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尤其是小七,更是吃的小脸红扑扑,嘴唇油光光,嘴角还沾了些酱汁。



张氏忙拿出帕子给小七把嘴角擦干净了。



还剩下几张煎饼。



“给叶儿留两张,”张氏就道,今天打春,连家上房也吃春饼,赵氏和连叶儿都提前回家去了。上房人口多,赵氏和连叶儿不被周氏待见,抢不上槽去。连蔓儿和连叶儿同龄,本来两人个子啥的都差不多,可分家这半年来,连蔓儿长了个子,圆润了一圈,一头的黄毛也变黑变浓了,皮肤也变得水灵灵,连叶儿却没什么变化。因此,家里做什么吃的,张氏总会想着给连叶儿留一口。



抢不上槽,是三十里营子这边的土语。比如说一栏的小鸡小鸭,或者一窝小猪羔子,都在一个石槽里吃食,强悍的就会霸占好地点,多吃多占。弱一些的被挤到一边,只有等别个吃完了,有剩下的它才能吃上。很形象的一句土语,也被用在人身上,并不含丝毫的贬义。



“另外那两张,给小坛子吧。”连蔓儿就道。庙里除了住持,还有其他的和尚,都年长于小坛子。刚才给住持送去的煎饼,怕是小坛子也吃不着什么。



“行。”张氏也是这个意思,就招呼小七,“小七,你去叫小坛子来。”



小七答应一声跑去庙里,一会就带着小坛子回来了。



张氏是个母爱爆棚的女人,就让小坛子坐在炕上,帮他把一个煎饼卷的胖滚滚的,让他蘸着酱吃。自从连蔓儿家开了这个早点铺子,小坛子早和他们混熟了,张氏常给他东西吃。因此他也没客气,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张氏看的眉花眼笑。



“看这虎头虎脑的,多壮实的小子,可惜……”没父没母,做了小和尚。



一家人将铺子收拾利落,就打算回老宅,却发现小七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我去找他。”连蔓儿就道,“肯定是跟小坛子进庙里去玩了。”



这庙里除了石像木像,并没什么稀奇的玩意儿,但是在小孩子眼里,一切都是新奇的、好玩的。



连蔓儿就在西偏殿一座神像后面,找到了小七和小坛子。



小七的嘴和手,油乎乎,小坛子的嘴和手,也油乎乎。连蔓儿甚至看见,小坛子嘴巴里正嚼着的酱肉丝。



连蔓儿忙左右看看,见没别人,才松了一口气。



“二姐,你别告诉别人,行不。”小七乖觉。蹭上来向连蔓儿央求,“小坛子也可怜。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肉。”



连蔓儿感觉有点凌乱,小七这小屁孩,肯定是不明白,做和尚。多少年到头,他也不该吃上哪怕一点点的肉。



小坛子有些呆呆地站在那,嘴里的肉是咽下去了,但是手里还有半个春饼卷,连蔓儿能看见。里面还裹着肉丝。



“……师、师兄们,也偷偷吃肉的。”小坛子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连蔓儿几乎没怎么惊讶,她早就知道,这庙里的和尚不专业。



“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吃。要是你师父发现了。还不揍你啊。”连蔓儿指着元坛道。



元坛的眼睛里,有对肉的渴望,和她刚来的时候。小七看着连秀儿吃肉时的眼神很像。还有许多许多,贫苦的庄户人家的孩子,过年时渴望吃上一顿肉的眼神,是一模一样的。



等元坛狼吞虎咽地将半个春饼卷都吃进肚子。连蔓儿才小心地将他和小七带回早点铺子。连守信、张氏和连枝儿已经回老宅了,五郎在屋里等他们。



连蔓儿舀了热水。让元坛漱口、洗手、洗脸,确保将罪证消除的干干净净。五郎从里屋出来看了一眼,就猜到了是咋回事。



“都是我的错。我说我馋肉,小七才给我的。”元坛垂下头,蔫蔫地道。



连蔓儿瞪眼,毫不留情地在元坛光秃秃的脑门上弹了一下。



“你傻了,说啥……,哼。这事到此为止,谁也不准说出去。”连蔓儿就道,“臭小坛子,你要说出去,你就是害我家小七。”



“这事就没发生过,记住了没。”连蔓儿凶巴巴地道。



“记住了。”元坛和小七都连连点头。



将店铺的门窗锁好,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就往村子里来。



“……小坛子问我肉是啥味……,”小七瘪着嘴,用脚踢着路上的小石子,“他说他更小一点的时候,吃过一回,是他一个师兄吃肉,他看见了,他那个师兄就让他也吃了一口……,我看他好像挺想吃肉的,我就……”



“我知道你可怜小坛子,可那是在庙里,小坛子咋说,也是个小和尚。”五郎语重心长地道,“小七,你可记住了,不能有下次。”



“嗯。”小七点头。



“这不光是你们小孩子的事。”五郎的眼神飘的很远,“反正你记住,以后不能再有这事,今天这事,谁要是提,你也不能承认。”



“嗯。”小七再点头。



“哥,你想的还挺远的。”连蔓儿看着五郎。



“就怕万一呗,小心点没错。”五郎道,“……小坛子应该没事。”



不论是什么朝代,有什么样的法度。庄户人家心中,都固执地保有着一套朴素的道德行为标准。这些标准,有的时候甚至与当时的法律出现冲突。



而小孩子的世界中,更少了世俗的色彩。比如说小七,他认为小孩子有肉吃,是幸福的。他同情小坛子。



连蔓儿没有大惊小怪,或者过于责备小七或者元坛,这是因为,她本身并不执着于宗教信仰。她对此事,也有她的标准。和尚要吃素,那些自愿阪依佛门的,自然要遵守。但是小坛子,他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机会。



所以事情发生了,她持着同情的态度,只要求下不为例。



刚走到连家的门口,隔着半掩的大门,连蔓儿就听见了院子里周氏的骂声。



第二百二十八章连蔓儿又有新点子



三个孩子迟疑了一下,相互交换了一个眼色,还是推开大门走了进去。



周氏站在院子里,一只手背在背上,另一只手指着赵氏,正在斥骂。



“……能挣俩钱,你翅膀就硬了?你眼睛里还有谁?这是谁的衣裳吧,不是老三的吧?你当我是眼瞎了还是咋地?”



听周氏这样骂,连蔓儿才注意到院子里的晾衣绳上,晒着两件男人的大衣裳。看样子是刚洗的,还在滴着水。



“娘,我不是跟你说了吗。这是、是叶儿他爹拿回来的。说是他们一起干活的一个木匠师父的衣裳。”赵氏站在衣裳旁边,红着脸向周氏解释。



“奶,是真的。这衣裳我爹昨天下工的时候拿回来的,让我娘给洗洗补补。我娘刚腾出工夫来洗的。”连叶儿站在赵氏身边,也帮着解释。



“我没问你,你个小丫头片子知道个啥,一边待着去。”周氏略一愣怔,立刻就对连叶儿斥道。



连叶儿涨红了脸,看看赵氏,就鼓着嘴不说话了。



连蔓儿就明白过来,原来是赵氏替人洗衣裳,周氏看见了,就朝赵氏发难。



“不相干的男人的衣裳,老三他拿回来让你洗干啥?那人自己没长手?”周氏继续盘问赵氏,语气并没有丝毫的缓和。



“叶儿他爹说,木匠师父待他好,肯教他。……衣裳洗不干净,就拿回来让我帮着洗洗。”赵氏很老实地解释着。



“三叔心眼可真好。”赵秀娥倚在东厢房的门口,笑着插话,“那山上洗不好衣裳的男人可多的是,三婶你能帮的过来不。”



奶婆婆在训斥婶婆婆,赵秀娥一个新媳妇本就不该插嘴。而且她说的话,还有说话的姿态,让人怎么琢磨着怎么有些不是滋味。



“就这个木匠师父,跟叶儿他爹好。咱有事求着人家。”赵氏的脸就更红了,呐呐地又解释道。



“二郎媳妇,你闲着没事了?”周氏扭过头,盯着赵秀娥,“别在这唱三音儿,回屋去把你们那屋收拾收拾。出来自己个收拾的人模狗样,屋里祸害的像个猪窝。”



与赵秀娥刚进门时不同,经过了前段时间,周氏对赵秀娥已经不再气了。



赵秀娥引火上身,被周氏斥骂,这次却没敢还嘴,只是不甘心地看了一眼和她一起站在门口的何氏。



“娘,我奶让咱收拾屋子那。……我来的时候就是猪窝,还怪我。要不是我每天收拾,连猪窝还不如。”说到后面,赵秀娥压低了声音。



“你奶让你去,可没叫俺。”何氏正看热闹看的高兴,哪愿意回屋去干活。



“老二媳妇,你也别站在那卖呆。你和二郎媳妇一起收拾去,屋子埋汰成那样,你们也不嫌磕碜。”周氏就道。



卖呆,同样是三十里营子这边的土话。大概的意思,就是站着、或者坐着不动、什么活也不干,就是发呆。



连蔓儿自来到这里,已经从周氏等人口中,习学了不少的方言土语。这些土语很少见诸于文字,但却形象生动,具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何氏不情愿,但是不敢不听周氏的,只得怏怏地扭身回屋。



“你奶叫你干活,你自己干不就完了。非得叫上俺,这下好了!”何氏对赵秀娥不满。



赵秀娥拉了何氏下水,因周氏斥骂而郁闷的心情晴朗了许多。



周氏打发了何氏和赵秀娥,转过头来,又继续训斥赵氏。



“……洗衣裳不用水,不用肥皂。你当那些都是白来的,仗着拿回家来几个钱,你就没王法了。你们三口人,哪个不要吃要穿的,这一天天饭量见长,那几个钱,还不够你们抛费的。”周氏骂道。



不过是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周氏就算不知道衣裳的来历,也应该了解赵氏的品性。这样不依不饶的斥骂,不过是为了敲打赵氏。



在连家生活了这些天,连蔓儿自认为对周氏的行为模式还是了解的。



赵氏想来也知道周氏的意思,拦住了要和周氏辩解的连叶儿。



“娘,我记住了。没下次了。”赵氏低着头冲周氏道。



“哼,你别光跟我说的好听。你们一个个的,撅撅屁股,我就知道你们要拉啥屎。”周氏说这话的,目光四下一扫,连蔓儿几个也赶忙低头,做恭顺状。



“把衣裳往下挪挪,别占着道。”周氏最后又发出一个指令,看着赵氏听话地去挪衣裳,才慢慢地转身回屋了。



几个孩子见周氏进了上房,这才敢吐了吐舌头,就往西厢房来。



“娘,刚才你咋不让我说话。”进了屋,连叶儿就对赵氏道,“咱咋抛费了你和我爹,一个月往家拿不老少钱,咱就三口人,我爹晌午在山上吃,娘你在我四婶家吃两顿饭,还要饶上我。咱挣的最多,花的最少。奶还这样骂咱,咱就该跟她讲讲理。”



连蔓儿抚额,她觉得周氏就是心里明白这些,所以才对赵氏他们三口人时时的敲打。



“讲啥也是白讲,让你奶骂骂,她心里痛快了,就完事了。”赵氏息事宁人地道,“你要跟你奶呛呛起来,肯定就没玩没了。我不怕别的,就怕她不让我去你四婶那干活了。”



“虽说是挣钱也到不了我手里,每天去铺子里干活,我这心里起码能松快半天。”略顿了顿,赵氏又道。



“可不是,咱在我四婶那,还能吃饱饭。”连叶儿垂下头来。



连蔓儿就让赵氏和连叶儿到她们屋里坐。



进了屋,连守信、张氏和连枝儿都在。



“三嫂、叶儿,来炕上坐着。”张氏忙就招呼道,“她奶骂的话,你别往心里去。这些事,咱大家伙,还有左邻右舍地,心里都明白。”



连蔓儿就拉着连叶儿上了炕,在张氏身边坐了。



“娘,今天你咋没出去,帮我三伯娘说话那?”连蔓儿笑着问张“这孩子,你还逗你娘了。”张氏嗔了连蔓儿一眼,“你当你娘就那么傻。事情在那明摆着,你奶故意找茬。我要是出去一说话,向着叶儿和她娘,你奶本来打算骂一句,就得再多骂三句。这半天都不能消停。”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大家知道,张氏说的是实情。



“他三伯在山上干的挺好?”张氏就跟赵氏闲话家常。



“……挺好的,有个李师傅,人特别好,愿意带他。那衣裳就是李师傅的。”赵氏就道。



“那些人来这干活,家都离的挺老远的。这些男人也就干点粗活行,粗手大脚的,会洗衣裳的少。就是洗也洗不干净,还能把衣裳给你洗坏了,更别说缝补了。”张氏同情地道。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连守信也点头道。



“咦!”连蔓儿听的一拍手。



一屋子的人就都扭过头来看她。



“咋地啦,蔓儿,这一惊一乍地。”张氏就问。



“娘,我想到个挣钱的法子。”连蔓儿就拉住张氏的手,“山上像李师傅这样的人,肯定不老少。咱开个洗衣裳的铺子吧,收了他们的衣裳来洗,还有缝补。”



“我听说,城里就有人靠着给人洗衣裳、缝补衣裳,能养活一家子那。”连蔓儿见没人应声,忙又加上了一句。



其实大家没有应声,并不是反对连蔓儿的主意,而是他们没反应过来。



“咋样,咋样?”连蔓儿觉得自己想到了好点子,急着让众人认可她。“咱也不用另外开铺子,谁有衣裳要洗,就让他送到咱的早点铺子里来。咱自家人要是忙不开,咱就负责收衣裳,发给村里的人洗。”



“蔓儿姐这个主意好。”连叶儿第一个赞同道。



“别说,这事还真行。”张氏想了想,就道。



“我看也行。”连守信道,“这个不用本钱,有人送衣裳来咱就洗,没人送,咱也不亏钱。”



连守信性格沉稳,缺乏商人冒险投机的精神,遇事总是想着先不亏钱。张氏喜欢连守信这样的性格,觉得跟着这样的男人,就算没有富贵,但日子过的安稳。



“咱说干就干,”连蔓儿就道,“哥,咱也写几张招贴,一张贴咱们铺子门口,再往山上贴几张。”



“行。”五郎答应了,就去拿纸笔。这几个月,五郎在学业上大有长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