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老爷子和连守仁的面子上,都太难看了。



只剩下两家人,连叶儿高兴地在前后院疯跑了一阵。



“……等再过些天,那边房子盖好,拾掇利落了,我们就搬过去。”两家人坐下来,商量以后的打算。连蔓儿家的新房子几个院落都建的差不多了,只住的房子还没盖好,屋里的家具,虽然都定制了,但等到交货,也还有些日子。“三哥,你们咋打算的?要不,到时候,跟我们一起过去住得了。”



“不地了。”连守礼就道,“我还是在这老宅里住着,前后院子也得照看着。爹交给给我,也不能等他回来,这前后院子、屋子啥的都荒了。



“就这两三年的工夫,我们打算攒钱,等我爷他们回来,我们房子也应该能盖上了,就搬出去住。”连叶儿就道。



赵氏跟着点头。



看来这一家三口也已经商量过了。



“三哥,你们啥时候要盖房子,也别非等攒够了钱。你就跟我说一声。”连守信就道。他的意思,是说连守礼盖房子没钱,他可以借钱给连守礼。



“行,老四,到时候看情况,要是不够,我还真得开口朝你借。”连守礼也没故意客气。



“他三伯娘。上房留下的那二十只鸡,以后就归你们了。”张氏就道。



“那咋行,那是他奶给你们的。”赵氏忙道。



“他奶……,”张氏叹口气。没继续评说,只说道,“是你们该得的,这挖野菜喂鸡,你和叶儿占了大头的。这事,蔓儿都跟他爷说过了。他奶刚说给我们,我们就打算好了。要转给你们。”



推让了一阵,赵氏感激地将二十只鸡收下了。现在不是鸡孵蛋的季节,赵氏要自己养小鸡仔,得等到明年。手头有了二十只鸡,这日子就过的充实、宽松多了。



连守礼又说起他今后的打算。



“我们就三口人,叶儿她娘身体也不大好,种地啥的,对我们太费劲了。我打算。以后我就做木工。叶儿她娘和叶儿还想在铺子里干活。”



上房的人都走了,连守礼也敢说话了。



连蔓儿暗暗点头,觉得连守礼打算的很实际。连守礼家没儿子。劳力方面是个欠缺,如果种田,就有些吃力不讨好,永远比不过人家儿子多、劳力多的人家。



不拼劳力,靠技术挣钱,这是一条不错的出路。连守礼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他一点都不笨。



“那还有啥说的,像他三伯娘这样勤快、本分的人,我们想雇,还得碰运气那。”张氏就道。



一家人交换了一个眼色。张氏就努嘴让连蔓儿说。



“我还给叶儿找了个活。”连蔓儿就笑道,“我们商量了,打算把洗衣裳那一摊,以后就都交给叶儿。”



连蔓儿家除了早点铺子,还一直在做洗衣铺子的生意。别小瞧这个生意,一个月下来。零零碎碎的,也有几串钱的收入。



连叶儿要接手洗衣铺子的生意,只需要收揽衣裳,分派给村里的媳妇们浆洗,就能拿钱。一切都是现成的,连叶儿以前也给连蔓儿帮手,对此可以说是轻车熟路。



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都知道,这是连蔓儿一家在送钱给她们。



一个庄户人家的小闺女,一个月收入几串钱,这是以前谁都不敢想的好事。



“四叔、四婶、蔓儿姐……”连叶儿感动的抽泣起来。



“别哭,别哭,以后啊,咱大家伙的日子就好过了。”张氏将连叶儿揽过来,安慰着道。



“叶儿,生意给了你,能不能挣钱,可就全看你了。”连蔓儿笑道,“叶儿,你要争口气。”



“嗯。”连叶儿抹抹眼泪,握紧了拳头。她是要争口气,要让全村的人看看,她家就算没儿子,也不比别人家差。等上房的人回来,她要让他们看见,没有他们,她们一家三口过上了好日子。“蔓儿姐,这口气我争定了。”



连蔓儿就笑,她喜欢有志气、有干劲的人。



上房的人走后大约十天左右,何老六将家里仅剩的房子和几亩地卖了,将妻儿安排在一个破窝棚内,就一个人上路了。



“说是跟你们家大老爷、二老爷商量好的,去投奔他们去了。”告诉张氏这个消息的是春柱媳妇,“说是过去就能有挣大钱的营生,再把他那一家子都接过去。”



“这、这不能吧。”张氏愕然。何老六还欠着连家的钱,连老爷子对他是厌烦透了,而且经过那件事,何老六也得罪了连守仁和连守义。何老六投奔过去,谁会给他好脸色。“他咋还说商量好的,这不可能。”



“这事,是有人听何老六亲口说的。”春柱媳妇摇了摇头道。



就这事,连蔓儿一家很是议论了一番,随后也就忘了。



一年中最忙碌,也最让庄户人家喜悦的收获季节到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秋凉



一大清早,天气有些微凉,连记的生意却是分外的红火。一入秋,连记的食谱随着季节有了些微的调整。主食没什么变动,只是粥从夏天的绿豆粥换成了小米粥,汤也从海木耳汤换成了萝卜丝大骨汤。



随着太阳越升越高,早晨的凉意也渐渐消散,露水也跟着收尽了。



连蔓儿就和连枝儿两个一人提了个一只篮子,从铺子里出来,到后面的菜园子里摘豆角。如今正是扁豆角大批下来的季节,藤蔓上一串串青翠欲滴、肥肥嫩嫩的扁豆角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还有白紫相间的豆角花一簇簇地开着。



连记里请了足够的人手,有张氏和连守信照看着就足够了,因此姐妹俩都已经不用在铺子里帮忙了。



一会的工夫,姐妹两个就摘了满满两篮子的扁豆角。



这个并不是摘来现吃的。



回到铺子的后院,连蔓儿拿了大木盆,打来水,将两篮子扁豆角都洗了一遍。这个年代,空气污染几乎没有,庄户人家种田种菜也没有农药,因此长在藤蔓上的扁豆角非常干净,稍微漂洗一下就可以了。



连枝儿搬了菜墩和小板凳来,姐妹俩就一人一把菜刀,坐在板凳上一边说笑,一边切豆角丝。



切好的豆角丝,要均匀地摊铺在席子或者簸箕里,放到太阳底下暴晒。等将豆角丝里的水分都晒干了,再用布袋子将豆角丝收起来,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这是留着冬天没有新鲜蔬菜的时候吃的。



要晒出一斤的豆角丝,大约需要十斤的鲜扁豆角。



晒菜干,说起来似乎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也只有勤快、会过日子的庄户人家的大姑娘和小媳妇这么做,为了到冬天给家人的饭桌上增添一些菜肴。那些懒一点的人家,就少有这么做的。反正到了冬天。还有足够的土豆、大白菜可以吃。



切了两篮子扁豆角,连蔓儿又拿了铁镐,去菜园子里刨了两篮子的芥菜疙瘩回来。芥菜疙瘩和萝卜相似,也是埋在地里的块茎,它味道微辣、涩,还有一点点的苦。



虽是如此,加工好了,芥菜疙瘩可是一道美味。



三十里营子的庄户人家最惯常的。是将芥菜疙瘩腌制成咸菜。



用芥菜疙瘩腌制咸菜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非常简单,就是将芥菜疙瘩清洗干净,晾干水分。然后扔进大酱缸里,腌制一段时间,入味后,就可以吃了。



第二种方法就是和白菜、萝卜等一同下缸,用盐水腌制一个冬天。第二年开春,捞出来烀熟了,其苦、辣、涩味全消,只剩下引人食欲的咸香。



现在还不到腌咸菜的时候,连蔓儿刨出来这些芥菜疙瘩。也是要切了晒成菜干的。



芥菜疙瘩切成细丝,如扁豆角丝一样暴晒,然后收起来。到冬天,只要用水泡开,下锅里炒一炒,这芥菜丝就软嫩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



连蔓儿虽然也爱吃腌制好的芥菜疙瘩。但是她知道,腌制的食品吃多了不好,因此更倾向于晒芥菜丝。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芥菜疙瘩里的营养,而经过晾晒也同样可以去除芥菜疙瘩的苦、辣、涩。



芥菜疙瘩纤维含量极高,对治疗和预防便秘有奇效,也是眼疾的食疗佳品,另外它还能够预防癌症。



所以,不要小瞧庄户人家饭桌上这些好像不起眼的小菜。大自然面前众生平等,而有的时候,我们脚下的土地,更偷偷地偏疼着那些没有隔阂地生活在它的怀抱里的种田人。



等太阳快升到正当空,外面热起来的时候,连蔓儿和连枝儿就收了工。回到铺子里。



铺子里已经打烊了,张氏和连守信正带着人收拾。



连蔓儿直接进了里屋,连守信随后也跟进来。连守信数钱,连蔓儿记账。等将今天的收支都算清楚了,五郎和小七也从私塾放学回来了。



两个孩子身上背着书包,一人胳膊上还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是野菜和野草。



放下书包和篮子,小弟兄俩都自己找活干。



五郎提了两个篮子,野菜要剁了,加上糠皮喂鸡,野草是给小黄牛加餐的。



小七则是另外拿了一个篮子,跑去杂树林捡鸭蛋。



张氏这个时候已经带人收拾停当了,伙计们都告辞走了,只剩下赵氏和连叶儿,就开始准备自家晌午要吃的饭菜。



将油倒入大铁锅里烧热,放入蒜瓣、再倒小半碗大酱进去,油在锅里就滋拉滋拉地响起来,这酱、蒜爆锅的香气顺着风,一下子传出去老远。然后将去了皮切好的土豆块和去了筋的扁豆角下锅,飞快地用铲子扒拉一会,再倒入清水,将锅盖盖上。烧火烧到开锅,再闷一会,一锅香喷喷的土豆炖扁豆角就可以出锅了。



放上饭桌,摆好碗筷,连蔓儿一家,再加上赵氏和连叶儿都在桌子边坐下,开始吃晌午饭。



主食是过水高粱米饭,主菜就是一大盆的土豆炖扁豆角,还有每顿饭都必不可少的大葱蘸大酱。连守信最爱吃这个,别的菜可以没有,他就着大葱蘸大酱,就可以吃三碗干饭。



今天,张氏还额外给每个人煮了一个咸鸭蛋。



腌足了日子的咸鸭蛋,磕开来,轻轻地拿筷子一戳,那蛋黄里的油就能冒出来。



小七爱吃咸鸭蛋,等他吃完了自己的,伸筷子去夹菜,目光收回来的时候,就看见饭碗里多了一个油汪汪的咸鸭蛋蛋黄。



吃过了饭,赵氏和连叶儿就用平板车,推了两桶泔水回老宅,那里还有二十只鸡和六头猪要喂。



连蔓儿家许给赵氏一头猪,只要赵氏喂那三头猪,饲料都是连蔓儿家出。赵氏觉得受之有愧,又将喂连蔓儿家那三只猪的活计给包揽了过去。



“三头也是喂,六头也是喂,不差啥。”赵氏是这么说的。



连蔓儿一家吃完饭,就说话消食。



“哥,你和小七下午去镇上上学,看能不能去幼恒哥那一趟,问问今年的苦姑娘儿他家是啥时候收。”连蔓儿就对五郎和小七道,“咱家那片地的苦姑娘儿都熟的差不多了。”



“是该问问,我看都有人来收了,不是王小太医家的。”张氏就道。



“嗯,一会我就带小七先去找幼恒哥,然后再去学里。”五郎就道。



“姐,要摘苦姑娘儿,等我和咱哥休沐的时候摘呗。”小七就道。



等傍晚五郎和小七从学里回来,就说下晌他们见到了王幼恒。



“幼恒哥说他家已经开始收苦姑娘儿了,啥时候送过去都行。”



“那就明天去摘苦姑娘儿?”连守信就道。



“爹,再等一天,后天我和小七休沐,咱一起摘。”五郎就道。



“那也行。”连守信就答应了。



这个时候,鲁先生从山上下来了,大家伙忙将鲁先生让到炕上,端上好茶好果子招待,五郎和小七放了书桌,开始做功课,并时不时地向鲁先生请教。



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母女三个准备晚饭。



现在她们一家人的晚饭也在铺子这边吃,因为有鲁先生和他们一起吃,这晚饭,自然要加菜。



鲁先生是南方人,比起炖的大锅菜,他更喜欢吃炒菜。



鸡蛋炒木耳,蒜蓉炒炝炒扁豆角,这是专门为鲁先生做的,另外还有干虾仁炒冬瓜、煎酿豆腐,尖椒炒干豆腐,小白菜粉丝汤。



母女几个的厨艺都是不凡,再加上连记特制的调料,这顿饭,就是曾经吃过山珍海味的鲁先生,也吃的满意极了。



饭后,连守信将桌椅摆到院子里,连蔓儿和五郎、小七坐在一起,听鲁先生授课。



稍远一些,张氏和连枝儿在做针线,连守信在给小黄牛切草料。



一切都安静而美好。



……



隔天,五郎和小七休沐,铺子里就只留下张氏照看,其余的一家五口人赶着小牛车就下地了。还没到地头,远远地就看见了那一大片火似的红。



连蔓儿家是开了三亩多的荒地种苦姑娘儿,这苦姑娘儿生命力旺盛,自己又左一块、右一块荫开去一大片,现在苦姑娘儿成熟,一颗颗红色灯笼般的果子,组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到了地头,一家人纷纷提着篮子、拿着麻袋就下了车。



连蔓儿提小七整理了一下头上的草帽,又将自己的草帽正了正,就进了苦姑娘儿地里。



只捡最红、熟的最透的苦姑娘儿摘,篮子装满了,就倒进麻袋里,麻袋装满了,就扎好口,送到车上。等装够了一车,就由连守信赶着车送到镇上去。



临近晌午,张氏、赵氏和连叶儿带来了三和面的馒头、干豆腐和大骨汤,一家人匆匆吃过,又继续干活。



临近傍晚,才将熟了的苦姑娘儿都摘完了,最后一车,连蔓儿跟着连守信一起送到了镇上。



“这特意种的,比山沟里长的好。”王幼恒道。



“这是头一茬,”连蔓儿就道,“再过半个月吧,还能再收一茬。”



说着话,王掌柜就拿了算盘和账本进来报账。



“恭喜连四爷、三姑娘,今年大丰收啊……”



第三百八十八章劝学



王掌柜就拨拉着算盘珠子报账目。



今天连蔓儿家一共送来三车的苦姑娘儿,每一车都是十麻袋。



“……两千二百一十三斤,还是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