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衣香 作者:15端木景晨-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爷一笑:“谁知道?不过这件事被几个人悄悄闹了出来。前几日大哥在酒楼的雅座里和人喝酒,隔壁客人喝醉了就说起这件事。大哥当时也有些酒意,就过去问了。兴平王世子就坐在那里呢。当时大哥就质问他,兴平王世子爷和也醉了,哪里管得住自己,就说,像不像大哥管不着,瑗儿是他先得到了。他还说,大哥得到了薛氏,他都没意见,大哥不能对他得到了瑗儿有意见。这等混账话,大哥哪里忍得,当即就掀了桌子打起来。要不是他一个友人拉住,兴平王世子爷只怕命丧当场。我当时不在,后来听人说,大哥当时跟疯了似的要弄死兴平王世子……”
    说着,二爷摇头,露出几分讶然表情:“真想不到,他如今长了脾气。他前几年要是有这脾气,陈氏也就不会死了……”
    陈氏是盛修颐先去的妻子。
    她到底怎么死的,二奶奶现在都没有弄清楚。
    二爷说陈氏不是暴毙,而是被送走了,而后是怎么死的,二爷是说不上来。总之,陈氏死在哪里的,怎么死的,至今是笔糊涂账,谁也不清楚。
    听到二爷提起陈氏,二奶奶忙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
    陈氏是盛府的禁忌,最好不要提起她。
    二爷也不再多言。
    两人说着话儿,就把下午的时候消磨过去。
    申正三刻去给盛夫人请安时,薛氏正和盛夫人讨论过年时各房发下去的东西,以及除夕夜的菜单。
    二奶奶和她们见礼后,就坐在一旁喝茶,薛东瑗继续和盛夫人说着菜单的事。
    她好似比前些日子又消瘦了些。二奶奶想着,目光不由落在她的侧颜上。养在深闺的她,可知道她在外头被人亵渎的事?
    长得好看,也是种祸。
    二奶奶微微叹气:也没听说最近大哥和薛氏闹情绪。难道大哥经历了这么多事,还是忍着不对薛氏发火?
    虽然不是薛氏不规矩,到底给大哥带来了些不好的名声。


第231节过年(2)

   二奶奶目光落在东瑗脸上,想着二爷跟她说起的那些事,心里不由对薛东瑗生了几分怜悯。
    大哥性格怪异,对薛氏才会如此体贴珍惜。
    倘若是旁的男人听到这样的风言风语,就算不会大闹,也会从此冷落薛氏的吧?
    薛氏进府将近两年,旁的二奶奶不知道,可薛氏平日里的做派却是极其正经的,丝毫无轻浮之相。
    除了做新娘子那会儿她衣着华贵艳丽之外,一直打扮得很简单。
    过了新婚头一个月,她就开始穿着素色衣裙。
    她的身段和容貌都很好,哪怕很素净的衣裳穿在她身上,也有种婉约,不会让人瞧着觉得寒酸。
    只要不是出门,她从来不施脂粉,环佩简易得体。
    这样都被外面那些纨绔子弟亵渎,倘若发生在自己身上,二奶奶定会觉得委屈极了。
    盛夫人和东瑗正在说过年除夕夜的菜单,余光却瞟见二奶奶不时打量着东瑗。
    盛夫人不禁暗想:最近她们妯娌又有了什么不快吗?
    二奶奶让蕙姐儿给诚哥儿绣了一方帕子,用了上等的湖丝,盛夫人已经听说。而后东瑗回送了蕙姐儿一对血色鸡心石镯子,十分名贵,盛夫人也知晓。她听着这些话,对她们妯娌能这样相互来往很是欣慰。
    难道这样的和睦没有维持下去?
    看着二奶奶暗含探究的目光,盛夫人留了心。她不动声色,看着东瑗拟好的菜单。笑道:“我看差不多了。海哥儿媳妇,你也帮着瞧瞧。往年你也是帮衬我做这些事。今年你大嫂管家,咱们娘们清闲不少,都是托她的府。咱们帮着她看看单子还是能够的。”
    虽说让二奶奶看看除夕夜的菜单是否合理。却不叫她帮衬东瑗一起准备过年的事。
    盛夫人还是怕重新让二奶奶有了争权夺利的吧?
    二奶奶却误会了盛夫人的意思。
    她并没有体会出盛夫人话里隐含的深意,而是以为盛夫人在赶她走。她坐在这里,盛夫人和薛东瑗商议过年的事就要当着她的面说。
    既然不让她管家。有些事就不想她知道。
    而她一直不走。
    婆婆把除夕夜的菜单给她瞧,就是在提醒她,请安也差不多该回去了。
    二奶奶脸上一热,也不敢当面拒绝婆婆,讪讪接过菜单,囫囵看了几眼,笑道:“都好。娘和大嫂商议的。自然不会差。”
    她的敷衍,盛夫人和东瑗都看得分明。
    东瑗重新接过菜单,不再说什么。
    二奶奶也不等盛夫人开口,抢先起身告辞。
    盛夫人也不留她。
    等二奶奶出去,盛夫人笑着对东瑗道:“除夕夜的菜差不多就是这些了。你先去忙吧…。。”
    东瑗道是。
    她准备起身告辞。想起昨日夜里梦到诚哥儿两次,不由看了眼盛夫人的暖阁。昨夜她先是梦到自己抱着诚哥儿在桂花树下玩闹,金黄色桂花嫩蕊撒了他们满身,诚哥儿在东瑗怀里蹦跶着,欢笑着。
    他很沉手,东瑗一个不慎,诚哥儿就从她手里滑了下去。
    东瑗猛然惊醒。
    而后迷迷糊糊睡着了,又梦到诚哥儿刚刚出生时,被水呛得直咳嗽。哭得撕心裂肺。
    这样一来,一整晚都没有睡好。
    想着,东瑗脚步委顿,笑着对盛夫人道:“娘,诚哥儿这些日子吵着您了吧?”
    盛夫人听东瑗的口风,就知道她想说什么。肯定是想把诚哥儿抱回去。先用“吵着”开头,后面就是要人了。
    诚哥儿在元阳阁,不仅仅有孩子的笑声,连一向不苟言笑的盛昌侯也被诚哥儿带得笑了好几次。
    盛夫人很久没见盛昌侯这样春风得意过。
    她道:“没有,诚哥儿很乖。”而后神色里透出几分落寞,“阿瑗,娘这里很久没有这样热闹过。幸亏有诚哥儿。侯爷最近吃饭都香了,看着诚哥儿就喜欢……”
    东瑗看着盛夫人,话在嘴边又咽了下去。
    婆婆这般,她就真的没法开口了。
    她心里苦笑,面上也不好显露,道:“诚哥儿醒了不曾?我瞧瞧他去。娘,诚哥儿就辛苦娘带着了……”
    盛夫人这才高兴起来:“辛苦什么?家里事样样不用我经手,没有诚哥儿在身边,娘还不自在呢。他估摸着还在睡,你去看看。如今在我这里,长得越来越好了。”
    东瑗再也忍不住苦笑,又给盛夫人行礼,去暖阁看了一回诚哥儿。
    晚夕等盛修颐回来,东瑗就跟他诉苦:“我看娘那意思,竟是舍不得诚哥儿回来。”
    盛修颐也有些头疼。
    他只是娘亲向来喜欢孩子。当初他的庶子钰哥儿就是时常养在娘亲身边。爹爹多次跟娘亲说,庶子应该有庶子的体统,不能那样娇惯钰哥儿,娘亲却不管不顾。
    而后钰哥儿殁了,娘亲跟着也病倒了。
    现在诚哥儿,不管是为了弥补失去钰哥儿的伤痛,还是对孩子天性的喜欢,娘亲对诚哥儿的喜欢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诚哥儿是嫡子,这回爹爹也没话说。
    盛修颐也想念诚哥儿了。
    诚哥儿歇在娘亲那里,倘若爹爹在跟前,盛修颐不敢去抱。自古抱孙不抱子,爹爹最看重规矩,盛修颐不想惹得爹爹不快。
    可孩子这样疏远了自己,心里的失落是有的。
    又不能公然去跟娘亲抢诚哥儿。
    他微微叹气,转而看着东瑗似春花般俏丽脸庞,一把搂住了她的纤柔腰肢:“……娘亲喜欢孩子,诚哥儿只怕还要在元阳阁歇些日子。阿瑗,再替我生个儿子吧。”
    东瑗笑着推他:“跟你说正经事……”
    “这是正经事。”他的唇就凑在她颈项间,贪婪吮吸着她雪色肌肤,喃喃低语,“长子立业,幼子守成。再生个儿子,不用他有出息,就养在我们身边。哪怕纨绔些也好,陪着咱们……”
    东瑗被他吻着,身子微酥,心底却有了几分触动。
    她也想再有个孩子。
    不为别的,只想着诚哥儿将来有个伴。哪怕诚哥儿要出去建功立业,也不用为家里操心。
    父母身边,有弟弟相伴。
    “生个闺女吧。”东瑗声音软了下来,笑道,“姑娘是娘贴身的小棉袄,还是姑娘好。”




第232节讨好

   是不是生病了?
    这个念头让东瑗心底生出几分慌乱。
    这个年代的人普遍寿命不长。医疗条件落后,就是原因之一吧?东瑗很怕这等事发生在她身上。
    她毕竟是逆天而来的,老天爷什么时候再把她收回去,她心里没底。
    可诚哥儿是她的牵绊,她不想莫名其妙走了,就像莫名其妙来一样。
    起晚了,东瑗也不好再去盛夫人那里,只是吩咐罗妈妈拿了对牌请太医。
    罗妈妈顿时就急了:“瑗姐儿,你是哪里不舒服?”
    不舒服是有的。
    至于哪里不舒服,就真的说不上来。
    东瑗对太医能否诊断出身子里的隐疾很是怀疑。
    可还是要请,一则是在盛夫人那里好交代。她无缘无故不去请安,虽然盛夫人可能明白是他们年轻夫妻夜里闹过了头,可东瑗还是需要掩耳盗铃,稍微遮掩一下。
    二则,她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让太医瞧瞧,总好过她胡思乱想。太医都不能瞧出她的问题,也是她命中注定。
    “就是总觉得瞌睡乏力,人没什么精神。”东瑗笑着安慰罗妈妈,“兴许是过年这些日子太累,才会如此。”
    罗妈妈仍是不放心,拿了对牌交给小丫鬟,让小丫鬟去外院告诉一声,请太医下午来给东瑗诊脉。
    而后,罗妈妈等东瑗见过管事婆子们之后,瞅准了有空隙,就上前一步和东瑗说话:“除了思睡、乏力,还有什么?瑗姐儿,你可别瞒着妈妈……”
    东瑗见她这样紧张,就故意轻松又安慰她:“其实真不是什么大事。我自小没管过这么多事,突然这样一忙,累着了不舒服是有可能的。再说了,今早没去给夫人请安,夫人是个仁厚的。可难保旁人知道了不笑话我。不如请了太医来。做做样子。这样我不去请安,也是情有可原的……”
    罗妈妈显然相信了她后面的理由,终于放了心,不免笑了起来。又想起前几日还跟东瑗说,让她劝世子爷节制,东瑗没有听她的。她又板了脸:“……你总不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
    东瑗忙保证:“这回定会记得,妈妈放心。”
    她保证得这样轻易,罗妈妈哪里放心?瞥了东瑗一眼,罗妈妈无可奈何摇头。
    下午太医来请脉。东瑗在静摄院的花厅见了太医。
    隔着帘幕,太医请了半天脉,才慢悠悠道:“夫人不妨事,不过是天寒,湿气积在内里,人才会乏力。吃了几服药,驱散湿气。自然无妨。”
    又是湿气。
    东瑗想起当初陶姨娘被送出去,盛修颐就说她染了湿气。
    估计体虚女子很容易染上湿毒。
    东瑗在帘子后跟太医道了谢,吩咐寻芳拿些赏钱给他。
    盛家的太医和薛家是一样的,每年都有份例送到太医院。平日里看病,只是需要给些赏钱即可。
    寻芳道是,拿了个装着三两碎银子的荷包赏了太医,亲自送太医出了静摄院的大门。
    碧秋吩咐小丫鬟们把帘子撤了,又把药方拿给东瑗看。
    东瑗对药方没什么研究,却感觉自己不是那个太医轻描淡写般的湿气过重。就不放在心上,让碧秋吩咐外院的管事抓药。
    几个人忙去抓药、熬药。
    等到药熬好了,东瑗端起来喝了小半口,觉得苦涩难耐,实在咽不下去。又心里觉得这药不对症,就偷偷倒在墙角的痰盂里。
    盛夫人却不太清楚这中间的种种,只当东瑗是真的病了,亲自由二奶奶和康妈妈扶着,过来看东瑗。
    “药吃过来?”她拉着东瑗的手问。
    东瑗忙说吃过了。
    “今日来的是哪位太医?”盛夫人又问。
    东瑗记得那位太医姓秦。就告诉了盛夫人。盛夫人好似认识不少太医。就笑着道:“他们府上几代行医,好脉象。好医德,我也信他……”
    东瑗总觉得,这个年代贵族女人隔着帘子看病,根本看不出什么。中医的望闻问切,隔着帘子只能做到问和切,能有几分真切?不过是对太医的信任,加上并不是很严重,心里暗示,才痊愈的。
    就像盛夫人这样,信哪个太医,就觉得哪个太医医术了解。
    其他太医的医术未必差。
    只是有了个信任在里头,自己心里暗示,好得更快,也就更加信了。

第233节不喜
   除夕夜守岁,盛家众人团聚在元阳阁。
    今年盛昌侯心情特别好,又有诚哥儿的笑声格外响亮,三爷盛修沐也收起了最近的踌躇不得志,满面春风说起外头的趣事。
    他言辞颇为风趣,一开始众人都偷偷看盛昌侯的脸色,不敢大笑,却发现盛昌侯眉梢噙了几分笑意,甚至笑骂三爷:“……你听差了!”
    然后亲自把三爷听到的趣闻补充了一遍。
    他说出来,众人不敢不笑,而后三爷又接腔,众人就附和着笑。
    不仅仅是三爷,连盛修颐和二爷盛修海也被迫说了好几个段子供大家取笑。二爷盛修海在盛昌侯面前还是放不开手脚,有些畏畏缩缩的,三爷就起哄:“二哥说的这个,咱们早就听过了,要罚二哥三杯!”
    盛夫人知道盛昌侯最不喜欢二爷,被三爷这样一提醒,说不定盛昌侯要骂二爷几句。
    到时,好气氛又没了。
    她忙给三爷使眼色,又瞧向盛昌侯。
    只见盛昌侯眉角微挑,淡淡道:“既然你懂得分辨好坏,不如你做个令官。谁说的不好,就要罚谁。”
    这话是对三爷盛修沐说的。
    众人又是一惊。谁也没有想到盛昌侯会这样说话。
    他们记忆中,盛昌侯从来不会渲染气氛,他只会弄得一家人不欢而散。从前他有些喜怒无常,有时一句话不对脾气,顿时就发作骂人。
    如今真的有些不同啊。
    是因为怀里的诚哥儿?
    诚哥儿可能有些累了,歪在盛昌侯怀里不时打着哈欠。乳娘乔妈妈要抱他,他马上就哭起来。
    盛昌侯只让把他抱在怀里。
    三爷听着盛昌侯的话,同样惊愕。可看着盛昌侯的脸色,不像是说反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