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七已经在私塾上了一年的学,是没必要接送的。



张氏说要接送,连蔓儿理解为这是一个母亲,在意识到依偎膝下的孩子总有一天要展翅起飞,而这一天并不遥远了事,那种酸酸的、软软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依恋不舍。



……



这天早起,吃过了早饭,连蔓儿从宅子里出来,在自家的庄园上走了一圈,入眼星星点点的嫩绿,无不宣示着,春天的脚步已经来到的门槛,扑面而来的风,也没那么冷了。



已经过了春分,白天渐长,夜间渐短,万物焕发出生机。



连蔓儿查看了连记的生意,看了鱼塘开挖的进度,又看到这生机盎然的绿,她的心情也跟着雀跃起来。



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到内宅,走到院当心,就听见了张氏和连枝儿的笑声。



第四百七十五章鹅鹅鹅



连蔓儿有些奇怪,就加快了脚步,挑起门帘,走进东屋。



张氏和连枝儿都坐在炕上,两个人的中间,有几团嫩黄色的毛茸茸的团子在缓缓地蠕动着。



“呀,小鸡孵出来了!”连蔓儿立刻喜的叫道。



连蔓儿忙跑到炕沿跟前,探着身子朝炕上看去。



五只毛茸茸的小鸡仔,每一只不过她的拳头大小,挤在炕上的日影里,嫩黄的嘴里还发出嫩嫩的叽喳叫声。



“鸡都孵出来了,那鹅那?”连蔓儿一边问,一边朝炕梢看过去。



闸板那一侧的阴影里,羽毛蓬松的母鸡还老老实实地趴在鸡窝里。在鸡窝里的蛋没有全部孵化之前,尽职尽责的母鸡是不会离开的。



“鹅蛋还得等几天。”张氏告诉连蔓儿。



鸡蛋孵化,大概要二十一天,鸭蛋孵化,一般是二十八天左右,而鹅蛋孵化用的时间最长,一般需要三十天。



今天是二十一天头上,五只小鸡先陆续破壳了。



连蔓儿也上了炕,将一只小鸡仔捧在手心里。小鸡仔的羽毛软软的,身子热热的,连蔓儿都不敢用力,又轻轻地将小鸡仔放下了。



去年她们从集上买的小鸡仔,要比这几只更大一些。小鸡仔刚孵化出来,还十分脆弱,一般拿出来卖的小鸡仔,要在家里先养上十来天。而这十来天,也是小鸡仔死亡率最高的时期。



“这几只都能活下来吧?”连蔓儿自言自语地道。



“应该能。都挺壮实的。”张氏说着话,就下了炕,拿了一个篮子来,在里面铺了干草和棉絮,然后将几只小鸡放进篮子里。



刚孵化出来的小鸡适应能力差。外面的天气还很寒冷,这些小鸡要继续在屋里,享受最精心的照顾,度过它们鸡生中最初的几天。



晌午,从私塾回来的小七听说小鸡孵出来了,一放下饭碗,就跑来要看小鸡。



小七跑进屋,就听见从他怀里传出喵的一声叫。富态的大花从小七怀里跳出来,轻巧地四肢着地,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来。



篮子里的几只小鸡突然就都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还在孵蛋的母鸡也抬起了头,咯咯地大叫。



小七把大花也带来了。



大花比小七还迫切,不过一眨眼的工夫,它就跑到了篮子前,一只毛茸茸的爪子就搭在了篮子边上,毛茸茸的大脑袋也朝篮子里伸了过去。



小鸡和母鸡的叫声更急促了,那孵蛋的母鸡伸长了脖子,甚至从鸡窝上站起身。



连蔓儿忙将大花捞起来,抱进怀里。大花的那只爪子却还勾在篮子上。不肯放开,连蔓儿只好又动手,强将大花的爪子扒拉了下来。



“小七,你咋把它给带过来了。”连蔓儿说了一句小七,就开始点着大花的头,训斥大花。



“大花你想干啥?你个馋猫,虾皮还不够你吃的。你看看你这肚子,都吃圆了。那么多肥耗子,随便你抓着吃。那边是咱家的鸡,你要敢抓着吃,就剁掉你的爪。”



连蔓儿一脸凶恶地教训大花,大花扭头朝篮子那边瞄了一眼,被连蔓儿一巴掌拍回来。大花的猫脸上满是最纯真、无辜的表情,还喵呜地朝连蔓儿叫了一声。



那叫声也全然是无辜的。



“你别和我装。我还不知道你。大花你给我记住了,以后不准你靠近咱家的鸡,你敢靠近,就断了你的虾皮。”连蔓儿接着训斥大花。



喵呜,大花又无辜地叫了一声,然后。就趴在连蔓儿的腿上,舔起了爪子,似乎对那些小鸡根本就不再关注了。



小七这个时候正趴在篮子旁边,用他的小胖手,将一只只的小鸡仔都给摸遍了。



摸完了小鸡仔,小七还不满足。



“小鹅得啥时候才能孵出来啊。”小七看着鸡窝,大眼睛忽闪忽闪地说道。



“着啥急,过几天就孵出来了。”张氏从外边走进来,笑道,“不过,小鹅可没小鸡仔这么老实,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叶儿家的鸡也是这几天,不知道孵的咋样?”连蔓儿就道。



“刚听你三伯娘说,说是已经孵出来十只了。”张氏说着话,就拿着针线上了炕。



“我哥的?”连蔓儿看张氏手里拿的鞋底子,看样子应该是五郎的。



“嗯。”张氏将针在头发里磨了磨,就对着日光纳起了鞋底子,“再过两天,你哥就该回来了吧。”



五郎走了几天,张氏每天就无数遍地念叨五郎,吃饭的时候念叨五郎是不是也在吃饭,吃的东西合不合口味,又怕五郎在外面吃不饱。睡觉的时候,也要念叨。几乎是和家人一开口,说不到三句话,就会提到五郎。



“我哥应该是三月初二考完。等发榜,还得到处拜会拜会,估计最早得三月初五才能回来。”连蔓儿就道。



也就是还要八九天的工夫五郎才能回来。



“也不知道哥考的咋样了。”小七就道。



“肯定没问题。”连蔓儿就道。



大花趁着娘儿几个说话,没人注意它,它就悄没声息地从炕上爬起来,压低了身子往装小鸡的篮子溜了过去。



不过它才迈出两步,就被连蔓儿发现了。



连蔓儿将大花又捞了回来。



大花干脆仰面躺在炕上,一边甩着尾巴喵呜喵呜叫,一边将利爪收进肉垫,只用爪子上的肉垫抓连蔓儿。这是耍赖加撒娇。



“它算是惦记上了。”张氏就笑道,“以后,还得看着点。这小猫知道好歹,不敢真的吃咱自家养的鸡。可这猫贪玩,它没轻没重地,那小鸡仔可经不住它摆弄。”



一句话,大花表现的再无辜,也被列入了黑名单。



……



天气一天天的转暖,趁着天晴,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打开柜子,将一家人的夹衣裳都找了出来,晾晒了,再收进包袱里,放在柜子里的最上层,准备过两天脱了棉衣就好换上。



有心急的、火力壮的人已经换上了春装。



不过,连蔓儿一家还都穿着棉衣。



春捂秋冻,是庄户人家代代相传的古老养生法则。秋天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冻一冻,不要那么急着穿上厚衣裳。可到了春天,却不要急着脱棉衣,捂一捂,让身子慢慢适应,有百利而无一害。



出壳的五只小鸡已经长大了一圈,叫声也变得更强壮了,而母鸡肚子底下那几只鹅蛋,也终于有了动静。



小鹅一只只的破壳而出,也是嫩黄的绒毛,嘴巴却是扁扁的,刚出壳的小鹅腿脚还有些发软,摇摇摆摆地走两步,就会趴倒。



鸡妈妈也终于完成了它的任务,在被张氏好好地犒劳了一顿精饲料之后,就放回到鸡窝去了。小鸡和小鹅却还留在了屋里。



小鹅长的很快,出壳的第二天,它们的腿脚就结实了。



吃过了晌午饭,张氏就将几只小鹅松在炕上,任由它们自己跑。小鹅的领地意识比较强,它们就待在炕梢,并不往炕头来。



小七休沐在家,就要和小鹅玩。



小鹅比小鸡大,更加毛茸茸、肉呼呼地,别说小七,就是连蔓儿也非常的喜欢。但是小鹅可没小鸡仔那么好性情。



这不,小七刚走过去摸了一只小鹅,就被另外两只攻击了。



小鹅的攻击,就是压低了身子,伸长脖子,撅着肥墩墩的屁股,用嘴叨。三十里营子这里管鹅咬人、叨人,叫做拧人。因为鹅嘴里没有牙齿,真的咬住人之后的动作,就是拧。想想也知道,如果是被成年鹅拧了,会有多疼。



这不由得让连蔓儿想起鳄鱼,据说鳄鱼吞吃食物,是要靠自身的旋转的。



这么小的鹅,小七应该是不用怕的,不过他还是哇哇叫着逃了过来。



连蔓儿、张氏和连枝儿都坐在那,那几只鹅并不攻击她们,只是追着小七。



小七跑了一圈,小鹅还是穷追不舍。小七没办法,跳到了枕头上。



小鹅的个头还很矮,枕头对于它们来说有点儿高。几只小鹅在枕头前,威胁地叫了两声,终于退回了炕梢,小七抹了把汗,从枕头上下来,他再也不敢去招惹小鹅了。



连蔓儿在旁边偷笑,鹅就是这样的彪悍,看看以它们现在的个头,就敢挑战小七这个胖小子,就可见一斑。



张氏和连枝儿也没同情小七,都笑的前仰后合。



娘儿几个正笑着,就听见穿堂那传来连叶儿的声音。



“四婶,我五哥回来了。”



连叶儿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



第四百七十六章首战告捷



听说五郎回来了,娘儿几个都面露喜色,忙穿鞋下地往外走。出了穿堂,就看见五郎抱着个包袱,正从大门口走进来。连守信和赵氏一人也抱了一个包袱,跟在后面。



显然五郎这是刚下车。



众人就将五郎迎进前厅,又将鲁先生也请了过来。大家还没坐定,张氏早就将五郎拉在身边,问寒问暖。



“娘,你看我这不都挺好的。”五郎对张氏的问话,都一一答了,最后才笑着道。



去了县城十几天,五郎和离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反而更精神了一些。



张氏听五郎这么说,又将五郎上上下下端详了又端详,这才算放了心。



大家这才问起五郎县试的情况。



“考过了,考了六十九名。”五郎就告诉大家,“出的试题都不难,都是先生讲过的。……就是考场里一开始不大习惯,不过很快也就适应了。”



县试由本县的知县主考,考试分五场,第一场为正场,第二场成为招复,又叫做初复,第三场为再复,第四场和第五场都叫做连复。能否参加下一场考试,要看上一场考试的成绩。



锦阳县的县试考场规矩极为严格,但是试题却相对简单。这次是从《四书》和《孝敬》中出题目作文,又考了试贴诗,再者就是从《圣谕广训》中摘选了百余字的断落,让考生默写。



县试是早上天没亮就进考场,到傍晚才能出来。吃喝拉撒都在考场里,这需要考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尤其是要坐得住,静得下心。



五郎年纪虽不算大,心智却极坚韧,虽是第一次进场。却能很快地适应,五场考下来,被取中了六十九名。



据五郎说,这次锦阳县的县试总共取中了一百一十五人,五郎的成绩算是居于中游。取中的这些人已经被登名造册。名册被送往儒学署,同时申报给辽东府,这也叫做汇送。



只有在汇送名单上的学子,才有资格参加辽东府举办的府试。



府试定在四月份举行。如果考过了府试,就取得了童生资格,可以接下来参加院试。通过了院试,才能取得生员的资格。可以入官学学习,并有资格参加乡试。



成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才算是初步迈入了士的阶层,可以被称为老爷了。



五郎能通过县试,自然是可喜可贺,但长远来看,这只是漫漫长路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即便如此,初战告捷。也能让一家人为此欢喜、雀跃了。



“幼恒哥考了第几名?”连蔓儿就问五郎。



“幼恒哥考的比我好。”五郎就道,“他考了第七名。”



“哥,幼恒哥没和你一起回来?”连蔓儿又问。



“没,他要留在县城住两天再回来。”五郎答道“王太医家,还有宋家老夫人那,你都去拜了没?”连守信就问五郎。



“都拜过了。”五郎就道,这两家待他都极好。还都给了他回礼,这其中,宋家给的回礼又比王家的要厚。



将宋家和王家给的回礼都拿出来,给张氏和连守信看了,五郎又说起取中后拜会知县,又结实了多少同案的少年等,听得连守信和张氏脸上都笑开了花。



谈笑了一会,鲁先生就和五郎去了书房。小七也跟了去,他们要重新品评品评五郎应试的文章和试贴诗。



“晚上咱得给我哥接风,庆祝我哥考过了县试。”连蔓儿就提议道。



“这个应该。”连守信和张氏都点头,“他三伯娘,晚上你们一家都过来。”



连守信去抓了一只鸡来杀,准备晚上给五郎炖了吃。张氏也带着连枝儿和连蔓儿一起,开始准备饭菜,赵氏和连叶儿也都留下来帮忙。



“再把家兴他们一家都叫来。”张氏正打算打发人去给镇上送信,吴家已经得了消息,吴家兴先送了肉和酒过来,紧接着王氏就带着吴家玉来了,也要帮张氏料理饭菜。



晚上这一顿的丰盛、热闹就不必说了,吃过了饭,大家并没有立刻散去,将盘碗交给大梁子媳妇收拾、洗刷,张氏等人就回后院来,都脱鞋上炕,喝茶唠嗑。



“五郎这孩子,从小就懂事,比一般人灵。这以后啊,出息大着那。”吴王氏就道。



“那个科举哪那么好考那。”张氏倒是比较淡然,“这孩子爱念书,以前是耽误了。现在家里有这个条件,他能念到哪就供他念到哪。”



说了一会五郎,话题就又转到别的上头。



“最近太仓那边来信了没?”吴王氏就问张氏。



“刚又来封信。这不是要到清明了吗,说是继祖和他媳妇要回来上坟,提前告诉我们一声。”张氏就道。



“就继祖他们两口子来?”吴王氏就问,“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