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5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是连兰儿这边占理,但她却心思太大,不能见好就收,最后还是这样僵持的结局。



“你奶就没说啥。她是向着哪边的?”张氏就问连叶儿。



“我奶啥也没说,就在旁边听着,也就骂了芽儿她爹几句。”连叶儿就道。



果然,真正遇上正经需要解决的事情了。周氏根本就不会管。不得不说,周氏将自己的“职权范围”划分的非常清楚。她就负责掌管家里的饭食分派,还有就是拿捏、辖制儿孙们。说白了,她就是要这个权。至于费心费力的解决事情,那她根本就不理会。



或许周氏认为那是男人们该处理的事,是连老爷子该管的,也或许,就算让她管,她也没有那个本事管的起来。



不过周氏没有掺合这件事,应该是一件好事,否则会闹的更乱。



“那她现在走了没?”张氏又问连叶儿道。



“走了。还一边抹眼泪,说她的心伤的透透的了,还说人说话办事都得凭良心啥的。最后还说这个事没完,银锁有个三长两短的,就让四郎偿命。我爷让我爹送她出门上的车,她上车的时候,说我爷偏心,向着儿子,不拿闺女、外甥女当回事啥的。”连叶儿就道。



“还说我爷也不是哪个儿子都偏向,就偏向大儿子和二儿子,别的儿子也不当一回事。她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



连兰儿最后上车的时候,还不忘挑拨一下,并顺便拉近她和连守礼、连守信的关系。



“这个时辰走,天黑也到不了县城,还得摸黑赶路。”张氏就往窗外看了一眼。



如今可以说是国泰民安,锦阳县境内的治安十分良好。尤其是在青阳镇这样交通便利、人口比较多的大镇,传说中的胡子、劫道的,已经绝迹很久了。不过不是望日,夜里没那么亮堂,赶车还是有点危险的。



但是连兰儿和老宅已经闹僵了,势必没有留宿的道理。



大家又说了一会话,连蔓儿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就张罗着摆饭,张家一家,吴家一家,还有连叶儿一家依旧留下,大家一起吃过了饭,又坐着唠嗑,直到掌灯时分,吴家和连叶儿一家才起身告辞而去。



张氏难免又背地里嘱咐了连枝儿许多话,也不过是让她小心身体,同时不要因为怀孕就怠慢了公婆等等。



别人都走了,只剩下张家的人留宿。



张青山和李氏带着小龙和小虎就住在后院东屋,张王氏、胡氏和张采云住西屋,其中张王氏和胡氏两妯娌住外间屋,张采云和连蔓儿住里屋,至于张庆年兄弟两个,则是住在前院的客房。



五郎依旧住书房,小七因为年纪还小,又贪热闹,也跟了过来,住在后院东屋。



东屋里,本来都是连守信把炕头,然后就是张氏,现在张青山和李氏要留宿,连守信就把炕头让了出来,让张青山睡。



张青山把炕头,然后就是李氏,接着是小龙和小虎,然后是小七。张氏挨着小七,连守信则睡在最炕梢。



炕上烧的热热的,几个人的铺盖都已经铺好了,满满地铺了一炕,大家都洗漱了,不过却没有就睡。小七、小龙和小虎三个凑在一起,在铺的厚厚软软的被褥上面翻滚、笑闹,张青山、李氏、连守信和张氏则都是坐着,一边笑着看三个孩子,一边唠嗑。



张庆年兄弟和五郎都在前院,张王氏、胡氏妯娌两个,张采云和连蔓儿也洗漱了,不过没回西屋,而是依旧坐在东屋,大家伙一起唠嗑。



暖融融的烛光,将一屋子人的脸色映照的更加柔和,伴着一阵阵笑语。一家子骨肉、亲戚相聚,这样的景象,是庄户人家年节的时候长有的。



一铺炕,因为来了远方的亲戚而铺满了被褥。大家伙因为并不常聚,因此格外珍惜这在一起的时光,都不肯早睡,一般不唠到半夜都不会躺下。还有那感情好,有说不完的话的老兄弟、老姐妹们,干脆熄灯之后,躺在被窝里还接着唠。



实在困的不行,就睡一觉,等哪一个醒了,也不管天亮没亮,就能叫醒另一个,接着还能唠。



当时盖房子的时候,张氏不乐意将东屋隔成小间,就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小时候温暖、快乐的记忆,让她非常喜欢这样的场景。



“…这个事,吃饭的时候,你们三当家的说了。”张青山就道。大家伙说着说着,话题就又转到了今天连兰儿来老宅算账的事情上。



“吴三哥他们都说,城里那边提的那些个条件,是冲着咱们这一股来的。”连守信就道。



“她冲着咱能咋地,这个事再咋说,也讹不着咱。是啥光彩的事!”张氏就道。



“你们老爷子没糊涂,估计也看明白了,啥都没答应,也没把你们给搅合进去。”张青山又道。



一屋子的人都没说话。



一开始,连老爷子可是让连继祖叫了连守信的,是连守信猜到了会是什么事,说这边有客人,没有过去。而且,即便是连老爷子想把他们给搅合进去,他们就能让自己被搅合进去吗?



若是放在以前还不好说,现在,答案是很明确、肯定的。



他们才不会搅合进这件事里面。连老爷子估计也清楚这一点,后来也没让人再来找连守信,也没答应连兰儿的要求。



连兰儿在连老爷子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没法子和连守仁、连继祖相比。



“要是啥正经的事还行,这都是些啥事!哎!”连守信叹气,还有一句话,他憋着没有说,“这都是些啥人!”



说心里话,连守信是很不赞成连守义和连兰儿的为人和行事的。



“估计以后,你们老宅和城里这门亲戚,就算是断道了。”李氏叹气道。



都闹到这样了,以后连兰儿和老宅能不能继续来往,还真难说。



“我问过连叶儿,她走的时候,可没说断道的话,就是说事情还没完。”张王氏就道。



“那估计是…心里还有点活动,留个退步吧。”李氏就道。



“你们如今,也算是树大招风。”张青山就道。“不过,也就是招点这样的事,不算啥大事。你们的牌楼、七品官,还有秀才,这几样实在是硬,也不怕那些幺蛾子。”



“有那么一句话,莫欺少年穷。就算没有别的,就有五郎和小七这俩孩子,你们也是啥都不用怕。”张青山的语气很慷慨,显然是为五郎和小七这两个外孙子骄傲,同时也替连守信和张氏高兴。



说到五郎和小七,可比什么牌楼和七品官更让连守信和张氏高兴。



第八百一十六第章稀罕事



连蔓儿也觉得张青山的话说的有道理,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要有人,而且是顶用的人,那才是一切的根本。如今五郎和小七,一看就是有大出息的,只凭这一点,就没人敢小觑他们家。



大人们这边说着话,小孩子们可不管。三个小子凑在一起,那是能淘气的掀掉房顶的。就听张采云哎呦了一声,连蔓儿忙扭过头去看,就见一个枕头砸在了张采云的肩背上。而炕上的小龙、小虎和小七已经笑成了一团。



“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不好好教训教训你们,你们就不知道马王爷长三只眼。”张采云一边笑骂着,一边就脱了鞋子爬上炕,拿枕头追打小龙、小虎和小七。



“这都多大了,马上就要做媳妇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张王氏无奈地笑道。



大家也都笑。张采云自然不会动真格的教训三个小孩,而小龙、小虎也都笑着告饶,被张采云拿着枕头在屁股上不轻不重地打了两下才又逃开,分别扑到了张青山和李氏的怀里。



这姐弟三个,显然平时就闹惯了。



至于小七,早躲到连守信身后,并且大声撇清不关他的事。张采云虽泼辣,却也不好越过连守信去抓小七,结果这个狡猾的小家伙除了被连守信含笑呵斥了两句,根本毫发无损,等张采云退开,就又和小龙、小虎玩在了一起。



几个孩子的玩闹,一点也不影响大人们唠嗑。张氏一边唠嗑,一边眉花眼笑地看着几个孩子。小七不必说,那是她的宝贝,对于小龙和小虎两个侄子,张氏也是真心的喜欢。她更喜欢看几个孩子玩在一起。



现在连枝儿出嫁了,五郎少年老成。连蔓儿和小七也渐渐地要从小姑娘、小小子变成小少女、小少年。如果再有几个更小一点的孩子,软软的依在她怀里,每天在跟前这么笑笑闹闹的,那该多好啊。



想到这里。张氏胀满喜悦的心中不由得有一丝酸涩。她本来以为,她年轻,身体好,那件事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她以后该怎样还怎样。但是事情就是这么残忍,张氏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然后又匆忙地将手挪开,似乎生怕人看到她这个动作似的。接着就若无其事地跟着众人笑了起来。



似乎,刚才那一刹那的酸涩,只是错觉。



一屋子的人。说些十里八村的见闻杂事。又唠唠家常,说些明年的打算等,直到张王氏看见小龙和小虎开始打瞌睡,就忙和胡氏给两个孩子脱了衣裳,塞进被窝里,大家这才停下了话头。



“那就都歇下吧。”李氏说道,“有啥嗑以后再唠。今天这一大天,也都够累得慌的了。”



做客的还没什么,但是身为主人的连守信、张氏和连蔓儿今天着实是忙碌。张青山听李氏这么说,就也跟着点头。



“那就都早点歇着。”张青山也道。



连蔓儿、张采云、张王氏和胡氏这才从东屋离开,回了西屋安歇。



第二天,张家几口人吃过早饭,就套了车回家去了。连蔓儿本来还想留张采云住几天,但张采云的婚期就在二月,回家之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准备,这个时候,实在不好再住在外面,因此也只得作罢。



接下来的几天,连蔓儿一家人大多是在赴宴中度过的,尤其是连守信和五郎的应酬天天不断,有的时候一天要赴三四场宴席。等到出了正月初十,这种情况才逐渐好了一些。一家人又准备收拾行李,打算去府城。



一家人早就商量好了,正月十五,也就是上元佳节要去府城里过。这也不单单只是为了看府城里的灯会,而且因为,府城里还有一些应酬是不可怠慢的。若是延误到出了正月,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件大事,也要去府城解决,那就是学堂的先生。



鲁先生的回信已经送到了,对于连蔓儿家要开办学堂的事,鲁先生表示非常支持。而对于学堂关于减免束脩的规划,还有除了教授四书五经,还打算教授数算等实务的规划,鲁先生更是大家赞赏。



鲁先生为学堂取名为“开明”学堂。在信中,鲁先生还引经据典,解说开明的含义。汉扬雄《法言?问道》:“吾焉开明哉?惟圣人为可以开明,它则苓。”,又有汪荣宝义疏:“‘开明’即发蒙之意,言开蒙以为明也。”鲁先生在信中还说,这个“开明”,还有开先河,明智慧的意思。



连蔓儿看了,暗暗点头,鲁先生之言甚合她的心意。这个学堂的名字取的好,将她们开办学堂的初衷和期望真切地反映了出来。



于“开明”两个字,鲁先生还亲笔书写了卷轴,也已经随信送到。这个连蔓儿打算拿到府城里去,要请那里手艺最高超的匠人给制作成匾额。



另外,鲁先生还推荐了学堂先生的人选,是以为姓曲的老儒。据鲁先生说,这位曲先生十分有才华,却性格端方、淡泊名利,因此隐居乡下。这位曲先生就住在府城附近的一个村落里,鲁先生已经打发人给他送了信,请曲先生做开明学堂的先生。



孩童启蒙,对于人的一生,不仅是学业,甚至还包括为人做事,都是至关重要的。鲁先生推荐这样一位大儒来担任可以说是启蒙学堂的授业先生,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颗心,当初鲁先生才会做了五郎、连蔓儿和小七的老师。



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这个行业可与其他的行业不同,不是花钱雇佣就可以的。为了表达诚意和尊敬,五郎打算和连守信亲自上门,请这位曲先生出山。



而一个学堂,有了曲先生坐镇,还得聘请别的先生,五郎已经做了不少功课,心中有了人选,这次去府城,就是打算将学堂所需的先生都定下来。



这天,连守信出去赴席,下晌的时候,就提前带着小七先回来了,进了屋子,正看见张氏和连蔓儿在收拾一家人要带去府城的衣裳等物。



“咋今天回来的这么早?”张氏见了连守信,就忙问道,“五郎那,咋没回来?”



“我哥没回来,我爹特意带我先回来的。”小七就先道。



“明天咱们就要去府城,我打算抽空去老宅一趟,看看老爷子和老太太,打个招呼。咱这一去,得去好几天。”连守信就道,“要是等赴席回来,天就晚了。”



连守信不想等天晚了再不打扰连老爷子和周氏休息。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连守信对老宅那边的奉养一点都不肯怠慢,另外,隔三岔五地去看一看,要出远门之前,也多要过去说一声。



也就是说,不管发生了什么事,连守信的心里,连老爷子和周氏都是他的亲爹娘。



连守信对老宅的感情,连蔓儿一直很清楚。只是可怜可叹的是,连守信这样厚道、贴心、孝顺、不让老人操心劳力的儿子,不管怎么做,在连老爷子的心目中,他都比不上连守仁那个让连老爷子操碎了心、并且伤害过连老爷子的儿子。



人的感情是最复杂的,世事往往如此,让人无奈。当然,这是连蔓儿一家,乃至周围绝大多数人的看法。连蔓儿有的时候也会想,或许,从连老爷子的角度,事情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吧。



连守信要去看连老爷子和周氏,告知要去府城的事,张氏并没有阻拦。



“县城那边送了些过节的元宵来,我和蔓儿给分了几份,一份给孩子她姥姥家送去,一份给枝儿家,还有一份,是给老爷子和老太太的。你现在过去,就一起拿过去吧。”张氏一边收拾衣裳,一边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