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绣出完美人生-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住几天?来办什么事那?”心中有鬼的余然不敢与方扬对视,两只眼睛死死盯住从屋顶的天窗射到砖地上的阳光。淡淡金芒,洒在浅灰色的砖地上,留下一方虚幻的光影。余然定定看着,心神不觉恍惚。

“就住一周左右。跟范医师学点东西。”

方扬的回答永远简洁明快。一如他的个性,简单得让人一目了然。但当你以为真正了解他时,却愕然发现,他所展示,不过是一个表层。就同井水,如果不深入到地下水的深处,又怎么知道底下暗藏的玄机?

“是来找范医师的啊?”余然恍然大悟,随即她小鼻子揪揪,疑惑地发问:“那你找我做什么事?我又不懂那些。”只学过一点皮毛的余然,可不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即使现在的方扬并非以后当了十年兵的方扬,她也不敢放肆。

“范医师说,有些事需要你帮忙。范师母的眼睛不行,所以得要你帮忙。”方扬走回厨房,拿起水勺,打开水缸盖子,舀了一勺水放进一旁的脸盆架子上的脸盆里,又拿起底下的热水瓶,倒了点热水,用手指试探了下温度,水温适中了,才示意余然上前洗手,准备吃饭。

“哦。”'网罗电子书:。WRbook。'

余然也不细问,乖乖上前拿起香皂洗手。只要触及她的底线,她也是个随顺的性子。遇事不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喜欢走一步算一步,解决掉一步再走下一步,实在走不通,就换个方式重新开始。活在当下是她口头禅。

坐到八仙桌边的长凳上,她扫了眼满桌的菜,咸菜烧毛笋、红烧肉、凉拌马兰头、炒青菜,炖鸡蛋羹,很丰富的家常菜。端起饭碗,余然才猛然想起饭桌上少了一个人:“方扬,我奶奶呢?”

“被你大伯母喊去了。”公事公办的回答了一句,方扬抬头看了她一眼,不再说话,继续闷声不吭地吃饭。

食不言寝不语,细嚼慢咽是方扬自幼的家教。

余然的外婆是C市人,娘家在旧社会的时候,属于典型的资本家,拥有一家规模不大不小的纺织厂。新中国解放后,方家的工厂被没收了,本来方家凭着原先的底子还算过得不错,只是后来动乱,作为资本主义典型的方家每天被拉着挂牌子批来斗去,家里值钱的东西也都被抄走了。就这样,一个家族在历史的风云变化中,没落了。

余然外婆娘家的家规非常严苛,女人永远是家族的附属产品。连平时吃饭都不准上桌,只许在厨房里吃。这种根深蒂固的旧习俗,已经融入了余然外婆的骨血里。就算她来到余然家做客,也得余奶奶再三推着,才肯坐到八仙桌上,和大家一起吃饭。即便坐上去了,她也喜欢半偏着身子,不会正坐。而出生在那样家族的方扬,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一种刻到骨子里去的严谨。

等了老半天,也没见方扬说其他的,余然蓦地想起他家严苛的家教,不禁白白眼,端起饭碗埋头吃饭。吃了一半,习惯在饭桌上边吃边聊的她还是忍不住了,别过头,眨眼问道:“方扬,今天的饭菜是你做的?”

方扬的父亲在家族没落败前,是个吃客。喜欢到处寻觅美食,并亲自向烧菜的师傅学习。也许是机缘巧合,还真被他拜到了一个从宫里流落到民间的御厨为师。就这样,方家从方扬父亲那一代开始,便以烧菜为生。而方扬自小就给父亲打下手,厨艺学得相当不错。

“嗯。”方扬唔了一声,放下手中的饭碗,抬眼望向坐在八仙桌下方的余然,目光自然而然落到她吃了一半饭的碗里。余然一见,颈子一缩,赶紧低下头,几口就把饭给扒得一干二净。

方扬淡声吩咐:“把鸡蛋喝掉。晚上不好吃了。”

“哦。”余然乖乖端起鸡蛋羹,拿起调羹,一口一口慢慢喝。方扬炖的鸡蛋羹火候正好,不老不嫩,味道极其鲜美。

余然最喜欢方扬做的一道菜叫仙人鸡。做法很简单,只要把整鸡放在瓦罐里,放两调羹糖,半勺子盐,一碗黄酒,拍两块生姜和一小把小葱,尔后盖严实,放进土灶的铁锅里,盖上锅盖,锅沿边上用湿毛巾捂紧,不让它跑掉热气。这道菜,最关键的一点是,整个料理的过程中,不能用一点水。不管瓦罐还是铁锅里,都不能放。还有一点,用的柴,必须是稻草结。十八个,不多也不少。小火慢慢烧,一个烧完了,才能放另一个。不快也不慢,就跟油条入锅似的,在油锅里慢腾腾地炸着。

一想到仙人鸡的美味,余然忍不住流口水,歪过头,双眼一瞬不瞬地瞅住方扬,扬起天真的笑脸,软软地请求:“方扬,我想吃你做的鸡。”

“你家养的鸡要生鸡蛋。”方扬正经地说。

“唉!”眼见到嘴的美食飞走了,余然垂头丧气地低下头。半响,她抬起头,睁大双眼问:“大伯母是喊奶奶过去吃饭的吗?”

“不是。是让余奶奶帮忙缝被子去了。”余然的大伯母刘根娣是慢性子,对针线活一窍不通。一遇到缝缝补补的事,就喜欢拿到前面的余然家,给余奶奶做。

说完,方扬站起来,收拾碗筷。余然见了,赶紧帮忙将菜端进碗橱里去放好,然后拿起抹布,放在水里搓了搓,绞干了打算去抹桌子。方扬看到了,眉头打结,出声阻拦:“你别做这些事了。爸说,你的手是用来绣花的,不能做这些粗活。你把抹布放着,我洗好碗,就去擦桌子。”说着,他走到前面天井里的洗手池前,拿起洗碗布,任劳任怨地放水洗碗。

余然愣怔了半响,瞅了眼手里的抹布,耸耸肩,放回原处,走到天井里的阳台下,端了张竹椅坐看方扬洗碗。看着记忆中容貌不出色,却非常能干的少年,她的嘴角微微扬起一丝笑意。

虽然不懂最后一次见到方扬时,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老天爷既然让她的生命重新再来一次,那她一定要弄懂。

12 易学

易学这种东西,懂得人可以滔滔不绝地拉着你讲个几天几夜都不肯停歇一句。而不懂的人,哪怕只听一句两句,都会感觉特别累。一头雾水,什么都听不明白。越往下听,越觉得糊涂。

余然会碰触到玄之又玄的易学,是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若非她小时候发风疹怎么都退不了?余奶奶也不会跑到河对岸的齐巷去找不出山就诊的范医师开药方子。一张中药方子,造就了一老一少的忘年交。也令余然对医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同范医师说的,医卦是不分家的。中医讲到底,就是为了调剂人体内阴阳五行的平衡。五脏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靠、相互滋生,缺一不可。而古时候用来算命的时辰八字,天干地支也就是这一说法。

春日下午的阳光温暖而舒适,余然坐在范医师家阳台底下的桌子旁,目不转睛地看着方扬和范医师论证迷信与科学。她的视线扫过放在桌面上放银针的针灸盒子,落到表'情显得分外严肃的方扬脸上。对他突然之间口若悬河的表现,很是吃惊。余然从不知道,方扬竟对这些吃得很通透。并能够和范医师深入讨论。

“唉!现在的中医没落了。”

范医师是自学成才的中医师,对开方医病自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也许是曾经历经过生死劫,所以他的性子,乐观而豁达,对很多东西都看得比较透。他家前堂屋的长台上,供奉着一尊药师琉璃光佛。

“谁让阴阳五行是封建迷信的大本营。而中医的理论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方扬淡漠的眼底闪过一丝嘲弄。好巧不巧,被抬起头看他的余然捕捉到了。当下心一沉,浸到井底深处,一股沁骨入髓的凉意瞬即涌上。她定定注视方扬一眼,不知该说什么,默默转过头,凝望范医师家门前种了不少花木的自留地。

生命重来一次后,余然猛然发现,她以前走得太急,太快,所以错过了很多风景。脑海中,过去的记忆就像一面被打碎的镜子,即使花费心思重新黏合起来,但也不能再用了。所以这一次,她要慢慢地走,慢慢地拾掇,慢慢地去体会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然然,你觉得中医是迷信吗?”范医师很喜欢余然,视她为自己的女儿般对待。经常在某些事,给予她一定的引导。是余然最好的良师益友。

“你问然然干嘛。她还是个小孩子,哪里会懂得这些?”

范师母端着一茶盘的瓜子糖果从前堂屋里走出来,耳朵里正好刮到范医师的问话,连忙出言轻责,端庄美丽的面容上,流露出一丝不满。她瞪了一眼呵呵笑的范医师,怪责他不该拔苗助长,让一个孩子去折腾这些用不到的东西。

“然然,来吃点瓜子和糖。不要听你范伯伯胡说,这些东西,你一个小孩子家家是不需要懂的。”范师母笑眯眯地走到余然跟前,将小茶盘搁下,顺手抓起一把,塞进她手里。

“方扬,你也吃。不要客气。”她挨着余然坐下,转头热情地招呼默默思考问题的方扬。

“谢谢,范师母。”

方扬抬头表示感谢。不等范师母答话,他冷静的眸光射向装作吃瓜子的余然,打量了一会儿,冷声问道:“然然,你有什么看法?”虽然不是和余然常接触,但方扬媲美雷达的记忆力绝不会出错,他感觉余然似乎变了。眼神和气质都变了。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

眼瞅着逃不过,余然抿抿唇,低头思考了下,按照自己以前的理解,认认真真地回答。因为在这一点上,她并不想隐瞒自己的看法。她想跟范医师好好学中医。

清了清嗓子,余然正色答道:“所谓迷信,也就是缺乏理性实质的信仰、准信仰或者说是习俗。而中医,它是通过几千年实践出来的真理。所以我认为,说中医是迷信是不可取的。”

这话一出口,听得在场的两位大人微笑点头,露出赞许之色。方扬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忐忑不安的余然,对她不满十岁就能说出这样的论点感到惊讶。

“然然,有没有兴趣跟我学中医那?”范医师笑眯眯地挖墙脚:“你学了中医,就可以自己诊脉开方子。以后你奶奶有什么头疼脑热的,就不用去医院了,直接找你这个孙女给她扎两针就行了。”

做这一行的,最怕收错了徒弟,带错了人。范医师对余奶奶的家教很有信心,认为由她一手带大的余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然然可是要跟余姨学绣花的,哪有时间来跟你学这些,你就别指望了。我看方扬不错,你不如收他吧。”范师母噗地笑出来,摇头笑范医师异想天开,居然想挖余奶奶的墙角。眼光移动,看见坐着不说话的方扬,她不禁心中一动,出主意道。

“他不成。他心思太杂,学不了这些。”范医师一口否决。

范师母面色微变,碍于婉拒的人是一家之主,她不好多说什么。

余然见状,秀气的眉毛纠结到一起,不明白范医师为什么会拒绝和他十分谈得来的方扬?按照她简单的想法,方扬比她更适合学医卦这类玄妙的东西。思及此,她不由抬头望向沉默不语的方扬,想从他身上找出范医师拒绝他的理由。

“范师母,我不适合学医。”方扬笑了笑,冲面色不大好看的范师母解释:“我们方家有个家规,是我爸立的。说方家的子孙只许在民间当烧菜师傅,不许干其他的行当。余奶奶也知道这事的。”好像是怕范师母不相信,他举出余奶奶作为证人。

“那还真是可惜了。若是方家的子孙里有人不喜欢烧菜,难道还逼着他学不成?依我看,这条规矩才是真正的封建迷信,需要废除才是。”范师母面色稍缓,摇头惋惜。她挺看好方扬的,觉得老实能干,将来一定有出息。

余然一听,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心道,方家的规矩可不止这一条。真正厉害的,范师母你还没见识过呢!

她侧头思索了下,双眼认真地盯住范医师温和睿智的眼睛,说道:“范医师,我得回家问我奶奶。她同意了,我才能来学。”

“这样也好。你回去问问你奶奶,如果你奶奶同意,以后你就来我这里学。”范医师也不强求,秉着随顺自然的生活态度,点头同意。说完,他回过头,问方扬:“小方,听说你爸打算送你去当兵?”

“嗯。爸说等我满十八岁,就送我去部队里锻炼下。”方扬稚嫩的脸庞露出坚毅的神情。

范医师不解:“那你的手艺不就落下了。要锻炼,跟着你爸爸出去烧菜,不是更好?”他不认为吃大锅饭的部队,会有机会给方扬一展才华。就算进了炊事班,也不可能跟现在这样,可以尽情展现掌握的厨艺。熟能生巧,才是学手艺的关键所在。

“爸说我需要磨练下。去部队是最好的选择。”方扬一脸的无所谓。在他看来,到哪烧菜都一样,反正都是给人吃。至于菜式,他向来喜欢做家常菜。给家人做饭,才是他当初学厨的目的。

“方扬,你真的要去当兵?”余然瞪大双眼,有点不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讯息。犹豫了一刻,她鼓足勇气透露一点未来的事:“你知不知道?当兵很苦。尤其到荒无人烟的边陲。你不怕你被分到那种地方去吗?”

“再苦,也不会比爷爷爸爸他们那时候更苦。”方扬的语意艰涩。

知道一些内幕的范医师长叹一口气,想起那个动乱的年代,他也不知该如何劝解少年深埋在内心深处的伤痕?大人零散的回忆,往往能带给孩子最直接的冲击,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非常强烈的是非观。

范师母抬手,揽住余然单薄的肩膀,端庄美丽的脸上,浮起一丝淡淡的愁。

余然注视方扬一会,垂下眼睑,盯住脚上白色的球鞋,发呆。

13 绣艺

绣花在很多现代人的眼里,属于繁琐花费时间长的事。学绣花,不但要知道最基本的针法,更需要懂得基本的画理丝理以及如何配出自然过渡的色泽。并不是说用的丝线越细,绣得东西就越好看。这都需要从实际出发,慢慢地一步步,熟能生巧地练习起来。最重要的是,作品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而非照搬照抄,依样画葫芦,人家怎么用色用线用针法,自己也怎么用?多多观察周围的事物,会令自己的审美观大大增强。

一般,绣花初学者,首先要学会的便是打稿,也就是打样。打稿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本身画工比较好,直接拿笔在上浆真丝软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