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第6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荐了你,你这会儿却说这话,害我背黑锅呢?

赵谨也是有此意外,问道:“哦,这却是为何?”

秦桧没说其他的,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奏章来,请沈择呈娄皇帝,一边道:“这是武威郡王的上奏。”

赵谨打开本子一看,一连串的头衔看得人眼晕。武威郡王、上柱国、知枢密院事、11陕宣抚处置使、权河东宣抚使、兼秦凤经略安抚使,臣卫。

徐郡王的奏本就提了一件事情。契丹人重新增兵西夏,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明年是辽国萧太后六十寿辰,建议朝廷派遣使团前往贺寿,以巩固两国同盟关系。

赵谨连内政都没弄明白,哪知道外交?粗粗看毕之后,道:“此事若无异议,照此办理即可,又有什么?“陛下,与辽国结盟,在外,是徐郡王一力促成,在内,是徐相一手主持。”秦桧道。他这话只说了半截,可后半截,就算皇帝再不晓事,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将徐卫的本子扔在案上,赵谨久久无言。过了好一阵,他才道:“那朕只能下诏夺情了。”

“正是如此。”秦桧道。

赵谨微lù不悦之sè,被沈择看在眼里,忙对秦桧使眼sè。

“不过,臣有一言,还望陛下采纳。”秦桧忽道。

“何事?”赵谨问道。

“丧母之痛,非亲历不能体会。徐相是至孝之人,虽然朝廷征召,不得不从。但也望陛下体谅人子的苦衷,左右,分担一些才好。”秦桧低声道。

“分担一些?你是指”赵谨语至此处停住,他已经听懂对方的意思。自从赵鼎罢相以后,徐良就是独相,再后来加“平章军国重事”更是独揽朝政。虽然徐良不能不用,但也可以适当地分其权,首相空缺已久,正好借此机会补上。相信,在这个关头,徐良不答应也得答应,否则就去丁忧。

现在倒的确是一个好时机,而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担任首相的人,并不多。首先要有资历,从地方到〖中〗央的履历必须完整三其次,作首相,声望一定要够,所谓德高望重:而且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作宰相的人,务必进士科出身,最好还当过言官。

这么一筛,满朝文武里,还有几人?

想到这里,皇帝向秦桧问道:“秦卿,依你之见,这朝中大臣,有谁可替徐卿分担?”

“这,委实不是臣能够妄言的。”秦桧“谦虚”道。他说这话的同时,心里一个声音不断地在喊,舍我其谁!舍我其谁!

确实,秦桧的资历不算浅,无论地方官,升朝官,他都作过,在朝野也有一定的声望,而且他是进士出身,还作过御史中丞,这可是台谏的长官。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是参知政事,属于宰执大臣之列,这么一算,他简直是现成的首相人选!

赵谨显然没有体察到下意,喃喃道:“满朝文武,总归是有合适的。”听了这话,秦桧心里有些着急,但这事着急也没用,还没听说谁毛遂自荐,喊着我能当宰相的。

接见完秦桧以后,皇帝在勤政堂处理了一阵公事,可心里始终揣着事,也静不下心来。遂离了勤政堂往后宫去,一路琢磨着谁能当这个左相。

“沈择,朕将朝中大臣想了一圈,怎么也没觉得谁有资格出任左相?”皇帝问道。

沈择跟在后头,连连点头道:“左相乃百官之首,非德高望重,履历完整之人不能胜任,确实费神。”忽然,他好似被抽了一棍子似的jī动起来:“官家,眼前就有一个现成的人选呐!”“嗯?在哪?”赵谨四处张望。

“就是秦桧!”沈择道。

“秦桧?他能胜任么?能服众么?”赵谨质疑道。

“秦参政进士出身,作过御史中丞,朝野享有盛誉,最要紧的是,他还作过台谏长官,最合适不过了。”沈择卯足了劲举荐秦桧。

赵谨点点头:“听你这么说吧,倒也有理。只是朕始终觉得他有些不合适。

沈择也不好去问宴帝哪里不合适,只得道:“1小人只是随口一说。

不一阵,来到中宫,前几日赵谨走到这里就郁闷,因为皇后肯定要絮叨。不过今日他得了秦桧这个主意,xiōng有成竹,因此昂首tǐngxiōng进去。

刘皇后正纳凉,见皇帝驾到,迎将出来,与官家携手进去,捧一杯凉茶给天子吃,一边问道:“官家可见了秦桧?”

“见过了,果然不负所望,秦桧还真出了个主意。”赵谨笑道。

刘氏坐在皇帝对面,饶有兴致地追问道:“哦,他是否也主张让徐良丁忧?”

“那倒不是,他也力主要夺情。”赵谨故意卖弃关子。

刘氏柳眉一竖:“他跟徐良也是一党!”“哈哈,皇后莫急。这秦会虽然也主张夺情,可他出了个主意,找个人替徐良分担。”赵谨这才道出真相。

刘氏是个聪明人,纸糊的灯笼一点就亮,欣喜道:“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徐良独相,没人能牵制,难免尾大不掉,若有人分他的权,就好办了。”

“正是,赵鼎去职以后,左相的位置一直空着。正好,现在可以补上了。”赵谨吃着茶笑道。

“那官家打算任谁人为左相?”皇后似乎从来不知道fù人不得干政的道理。

赵谨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这却是一桩为难的事情。左相为百官之首,不是谁都能胜任的,方才朕与沈择还在讨论此事,想过秦桧。”“秦桧?他不合适么?、,刘氏道。

“按说秦桧的履历声望都还行,可朕始终觉得他少些什么一般。”赵谨疑huò道。语至此处,他转向沈择问道“秦桧的履历,你清楚么?”“回官家,秦桧是政和年间登第,作过太学学正,后来入京作过言官,再后来就担任御史中丞。太上皇和先帝之间的事,他也参与其中。故清河郡王徐绍为首时,他就是参知政事,颇有贤名。后来因故被贬,以西京留守判河南府,督修皇陵。好像是徐良拜相后,又将他调回中枢。小人知道的,就这么多了。”沈择对秦桧的履历,如数家珍。

赵谨听罢,如梦方醒:“是了,朕说怎么老觉得他少些什么。看看,他两度位列宰执,都是因为徐径徐良父子的提携。现在如果将他晋升为左桠,恐怕他也牵制不了徐良。,…

“可官家还有其他人选么?如果不用秦桧,其他如朱倬,李若朴,只怕更不成了。”刘皇后提醒道。

赵谨叹了一声:“说得也是,此事容朕再思量思量,若实在没有其他人选,也只能让秦桧出任左相了。,…

刘皇后看来是真对徐良恨得不轻,趁火打劫道:“官家,有这个机会,非但要任命一名左相,更要迫使徐良答应议和。”原来,刘凤娘还想着他爹的郡王爵位。虽说徐良已经松口,只等她生下皇子,便可封刘光国为郡王。但问题是万一生的是公主呢?!。

第七百九十七章意料之外

因为有所顾忌,皇帝不敢真让徐良去丁忧三年。但也在皇后等人的怂恿下,决定限制徐良的权力,不使其独揽朝政。办法,就是任命已经空置许久的左相,也是首相。但首相的人选一时没有确定下来,数来数去,似乎也只有秦桧合适一些。

只不过考虑到秦桧两次出山执政,都是因为徐家的关系,怕他根本无法掣肘徐良,因此暂时定不下来。而沈择却已经提前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秦会之,后者暗暗心喜,只等诏命一下,便升任左相,现徐良平起平坐。

这天,秦桧正在中书处理事务,沈择忽然来了,传下官家口谕,召他勤政堂面圣。从沈择的挤眉弄眼中,秦会之明白,皇帝此番见召,恐怕就是要宣布任命了。因此不敢丝毫拖延,立即离了办公堂,就要跟随沈择往勤政堂去。

“怎么?圣上召见?”朱倬拿着一道公文出来,好像正是来找秦桧的。

秦桧笑了笑,朗声道:“沈都知来传圣上口谕。”

朱倬看了一眼沈择,后者俯首,算是行了礼了。秦桧此时道:“无事,那我先去了。”

“参政,这里是江西宣抚司上的本,麟王还是提那件事情,既然去勤政堂,索性一并带去请示吧

秦桧也没太当回事,接了本,和沈择径直去了。出了三省都堂,沈择迫不及待地给秦桧道贺:“恭喜参政,贺喜参政,方人听官家口气,似乎已经确定了!”

“哦,果真如此?”秦桧也是喜上眉梢。

“官家方遣我来时,的是‘罢,去召秦桧来’,听听这话,还能有假?”沈择笑道。

秦桧细细一想,没错,从这句话来看,圣上是已经下定决心了!我秦桧正经进士出身,履历完整,作过台谏长官,两度位列宰执,轮也应该轮到我了!这十几二十年来,隐忍不发,韬光养晦,等的就是这一天呐!

“这其中,定少不了都知在圣上面前周全,我心里有数。”秦桧挑明了对沈择道。

“哈哈,周全谈不上,正是尽我之力,替相公进言罢了。其实,陛下能下定决心,皇后可出力不少,相公可不能忘了。”沈择及时提醒道。

“哈哈,自然,自然。”秦桧这时就有些含糊了。因为他到底是正经的科班出身,文人胚,对后宫干政不太感冒。不过,如今天极为宠信皇后,人所共知。自己一旦作了首相,可能就少不得要跟刘家搞好关系了。

不一阵,到勤政堂前,秦桧特意整理衣冠,由沈择入内通报之后,方踏进门槛。推金山,倒玉柱,十分郑重地行了大礼。

“赐座。”赵谨吩咐道。

等对方坐下以后,赵官家的开场白就得很有意思:“秦卿,日前朕跟沈择闲聊之时,谈起的履历。没想到,非但作过地方官,还担任了御史中丞,而且两度出任参知政事,且每一任上,都政绩斐然,尤其留守西京,判河南府时还负责修缮了皇陵。从这一层来,朝中能和相比的大臣,不多。”

秦桧按捺住心头的喜悦,低调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过尽人臣本分而已。”

“不张扬,不矜夸,很好“秦卿,自从赵鼎离职以来,这左相之位一直悬空。本来嘛,徐卿总理朝政,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不幸得很,他方丧母,深受打击。是知道的,朕有心将他夺情,只是体恤他担太重。因此,打算任命左相,分担一些。”

秦桧知道要来了,仍旧强作镇定地答道:“官家体恤臣工,徐相若得知,也必定感jī。”

赵谨估计是为安抚秦桧,此时笑道:“朕可不是只体恤徐良,也不曾忘了。”

秦桧一时jī动得心跳加速,皇帝这句话,等于是快挑明了!他大喜之下,霍然起身,扑通跪倒地上,高举双手俯拜下去,大声道:“陛下隆恩,臣没齿难忘!”

“这就好,平身。”赵谨伸手道。秦桧起身以后,他忽然瞥见地上有件东西,定睛一看,却是本奏章,于是随口问道“这是谁上的本?”

秦桧因为情绪jī动,方跪地参拜时,用力过猛,将朱倬请他带来的本从袖里甩出来。当下不以为意,拾将起来,趁势请沈择转呈皇帝,一边道:“回陛下,这是江南西路宣抚大使,麟王折彦质上本。仍旧是请求朝廷能体恤折氏一门,让折家弟能够重返故土。”

“麟王的本?”赵谨问了一句,随后接过奏章翻开来看。

“是,以前麟王已经就此事上过一回本,只是徐相认为日后进军河北,少不了折家精兵强将,因此不允皇帝问,他不得不答,只是此刻他的心思哪顾得了什么麟王,只盼着天将任命宣布了。

哪知平时就不怎么理政的赵谨此时却把折仲古的本看得出神,秦桧沈择两个相面面相觑,也不敢出言叨扰。过了一阵,皇帝将本合了起来,见秦桧还站着,挥手道:“坐,坐下。”

“谢陛下

“秦卿,素来勤勉,谨慎,克尽职守,这些朕都是知道的。上次北伐胜利,朝廷叙功,对的封赏朕后来想想还是薄了些。且回去,朕这两日自有计较

秦桧听了这话,喜不自胜,但表面上仍旧些冠冕堂皇的话,而后退出勤政堂。不过,在回中书的路上,他不禁有些疑惑。沈择先前官家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那么方圣上为何不当面宣布?非要“这两日自有计较”?虽圣上已经有了态度,但任命一日不下达,自己这心里始终不踏实。

话分两头,秦桧走后,赵谨就坐在那御案后,沉思不语。沈择伺候在旁边,自然不可能去多问。只看到官家时不时地瞄着案上。

“秦桧现在是什么官阶?”赵谨突然问道。

“回官家,好像是,观文殿大学士,开国县公爵

“明xxx传朕诏命,进秦桧开国郡公爵

沈择一面应下,心里却犯了嘀咕,片刻之后,还是忍不住问道:“职事不变?”

“暂时,不变。”赵谨沉吟道。

一听这话,沈择心知坏了,出变数了。如果要晋升秦桧为左相,就不可能加开国郡公爵位。因为左相是正一品,开国郡公爵只是正二品,要加至少也应该是“开府仪同三司”。而且皇帝明,职事不变,就等于宣告秦桧当左相一事黄了!

可这怎么回事?先前官家遣我去召秦桧时的口气,明显就是要宣布任命!怎地突然变了?是秦桧方应答不对?没有,都很得体!又或者,官家临时改变了主意?这也不对,以自己对官家的了解,可不是善变的性格!那问题出在哪?

想到这里,他又瞧向赵谨,见官家还在盯着案桌上看,他顺着皇帝的目光看去,就看到了那个本,江南西路宣抚大使,麟王折彦质的本。刹那之间,恍然大悟,事情坏就坏在这个本上!

赵谨拿起本,冲沈择晃了晃,脸上lù出自得的笑容。后者见状,上前问道:“官家,莫非是……”

“当日朕和想遍朝中大臣,怎么独独忘了这位?”赵谨得意道。

“人愚钝,不知官家的意思是……”沈择故意问道。

“这个折彦质,好大名声!朕未登大位以前,就经常听到他的事迹。他虽然生于行伍世家,却是正经进士出身,宣和年间,有勤王保国之功。后来更出任枢府长官,位列宰执,力挽狂澜,屡立奇功,可谓威震南北!普天下之下,没有第二人!此次北伐,他居功至伟,朝野声望冠于诸臣!还有比这更合适的首相人选?”赵谨笑容愈盛,似乎为自己这个突然想到的人选,得意得紧。

见皇帝如此态度,沈择也变得快,马上顺着他口风道:“官家圣明!人怎么就没想到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