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 全(txt)作者:酒徒-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刺一案。沐侯爷手中的刀再快,也不会向他亡兄的旧部身上砍吧。况且一旦打起
来,天下大乱,出了新编七军外,各地还有那么多卫所,谁知会不会有趁机混水
摸鱼之人。”!

    言尽于此,各方手中的底牌都很清楚,白世光是个明白人,摇头叹道:“是
啊,外患未除,兄弟祸起萧墙,谁愿意见到这种事情呢。白某这就南归,和我家
公爷说清楚情况,二位公爷放心,不到万不得以,平南军的刀子上肯定不愿意染
上昔日弟兄的血”。

    “为了不给沐公添麻烦,傅某就不远送白侯爷了,有份礼物,还请侯爷带给
沐公”,傅有德对自己这位昔日的部下非常客气,亲自将白世光送到冯胜的府门
口,叫过随从,将一份准备好的礼物塞到了白世光手里。

    “怎么好意思让公爷破费”白世光客气着接过礼物。礼物并不重,用红缎子
包着,方方正正的好像是一本薄薄的书。

    送沐公爷书干什么,难道是一份檄文,劝沐爷和他们一块对付皇上不成,傅
有德没这么笨啊,白世光有点纳闷。正在他胡乱猜测的功夫,又听傅有德解释道
:“其实也算不得什么礼物,只是一本杂书,傅某无意中得到此物,方知蛮夷之
地,很多东西远远走在咱这礼仪之邦前面。路上有时间,白爷不妨也读读,然后
在掉过头来看看傅某所行之事,也许你会明白大伙到底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由
着性子胡闹”。

    白世光闻言又是一愣,冯胜、傅有德这些人都是沙场上一刀一枪升上来的老
将,除了兵书之外,还没见什么书能让他们这样推崇。带着这个疑团他走出了宋
国公冯胜府,走上了自己的马车,借着车窗口透过的微光打开了包裹。

    一本薄薄的小书展现在他面前,是番邦文字,经人翻译过的,译者没有署名,
估计是怕遭人构陷。用了一个西方年号做书名,如果推算过来故事应该发生在宋
末贾似道当权年代。

    那个时代蛮夷之地能有什么啊,难道还能出了圣人不成?白世光摇摇头,带
着些轻蔑将书皮翻开。在前言中,译者对此书极为推崇,自称活了一辈子,见此
书才开了眼。

    书中记述的是一段历史,一段国家贵族叛乱的始末,这个国家王权不彰,贵
族们趁机做大。国王无奈,只好和贵族开战。有趣的事情是,因为国王私德有亏,
又喜欢任用小人,搜刮百姓,所以几乎没有将军和士兵在战争中真心支持国王。
居然连京师中深蒙皇恩的百姓都跑到叛军一方,拿着食品和旗帜对叛乱表示支持。

    “无君无父,禽兽之言,怪不得翻译者不敢署名”,白世光暗骂了一句,继
续翻动书页向下看。故事的发展一点都不让他感到意外,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倒
行逆施的国王输掉了战争也不足为奇。但让他有点惊奇的是,叛乱者既没有废掉
国王另立新君,也没有清君侧,把朝臣推出去斩首示众,借此在朝廷中安插满自
己的亲信。

    “这估计是要学曹操司马昭的故事了,看着吧,接下来肯定是”禅让“,都
是咱老祖宗玩剩下的东西”,白世光边摇头边向后看,凭着一贯的思维,他觉得
自己已经预测到了故事的结局。

    蛮夷们没有拥立新的国王,他们通过了一个置于包括国王之内所有人之上的
法律。如果国王拒绝遵守法律,试图凌驾于法律之上时,臣民有权通过强迫国王
退回到法律规范之内,即强制国王遵守法律。

    那个法律有六十三条,多次被推翻,多次又被重新树立,并逐渐被多个蛮夷
国王宣布遵守。白世光惊诧地合上了傅有德给沐英的礼物,这个故事已经发生了
一百五十多年,但他给白世光带来的震动不亚于当初听说傅有德他们向朱元璋提
出的《君臣约法》,对比之下,白世光甚至可以在傅有德等人提出的约法上面,
看到蛮夷之国那六十三条律法的影子。

    “余等与诸男爵发生不睦之前曾自动地或按照己意用特许状所颁赐者,——
同时经余等请得教王英诺森三世所同意者——余等及余等之世代子孙当永以善意
遵守。此外,余等及余等之子孙后代,同时亦以下面附列之各项自由给予余等王
国内一切自由人民,并允许严行遵守,永矢勿渝”。白世光疲惫的闭上眼睛,他
仿佛看到了一个羸弱的国王委屈的眼泪。

    “天啊,这居然是一国之君所说的誓言,说了这些,他还算一国之君吗”?
无法认同这些律法,但蛮夷之国的这些律法竟然如咒语般在他脑子中回荡,弄得
他的心乱遭遭的,找不到归宿。

    “自此以后,凡不能提供忠实可靠之证人与证物时,管家吏不得单凭己意使
任何人经受神判法”。。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
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三
木之下,欲加何罪不得。臣等以为,若非证据确凿、证词真实且人证诚实,任何
人不得受到羁押、拘捕和审判……”,“诸臣有罪,定罪有司,责打辱骂,有辱
斯文,严刑则曲,宽型则枉……”。

    “若司刑有专司,执法有专才,锦衣卫故事万难重演……”。

    “国士及其以上爵位拥有者,非经同级或以上爵位拥有者陪审监督,定罪则
为枉法”!

    傅有德他们所谋,非白某智力所及也!白世光疲惫地晃动脑袋,尽力将心中
混乱的想法排出体外。小心翼翼的将傅有德的礼物放进胸口,他才安心的在马车
中稍事休息。

    “该不该回去通知他们一声呢,京城附近似乎有军队调动的痕迹”,他犹豫
地想,马车渐渐驶远,驶进江边的丛林中。

    窗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请到 ww3。myfresh。/GB/literature/li_fantasy/100084136
发书评或投我一票,酒徒多谢。

    第二卷大风殇(七)

    殇(七)

    武安国即将回京的消息不胫而走,船还没到岸,消息在京城百姓官员之间已
经传得沸沸洋洋。众人带着些期盼,带着些猜测,等候着他的归来。

    “听说了吗,武侯爷马上回京了,今天上午就到”,茶馆里,一个做小生意
的商人低声向同伴询问。

    “早听说了,咱可就盼着这一天,武侯爷回来了,这下京城该有几天安生日
子了吧”,坐在他旁边的茶客把头埋在桌子上,装作喝茶的样子低声回应。即使
到了路人相视以目的时候,依然掩盖不住人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武大人奉旨回京了,这下可有个在双方之间都能说得上话的人,皇上和冯
大人都能消消气了,要不然,这朝廷都成了什么样子”。京城的小官员对武安国
的要求于百姓不同,毕竟是读过书的人,多少有些心怀天下的“觉悟”,这朝廷
上最近发生的事让大家都觉得没面子,现在大明朝的商船通达四海,这些荒唐事
传到那些番邦蛮夷之地还不让人笑掉大牙?哪朝哪代听说过十余个文武高官集体
罢朝,让皇上真正成了孤家寡人的事?

    “我看武大人回来也未必能摆平此事,没听说过他在浙江,修一条三里(北
平里)不到的马路,碰见刁民不肯搬迁,硬生生让马路拐弯的事吗。如此心软之
人,怎能担当起这么大的梁,玄”!一个五品小京官摇着脑袋叹息。

    “邪病就得邪治,武大人行事不和常理,说不定哪句话就对了双方脾气,让
大家都高兴了”。新任刑部侍郎聂靖满怀期待的说。“最好让武大人去大理寺,
把吴大人撂下的挑子担起来,只要他能问出常将军遇刺案主谋来,让双方消除误
会,其余什么事都好办”。

    大理寺正卿这活儿现在成了烫手的芋头,文武百官谁都不敢去接。上一任大
理寺正卿吴思焓也是一个妙人,朱元璋赐了他一把雕金火铳,命他尽快破案。等
了他两天没消息,第三天派人去追问时才发现,名满天下的神判吴思焓居然卷了
皇帝给他的火铳跑路了。临走前还没忘了给朱元璋留了个便条,说感谢御赐金枪,
既然皇上让他看着办,他就便宜行事了……气得朱元璋在朝堂上大发雷霆,将一
个说错话的小京官儿拖出去杖责二百,好在有人暗中给行刑者的使了银子,才保
住了那个官员一条小命。

    “嗨、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等等吧,都别乱说话,看武小子回来有什
么好办法”!不少官员都抱着这个念头到朝堂上混日子,诸事皆无意见,单凭皇
上做主去。把圣上英明挂在嘴边上,过一天算一天。

    武安国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无论在官员眼中,还是京城百姓眼中,他都无法
以一个高大形象出现,甚至他那些战功,那些治理财政、统一度量、发行金银货
币的政绩也没有给大家留下一个智者印象。相反,大家还经常喜欢拿他的一些缺
点,如一笔臭字、怕老婆及马路给民宅让道的故事当笑料来谈,在吃酒聚会时偷
偷说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他这个人就像富户和官员家门口的下马石一样,怎么看
都不会太顺眼,没事的时候人们还喜欢向上边踹两脚发泄怨气,可当这块石头被
人偷了,才发现原来没有它的日子出行是那样不方便。

    对武安国寄予厚望的,可不止是京城的官员和百姓。此刻在武安国的大船上,
就有人慷慨陈辞:“国不可无君,如人不可无父,纵使皇上有多种不是之处,也
不能效仿蛮夷,行如此扰乱君臣纲常之事。况且万岁非可欺之主,再这样下去酿
成大祸,难免央及天下百姓”。声音有些尖细,中气不足,显然是个读书多,锻
炼少的文人。

    “是啊,是啊,请大人此事非武大人出面不可,还望大人以天下苍生为念,
免为一行”,一个成熟而憨厚的声音在一边帮腔。

    “拦江劝武侯,千载之后,史书也会记载我黄子澄的大名”,尖细嗓子思考
着下一句说辞,不无得意地想。他和其好友齐泰到京城参加春帏,反贪风起,春
试迤逦拖到了秋天,二人也逗留在旅馆不得回乡。好在国子监供应食物衣服,举
子们在京的日子不算难过。在常茂遇刺之前,黄子澄和齐泰等举子有感于时局,
写了篇“理学为本,杂学为用”的文章发在报纸上,博得了无数喝彩。其中提出
‘在国家上层兴儒学,尊皇权,在国家底层放开杂学,鼓励百工及实业’的治国
方针传到朱元璋耳朵里,被朱元璋下旨大大褒奖了一番。就凭这皇帝金口称赞其
策的荣耀,二人秋天的考试不用问也知道结果。有些大户人家已经暗中打探二人
底细,安排媒人上门拉郎了。

    承蒙皇恩浩荡,二人自然想替朱元璋分忧。在城里听说武安国奉旨回京,立
刻租了船半路来替朱元璋鸣不平。

    武安国看了看二人,多日不见,两个年青人都渐渐成熟,举手投足间流露出
一种饱含书卷气的自信来。对于不同意见,他一向采取鼓励态度,虽然和彼此之
间没什么交情,依旧以大宪章为例子,耐心地向二人解释了一个共同遵守的准则
给君臣双方带来的约束和利益。顺带也从二人口中,了解了不少京城中事态发展
详情,直到大船到了下关码头,双方才挥手告别。

    码头上,太子朱标带着车队已经等候多时,分开前来码头迎接的众人,朱标
将武安国夫妻连同礼物一块拉进皇宫。这时候哪有心情和大臣们客气,马皇后拒
绝服药,武安国夫妻二人就是拯救他母亲性命的最后一剂药引子。

    忙活到掌灯十分,武安国才有机会见到了朱元璋。武安国倒不担心自己在皇
宫里的安全,既然是朱元璋同意他回京,则不可能再强加他罪名。以朱元璋的政
治智慧,玩过一次的刺客事件也不可能重演。对于眼前这个草莽皇帝,直到听说
常茂遇刺的消息之前,武安国一直没有恶感。虽然读过的传闻野史中对这位要饭
出身的皇帝贬多于褒,但来到明朝后武安国个人认为那些野史大多不值一栖。就
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和其他华人社区出版的伟人传记一样,那些无聊文人的
谋生之作充满偏见和毫无根据的谎言。中国文人喜欢夸张,常常把历史当作诗歌
来写。一些修辞手法写诗歌散文都没问题,若用来记述历史,往往就是大笑话。
比如在诗歌里用“燕山雪花大如席”来形容北平一带的冬雪不失贴切。若在历史
书中记载“北平冬天下了一场雪,雪花有席子那么大”,难免夸张过度。

    历史就是历史,一些事情发生过就是发生过,记载者以旁观的身份平平淡淡
看它,记述一个曾经有过的事实就很好,若带上记载者的感情甚至臆断,给历史
强加一些功能出来,那历史就不能叫做历史,只能视为传奇。

    同样对于大明朝的反贪风暴,武安国也是抱着极为的矛盾心里,否则他也不
会躲得那么远。特权阶层贪婪成性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他曾亲身体味,深知那些冬
天里烧不起暖气的“国家主人”对住在豪华别墅,动辄一掷千金的“公仆”们的
痛恨。深知多少游子带着怎样的失望远渡重洋。但他又无法忍受朱元璋用野蛮来
对付贪婪。利用特务和株连的手段对付贪官,这和当年自己认识的一些朋友所说
的,把官员们全部绑到京广线上用火车压一样不具备现实意义。杀了一个,又上
来一群。只要被杀的风险小于对不义之财的渴望,腐败就永远无法根除,并且愈
演愈烈。历史上中国的朝代除了大清,没有一个在建立之初不严刑反贪的,但是
这些朝代在最后的灭亡时刻来临之前,往往已经被贪官先从内部蛀成了空壳。所
谓外敌,所谓内乱,其实不过是放在即将被压跨的骆驼身上最后一根稻草。

    武安国的想法很简单,凭借他对现代国家制度的一知半解,他觉得帝国唯一
出路就是建立一个机制来约束官员手中的权力,哪怕这些参与这个机制的各方势
力本身也不完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