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合上信,又笑眯眯问法正道:“法孝直在益州官任何职?”
    “下官出任军议校尉。”
    “以孝直之才,十几年才混到一个军议校尉,足见刘璋是昏庸之辈,无识人之明,若孝直愿效力于我,我荐你扶风郡守,如何?”
    法正欠身道:“感谢丞相好意,但法正既为使者,当忠于使命,不谈私事。”
    “如果孝直不愿效忠于我,其实也可以选择刘璟,此人雄才大略,不在我之下,他是天之骄凤,是我曹孟德平生劲敌,刘季玉碌碌小人,不过是承父荫之草鸡罢了。”
    法正沉默片刻回道:“公乃宰相之胸,言辞何以如此刻薄?”
    曹操并没有生气,依然微微一笑,“你知道刘璋在信中写了什么吗?”
    法正摇了摇头,“主公之信,不是人臣能随意看。”
    “你是使者,当然可以看!”
    曹操把信递给了他,法正迟疑一下,曹操说得没错,他是使者,不是信使,出使目的他应该知道,他接过了信,匆匆看了一遍。
    法正的脸顿时胀得通红,他没想到刘璋竟然如此奴颜卑膝,难怪张松称病不来,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
    “怎么样?”
    曹操注视着他的表情笑道:“这样的主公,不效忠也罢!”
    法正心中长叹一声,起身深深施一礼,“下官出使是为公事,愿闻丞相公论!”
    曹操看了他片刻,淡淡道:“我没有什么书面回信,只有一句口信,你替我转告刘璋。”
    。。。。。。。。
    历史上应该是张松出使曹营,因为情节需要,改成了法正,事实上法正被益州集团排挤,不受刘璋重用,更不是刘璋心腹,而且地位也不高,这种重要出使,刘璋肯定不会派他来,所以法正出使曹营,有点不符合逻辑。】

第331章 战略撤退

    汉水北岸,法正心事重重地望着大江对岸往来船只,他已经完成了出使曹军的任务,一南下,但此时他却不知回去怎么向刘璋交差?
    曹操的讥讽和不屑令他倍感耻辱,甚至连一封回信都没有,就只丢下一句话,‘让刘璋本人来见’,换而言之,就是要求刘璋投降。
    说到底,曹操的傲慢和无礼完全是刘璋咎由自取,他的奴颜婢膝当然会令人更加瞧不起,连法正心中都充满了鄙视。
    这时一名随从小声问道:“法校尉,我们是去上庸,还是渡江?”
    他们这次出使是从汉中出来,经上庸来到樊城,法正沉思不语,既然曹操拒绝了主公的求和,那么巴蜀能不能也和荆州达成联盟,一同抵抗曹军南下?至少回去也能给主公一个交代。
    想到这,法正当即对随从道:“去襄阳看看吧!了解一下局势。”
    众人调转马头向西而去,从樊城渡江南下是不可能,江夏水军封锁江面,樊城也没有渡船,但法正他们知道,在西面的邓县码头一带,有船家暗中以高价渡江,他们来樊城时便是找到了这样的渡船。
    夜晚,法正一行在邓县码头以西约里外的五槐坡找到了两艘高价揽客的小船,分数批渡过了汉水,向襄阳城疾奔而去。
    。。。。。。。。
    襄阳城内已是鹤唳风声,曹操率五十万大军南下,将踏平襄阳的消息早已传遍全城,在襄阳城内外引起一片恐慌,襄阳驻军和襄阳官员开始挨家挨户动员襄阳民众东撤江夏。
    这一次,包括蔡家、蒯家、庞家在内的十户襄阳大族也开始撤离了,襄阳城内全城大撤离,尽管襄阳码头上人山人海,但撤离并不混乱,官府和军队都事先安排,每家每户都有船牌,船牌上有各自的船号。
    因此码头上数万民众排了数十支队伍,每支队伍都有规定的船只,拥挤喧闹而不失有序。
    这时,刘璟也出现在码头上,视察襄阳民众的撤离,襄阳都尉霍峻在一旁陪同刘璟视察,“这一次不仅是襄阳城,包括中庐、临沮等县的民众也同时撤离。”
    “他们也得到消息了?”
    “是!蔡守亲自去各县动员,不同以往,这一次几乎都是举县逃亡。”
    霍峻指着不远处刚刚涌来的数千民众道:“那些人就是从中庐县赶来。”
    刘璟见数千人的涌来使原本有序的码头顿时混乱起来,数千民众扛着大包小包,扶老携幼,哭爹喊娘,有人大吵大闹,甚至还有人随意插队引发了打架,使码头上一片混乱。
    刘璟眉头一皱问道:“他们不是从陆从撤离吗?”
    “只有一小部分是从陆撤离,其余大部份都涌到了襄阳码头,要求跟随船只撤离。”
    霍峻苦笑道:“跟船撤离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省去长途跋涉之苦,还能多带财物,上还有食物,所以基本上都跑来了。”
    刘璟见码头上越来越混乱,他担心出事,便对霍峻道:“你去整理秩序吧!把襄阳和外县分开,以免发生冲突。”
    霍峻早已心急如焚,他行一礼匆匆而去,这时,一艘两千石的大船靠岸,船身上用木炭写着巨大的‘五十八号’字样,他身边的数民众一起涌了上去,本来已经排好的队伍也乱了,人人争先恐后要挤上船,哭叫声响成一片。
    刘璟不由摇了摇头,这时一名士兵带着一个男上前,“州牧,此人是蔡家弟,说有事找你。”
    刘璟看了他一眼,依稀是蔡进之弟,他从前见过一次,“你找我有什么事?”
    “小人蔡远,是蔡进之弟,有件事祖父命我来告诉州牧。”
    他上前低语几句,刘璟一怔,连忙问道:“她现在人在哪里?”
    蔡远一指西南角,“我刚才在那个角落看见她,现在不知还在不在。”
    “我知道了,我去看看!”
    刘璟转身带着数十名士兵催马向西南角而去,在西南角一个冷冷清清的角落里,站着两名孤零零的年轻女,手中拎着一个小包袱,目光迷惘地望着大船,正是蔡少妤和她的丫鬟。
    蔡瑁北撤仓促,除了长蔡逸外,其余家人都没有带走,蔡瑁有一女,其中一早夭,另外一跟随张允,已经投降了曹操,而原配夫人在前年病逝,现在的妻是后来才娶。
    事实上,他在襄阳只有一个女儿,也就是蔡少妤,在几个月前,蔡少妤还是荆州牧刘琮之妻,军师蔡瑁之女,地位崇高,但随着蔡瑁北投曹操,刘琮和蔡夫人被送去邺城养老,蔡少妤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蔡少妤住在蔡家,但蔡家上下谁也不理睬她,避之如瘟疫,生怕被她牵连,虽然蔡训令管家按时给送钱送粮,使她衣食无缺,但她事实上已被蔡家孤立。
    蔡家态的剧变使蔡少妤饱受世态炎凉,她变得沉默,不肯和蔡家人说一句话,这次东撤江夏,蔡家也跟随撤离,刘璟下令给蔡家单独安排了艘千石大船,满载财物和数蔡氏宗族,直接从蔡里入檀溪,再进入汉水,避开了襄阳码头上的喧杂
    但蔡少妤却表现得为倔强,不肯和蔡家同行,自己收拾一个包,带着丫鬟来襄阳搭船,此时,面对襄阳码头上的混乱,她心中也为迷惘,她自己也不知道该去哪里?
    她不想去许昌投靠父亲,她从内心深处憎恨父亲,父亲将她嫁给刘琮,毁了她的一生,她更不会去邺城投靠刘琮,那人虽然是她名义上的丈夫,但他们早已恩断情绝。
    她何去何从?她自己也不知道,她之所以在码头上踌躇不决,是因为她心中还有一个去处,那就是去江夏投靠堂兄蔡进,那是蔡家唯一关爱她的兄长,对她的疼爱甚至超过胞兄,也是当初唯一坚决反对她嫁给刘琮的族兄。
    “姑娘,我们去排队吧!在这里永远上不了船。”旁边丫鬟小声劝道。
    蔡少妤望着混乱拥挤的人群,她摇了摇头,“再等等吧!”她不想混在人群中拥挤上船。
    就在这时,远处数十名骑兵疾奔而至,在蔡少妤面前勒住战马,为之人正是刘璟。
    “蔡姑娘,好久不见了!”刘璟满脸笑容道。
    他们已经有四年未见了,最后一次见面是刘表书房,蔡少妤被刘琮追杀,刘琮揪住了她的头发,被刘璟救下,一晃眼,蔡少妤也是一个二十岁的少妇了。
    蔡少妤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刘璟,她心中黯然,屈身行一礼,“民女参见州牧!”
    刘璟听她自称民女,又见她上不施粉黛,衣着简朴,手中只拎着一个小布包,显得十分孤单无助,心中不由生出一丝同情,便笑问道:“蔡姑娘是要去江夏吗?”
    蔡少妤咬了一下嘴唇,默默点点头,刘璟回头看了一眼拥挤混乱的人流,又笑道:“不如坐我的船吧!”
    蔡少妤犹豫一下,低下头道:“我自己能去。”
    刘璟看出她心中矛盾,她想跟自己走,但女人心中的矜持使她又拉不下这个面,刘璟又柔声道:“船上有我的侍妾小包娘,就是从前那个小包,你见过她,你可以和她住在一起,她会好好照顾你。”
    蔡少妤内心忽然变得无比软弱,她再也没有勇气拒绝,便点点头答应了,“多谢璟公!”
    刘璟立刻吩咐两名亲兵带蔡少妤去自己座船,刘璟望着她背影走远,不由暗暗叹了口气,无论时局怎么动荡,女人总是最后的受害者。
    这时,一名霍峻的部将骑马飞奔而至,在马上抱拳道:“启禀州牧,我们巡哨抓到一群可疑之人,他们自称是巴蜀使者,过襄阳。”
    刘璟顿时有了兴趣,居然是巴蜀的使者,他立刻问道:“这群人在哪里?”
    “他们已被带到襄阳城,在县衙内!”
    刘璟当即调转马头向襄阳城奔去,数十名骑兵跟着他,一奔进了襄阳城内。
    此时的襄阳城已是一片空寂,到处是空空荡荡的房和街道,襄阳城的大撤离已经持续了天,除了少数不愿离开家园的老人外,最后一批迁移民众也涌去了码头。
    襄阳城内还有一万驻军,另外郡衙和县衙还有余名官员,他们将在最后撤离。
    刘璟来到县衙,只见县衙外的马桩上拴着二十几匹战马,一群人坐在台阶上,被士兵看管着,刘璟翻身下马,一名军侯上前禀报:“启禀州牧,使者在堂内了,这些是他随从。”
    刘璟点点头,快步进了大堂,内堂里,法正在几名士兵的监视下,正背着手焦急地来回踱步,他只是想来看一看襄阳时局,却没有想到离襄阳城还有十里便被江夏军巡哨拦截住了,直接将他们押送进城。
    法正心中有些懊悔,这样一来,他很可能会泄露刘璋和曹操的秘密接触。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堂外传来,刘璟出现在大堂门口,他看了一眼法正,淡淡问道:“请问这位使者贵姓?”

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

    法正回头见是一名年轻军官,身材高大,相貌英武,言语之间有一种说不出的气势,他不由一愣,这是难道是襄阳的主将吗?
    他连忙躬身行一礼,“在下益州法正,途经贵境,望借道一行。”
    “你就是法正?”刘璟目光炯炯地注视他问道。
    法正被刘璟锐利的目光注视得一阵心虚,又道:“这位将军知道我?”
    刘璟笑了起来,使大堂上紧张的气氛一下消融了,他摆摆手道:“先生请坐!”
    刘璟的笑容使法正稍稍心安,他坐下来问道:“这位将军莫非就是霍将军?”
    “我不是霍峻,在下是江夏刘璟。”
    “你就是”
    法正大吃一惊,原来眼前此人竟然就是刘璟,他触电似的站起身,深深施一礼,“不知是州牧驾到,法正失礼了。”
    刘璟呵呵笑了起来,“先生不必紧张,我不会扣押先生,只是想和法先生聊一聊。”
    法正松了口气,又坐了下来,这时亲兵送来两杯茶,刘璟喝了一口茶,问道:“如果我没有猜错,法先生应该是奉刘璋之命,去见曹操吧!”
    法正无法否认,这种事刘璟只要随便盘问他的一名手下便知道了,他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我在叶县遇到了曹操,向他呈送了我家主公的一封信。”
    法正心中暗忖,‘如果他问到出使目的,我便推说一无所知,反正只是送信,与我何干?’
    不料刘璟根本没有问他出使的内情,其实也不必问,派使者本身的意义就是为了求和,若是为了抵抗,刘璋就会派人来见自己了。
    “先生觉得曹军实力如何?荆州和江东联军有多大的把握取胜?”
    只要不问及出使的内情,法正就不会感到为难,他沉吟一下道:“这次曹军几乎是倾兵而下,曹操势在必得,他的军队身经战,名将云集,谋士济济,从实力上对比,孙刘联军不是曹军对手,关键是长江,北方士卒大多不习水战,孙刘联军只要充分利用长江天堑的优势,我觉得孙刘联军应该有成的胜机。”
    刘璟微微一笑,“才成的胜机么?我倒觉得应该是五五对半,先生似乎有点高看了曹军。”
    法正欠身道:“那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我愿闻州牧其详。”
    “先生也应该知道,一场大规模战争其实最终打的是国力,这些年来,中原一直处于战争之中,千里赤野,人口锐减,各州各县皆是民生凋敝,曹操才不得已采用军屯的办法来解决军队粮食问题,这次南征,曹操准备半年,动用民力何止万,刮尽民财,惹得民怨沸腾,士气低迷。这只是其一。
    其次曹操杀了孔融,激起儒士的滔天愤怒,士一夜之间逃亡殆尽,在大军南征之前发生这种事情,他不先安抚士之心,而是急于南下,加上他本人又不在许昌,必然会造成他的政局不稳;
    其,曹操虽平河北,但时间不长,河北民心不附,他倾兵南下,使得河北空虚,必会有袁绍旧部趁机蠢蠢欲动,再加上马腾、韩遂威胁关中,必然会使他后方不稳。
    如此看来,曹操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何以能扫平南方?我说胜负五五开,其实还是高看了他。”
    法正半晌才叹息道:“同是宗室,使君见识要比刘益州高明多。”
    刘璟傲然一笑,“法先生不妨回去劝一劝你们州牧,凤凰涅盘,只有浴火才能重生,躲在益州,永远只能做守户之犬,如果他愿意,我们可以家联手,共灭曹操,重振汉室!”
    法正被刘璟的气势折服了,他想到曹操对刘璟的嘉赞,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