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古以来,有魏、齐、楚、秦、韩相继变法,都逐渐富强起来,赵国的赵武灵王也正在效仿胡人的骑射胡服,打算改良骑兵,六国经过变法,任何一国,都不是燕国能对抗的,因此,要洗雪耻辱,赶超诸侯,称霸天下,就必须寻求一条治国良策,苏丞相,你说治国之道,哪种适合燕国?”
  苏秦在鬼谷宗研习纵横捭阖之术,对百家言论也多有钻研,思维敏捷,才学广博,说道:“自古有道家王道治国、儒家仁道治国、法家治国、霸道治国等等,纵观五国办法成效,唯有法家治国,才是根本的变法之路,其它治国言论,都虚无缥缈,难以实行,毫无实际意义。”
  “但推行法制,则必须要国君支持,而且要坚定不移的支持,君臣始终要同心同德,否则,法令难以统一,变法难见成效。列国变法的道路,无一不铺满了鲜血。韩国申不害尚只是整肃吏治,已经是血雨腥风了,更何况秦国天翻地覆的彻底变法,更是血腥异常,这才有后世强大的秦国!”
  “像我燕国目前赤贫如洗,地广人稀,各地机构混乱,非强力法制无以拯救,法制推行如排山倒海,激起的回力亦是天摇地动,没有同心同德力挽狂澜的君臣相知,变法者自己就会被混乱的动荡无情的吞噬,谈何强国大志?”
  
  第0312章 变法强国之路
  
  辰凌对苏秦的话非常认可,继续问道:“苏丞相认为,强国之本,治国之道,将如何取舍?”
  苏秦谨慎道:“强国为本,自古有王道、仁政、无为,不过尽皆虚幻之说,与强国之道冰炭不能同器,再看七雄之中,六国变法,魏国乃甲兵财货之强,齐国和韩国乃明君吏治之强,楚国为地广人众之强,赵国正在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只是军事上的变更,固然能使赵国军力强盛,但都不是根本!”
  “唯有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治国,才取得最大的成效,使五十年的弱小衰落的秦国,三十年期间一跃成为强国,在这二十年间,突显了张力,若不是秦武王好勇少谋,排挤走了张仪,废除了秦惠文王生前拟定的对付诸侯的外交策略,这次五国断不会如此轻易就结盟抗秦!”
  “说得好!”辰凌对于苏秦的口才,那是非常佩服,不愧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纵观中国历史长河,能比得上苏秦的口才和外交手段的,只怕唯有张仪了。
  苏秦、张仪乃是鬼谷子的纵横高徒,也是纵横家里首屈一指的两大宗师人物。
  在场的文官策士,闻言也都纷纷点头,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都是发生过的事,大家看看目前七国的排名,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就能对比出来。
  当局者迷,局外者清,站在第七国的立场,看那六国,自然一目了然。
  辰凌身为储君,不轻易发表论点,而是让这些重臣先说,最后做总结,这是古今领导层常用的手段。
  “苏丞相,请为我们解析一下,那五国变法的弱点,以及秦国变法之所长,好为我等点明一条治国之策来,让大家参详一二!”辰凌推波助澜追问道。
  苏秦面色肃然,侃侃而论:“前五种强国范式之根本弱点,在于只强一时,不强永远,只强表面,不强根本!”
  “魏国在文侯武侯两代是蒸蒸日上,真正强盛,自魏罂称王,魏国便每况愈下。齐国是这一代齐王强盛,之后必然衰弱,楚国则自楚悼王以后,一直是外强中干,不堪真正的一击,后来变法的韩国,也是一代之强,甚至不出一代便会逞衰落之势。”
  “此中根源何在?其一,变法不深彻,李悝助魏文侯变法,以废除井田、奖励农耕、兴旺田业为主,疏忽了军制、吏制、爵制、国制、民制之全面变法。齐国韩国则更是粗浅的整军治吏之变法,没有深彻的再造翻新。楚国之变法,因吴起惨死而中途夭折,对旧世族只有些须触动,正在变法赵国效仿胡人的骑射,改动民俗和军队骑兵编制,也没有对旧贵氏族、律法等做出调整,更休提深彻二字。”
  “其二,法令不稳定,没有留下一个国家应当长期信守的铁律,前代变法,后代复辟,根基不稳,必然是兴也忽焉,亡也忽焉。有此两大缺憾,岂能强大于永远?又岂能成大业于千秋?惟其如此,四强五国不足以效法,唯有秦国之变法,从根本上做出了变革,废除旧制,建立新律,使秦国焕然一袭,达到强盛!”
  辰凌微微点头,他只知道,历史对商鞅变法评价甚高,但对其他国变法,并没有细看过,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人变法,但具体如何展开的,真实效果如何,史书记载也不全,即使如史家之绝唱《史记》,真实度也不过几成而已。
  此时听苏秦娓娓道来,对各国的变法,大致有些了解,辰凌称赞道:“想不到丞相对法家也有此研究,但不知,燕国要变法,是否也要走商鞅变革之路?”
  苏秦叹道:“非商鞅变法之路不可!”
  这苏秦可是外交大家,察言观色是他最擅长的,早在数日前与储君探讨,就揣摩到了储君的心意,想要依法治国,因此今日在朝会上,君臣一唱一和,顿时把朝会的重点引到变法上来。
  这时廷尉徐渭公,掌管司法审判一职,他迈出臣列,拱手道:“启禀储君,老臣觉得不可,商鞅变法虽然使秦国强盛,但律法太过严厉,酷刑颇多,充满血腥之气,燕国刚刚清除了外敌,还有内患未平,百废待兴之时,民众人心不稳,贸然实行变法,恐怕引起各方民变,请储君三思!”
  徐渭公是燕国旧贵,他这么一说,有一些燕国旧臣贵族的人,也出来纷纷支持徐廷尉的观点,认为不能采用商鞅变法,或者认为时机不成熟,暂时不该变法。
  辰凌心中微微一凛,幸亏自己还没有发表观点,这样一来,就能看清各方不同意见,如果自己加入讨论辩解,很容易与群臣对立,真正的君王,懂得帝王之术,都是不动声色,让群臣先PK一番,皇帝做最后总结陈词。
  苏秦铁口如江河,自然不会示弱,这边回道:“燕国百废待兴,旧制老法,陈旧不堪,犹如夕阳垂暮,这次齐国入侵,邻邦排挤,正给我们燕国人上了一课,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燕国若不崛起,必然会被战国六雄无情抛下,如今燕国老旧势力被重创,正是为变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现在燕国难民成堆,各行各业都要重新规划,直接变法,省去了商鞅变法时,秦国老旧势力的阻碍,即使有,也会小的多,血腥之路必然减弱,一旦朝政颁布新法令,阻挡者,大多都因守旧的利益遭受冲击,才会反对,而这些人恰恰是顽固势力,是燕国发展的阻碍,理所当然要采取强制手段,任何一国的变法,没有绵羊般软发,都是铁血般利剑,披荆斩棘!”
  几位旧臣被苏秦的话堵塞得无言以对,因为他们根本没料到今日早朝上,会探讨变法的话题,使得一些守旧派,根本没来得及准备长篇大论和例证,相反苏秦早就和储君通过气,回去专门翻阅了各国变法的资料,论点硬朗,论据清晰,一时间横扫朝政对手。
  辰凌心明眼亮,坚实舒坦,此时微笑道:“丞相一番理论,当真是高屋建瓴,勘透天下,使得寡人拨云见日,忧心顿去,看来燕国要强大,非变法一路,别无它图,只可惜暂时我燕国没有法家人物,只能辛苦丞相,暂时担任变法的领头人,根据诸国变法之优劣,起草一份文书,下一次寡人会协同众臣一起商讨抉择!”
  “当然现在燕国正处在巨变之中,徐大夫刚才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变法不可冒进,商鞅变法效果虽好,但太过冷血残酷,寡人觉得,要‘依法治国,以德固基’的思想,法是根本,建立健全的律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保护燕国百姓的利益和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同时要加强道德弘扬和普及,宣扬仁政、品德建设,让百姓能知书达理,不违法的情况下,都要受到保护,对于那些严重危害国家和百姓的坏人,自然要严惩不贷!”
  他的几句话,既坚定了苏秦变法的观点,又把徐大夫的话兜了一下,给了台阶,避免他钻牛角尖,变成顽固势力,这样一说,两人个人都缓和一些矛盾,觉得储君公正宽宏,而且辰凌最后提出‘依法治国,以德固基’,就是糅合法家、儒家等思想,不走偏激,过分强调哪一种治国之法,因为朝廷机构很复杂,并不能一言拍死,要懂得融会变通!
  
  第0313章 墨仙子
  
  辰凌敲定了变法之事,避重就轻,暂时压制住旧贵族势力的反驳,让苏秦回头组织人手,撰写变法相应律法,这才是关键,能与能变法成功,主要看实施的人,以及实施的各种律法。
  比如商鞅变法之初,提出了《治秦九论》,分别从《田论》《赋税论》《农爵论》《军功论》《郡县论》《连坐论》《度量衡论》《官制论》《齐俗论》等,九论为大纲,若变法开始,尚需逐一制订法令,落于实处。
  接下来,辰凌又提出了结盟匈奴、建新国都、安置难民、筹建学府之事,打算建立一座黄金台,把贤者郭隗老士子,封为燕国支柱,国之栋梁,入住黄金台,从而颁布求贤令,向天下各国人杰士子,抛出橄榄枝,求贤若渴。
  这些事由于跟大臣们的利益相辅相成,因此很顺利地敲定下来,早朝退后,辰凌单独留下九卿中的治粟内史杨延和,少府顾彦章,这两人可是管理财政和税收的,国之根本,盘问国库储存、工商情况。
  王宫,御书房内。
  杨延和道:“启禀储君,从白氏商会购入一万石粟米食粮,使难民熬过这个冬天,问题不大,等三月开春,就是春耕季节,那时候,还有继续购粮,等秋收之后,可从赋税上收取耕农的一些税租,好的年头,国库的粮食就能充裕起来,补给前线将士粮草补给。”
  辰凌叹道:“我微服私访中,看到很多难民中,也有些劳动力,这些青年中年,害怕上战场,不参加军队徭役,光白吃白喝,也不是办法,寡人打算让你们想一些可充分利用劳动力的活儿,比如纺织、比如铁匠等,在郊区建立几个作坊,开始招工,动体力者,每工作一日,支付燕币,妇女可从进入纺织作坊,同样按工作日支付报酬,这样在每日免费补给方面适当减量,减少朝廷负担,还能充分调动起难民的劳动力资源,按劳分配,使这些难民中,愿意劳动的人逐渐富裕一些,好吃懒做的人,自然就贫一些,不能大锅饭,使国民都在消极生活。”
  两个大臣一听,眼光一亮,以前从未想过这个道理,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储君说的对,咱们燕国临近大海,可以捕鱼,也可以制海盐,微臣打算建立盐厂,以前都是靠军队士卒制盐,现在雇佣当地百姓,可以按劳支付燕币,同时能把将士解脱出来,专心训练。”
  辰凌点头道:“好,着手去开展吧,等丞相制定的新法出来,你们两卿部门要积极配合,完成燕国的改制,使咱们燕国彻底富强起来,带时候会有工商法,建立国有企业作坊,你们肩上的担子也不轻啊!”
  二人听得心里暖烘烘的,受到储君单独谈话、重视,都觉得备受重用,感激涕零之下,纷纷表示鞠躬尽瘁,退出了御书房。
  辰凌又单独批阅一些奏折,这时有内侍通传:“储君,墨姑娘求见!”
  “墨姑娘?墨妃暄?”辰凌想到这位红颜知己,心里一热,好段时间没有看到她了,自己这些日子,九死一生,恍如隔世,对于佳人的思念,更加强烈。
  “快快请墨姑娘进来。”
  “遵命!”
  内侍出去通传,过了一小会儿,一道婀娜身姿出现在书房门口,有若出水芙蓉,清丽绝世,白衣轻轻飘动,明眸皓齿,体态轻灵,风姿如玉,冠绝群芳,辰凌想在她身上寻出一点瑕疵都不能,犹如谪仙降世。
  “妃暄!”辰凌身心一震,看到她的时刻,一股宁静淡雅,与世无争的感觉涌上心头,认识的这些美女之中,唯独她的气质,有些超脱世俗,跟仙子一样!
  战国十大红颜榜位居第四位,绝非浪得虚名!
  “妃暄见过储君……”墨妃暄见到他,也是轻轻一颤,身心都仿佛触动了一下,但很快冷静下来,还是微微施礼。
  辰凌起身走过去,微笑道:“你我非君非臣,不必多礼了,我这储君,在你面前,不是君王,只是最要好的知己挚友!”
  墨妃暄能感受到他的感情流露的真挚,浅笑道:“听说齐国退兵了,妃暄特来恭贺储君,完成复国大业,燕国终于复苏了。”
  辰凌摇头苦笑道:“今非昔比,三年前的燕国,虽然不是强国,但至少还有些国力,战国七雄,不至于排在最后,现在差点都被挤出七雄之列,国破民穷,百废待兴,正是最艰难的时候。”
  墨妃暄走上前,飘逸出尘,清丽若仙,不食人间烟火,似随时会乘风而去,注视着辰凌,问道:“储君有何打算?”
  辰凌同样注视这完美无瑕的仙子,昂然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燕国到了最贫瘠的边缘,唯有变法图强,绝无它路可走。”
  “储君要变法?”
  “非变法不可!”
  “可据妃暄所知,燕国目前没有法家乾坤大才,光凭苏秦,他擅长外交,纵横捭阖,却不善法令细节,倘若变法,还需要另谋合适人选。”墨妃暄皱眉道。
  辰凌点头:“不错,苏秦不擅长内政,却是外交谋略的大才,一旦变法,燕国必须务求法家人杰,目前我打算效仿秦孝公当年,发放求贤令,在天下公开招揽人才,治理朝政和地方,变法图强,振兴燕国!”
  墨妃暄睫毛很长,眸子深邃,凝聚有诗韵,钟天地之灵慧,静静的看着辰凌,淡淡一笑:“看来,储君打算放手一搏,大干一场了。”
  “大争之世,天下诸侯征战不休,如果放任不管,混战百年,死伤的军士和百姓不计其数,严重阻碍咱们华夏大地社会进步,要天下和平,大同久安,必须以武止武,有一国率先强盛到极点,然后摧枯拉巧,平定诸侯,完成千古大业!”辰凌说的慷慨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