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都叫什么事。”连守信跺脚。



回到家里,连蔓儿又将这件事跟张氏说了一遍,张氏也很生气。



“咱从来不图希借他们啥好光,也别总把乌七八糟的事让咱们给收拾啊。”张氏道。



娘儿几个就都扭头看着连守信。



“这……我能有啥法子。”连守信苦着脸道。



“爹,你总这么说。你咋不想想,要是你在我爷、我奶、我大伯他们跟前能强硬点儿,让他们知道咱们不好惹,不敢招惹咱们,那不就啥麻烦都没有了吗?”连蔓儿就道。



“我……”连守信说了一个我字,就说不下去了。



到现在,连守信已经很有自知之明,要他自己,他根本就对付不了连老爷子、周氏、连守仁、连守义这些他的至亲。这些至亲,对他是从来不手软的。但是他心肠太软、脸皮太薄,心眼太实,不仅自己吃亏,还让妻儿跟着他受连累。



“我算是都想明白了,对那边的心也凉凉的了。以后,我都听你们的。”连守信道。



一家人心齐就好,要连守信对待太仓那边强硬,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毕竟连守信的性格是那样的。



“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咱就都用蔓儿这个法子。”张氏就道。



“嗯,这个法好。我学会了。”小七就道。



“英子她爹,这次真能去太仓?”连守信就道。



“肯定能。”连蔓儿很有信心。她指给英子的爹的道路,就是通往太仓最便捷的道路。



或者说,只有第一条是。



第四百五十八章冬末



赵秀娥的娘家与太仓那边打的火热,他们也不是讲究的人家。如果英子的爹去找他们,他们很可能会为了讨好英子进而讨好连守仁,而将英子的爹送去太仓。



连蔓儿刚才所说的谁谁谁怕英子的爹去太仓,会抢了他们自己的好处,这句话,就是为了忽悠英子的爹。以英子的爹这个架势,他完完全全不是那些人的对手。



如果赵家这条路走不通,就让英子的爹进县城,去闹一闹连花儿那些人。



而如果英子的爹太过肉脚,最后还是无功而返,连蔓儿不介意资助他些路费。当然,这个资助的方式还需要斟酌斟酌,毕竟她家的人不好亲自出面。



连蔓儿这边打定了主意,就安下心来每天照样该干什么干什么,一边留心英子的爹那边的消息。



很快,就有消息传来,赵文才这几天就要去太仓,英子的爹将跟他同行。



“还、还、真是……”虽然是预料之中的,但是连蔓儿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有那么一些无语。这赵家,还真是什么事都敢做。她几乎可以想象得到,英子的爹到了太仓之后,会是怎样的鸡飞狗跳。



有很多人要心里不舒坦了,连蔓儿笑着想。赵文才应该也会想到这一点吧,可他还是这样积极,真是有趣。



“这英子在那边,是得势了吧,你大伯娘这日子看来是不好过啊。”张氏就道。



“罪有应得。”连蔓儿道。连秀儿的婚事,不知道最初提出想法的人是不是古氏,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古氏在里面使手段,根本根本就成不了。



“她以为人都像咱们那,那么好打发。这个事,我奶肯定是恨她一辈子。不把她给折腾死,都不算完事。”连蔓儿接着道。



“这一家子闹成这样,日子哪能有个好啊。”张氏叹气道。



“那还不是他们自找的。”连蔓儿道,“娘,你还为他们操啥心,这烂摊子咱还没给他们收拾够是咋地?”



“我不是为他们操心。”张氏忙道,“我就是想到这了,就随口说说。”



“娘。我这一年,就都得这么穿吗?”连蔓儿低头看了看自己的一身红,问张氏道。



“正月里,你就这么穿着吧。”张氏笑道。“等出了正月,你那袜子和腰带必须得用红的,别的你爱穿啥色的你就穿啥色的。”



“嗯,这还行。”连蔓儿点头。



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又生了火锅,这次就是普通的酸菜锅,鸡汤里加了海米调味,放进去切的细细的酸菜丝熬煮,火锅端上桌的时候。那汤已经成了浓绿色。



连蔓儿就先舀了一勺汤,这汤入口滋味鲜美、独特,润润的、暖暖的。



“娘,今天这个汤好。”连蔓儿就夸道。



“好就多吃点。”张氏道。连蔓儿家的鸡都是一年的新鸡,过年的时候,就只杀了两只小公鸡烧肉吃,至于熬汤。用的都是张氏娘家给送来的老鸡。比如这火锅的汤,就是拿三年的老母鸡熬的。



晚饭的主食是玉米饼子,连蔓儿吃了一些酸菜,就将粉丝和干豆腐放进火锅里烫着吃。



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唠家常。



“我今天碰见媳妇了,她家今年又养活了一窝猪羔子。我让她挑好的给我留五头。”张氏道。



“五头有点少吧。”连蔓儿就道。



“不都从他那买。”连守信就道,“赵家村那个赵老疙瘩家,听说今年也有猪羔子。到时候在从他家抓几头。”



“咱家今年打算养几头猪?”连蔓儿就问。



因为开着早点铺子,每天都有很多的泔水,而且今年家里雇了干粗活的人,人工不成问题,连蔓儿觉得,她们应该多养几头猪。



“我看咱那个新猪圈。养十几头没问题。”五郎就道。



“那就抓十五头养吧。”连守信和张氏商量道,“在这两家要是抓不够猪羔子,咱还能在集上抓。”



“对。”张氏点点头。



“娘,咱今年还得再多添点鸡鸭吧。”连蔓儿道。



“那肯定的。”张氏道,“这地方有的是,糠啥的也够吃。我打算再添五十几鸡,五十只鸭子。”



“这个好。”连蔓儿表示赞成。



“娘,咱不再养几只鹅啊?”小七吃的满嘴油光光地,从碗里抬起头来,说道。



鹅这个物种在连蔓儿的记忆中,是很神奇的。她记得前世,很小的时候,她姥姥家的鹅非常凶恶,能看家,而且还追着她咬过。那是成年的鹅,因为那长长的脖子,个头比那个时候的她还要大。



“是啊,娘,咱今年养几只鹅吧。”连蔓儿想了想,也说道。鹅的个头大,生的蛋也非常大,一只鹅蛋顶的上三只鸡蛋。



“鹅不太好买。”张氏道。三十里营子周围,普遍都是养鸡养鸭,养鹅的人家非常少,也极少见卖小鹅仔的。



“娘,我同学家里有鹅,他跟我说,他家留了鹅蛋,开春的时候要孵小鹅。”小七忙道。



“娘,你不是说咱家有母鸡好像要抱窝,你打算自己孵鸡,那干脆咱就买鹅蛋,一起孵呗。”连蔓儿就道。



“这也行。”张氏点了点头,就答应了。



“大梁子媳妇这几个月干的挺好的,咱就留她在咱家常干咋样?”张氏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跟一家人商量道。



“挺勤快,也挺干净的。那就留她常干呗。”连蔓儿想了想就道。这几个月,她冷眼旁观,大梁子媳妇这个人人品很好,干活从不偷懒,而且眼睛里有活计,也不多嘴多舌。



“我想,咱家要添那老些的猪啊、鸡鸭啥的,是不是该给大梁子媳妇添点工钱?”张氏就道。



“娘,你问过她没,那些活,她愿不愿意干,干不干的过来?”连蔓儿问。



“我跟她提了提,她挺愿意的。还挺担心咱找别人,不找她。”张氏就道。



“那等咱抓了猪羔子,就给她涨工钱。”连蔓儿点头道。以前只是烧火、帮忙喂喂那几十只鸡鸭,现在添了活计,自然要涨工钱。而且大梁子媳妇只个不错的雇工,为了让她安心常干下去,也该给她涨工钱。



一顿饭吃下来,一家人也商量定了好几件事。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就过了正月十五。过完了十五,虽然还没出正月,但是在庄户人家眼里,这个年就算是过完了。这也同时意味着,忙碌的新的一年真正的开始了。



已经打过了春,但是天气依旧十分寒冷。



这天吃过早饭,连蔓儿就到了连记铺子里。铺子正是营业的时候,连蔓儿从后门直接进了厨房。厨房里一众的伙计正忙的热火朝天,见连蔓儿来了,就都纷纷笑着招呼。



连蔓儿笑着点头,就走到黑板前仔细查看。



现在的连记,依旧延续着以前那种记录买卖的方式,每一样吃食下面,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继续买卖的数目。



连记的早点铺子里,三和面的馒头现在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来的,一种是加了玉米面的。现在,加了玉米面的三和面馒头卖的越来越好。这不仅是人们爱吃个新鲜,而是加了玉米面的馒头,蒸出来更加喧软,比原来的口味更好吃。



因为这个加了玉米面的馒头,连记早点铺子又吸引了更多的客人,每天的收入自然也更多了。



连蔓儿看过了黑板,就进了里屋上炕坐下,翻看账册。她刚坐下没一会,大花就翘着尾巴从外屋走进来,轻巧地一跳上了炕,走到连蔓儿身边,喵喵地冲着连蔓儿叫了两声,就挨着她的大腿躺了下来。



连蔓儿抬起手,顺了顺大花背上的毛。



现在的大花,已经不能叫做奶猫了,它已经整整长大了一圈,屋里专门给它准备的猫砂也用不着了。听连守信说,现在铺子里非常干净,连耗子的影子都见不到。小七还告诉连蔓儿,说他有一次看见大花叼了只耗子。



一天三顿各种汤、虾皮或者小鱼拌饭,再加上耗子做零嘴,大花现在是一只非常富态的猫。



大花很能干,不过她家的地方太大,得想着再要一只猫来养,连蔓儿一边摸着大花一边想到。



看了一会账册,连蔓儿就从铺子里出来,在自己的房前屋后逛了一圈,看看去年栽种的树木,修筑的河堤,她甚至越过小河,到对岸走了一圈,才慢慢地走回来。



刚走到铺子旁边,就看见春柱媳妇小跑着从村口出来。



连蔓儿正奇怪,春柱媳妇有什么着急的事,春柱媳妇已经看见了她。



“蔓儿。”春柱媳妇一边朝连蔓儿招手,一边从官道对过跑了过来。



“春柱婶,出了啥事?”连蔓儿就迎过去问道。



“蔓儿、你、你奶回来了。”春柱媳妇喘了一口气,说道。



第四百五十九章疑点重重



“啊?”连蔓儿大吃一惊,她几乎不敢相信耳朵里听到的,下意识地问了一句,“春柱婶,你说啥?”



似乎是这样问了,春柱媳妇就能将刚才的话推翻似的。



“你奶回来了,刚我看见进的门。”春柱媳妇把话又重复了一遍。



周氏竟然回来了。



春柱媳妇不会胡说,连蔓儿即便不想相信,也得信了。



“春柱婶,咱边走边说。”连蔓儿就领着春柱媳妇往铺子里走。



“……我正在那喂猪,就听见你们老宅门口马车声响。我心里寻思,你们又不住在那,就你三伯他们一家,平常也没人来,这能是谁那。我就走到门口去看。”春柱媳妇一边走,一边告诉连蔓儿,“……你大姑,还有继祖俩人扶着你奶从车上下来,进了院了。”



“我心里就纳闷啊,你奶这老大岁数,不是在太仓那边待的挺好的吗?要是有啥事,也不用她回来啊。我正站在那纳闷,就看见继祖又从院子里出来,急急忙忙地上了车,然后那车就走了。”



进了铺子,大堂里已经没有客人了,赵氏、连叶儿并两个伙计正在打扫、收拾。



“春柱婶来了。”连叶儿笑着招呼,又告诉连蔓儿,“家兴哥来了,在里屋跟四叔说话那。家兴哥送了两条鱼来。”



“哦。”连蔓儿点了点头,刚才在外面,看见拴马桩上拴着一头走骡。她还在想是谁来了,原来是吴家兴。



“三伯娘、叶儿,刚才马车从铺子门口过,你们没看见吗?”连蔓儿又问赵氏和连叶儿。



“啥马车?”赵氏和连叶儿对视了一眼。都摇头道,“这半天了,道上就没过车。”



“那马车应该是从后街来的。去的你们家。刚才继祖走的时候,我看他特意让那个车夫掉的头,就是奔后街去了。”春柱媳妇就道。



“继祖哥回来了?”连叶儿就问。



连蔓儿心中疑窦顿生,就没有听见连叶儿的问话。



进出三十里营子,只有连记铺子前面这一条官道。按理说,不管是从锦阳县城来的马车,还是从远路的太仓来的马车。要想进村到连家老宅,都要经过青阳镇,走这官道,经过连记铺子的门前。



如果要不经过连记铺子,那么只能是在出了青阳镇后。拐进田地间的小路,然后走村子里的人下地走的土路,到后街上,再到连家的老宅。



那条路绕远,而且很不好走。没有马车,尤其是拉人的马车愿意走那一条路。



她们想避开连记铺子!



想到这,连蔓儿不由得心中一动,加快了脚步。



“三伯娘,叶儿。你们来。”连蔓儿一边疾步领着春柱媳妇往里屋走,一边招呼赵氏和连叶儿。



连蔓儿一进屋,就看见连守信和吴家兴相对坐在炕沿上,正在唠嗑。



“家兴哥。”连蔓儿招呼道。



“蔓儿回来了!”吴家兴笑着欠身道。



“家兴哥,我有件紧急的事,要托你去办。”连蔓儿也顾不得客气。立刻就对吴家兴道。



“啥事?”吴家兴吃了一惊,忙问道。



“家兴哥,你赶紧顺着官道,帮我把继祖哥给追回来。”连蔓儿就道。



“追继祖哥?”吴家兴有些不解。



“继祖回来了?”连守信也吃惊道。



“现在来不及解释,家兴哥,你赶快帮我把继祖哥给追回来,要不然,事情怕是不好办。”连蔓儿说着话,就问春柱媳妇连继祖坐的马车是啥样的。



“蓝呢子的轿子,两匹青骡子拉车,一匹骡子的脑瓜门上有块白。”春柱媳妇赶忙道。



“家兴哥,记住没?他们应该没走多远。家兴哥,你追上了继祖哥,不管他跟你咋说,你也不用管,你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