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4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小燕又提了两只鸡来,张氏看过她家的那种情况,自然是不肯要“我们也不缺这个,你这孩子,总这样,可就显得外道了。”张氏对罗小燕道。



“四婶,俺们知道你们啥都不缺。可这多少也是俺们的一点心意。你要是不收,俺这心里实在过不去。”罗小燕就道。她依旧是那天的那套衣裳,重新浆洗过,折痕非常明显。显然罗小燕是只有这一身穿出来见客的衣裳。不过,二郎今天倒是穿了一身大青布的新裤褂,就连鞋袜也都是新的。



“那、那就算我收下了。”张氏见罗小燕执意要留下这两只鸡,想了想,就道,“我再送给你,你爹娘不是身子骨不大好,回去给他们炖了,补补身子。…还有二郎,以后在外头干活,听说那个活计可不轻省,这吃的、穿的上面,你还得精心点儿。”



“四婶你就放心吧,俺们俩,俺啥都先可着二郎。俺知道,他以后是在外头做工的人了,这吃穿上头,肯定不会亏着他。”罗小燕忙道。



当天,连守信就打发了一个伙计陪同二郎去了榨油的作坊,过后还特意让人打听了,知道二郎在油坊里干的不错,才放下心来。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秋收的时候。这是一年中越是忙碌,就越是喜悦的季节。摘葡萄、酿制葡萄酒的活计依旧被安排到最后,最先收拾进门的是地瓜,然后就是拔花生,接着就是收割玉米、高粱、糜子、大豆等。



今年家里的田地翻了倍,自然比往年就更忙碌了。除了自家的长工,连蔓儿家又请了一些短工。就是小七也暂时将书本放下,成天不是跟着连守信就是跟着五郎,也学着照管里里外外的事情。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虽然不用下地干活,但是每天在家里也不清闲。她们除了要照管大家的饭食,还要看着打谷场,抽空还要洗切、晾晒菜干。



虽然忙碌、劳累,但是看到一车车谷物满载归家,一笸箩一笸箩的地瓜干、各种菜干,每个人的心情就分外高兴并且满足。



秋收的日子,一家人最高兴的时光,还是在晚饭后。吃饱喝足,一家人就爱聚在院子里乘凉。这个时候,他们大多会再吃上一些地里摘来的瓜果,连蔓儿和小七就会凑在一起,汇总这一天的收获,计算出大约的收益。一天天的数字积累,金灿灿、沉甸甸的。一家人的心头也几乎都笼罩上了一层金光,并不是金子的那种金光,而是饱满的谷物那种暖暖的、充满了生机并且更令人满足的金光。



这一天,一家人吃过晚饭,依旧像往常一样在院内乘凉。只是他们刚坐下一小会,就起风了,天也飞快地阴了下来。



“不好,要下雨。”连守信霍地起身,看了看天,说道。



前几天都是大晴天,只不过今天上午开始,天气就时阴时晴,下晌却完全转晴了,大家还以为没事了。没想到,到了傍晚,这天整个的阴了下来,眼看着就要下雨。而且,看那铺展开来的乌云,显然这场雨不会小。



春种的时候,庄户人家最盼望的就是一场透雨。可在秋收的时候,一场大雨,却是最让庄户人家烦扰的。



连守信看着乌云越积越多,空气中的水汽也越来越重,他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就往跨院去。五郎和小七也跟了去,爷三个召集起长工来,忙着将打谷场上的谷物能收进屋里的收进屋里,实在收不进屋里的,就用油布或者草帘子等覆盖物遮盖严实。



张氏也忙着张罗将晾晒的菜干都收起来,连枝儿和连蔓儿带着小喜和小庆也忙着收拾东西。



一家人将将把东西都收拾好,豆大的雨点就从空中砸了下来,很快,雨点就连成了线,交织成细密的雨帘。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天夜里,连枝儿和连蔓儿姐妹躺在炕上,都盖上了薄棉被。好在一家人都是勤快人,早早地趁天好的时候,就将秋冬要用的被褥都拿出来晾晒过了。



躺在暖暖的、散发着阳光清新气息的被窝里,听着窗外的雨声,连蔓儿很快就睡着了。不过,这一夜,很多庄户人家可都难以成眠。



这一场雨,比连守信预料的还要大,直下到第二天晌午,天才渐渐放晴。



第六百九十九章泥泞



只是,天虽然晴了,但是地里却是暂时进不去了。这个时即便是手脚最快的庄户人家,也没有收完秋的。这一场雨,让他们都担足了心。等雨一停,就有许多人试探着下地,但即便是最恨活计的庄稼人,也不得不双手空空地返回。



这一场雨下的太大,地里太过泥泞,根本就下不去脚。



连守信卷了裤腿,领着几个长工也到田边去看了一回。很快,他就回来了,冲着妻儿们摇头。



“今天下不了地了,起码得晾上一天两天的,这地里才能进的去。”连守信告诉妻儿们道。



这个年代种地,大多还是要靠老天爷的脸色吃饭。如今这样,人们也没有法子。



“地里庄稼让雨打的厉害不?”张氏就问。



“还行。”连守信想了想,很中肯地答道。“打趴下一些,还不算多。收成肯定要少点。”



“咱这算好的,听说往北面走,那边下的是雹子。”连守信又道。



“那看来,来年的粮食要贵。”连蔓儿就道。



“嗯,今年咱的粮不急着卖,多囤点。”连守信就道。庄户人家,手里没钱,他们并不会心慌。而粮食,是比银钱更重要的东西。连蔓儿家如今自然无需担心饥饿,但是每一年,他们都会囤粮。一年新粮换旧粮那么的一直囤。粮食是底气,同时还是硬通货。家里的长工、店铺里的伙计,都可以直接用粮食支付工钱。每一户拥有大量土地的人家,都是这么做的。



虽然暂时不用下地,但是一家人也没有闲着。



秋天的气候就是这样,暴雨过后,随即就恢复了秋高气爽。连守信、五郎带着长工忙着将还没晒好就收进仓房的谷物又搬出来,将各种遮雨的油布、帘子等都撤掉,重新摊放在太阳下晾晒。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也依旧忙着照料鸡鸭、晾晒菜干等。



经过一下午还有一夜的晴天,第二天地里就干爽了许多,虽然还是泥泞难走,但是好歹能够下得去脚了。



庄户人家们等不及土地再被晾晒的干爽一些,就都陆续地下了地。因为时间不等人虽然眼下看着是晴天,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这天就不会再变。



已经饱满、成熟的谷物,如果不尽早地收割、晾干,继续留在地里那么潮湿的环境中,很可能会发霉、或者发芽。不管哪一种,都会减少收成。



能多抢出来一粒米是一粒米庄户人家都是这么想的。



虽然明白再等等会更好,但是连守信也没有继续等,他也带着长工们下了地,五郎领了一个跟随的人去了罗家村的庄子,小七跟着连守信。



连蔓儿领着小庆和小喜摘了两篮子的菜,刚从菜园里走出来,就看见家里的长工赶着马车从地里回来了。今天连守信带着人是往北面的地里收玉米,这车上是用苇席围成的栅子里装的满满的都是掰下来的玉米。



小七就坐在玉米堆里,连守信、五郎和小七爷三个每次下地,安排给小七的自然是最轻省的活计他这是押车回来了。



赶车的长工看见连蔓儿,忙将车慢下来,冲连蔓儿打招呼,小七看见连蔓儿,欢喜地叫了一声姐,就从车上跳了下来。



“哎呦,小心点。”连蔓儿忙笑道,“看你这猴子样,要是咱娘看见了,不知道咋唠叨你。”



“嘿嘿。”小七嘿嘿地笑就伸手要帮连蔓儿提篮子。



连蔓儿两只手里都提了东西,就将较轻的那个篮子给小七提了,姐两个肩并着肩往家里走。



“这是第几车,地里咋样?”一边走,连蔓儿就向小七问道。



“第六车了。”小七告诉连蔓儿道,“地里还是一踩就一脚泥镰刀再快也没用。还有就是,来回的路太难走。咱这有大牲口拉的车,有的地方还挺费劲的那。刚才路上就有陷在泥里的车。”



小七一身的粗布裤褂,袖子和裤脚都卷着,露出一小节胖乎乎的胳膊和小腿。他的鞋子、胳膊、腿,还有衣裳上面,都沾了些泥点子。再往前看,刚刚走过去的那辆大车,车轱辘上也沾满了淤泥和草叶。



这个时候收秋,人比平常要劳累许多。



“我一会跟咱娘说,晌午多加几斤肉,干豆腐管够。”连蔓儿就道。



“好,我一会告诉他们,管保他们干活更卖力。”小七就道。



连蔓儿家农忙的时候雇工,准备的饭菜历来都十分的实诚,而且,每到这个时候,一家人,包括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这娘儿三个,虽然并不与长工们同吃,但是饭菜却肯定是一样的。



因为这个,连蔓儿家作为地主和雇主,在这锦阳县是有着极佳的声誉的。厚道的主人家自然也就能雇到最能干的长工。



小七跟着连蔓儿进了跨院,张氏正带着人淘米准备做饭,看见小七来了,就将小七给招呼了过去。



娘儿两个说了一会话,小七提了一壶绿豆汤就去打谷场了。虽然长工们自己就能将活计干好,但是主人家也要尽责。小七显然就是非常尽责的小主人。



眼看着将近晌午,张氏已经带着人煮好了稀粥、又蒸好了馒头,连蔓儿这边早就将菜蔬都洗摘干净了,都送进厨房,张氏就领着人开始炖炒。



正忙的热闹,跟着小七下地的小核桃突然跑了回来。



“出了什么事?”连蔓儿正在院子里,看见小核桃慌慌张张的样子,就忙拦住了他问道。



“…老宅的老太爷摔了”小核桃向连蔓儿禀报道。



“啊?”连蔓儿就吃了一惊。



张氏在厨房里早看见了小核桃,就擦了手,走出来询问,听说是连老爷子摔了,张氏也吃了一惊。



“是咋回事,好好的,咋摔着了,在哪摔的?”连蔓儿问小核桃。



“…是从地里拉车回来,半道上摔了一跤。”小核桃道。



张氏和连蔓儿就都皱起了眉头。



“老爷子咋又下地了?”张氏就道“就算下地,不是都说好的,他就在旁边看着,咋就摔着了那。”



“这地里那么泥泞老爷就不该去啊。”连蔓儿也道。



今天收秋,老宅的田地,佃出去的那些自然不用连老爷子操心,就是留着自种的那几亩地,连守信早就跟连老爷子说过了,他这一年不比往年,病了几次年岁又大了,实在不应该再去操劳。老宅如今自种的田地不多,不用连老爷子下地,那劳力也足够了。



说到底,如今连老爷子和周氏已经有足够的供养,无需再自己劳动。



连老爷子也答应了,不过,他是勤劳惯了的人在农忙的时节,如论如何也在家里待不住。从一开始收秋,他还是每天跟着下地不过并不再下死力气干活。



这有连守信去说了话的缘故,另外,连老爷子自己个也感觉到身子骨不如从前了,有些活计,他就是想干也干不动了。



怎么这刚下过雨,正是地里最难走的时候,连老爷子反而又下地干活了?是不小心摔倒的?毕竟,地里泥泞,肯定很滑。



连蔓儿这么想着,才猛然注意到刚才小核桃话里提到的——拉车。



“小核桃你刚才说,是老爷子拉车?”连蔓儿忙问。不怪她没注意到这一句,实在是这件事出乎她的想象。老宅又不是没有好劳力,咋地也不能让连老爷子拉车啊。



“是。”小核桃点头。



“咋还用着老爷子自己拉车了,老宅那些人都干啥吃的?”张氏怒道。



“…听说是地里不好走,老宅的人就说再等一天等地里干爽干爽再收秋。老爷子不等,逼着人下了地。那道不是不好走吗,不小心车就陷里头。那几个就拖拖拉拉的,不乐意拉车。



老爷子好像急了,就自己拉车。结果,就摔了。”小核桃将打听到的消息大致向连蔓儿和张氏说了一遍。



“就是以前,老爷子身子骨硬朗的时候,这拉车的活也没有让老爷子干过啊。”张氏听明白了,就叹气道。



“摔的严重吗?”连蔓儿想了想,就问道。



“还不知道。”小核桃道,“老爷和二爷在地里,有人给送信儿,老爷和二爷就过去了,刚用车把老太爷给送家里去。怕回来晚了,太太和姑娘们担心,就让小的赶紧回来说一声。”



“行了,我们知道了。”连蔓儿就道,“小核桃,你还是回去跟着小七。”



“哎。”小核桃答应一声,就跑走了。



“这叫啥事!真是不让人省心!”张氏无意识地用围裙擦着手,说道。



大秋下的,正是忙的时候,连老爷子却摔了。供养的再周到,总不能将他给捆了,他要给那几个儿孙抗长活,连蔓儿她们如何拦得住。而现在不小心摔了,还是得指着她们。



也怪不得张氏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那么大岁数了,就怕这个。咱得去看看。”张氏说着,就摘了围裙。



将家里的事情都交给连枝儿打理,尤其是这饭菜绝不能耽搁。他们可以晚吃一顿,甚至少一顿不吃都可以。但是一会从地里干活的长工回来,可不能耽误了人家的饭食。



“我去看看就回来。”张氏告诉连枝儿道。



“娘,你放心吧,我照看的过来。”连枝儿就道,“蔓儿,你跟着咱娘去呗。”



“嗯,我跟着娘去。”连蔓儿点头。



张氏和连蔓儿也没换衣服,就急匆匆地往老宅来。刚走进老宅的大门,迎面就看见连守信和小七送了李郎中出来。



张氏和连蔓儿都忙和李郎中打了招呼。



“老爷子咋样了,咬紧不?”张氏和连蔓儿都问。



“并不碍事。”李郎中的表情是轻松的,“就是老爷子年纪大了,总得小心点。”



听李郎中这么说,张氏和连蔓儿这才放下心来。



送了李郎中出门,一家人就回来,往上房走。



“…多亏是泥地里,打滑摔了也摔的不重。这要是换个地方,恐怕就下不了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