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悬案-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为什么强大的“无敌舰队”竟然在寡弱对手面前不堪一击,一战而负呢?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是基础说。西班牙的强盛,只是表面上的暂时的虚假繁荣。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加强专制统治,搜刮民财,连年征战,专横残忍,挥霍无度,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恨,国内危机四伏。这次战争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二是指挥失当说。另有学者认为,“无敌舰队”的惨败是由于西班牙国王用人不当造成的。1588年4月25日,腓力二世在里斯本大教堂举行授旗仪式,任命大贵族西顿尼亚公爵为舰队总司令,率领舰队远征。西顿尼亚出身于名门望族,在贵族中有较高威望,深得国王信赖,所以被任命为舰队统帅。但是他本来是一名陆将,根本不懂海战,对指挥庞大的舰队在海上作战毫无经验,而且晕船。对这项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信心指挥这场战争。他也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请高明,但未被获准。试想,这样的将领指挥海战,焉有不败之理?    
    三是天灾说。这种说法认为“无敌舰队”遇上了天灾,而不是人祸。它首先遇到的对手,是非常可怕而又无法战胜的大西洋的狂风巨浪,这是进军时机选择不当造成的。在“无敌舰队”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风暴的袭击,许多船只被毁坏,淡水从仓促制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烂变质,水手们疲惫不堪,大多数步兵也因为晕船而失去战斗力。“无敌舰队”还没有与英国交战先折兵,战斗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顿尼亚带着这样一支失去战斗力的舰队与英军开战,从而导致厄运的发生。回国时,在苏格兰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风暴,一些舰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触礁沉没。至此,“无敌舰队”几乎已全军覆没。    
    虽然“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看来,“无敌舰队”覆亡的原因值得所有的军事家深思。


第三部分 军事第31节 偷袭珍珠港内幕

    偷袭珍珠港内幕    
    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最大损失,也使美国蒙受了前所未有的羞辱。但美国真的事先对日本的偷袭计划一无所知吗?还是美国为了战局的发展有意“促成”了这一事件的发生?对此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至今仍有许多人坚持认为,美国事先的确不知道日本将偷袭珍珠港,至少美国总统罗斯福未见过这样的信息。美国历史学家布拉特泽尔和鲁特在其《珍珠港·微型照片和J·埃德加·胡佛》一文中写道,包括参与策划袭击的舰长源田实在内的日本舰队官员都断言,发自驶向夏威夷群岛的日本航空母舰的无线电报并未使罗斯福事先得知即将发生袭击。他们强调,在整个航行期间,无线电始终保持静默。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联邦调查局通过德、英双重间谍达科斯·波波夫的工作,确实截获了一份有关日本侦察珍珠港的微型照片调查表。调查表中涉及瓦胡岛的军事基地和机场以及珍珠港防务等特殊问题的部分占了1/3的内容。然而多方调查核实证明,除联邦调查局前局长埃德加·胡佛和他的助手之外,美国总统及官员们均未见过这份调查表。    
    1941年9月3日,白宫总统秘书、陆军准将埃德温·M·沃森接到了胡佛的一封信,但信中强调的是微型照片已被联邦调查局成功侦破,希望借此得到罗斯福的赏识,而没有对调查表中信息的实质进行细致分析,更没有对可能发生的袭击提醒白宫要警惕。    
    更重要的是,胡佛对波波夫的调查表进行了选编。选编后的调查表只有原来内容的1/4,而这1/4的内容中竟没有涉及夏威夷的材料,当时胡佛送给总统的只是调查表中无关紧要的部分。从联邦调查局以及海德公园罗斯福图书馆馆藏文献中也可证实这一点。同时陆军和海军情报机关也没有得到波波夫的调查表。如果调查表被联邦调查局提供给其他情报机关,某种传送的记录必然会留下来。但是国家档案馆旧的陆军和海军分馆、海军部的海军历史中心和国家档案馆现代军事分馆在回答布拉特泽尔和鲁特的询问时,他们的回答是,关于波波夫警告的记录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有关调查表的记录也没有被发现。在海军历史中心和国家档案馆的军事档案部,也未找到9月3日的信以及被胡佛选编的调查表。    
    胡佛为什么不把调查表的全文送交给罗斯福及其他情报机关?布拉特泽尔和鲁特认为是胡佛为了控制情报而把这场赌注式的斗争进行下去。胡佛在讨好总统的同时,也想将自己的对手即其他美国国内外情报机关击败。更重要的是,胡佛是一个缺乏判断力的人。虽然调查表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目的性是十分明显的,但这个双重间谍的调查表并未使胡佛判断出德国对夏威夷及其防务有非同寻常的兴趣,也没有断定日本是其导源处。所以胡佛既没有把调查表原文向总统或陆军和海军情报机关提供,也没有将原文中反复要了解有关珍珠港的资料的实质向有关部门汇报,而这样一份极其重要的调查表在历史的紧要关头竟然被纯粹按日常事务处理了。    
    但是,随着战后军事解密工作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认为美国事先知道了日本的偷袭计划,出于某种军事目的并未有所反应。    
    类似的看法在日本也存在。原日本外务次长西春彦引用荷兰驻华盛顿武官拉涅弗特上校的证词认为,12月2日在华盛顿海军情报部,一名士官指着墙上的地图对上校说:“日本机动部队正从这里东进。”两艘航空母舰被标在日本与夏威夷中间的一点上。震惊至极的上校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美国海军情报部开会,日本两艘航空母舰的位置被他们标在了地图上。航空母舰以日本为出发点,向东延伸着它的路线。”总统没有对夏威夷发出警报,而造成日本海军进攻珍珠港,用“不忘珍珠港”来作为动员美国人民投入战争的导火索。甚至参加偷袭珍珠港的日本军官源田实也在其《袭击珍珠港》一文中说:“关于美方得知日军偷袭问题的时间,据我所知,事前美国政府领导人已得到了情报,至少在袭击珍珠港的11个小时之前,罗斯福总统已将我方的动向了如指掌。他没有通知前方的原因只能用他的深谋远虑来解释。”    
    在《罗斯福总统与1941年战争的来临》一书中,美国修正派代表C·A·比尔德写道:1941年1月27日,在向国务卿赫尔送达的一封电报中,美国驻日本大使说:“根据秘鲁的日本公使告诉我们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一份口讯可知,他了解到一项秘密的计划正在日本军部内拟订,即如果与美国发生事端,日本就会对美国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实施全力攻击。”这就是说罗斯福有意对日本进攻珍珠港的事实不加重视。在《丑事:珍珠港事件和它的后果》一书中,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兼作家约翰·托兰断言罗斯福从各种原始资料,包括从驶向夏威夷群岛的日本航空母舰所发出的无线电报中,肯定侦听到了袭击即将发生。


第三部分 军事第32节 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意图何在?

    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意图何在?    
    原子弹的横空出世无异于毁灭性打击的突然降临。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就是见证。    
    如此具有杀伤力的武器,美国为何要选择在日本投放?    
    传统的观点认为,其最终目的只是为了缩短第二次世界大战,避免美军伤亡,同时对苏联炫耀一下原子弹的威力。而且,在投放原子弹后的第二天,杜鲁门就发表声明,要日本接受提出的条件,早日投降,否则的话,日本只会自取灭亡。    
    但是有些日本学者对上述看法提出了质疑。1986年3月,金子郭朗在日本《文艺春秋》特别号上发表《美国选择广岛投掷原子弹的原因》一文。    
    文章说,日本驻华盛顿的7名记者通过查阅美国国会公文文书馆、当时美国政府的有关机密文件和有关人员的日记、著作后发表观点:避免100万美军阵亡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当时美军绝密文件《日本登陆作战纲要》记载,美军准备在日本进行两场登陆作战,一是九州,二是关东平原。在拟制这份纲要时,美总参谋部曾征询过西南太平洋军司令部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九州登陆作战的头30天将死亡5万多人,而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事实上不会有那么多伤亡。总之,不论从哪个文件也找不到死亡100万人的推算数字。所以,他们认为,宣称避免100万美军阵亡完全是一种夸张,是为了使投掷原子弹的行为合理化。    
    究其最终目的,美国为什么在日本投掷原子弹呢?记者们根据所查阅的资料证明,在原子弹研究初期,美国就已确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并把它当做一种“巨大的实验”。美国还曾计划把这种未有充分把握的原子弹用来轰炸集合在特鲁克群岛的日本舰队,以避免万一原子弹不爆炸后泄露机密。随着原子弹试验成功,他们坚持要用原子弹进行攻击,目标选择在人口集中,没有遭到普遍轰炸的城市,以便科学家同行观测原子弹的功能,检测其威力。这是原因之一。    
    另有一个原因是,美国迫于议会强大的压力而最终决定使用原子弹,因为美国研制这两颗原子弹耗资巨大,花了20亿美元。    
    原子弹的余威还未消失殆尽,中子弹的研制已大功告成。威力更胜一筹的中子弹又将何时被美国投向何方呢?当年原子弹的投放原因至今仍说不清、道不明,以后投放别的核弹还需要理由吗?


第三部分 军事第33节 佛朗哥为何不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为何不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佛朗哥是西班牙的法西斯独裁者,他1975年去世,终年82岁,是惟一寿终正寝的法西斯大独裁者。他统治下的西班牙是惟一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西斯国家。    
    是佛朗哥有“保卫和平”的善意?或是他早就料到轴心国必遭失败?如果都不是,那么西班牙作为欧洲三大法西斯国家之一,而且在刚刚结束了西班牙内战又和德、意结成了友好关系时,却又为何不和德、意同步而要独树一帜呢?    
    一种说法是,佛朗哥不参战是因为国内政治和经济存在危机。当时,西班牙刚结束内战,经济状况十分萧条,人心浮动,必要的工业材料和设备进口量不足。黄金、外汇储备十分短缺。政治方面,共和派、君主派右翼集团和共产主义者左翼集团所组成的社会力量及其影响不容忽视。    
    另一种说法是,佛朗哥不参战是因为同盟国在利诱、拉拢他,西班牙拥有直布罗陀、丹吉尔这些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很令盟国担心。如果西班牙站到轴心国一方,一定会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与地中海航路将会中断,后果不堪设想。为此,1940年3月,英国同意贷款给西班牙200万英镑,并允许它从盟国进口某些禁运的工业原料。1941年初,美国以红十字会的名义给西班牙送去食品和药物,价值150万美元。随后,罗斯福又设法让国会同意放松美国商人向西班牙输出石油的控制。    
    第三种说法是,佛朗哥只是反对苏联。因为支持西班牙国内左翼力量的正是苏联。    
    人所共知,德军当时在欧洲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只要战争需要,不管是对什么国家也都会采取行动,而面对西班牙的这一“不轨”行为,它怎么会一反常态,变得如此宽宏大量了呢?而佛朗哥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出乎意料地放弃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呢?凡此种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第三部分 军事第34节 苏联参加朝鲜战争了吗?

    苏联参加朝鲜战争了吗?    
    很多史学研究者认为,苏联实际上参与了朝鲜战争,至少可以说是秘密参与了朝鲜战争。    
    持苏军参战观点的研究者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使苏联最后决定派飞行员参战:首先,苏联方面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说明空军不参与作战的理由时说“没有准备好”,并没有把话说死,在支援中朝抗击美国侵略和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之间,找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给自己留下了进退的余地。    
    其次,美国的姿态咄咄逼人,迫使苏联考虑秘密参战。    
    再次,苏联从当时苏美冷战的全局考虑,认为不能坐视美国在远东扩张势力,有必要以直接参战的方式,支援在空中力量上处于明显劣势的中朝方面。这可以说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历史的车轮滚动到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重大机密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言论和著作中。    
    1988年,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高级智囊人物赫伯特谈到朝鲜战争时语焉不详地说:“我们必须保守住这个秘密(苏军秘密参战)。当时一旦把它揭露出来,我们就会受到巨大的压力——要我们对俄国发动一场战争。”    
    2000年2月,中国一级战斗英雄、前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在《我的战斗生涯》一书中写道:“战争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还相当年轻、弱小,空战主要是苏联空军打的……没有苏联空军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空军就不会发展得那么快,志愿军空军也很难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当然,历史上还有许多不明之处。只有更多的资料被解密,才能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


第三部分 军事第35节 美军在海湾中为何未将萨达姆推翻?

    美国政坛父子总统并不多见。老布什卸任之后没几年,小布什便子承父业,在总统大选中险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