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随身带着俩亩地-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弟弟一样。而且这也是他头一回跟自己张口……
“我这个鹅吧。其实不是纯的……”卫远想了想。还是跟长和交了底。把雁鹅的情况详细说了下。如果长和的老姑还想要。就匀给她一公一母。如果不想要。就算了。
王长和也是头一次听说大雁跟家鹅还能杂交孵出后代。感觉很是稀奇。不过。稀奇过后。他私心也觉的买这种鹅苗。似乎不太保靠。万一养出来别人不认。卖不出去……自己老姑本来就穷困。剩那点家底。别因为这新品种的鹅再折腾进去大部分。那自己可坐蜡了。远也舒口气。想起来福桃的事问长和。
“昨天我还陪晓琴去农大了。章教授忙的都不搭理人。不过。晓琴还是打听出不少。你这桃相当牛X。听说把院长都惊动了。组成了专题组。那棵树也重点保护着。一般人都不能靠近……”
长和就此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卫远。现在农大那边在研究变异性状基因。虽然现在看来没什么问题。但具体还要看稳定性。毕竟一个新品种需要几代的表现才能的到最后确认。也才可以跟国家申请。
这事有步骤的。急也急不来。不过倒能嫁接出些树苗。以实验园的名义。在村里先开始试种……
听长和这么一说。卫远才了解。一个新品种从发现到确定竟然如此麻烦。他还以为有农大帮助就很容易……这要是自己弄。估计连申请资格都够呛。看来想稳当赚钱至少还要等两年。也不知道自己的嫁接福桃能不能保持住。
送走了长和。卫远又打开了空间。看看青蒿草旁。幽兰吐蕊。雪舌芬芳……他决定。明年开春就拿出去。找个炒兰的大头奸商卖掉。先弄几十万落袋为安算了。
晚上。小两口在葡萄藤架下吃饭。卫远早早从空间拿出十几只半大不小的螃蟹。谎称是稻田里捉到的。他也是。短短几天。空间潭水里的小石蟹就已经长的个头不小、膏肥体硕的样子。
就着葡萄果实的香气。清蒸出来的红通通的“稻田河蟹”。肉质细嫩。鲜美无比。肥膏油黄。引的卫远大快朵颐……晶晶也不自觉的放开了
饭后。她摸了摸圆圆鼓起的小肚子。又到屋里量了量体重……
第二天日上杆头。卫远发现自己一向早起的老婆居然还不起床。并在炕上蜷成了虾米状。很是痛苦的表情。担心之下。他急忙询问这是怎么一口气做了五十个仰卧起坐……
阿弥陀佛……女人真自虐啊。
正文 第八十章 秋千
这天上午。阳光晴好。卫远蹲在田埂旁。什么都不做。就是笑看自己的稻田一片金黄。闻着稻香、看着鱼肥。由衷憧憬着稻米丰收的美好景象。
在他旁边。脸皮很厚的刘大厨师戴着草帽、拿着鱼竿。一本正经的钓鱼。
卫远不稀得搭理他。反正这人也就是过过手瘾。
话说。刘大厨也一直很自觉。自从卫远的稻田鱼卖的火热开始。他每次钓上来鱼。基本就是自己看着乐呵一下。然后再放回田去……其实纯粹就是折腾。
而且。从七月卖到现在。两个月了。卫远的稻田鱼自然是越来越少。刘大厨垂钓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
与此同时。刘大厨更逐渐的发现。鱼变少不是难钓的主要原因。貌似田里的鱼越来越精明了。居然有很多完全不去咬钩。有时候他坐上半天都一无所获。
更有甚者。只要他稍微一个不留神。鱼钩上的饵料都会被鱼偷偷吃掉。只能拉回来空荡荡的钩子。简直是平白的替某人喂鱼……
面对老刘头鱼难钓的抱怨。卫远一般都是摊摊手。表示无能为力。心里倒是暗笑——嘿嘿。俺家的鱼也不是好惹的。
但。实话说。如果真有细心人注意。其实不难发现。卫远开始放到稻田里的。不过鱼苗。像他这么连吃带卖的。早就该消耗差不多了。更别提还有那么多条被白鹭吃掉。
现在的稻田里。还能有鱼游动。全靠卫远偷偷用自己空间里地鱼不时补充。
因为空间水养出的鱼。肉质嫩好。进了稻田又多了稻香。吃过的人基本都成了回头客。即使卫远把鱼价钱定得很高。还有很多人完全不在意。开车过来一买就是十来条。甚至有饭店闻风而来。提出要高价全收……
所以。自觉不自觉的。卫远把卖鱼当成自己名正言顺的小财源。
但。再怎么也不能太夸张。这两天。卫远也琢磨着。这鱼是不能再补充了。现在已经开始有多舌地村人嘀咕着。就不到两亩的田怎么能出这么多鱼。再说。当初地鱼苗也是有数可查的。
他总不能为俩儿鱼钱而因小失大。这眼看着也快稻收了。卫远决定现在就收手。剩下的这点卖完拉倒。
正合计这事。从村那边走过来两人。
卫远看一眼就瞧出来了。赫!这不是“西瓜李”吗?居然身后还跟着个艳丽丰满的紫连衣裙女人。两个人还拉着手。奸情满满。
丫的。说来这家伙也挺长时间没来了。今年的西瓜都没吃多少。看来这外号可能不适不过。这人怎么一脸贱笑。褶子多的简直跟朵菊花似的。
早成了王家村老熟人地李天进。带着掩不住的贼笑。走过来拍拍某人的肩膀。顺便介绍紫连衣裙——他的亲密女友桑雯给卫远认识。
这可是他两个月没来村里的“罪魁祸首”。
为了腾出时间追求女友。他只能暂时牺牲自己的爱好。毕竟他也老大不小了。再没有老婆。家人都要急出病了。而且。看到比他小一岁、整天在村里待着、不善言辞的卫远都解决了人生大事。这无疑更加深了他的紧迫感。
要说桑雯这女人。外貌中上、身材火爆一流。更主要的是。为人处事理智成熟。跟他在一起很合拍。所以他是真打算定下来了。
这次过来。当然还是为了来解馋。顺便登山走走。
他从今年入夏开始。仅仅就吃到一次卫远种的大个甜西瓜。由于今年地瓜种跟去年不太相同。个头不但更大。吃起来也更沙口。香甜解渴程度倒是差不多。总之。这次来。不多吃几个他实在不甘心女友显摆一下。让她看看自己找到的这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绝对是个舒缓工作压力地好地方。兴趣不大。却很是喜欢这个古朴自然的村落。尤其午饭前。受到借住农家提议做鱼的启发。她还兴致勃勃的拉自己过来看稻田养鱼。顺便买条回去吃。不过自己却没想到。这居然也是卫远那小子搞出来的。
熟人好说话。卫远直接下到田里。三下五除二的迅速找了两条一斤多重地鲢鱼。把钓半天没鱼咬钩地刘大厨看得直眼馋。嘴里念叨着。“老子就不信了”。“这地儿大概没鱼”等等。老刘头拿着鱼竿水桶小板凳又换个地方钓去定好了卫远山谷里今夏最后地两个西瓜。李天进略带遗憾的带着女朋友回到他经常借住的老乡家里。
把鱼交给这家五十多岁的男主人王树忠。然后两人进屋等着中午开饭。
王树忠下手。利落的把鱼里外里收拾好了。再交由自己婆娘掌勺料理。
要说鲢鱼真是适合清蒸。大火没几下。清香味道就飘出来了。等上完菜。他听到了里屋吃饭的人的声音。
“这鱼肉真鲜啊。”桑雯啧啧赞叹。
“嗯。我那位老弟。确实有两下。西瓜好。鱼也好。”李天进附和。
“是啊。你刚掏钱我还觉得有点贵。两条鱼就三十。比一般的饭店都贵。没想到味道还算挺值的……”女人天生精打细算。
王树忠顺手点起大烟袋。袅袅的烟雾中。他蹲在门口。若有所思。
午后。卫远去小山谷摘了最后三个西瓜中的两个。
他特意保留的那个最大地西瓜。现在差不多长到三个正常西瓜大小。瓜皮墨绿。隐隐有花纹。卧在地上像条鲸鱼一般。目测估计能有四、五十斤的样子。
这些日子。卫远给它浇了不少空间水。因为他感觉这瓜还能再长些。反正。自己种的果子挂果、保存时间都比较长。等确定不能长了再摘下来也不迟。
然后。跟着只肥刺猬。不知道是妈妈还是儿子。某人来到木屋后的石壁角落。那里留着当初盖木屋剩下的几块边角木料。
挑挑拣拣之后。他找到一块比较长、厚地木板。满意的点点头。
为了配合老婆地减肥……运动计划。丰富山村的精神娱乐生活……当然。以上理由其实都是扯淡。真相是。晶晶在网上看到别人家秀的乡间小院里。有漂亮的秋千。为此很是眼红。所以缠着卫远。希望他也能在院子里给她搭一架秋千。
卫远感觉这也不是啥难题。自然就答应了。
找到木料之后。他又到老王木匠王成富那里找了两根粗长麻绳。又借了处理木头的工具。回到了家。
左右观察了下。由于两棵柿子树现在长得最高壮。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最近。卫远于是敲定秋千就架在这里。
把厚厚的长木板休整成长约半米地长方体。在四角处分别钻上眼。麻绳穿眼用力拴好。随后再把绳子另一头分别绑在两棵柿子树上差不多高的厚壮枝杈处。麻绳长短保持基本一致。厚木板也大概达到了水平。
一座简易的秋千就此搭好似还可以。起码禁住自己没问题。正自我感觉良好。并给自己的动手能力打个五颗星时。晶晶从菜圆摘菜回来了。一进来先看到了秋千。眼睛立刻变得贼亮。直接把菜放地上。跑了过来。卫远退位让贤。
清风摇曳。果院飘香。卫远推着秋千。看晶晶坐上面来回的飞舞荡落。连串的笑声洒落空中。
直到王老汉、王达青过来串门。晶晶才不好意思、又有点舍不得的溜下了秋千。略点头打个招呼。就躲进了屋里。
卫远心里倒是挺感谢这两位来的。要不老婆简直是没完没了。你说秋千做好了也跑不了。不至于非着急成这样子几句。不过。卫远倒是从中了解到了一些信息……
现在的村里出现了新变化。从今年三月开始。经济大环境就不景气。从全球到全国。到了八月。这波危机已经从城市波及到了山村。
直接影响就是。王家村里原来出门在外打工地村民纷纷返乡。仅这两天就已经回来了十多个人。听说还有二十几个村民。也将陆续的回到家。
“树忠叔家的大军两口子。宝东他侄子一家……都是前天回来地……对了。我还听说。大军两口子想包十亩地挖塘养鱼。今晚就要去跟达志说了。”王达青的消息很灵通。
他说的村里人名和人家。卫远基本对不上。只能听个热闹。
“大军怎么想起来养鱼了?不能吧。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光挖塘就至少万把块……再说。有点啥病他会治吗?胡扯!”王老汉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
“我也说呢。这不是胡扯是啥?要说以前老蔫家养过。结果呢。赔得裤子都没了。俺们这里根本养不了鱼!”达青也不以为然。
卫远听得皱眉。谁说养不了鱼。自己那些鱼难道是死的?
他这么一皱眉。正巧被王老汉发现。由此想起来卫远的稻田鱼。王老汉心里开始有点谱了。起来养鱼!八成是了。看着小远你家鱼卖的好。他们动了心思了!”王老汉一磕烟袋。语带肯定地下了结论。
王达青也恍然大悟。
“我说呢。我媳妇跟胖婶唠嗑。她就说树忠叔这次也很支持大军。我还奇怪。一分钱都能攥出水地树忠叔。怎么也跟着糊涂了呢。”
卫远的稻田鱼卖得红红火火。这村里人谁都知道。眼看着农家乐来地城里人拿着老头票买鱼吃。十来块一斤都不还价。不少人都打算明年在自家稻田里试一试。反正一两亩的鱼苗钱也不算多。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居然有家人要直接上鱼塘!
大家在豁然开朗的同时。也感慨。真是大手笔。
我本来可以12点前更的。。可我一直登陆不上。
再多说两句:
作为新人。经过8月的更新。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码字能力的不足。基本是做不到一天
九月份。我计划两天一更。如果多了。就算爆发;如果少了……大家就骂我吧。
欠账我也记得……欠了七章。。
正文 第八十一章 挖塘
说干就干。听到消息的第三天。村里就开来了两台推土机。
王树忠这家。承包挖塘的地点选在临近王长和果园的一处山洼。那里由山势而成。地势比较低缓。附近也有清澈的山泉经过。算是个不错的地点。
推土机发出的轰隆的机器声。搅散了山村的平静。
要说这些年。从王老蔫家养鱼失败。鱼塘填掉了之后。村里再没人干这事了。感觉都有点新鲜。所以这些天来。不少村人没事就过去围观。
中等身材。剃个平头。戴个粗金链的精壮青年汉子王大军。穿个大短裤白汗衫。整天在挖塘现场大声指挥着。在他身边。有点黑里俏的矮瘦小媳妇方彩云。带着同样的精干架势。也跟着忙里忙外的。
这样一连挖了三、四天。眼看着近十亩的塘已经差不多了。结果当天傍晚。在继续向下深挖的时候。居然挖出了两个奇形怪状的老树根子。
树根不稀奇。稀奇的是。当时挖出来。正好旁边有城里过来旅游的人。当下就提出要预定这两个老树根。还说等塘挖完了。到时候如果还有。一并也收了。
大军家遇到这样的好事。羡慕得村人纷纷议论。并传得沸沸扬扬。让晶晶也起了很大的好奇心。于是第二天上看个热闹。
眼看着山坳前。因为挖塘已经堆起了高高的土堆。不时还有卡车装土。一车车的拉走。据说都是卖给附近地砖窑。
卫远拉着晶晶小心的走在土道上。并在挖塘的施工现场看到一大群熟人。
感情。大家都知道了啊。
很多村人在现场讨论地很是热烈。虽然大多人都觉得破树根是卖了大头。但毕竟每个都能卖百八十块。真算是笔意外之财了。
对树根没啥兴趣地卫远。自己走过去跟长和、达青闲聊。
不远处。大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