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氏要做饭,连蔓儿一家就不好在上房再坐下去,也都起身,回了西厢房。



“你看你大伯娘,这是着急花儿的事,心慌了。平时多精明的一个人啊,知道他奶不爱听咱枝儿的事,她还当着他奶的面说了。这可真是,做娘的心啊。”张氏一边烧火做饭,一边唠叨道。



“娘,你也说她精明了。她要不是故意的,她能特意在这个时候让我奶不高兴?”连蔓儿嗤地笑了一声道。



“啥,蔓儿,你说你大伯娘是故意当你奶提这事?为啥,你奶不高兴,不得找她麻烦?”张氏奇怪地问道。



“娘,你心眼还是太实。凭啥就非得顺着我奶。我看我大伯娘就是故意让我奶不痛快,她才痛快。”连蔓儿道。



与张氏的逆来顺受不同,古氏极精明,不会正面和周氏冲突。但是在周氏手底下,古氏再精明,日子也不可能过的顺心,时不时地面上一盆火,暗里一把刺,给周氏心里扎一根刺,膈应膈应周氏,古氏一定是乐在其中。



而现在最能刺痛周氏,又让周氏无奈的,无非就是连秀儿的婚事。



“娘,你可别看她对咱态度好像挺好的,她可没安啥好心眼,这是膈应了我奶,又提醒我奶膈应咱们那。”连蔓儿又点拨了一句。



第三百六十二章要



张氏听了连蔓儿的话,想了想,脸色就有些不好。



“我就想,你们几个也去过人家宋家,人家宋家的老太太对你们招待的也不错。她不说要去县城吗,我刚才还想,咱准备点地瓜啥的,让她带过去,是咱的一份心意,也给她和花儿妆妆面子。”



“娘,咱就算要给宋家东西,咱自己不会去啊。她要是好人,咱没的说。可她不是。”连蔓儿就道,同时心里想,张氏就是心肠热,还没心眼儿,人家稍微给点笑模样,她这边就当人家是知近的人。



“哎,我就是这么个没心眼的人。看人家稍微对我好点,我就忘了以往的事,这就一片热心了。”张氏就叹道,活了这么多年,她对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心里还是明白的。“得了,你大伯娘这个人,我以后还是离着她远点吧。过日子,好好往前奔不就行了吗,非得整这些个曲里拐弯地肠子。害了别人,她自己就一定能得着好?……这人和人太不一样了。”



“娘,你记住她是啥样人,再遇上啥事,心里警醒点就行了。”连蔓儿就道。



吃过了晚饭,张氏这刚收拾完,古氏就笑眯眯地上门了。一进门,就说连花儿和宋家的事,又挨个地将连枝儿、连蔓儿几个都夸了个遍。



古氏嘴巧,会说,即便知道她嘴不应心,那些话却还是悦耳的。



古氏又说明天要进城看连花儿,要给连花儿带东西。



“花儿是咱自家的闺女,咱给拿啥不拿啥的,花儿不能挑咱的礼。可人宋家,还有一大家子人,还有个宋老夫人。……我刚才跟咱娘说这事。咱娘就说咱庄户人家,能有啥东西。其实,人家宋家也不缺啥,咱就把菜园子里、地里那些新鲜的玩意儿给捎去点。这两家人脸上都有光彩,人家外面去说说,也得说咱老连家是讲究的人家,懂礼数,也能给咱扬扬名……”



张氏坐在古氏的对面,听着她的这些话。若是刚才没有连蔓儿的点拨,她这个时候。肯定心肠一热,要想法子给古氏淘弄“新鲜玩意儿”。



她家的新鲜玩意儿能有什么,也就是菜园子里几样别人家没有的蔬菜,还有就是地瓜和玉米。



可经过连蔓儿的点拨,张氏对古氏这样两面三刀的做派,就打心里膈应,因此,也不接古氏的话茬。



古氏这说了半天。暗示越来越明显,见张氏不搭茬,古氏就干着急。她也纳闷。这张氏历来是个手松、心软,最好哄的人啊,今天咋就这么不上道那。



总不好直接开口跟张氏要吧?



可要是不直接要,到时候进城拿什么去看连花儿,去看宋老夫人那。周氏那边以为她藏了许多的体己,这样的人情往来,就不肯十分往外掏钱,只想将她刮干净了。她是有些体己,但这近一年来,已经被刮的没剩下什么了。况且。宋家是有钱的人家,她能有多少钱,送让宋家人觉得体面的礼物。



几样辽东府不常见的蔬菜,再加上名贵的金玉米和稀罕的地瓜,这却是极体面,肯定能让宋家满意的礼。



连守仁的官还要依赖着宋家。连花儿在宋家的体面,她这个亲娘也的帮着撑起来。张氏不主动搭茬,那她只好老下面皮,直接要。



不得不说,古氏是为了目的,什么都豁得出去的人。



“她四叔、四婶,”古氏就陪笑着开口道,“……就那玉米、地瓜,还有菜园子里的几样新鲜菜,挑个三四样,我拿了进城。……这也是为了咱这一大家子的体面,家里要是没有,那我也不说了,这不正好,家里有。若是银钱在我手里,凡事好说。……一会我和咱娘说说,拿出钱来。……咱们几个妯娌,就是她四婶你心地最好。我这心里都有数。……这以后,不管是花儿,还是你大哥和我,肯定都不能忘了你们的好。”



古氏这样说,张氏就不好再装糊涂。



张氏还没开口,连蔓儿就在旁边扑哧笑出声来。



“大伯娘,你说让我奶拿钱,是要从我们这买东西啊?大伯娘,我奶啥脾气,你刚才自己个也说了。你这样,不是把我爹娘往坑里推吗,我奶那不得骂死我们啊?”连蔓儿含笑道。



她当然知道,古氏所说的向周氏要钱,不过是虚词,古氏的本意就是要。但连蔓儿偏偏“不认为”古氏是虚词,很“实在”地认了真。



被连蔓儿说破,古氏的面颊就有些发烧。



“蔓儿,给你大伯娘倒杯水。”张氏就开口道。



连蔓儿笑了笑,果真起身,给古氏倒了一杯水。



“大伯娘,你喝水润润嗓子。”连蔓儿递过水杯去,说道。



“哎。”古氏接了水杯,假作喝水遮掩自己的窘态。



这个时候,张氏和连蔓儿母女俩就交换了一个眼色。



“他大伯娘,上次蔓儿他们进城,见了花儿的婆婆,那次他们去的匆忙,啥也没给人家带。我这心里一直过意不去。我刚才还想着,你要进城,正好,捎点东西过去,算是咱的一份心意。”张氏缓缓地说道。



古氏刚才还以为要东西没希望了,听到张氏这么说,不由得喜出望外。



“他大伯娘,你先回去等着,我们收拾好了,就给你送过去。”张氏就道。



“好,好。”古氏高兴地答应了,又说了几句极好听的话,才走了。



“娘,姐,你俩咋又答应给东西了?”小七有些奇怪地问。



“她这开了一回口,硬给她撅回去,咱这两下就闹僵了。以后没法见面。亲戚里道地,以后的日子还长,总要存一线。”张氏叹了口气道。



连蔓儿点了点头,生活就是如此。非黑即白,清清楚楚,这是不可能的。也许无奈,但却是现实。心里要是非清楚、明明白白,但却不能都表现在面上。



以后她们的家业大了,像古氏这样的人和事,还会有。连蔓儿一家要获得这社会的承认、营造顺应社会的形象,就不得不敷衍。



当然,具体的事情,有具体的应对。敷衍,并不代表予取予求。像今天古氏来要东西这件事,是可以给的。而且张氏把话说的很清楚,古氏到了宋家会怎样说,这个她们无法控制。但是将来对景,连蔓儿一家方方面面,都只有让人赞佩的,她们站在了一个无懈可击的位置。



连蔓儿就和张氏挑了几个地瓜,又摘了些菜,送到上房来。



“玉米都老了,玉米地现在也封了,得等着人家沈六爷发话,咱自家现在都进不得地里,这是没法子了。等以后,在给补吧。”张氏道。



这是实话,大家都知道。



古氏就笑着道谢,虽然没有玉米,但是张氏她们送来的地瓜都不错,那几样鲜菜,也水灵灵地,看着就招人喜欢。这份礼送过去,宋家老夫人肯定喜欢。



“有这些就挺好。”连老爷子很满意。



连守信和张氏懂事、宽厚。上房要串门子,分家出去的四儿子出手相帮,这连家,还是一大家子。这太符合他一家和睦、和和美美的要求了。



第二天一大早,古氏就带着连朵儿进城去了。



送走了古氏,周氏坐在炕上,就冷笑了两声。



“她可走的巧,这是又躲懒去了。没看吗,这眼瞅着要收秋。看着吧,咱不收完秋,老大媳妇就不能回来。”这句话,是周氏当着几个媳妇、孙子、孙子媳妇和孙女的面说的。



“奶,你都知道,你还让我大伯娘走。你老人家要不同意,我大伯娘她还不是哪也去不成?”赵秀娥就咯咯笑着道。



“她精着那,这不就是打着看花儿的旗号吗?花儿要临盆,第一胎,我不让她去,让她出去一说,不定把我说成啥老厌物那。又说还关系着你大伯的官位,又关系咱一家啥的,我要不答应,那我这罪过就大了!”



“一肚子心眼子,谁也整不过她。”周氏用手比划了一下,说道。



连蔓儿正好从外屋经过,听见了周氏的话,不由得暗笑。连守仁捐了监生,连家的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了。周氏就添了一样习惯,比如说背着古氏,像何氏和赵秀娥揭古氏的底、贬称古氏。又或者背着何氏,当着古氏和蒋氏的面,揭何氏的底。又有的时候,是当着孙媳妇的面,给儿媳妇下不来脸。



周氏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而那样的结果,显然正是周氏想要的。



……



这天,王举人打发管事的来,送给连守信一张帖子。王幼怀要成亲了,请连守信去吃喜酒。



“……还要请老爷子和连大老爷一起来。”那管事的留下这句话,就说还有许多帖子要送,告辞走了。



送走那管事的,连守信拿着帖子,还有些发愣。



连蔓儿就将帖子接过来,看了看,抿嘴笑了。



第三百六十三章上礼



这帖上只写了连守信一个人的名字,并没有提到连老爷和连守仁。不过那管事的既然那么说了,也就说,王举人还是有这个话。



这就有些意思了。



“爹,你干啥那?”连蔓儿笑完,看见连守信还有些发呆,就问道。



“蔓儿,王家这还是第一次给咱送帖啊。”连守信道,“蔓儿,你再帮爹看看。这帖上,我咋看着,就写了我一个人的名字那。”



连守信原本并不识字,近些日,才被五郎和小七拉着,主要是跟着小七认得了些字。所以现在,他也差不多能看个帖。



“爹,没错,是只写了你一个人的名字。”连蔓儿就答道,“爹,咱还是商量商量,看该送份啥样的礼。”



“对。”连守信忙点头道。



刚才那管事的来送帖,还说了一句话,说是王举人的意思,就是想请大家伙热闹热闹,不需要备礼。虽然王举人这么说,但是这礼还是要准备的。



一家人就聚到一起商量。



“要不,咱就拿了钱,看家兴哥和他爹这两天啥时候去县城,帮着咱买两个上等体面的好尺头吧。”连蔓儿就道。



家里现成的有吴家兴送来的尺头,也有沈六送的那石榴百的妆花缎,不过没人打算将这两样送人。



“再添上外面的两样针线,我看就差不多了。”张氏想了想,就道。



大家商量了一回,觉得这贺礼算是体面和衬的,就这么决定下来。张氏就跟连蔓儿支领银,要马上去镇上。



“正好在和家兴他娘商量商量,估计到时候,他家也得来人。”张氏道。



连蔓儿就开箱柜,给张氏拿银。



“那我就去给他爷和他大伯送个信。”连守信说着,拿起桌上的帖。想了想,又放了回去。



“要不,我就这么去说吧。帖我就不拿了。”连守信用商量的口气道。



连蔓儿就笑,连守信并不笨吗。



连守信和张氏分别出门。连蔓儿哪个也没有跟,难得有些空闲,她心情又好,就坐在桌前提笔练字。



约莫半个时辰过去了,连守信和张氏前后脚地回来。



“……我把钱留给家兴他娘了。正好,家兴他娘也说要进城采办贺礼。”张氏兴冲冲地道,显然是跟王氏说的很投契。“还问我去不去。我就说,家里走不开。”



说着话,张氏就将手里的点心匣放桌上了。



“家兴他娘非让我拿来,说是家兴刚帮人说成了一笔大买卖,人卖家送的,给咱尝尝。”



连蔓儿家现在和吴家走的很勤,来来回回的,什么东西都互相送。处的很亲密。



对比张氏的高兴劲,连守信的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



“爹,你给我爷和我大伯传话了。”连蔓儿就问。



“嗯。”连守信坐在炕沿上。点了点头。



“那我爷他们,说啥了没有?”连蔓儿探究地看了一眼连守信,又问道。



“就打听打听,我也没说帖的事。我就说王家的管事,顺道路过我这,就告诉我了。那管事忙,让我帮着给捎的话。”连守信就道,“你爷、你奶和你大伯他们,就商量送礼的事。我就回来了。”



“那就几句话的事,爹你咋这半天才回来。”连蔓儿打破沙锅问到底。



连守信的脸上就闪过一丝尴尬和无奈。



“那不商量送礼的事吗。你奶就问我,咱给送啥。我就说这事是你娘操办,……我说了你娘打算让家兴进城帮咱买东西。”说到这,连守信叹了口气。或许他不该跟周氏说的那么详细,其实他已经接受教训了。可是,面对的毕竟是他的亲娘。过去,他又是被周氏辖制惯了的。一不小心,就说出来了。



连守信也无奈,一家人,亲母,结果比面对外人还要累。



“你奶就说家里没钱,那意思,就让咱……”



“他奶不是让咱替上房预备礼吧?”张氏眼睛睁大了一点,问道。



“我没答应。”连守信有些气闷地道,“他奶那意思,反正咱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