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四媳妇啊,你和老四,还有这几个孩子,都是最懂事的,别跟她一个老婆子一般见识。这几百里地,挺冷的天,你们能来,这就是深情厚谊。礼啥的,那都在其次。再说,你们这礼,还有老三这礼,这就是挺上等的礼。”



“老四媳妇,你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别把娘那几句话放心上。咱该咋地还是咋地。”连兰儿又陪笑道。



“秀儿,你不说想你四嫂吗,你四嫂来了,你明天就要出嫁,还不和你四嫂亲香亲香。”连兰儿又对连秀儿使眼色。



自张氏进屋,连秀儿就一声嫂子都没叫过。



连兰儿连连对连秀儿使眼色。



“秀儿,给你四嫂问好。”连老爷子沉声道。



“四嫂好。”连秀儿嘟着嘴,委委屈屈地,最后还是起身跟张氏问了一声好。



“娘,”连兰儿又忙推了推周氏,压低了声音道,“娘,说句话吧。”



“有啥可说的。”周氏在炕上,扭过身去。



“老四媳妇,这老婆子就那样了,我、我给你陪个不是吧。”连老爷子说着,就要起身。



连蔓儿见火候差不多了,就从张氏怀里坐直了身子。



“爹,你老这是干啥,你老快坐下说话吧。”张氏便也起了身,等五郎和小七将连老爷子扶着又坐下了,张氏才跟着坐下。



“这是咋个话说的那?”张氏故意道。



“娘,刚才你说到啥了,怕是我奶她们多心了,以为你要说啥以前不好的事那。”连蔓儿就笑道。



“我刚才说啥了?”张氏就问。



“娘,你刚才说推啥来着。”连蔓儿就道。



“哦,是这话啊。”张氏就做恍然大悟状,“我就是看秀儿要出阁了,想起她们小时候。我这一手抱着枝儿,一手推秀儿的摇车……”张氏道。



摇车,就是庄户人家小孩子睡的摇篮,用绳子吊在房梁上。这摇篮,也不是每户人家都有,每个孩子都能享受的到的。



周氏在生下连秀儿后,因为毕竟上了些年纪,每天带孩子有些吃力,就买了一个摇车。这个摇车,是连秀儿专享的。连枝儿和连秀儿一般大。就从来不被允许坐在摇车里,更别说是躺在里面被摇晃着睡觉了。



连秀儿大一点的时候,还是睡摇车,而连枝儿则是那个帮推摇车的。



后来连秀儿大了,不用摇车了,五郎、连蔓儿、连叶儿这几个孩子接连出生。但是那个摇车就空置在那里,宁愿装粮食,也不给几个孩子用。因为连秀儿不允许。



“是没说啥。咱谁都没说啥。”连兰儿就陪笑道。



张氏娘儿几个就交换了一个眼色。其实,她们本意只是吓唬一下周氏这些人,并不愿意真的将连秀儿过去的丑事爆出来。



不过,这样的想法。却不能让周氏这些人知道。因为如果周氏知道了,肯定不会认为张氏善良,而只会认为张氏是可以继续被拿捏的。



“就让她们以为咱们是坏人好了。起码这样,她们以后就不敢再轻易地拿捏咱们了。”连蔓儿当时是这样对张氏说的。



周氏这一番闹腾,并没占到便宜,反而吃了亏。屋里的气氛就有些尴尬,不过倒也平静了下来。



“二郎媳妇住哪屋,我去看看她去。”张氏就道。



她们这次来,还要给赵秀娥下奶。



张氏、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就都从炕上下来。连老爷子也下了炕。



张氏要带着连蔓儿去看赵秀娥,五郎和小七不必去。



“爷,咱到别处唠唠嗑呗。”五郎就对连老爷子道。



这也是来时的路上商量好的,虽然写了信,许多事情,由五郎和小七当着连老爷子的面好好地聊一聊,会更好。



“好。我也要跟我俩孙子好好唠唠。……你大伯、二伯。还有你们几个堂哥,都在外面办事,晚上才能回来。”连老爷子笑着道,就领着五郎和小七去了堂屋。



连蔓儿则和张氏一起到东厢房,来看赵秀娥。



东厢房共有三间,被分隔成了三个屋子。最北面,也就是挨着上房的一间,住的是连继祖、蒋氏和妞妞。中间的间。住的是连守义、何氏、三郎、四郎和五郎几口人。最南面的一间,才是二郎和赵秀娥的屋子。



她们走到门口,何氏就带着连芽儿迎了出来。刚才大家已经见过面了,只是何氏和连芽儿最后没跟着去周氏的屋里。



进了屋,就见炕上放着一张闸板,闸板外面坐着两个人。是赵秀娥的爹赵文才和赵秀娥的大哥。



都招呼过了,何氏才领着张氏走到闸板的另一边。



赵秀娥围着被子坐在炕上,旁边包被里躺着一个小婴儿,只露出小小的一张脸出来。赵秀娥的娘和嫂子都在旁边坐着。



赵秀娥见张氏来了,就亲亲热热地招呼着,请张氏上炕坐。



“芽儿,去,给咱四婶和你蔓儿姐倒杯热茶来。”赵秀娥就对连芽儿道。



连芽儿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一会真的提了茶水进来,给张氏和连蔓儿倒了茶,又给炕上几个人的杯子里也都续了茶水,这才靠着炕沿站了。



张氏将两份下奶礼拿出来,赵秀娥就道了谢,直说人能来看她,她就领情等语,态度十分谦和、亲热,让连蔓儿不由得猜想,刚才上房那番闹腾,这屋里的人应该已经知道了。



毕竟这院子比原来连家的老宅还要窄小,看那四壁,也不像是有多隔音的。



“……母女平安,看你和孩子这气色都不错……”张氏笑道。



“四婶啊,你就看面子上的了。……为了她,都给我脸色看那。”赵秀娥指了指包被里的婴儿,又往窗外瞧了一眼,就撇嘴道。



第四百二十九章好婚事



连蔓儿低头看着包被里面的小女婴。这女婴看样子十分瘦小,露出来的小脸也就奶猫大花刚到她家的时候差不多。再抬头看看赵秀娥,倒是面色红润,也比离开三十里营子的时候富态了一些。



赵秀娥怀孕的时候,总说肚子里必定是连家第一个重孙,那时候作威作福的。现在生了个瘦弱的女婴,有人要给她脸色看,连蔓儿觉得很正常。



这与重男轻女无关。



赵秀娥拉着张氏诉苦。



“……吃多少都是有数的,就差没把你碗里有几粒米都数一数。……一家这些口人,就住这几间屋子,还没在家的时候宽敞。……统共就雇了一个粗实,一个上灶的,把我们一家都当成了打杂的在用。”



“饭桌上,一半细粮、一半粗粮,就让俺们吃粗粮。天冷了,要烧点柴禾,那都得三遍五遍地要。……就憋在这个屁大点的院子,都不让俺们出去。说出去让知县老爷看见,对他大伯影响不好,要开坏啥评语啥的。”何氏也跟着抱怨,“俺们五口人,就挤在那一间小屋里,连个翻身的地方都没有。”



“我这闺女可怜啊,”赵秀娥的娘就叹道,“第一胎,谁家不得好好将养将养。昨天我到这,这一看,冷汤冷水的,那汤里面,一点油星都没有。水盆里的水,都要冻冰了,家里雇了伺候的人。咋叫都叫不来。这每天啊,还得看人眼色。”



“先开花,后结果,不都是这个理。这一胎是丫头。还有下一胎。”赵秀娥的嫂子道。



“我生了丫头咋了,她不也生了丫头,那大奶奶的款儿摆的。她的丫头就镶了金,我这个就不是老连家的种。一样的丫头,谁还笑话谁啊。别当我不知道,她背后咋称愿那。……我这肚子里明明就是个小子,生下来就是丫头了,还不知道是不是她使了啥邪法……”



几口人抱怨个不停,张氏和连蔓儿就只听着。也没法搭话。



“他二伯,还有二郎他们几个,没找个差事啥的?”张氏就问。



如果家里几个男丁都找了差事,都能领些银米,再加上连守仁的俸禄、外快。就是人口多一些,日子也能过的不差。



“啥差事,就每天跟着他大伯后头,啥钱也没有。”何氏就道。



“还不是没本事。”赵秀娥就向上房的方向斜了一眼,“也是个县丞,这一个县里,除了知县老爷,就属他最大。别说安排几个人,就是安排个百八十的。那不也跟玩儿似的吗?这可好,说给安排差事,结果安排个啥,就在衙门前面扫大街,都丢不起那个人。”



“对,好差事没有。吃苦的差事没跑。”何氏吧唧吐了一口唾沫到地上,说道。



赵秀娥看着何氏,眼睛就立了起来。



何氏瑟缩了一下,蠕动蠕动嘴唇,心虚地别开头。



连蔓儿听赵秀娥这样说,不由得心中一动。



连守仁这县丞做的有名无实?



赵秀娥是说的夸张了一点,但是一个县丞,安排几个人当差,这还真不难办。怎么连守仁就办不成?是不想办?



应该不可能。让连守仁、二郎几个去当差,可以作为他的耳目,也能增加家里的收入,连守仁没理由不愿意。



那就是没能力办。



连蔓儿想起吴玉贵说过的一般县衙的情形。知县,自然是一把手,掌管着一方政务。而县丞,作为知县的助手,名义上的二把手,职权范围的弹性相当大。如果知县放权,县丞就有权。如果知县不放权,把持的紧,那么县丞也可以什么都不是。



吴玉贵还说,这县丞做不好,就是一个受气的官。



连守仁连兄弟和侄子都安排不了,那岂不是说他在太仓县吃不开,手里没权?!



“四婶,蔓儿。”这个时候,就听蒋氏在外面招呼,“饭好了,请到上房来吃饭吧。”



“哎。”张氏答应了一声,就和连蔓儿告辞出来。



饭桌摆在堂屋的一张短炕上,古氏站在炕下指挥,蒋氏和一个头上包着绢帕的妇人端了饭菜,在桌子上摆好,这才请张氏、五郎、连蔓儿和小七上炕吃饭。



蒋氏就站在炕下给张氏娘儿几个盛饭,饭是大米饭。那个头上包着绢帕的妇人端完了饭菜,并没有退出去,只是略微后退就站住了。



连蔓儿忍不住看了那妇人一眼,正对上那妇人一双眼睛滴溜溜地在打量她们娘儿几个。



那妇人大概二十六七,不到三十岁的年纪,长的倒也平头正脸。被连蔓儿一看,那妇人就垂下了头,不过却没有慌张之色。



“平嫂,这不用你了,你下去吧。”古氏对那妇人道。



那妇人这才答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这两天忙,饭菜准备的不周到,先垫吧垫吧,晚上另外有好饭菜。”



给张氏娘儿几个盛了饭,又布让了一番,古氏和蒋氏就推说有事要忙出去了,只招呼了何氏过来,陪着她们。



大米饭入口没有香气,显是没有经过精磨的陈米,四菜一汤,也都是极平常的菜色,不过做的倒还可口。



“二伯娘,”连蔓儿就跟何氏闲聊,“刚才那个平嫂是干啥的?”



“她呀,”何氏本就是个爱唠嗑的,每天憋在这院子里,也没啥人跟她唠,因此连蔓儿问她,她就知无不言起来。“就是厨下上灶的。……是个寡妇,她男人原来在县衙里当差,得病死了,她也没个着落。之前那个县丞在这住着,也是她做饭。”



“咋样。饭菜做的还行不?”何氏就问。



“还行。”连蔓儿点头道。



“一样的材料,俺们做出来就跟刷锅水一个味,人家做出来,就是另一个味。”何氏啧啧地道。



连蔓儿心想。看来何氏跟这个平嫂的关系,应该不错。



“他二伯娘,秀儿这嫁的到底是啥人家啊?”张氏问何氏道。“他爷给我们写信,就说是官宦人家。别的都没说……”



她们来了这,就周氏的态度,也没法聊这个话题,张氏因此就问何氏。



何氏似乎一下子来了精神,干脆也坐到炕上,巴拉巴拉地就说开了。



“……这郑家。是太仓县的一大户。家里面大大小小的官,出了能有二三十个。满太仓县都是他们家的人,他们家的地。就是这知县老爷,见着郑家的人,那也得点头哈腰的。不让他那官他都坐不住。”



“……给秀儿说的这个,是郑三老爷家的小公子。郑三老爷以前也是做过官的,现在老了,就在家养老了。他这小公子,哎呦,你们是没看见,那长的,比大姑娘都俊。”



“那郑小公子,今年多大了?”张氏就问。



“听媒人说,是属鼠的,今年十六岁,听说现在也念书那,来年就是个秀才,再过一年,那就是举人老爷。”何氏咧着嘴笑着道。



“跟我家兴哥同岁哎。”连蔓儿就道。



“这么说。还真挺不错。”张氏就道。



“那何止是不错了。”何氏就道,“这郑小公子吧,是郑老爷的老生子,可金贵着了。他那几个哥哥都早成家了,有的孩子都跟他差不多大。金山银山,就可着他花。秀儿这嫁过去,可是掉进福窝里了。”



“这亲事,是谁给说的?”张氏就又问。



“是县衙的官媒胡妈妈。”何氏说着话,又露出几分神秘的表情道,“不过吧,听说,这门亲,是那郑老爷给他家小公子看上的。”



“啊,这是咋回事?”连蔓儿恰当地露出好奇的表情,问道。



“这不就是那天,秀儿俺们几个好不容易去后面的花园里逛逛,就赶巧了,知县老爷那天请客,就有这郑老爷和他家小公子。这俩人吃了饭,也在花园子里逛,就遇上了。”



“那天啊,俺们是先看见的郑老爷。俺们也不认识他,还以为哪来的老头,白耄耋谢的。走了个迎面,秀儿还训斥了他两句。人家也没生气,后来那郑小公子来了,看着秀儿,那眼睛就挪不开了。”何氏说到这,呵呵地就笑了起来。



“就过了两天,胡妈妈就上门来说亲了。这样好的人家,一说啊,这就成了。”何氏说的口沫横飞。



“郑小公子年纪也不大,这婚期咋安排的这么紧那?”张氏又问。



“他年纪不大,他爹年纪大啊。”何氏就道,“郑小公子说了,趁他爹还硬朗,得娶一房媳妇,孝敬他爹。听听,多孝顺的孩子。早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