉级别退休,想来不难,纵使有人想说什么,自己也会替他把这事办下来。

问题在于,王禀如果去职,这泾原帅位就空出来了,谁来接任?

泾原这一路情况特殊,打从徐卫的大伯父徐茂任职泾原帅司开始,徐家三代人在泾原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那自不用说。

当年徐原去世之前,就曾想让自己的儿子接帅位,但徐卫不同意。不过,那时候他也曾向自己的大堂兄表态,让徐成作泾原副帅,这个安排就是想着有朝一日,仍旧让徐家人执掌泾原兵权。现在王禀求去,是不是该让徐成扶正了?这厮论能力、资历、威望都没说的,他年纪比徐卫还大两岁,也该出头了。

只是,这终究是一路的大权,不是仨瓜两枣,肯定是要走朝廷这个过场的。索xìng,且容王禀上奏,等他退休的事办完,即命经略副使徐成主持泾原军务,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朝廷应该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