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男二女-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考虑到目前家里的现状,建章结婚后与王亮商定,每月开工资后给父母十元生活费,一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帮父亲维持全家人的生计。这也是她在以前经常考虑的付出与回报问题的的延续。为此建章代表父母召开了一次全家会议,决定今后无论谁成了家单过,都要交给家里一定的生活费。因为母亲没有生活来源,而每个人成家后的生活都会好于这个家。
母亲给建章看小孩之前,建章经常给母亲一些零用钱。看上小孩后,建章除零用钱外,每月再给母亲二十元,母亲看小帅是有收入的。王亮说,咱不能让母亲吃亏。
建章有了小孩不久,建国也要结婚了。
在建章没有成家之前,建国与周秀美就已经约定,在建章结婚后就把他们自己的事办了。他们相处的时间也实在是够长的了。另外两人的岁数也不小了,不能再拖了。
与建国相处的初期,周秀美一次也没去过家里。她认为去不去家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国这个人怎么样,她要和他过一辈子,而不是他的家庭。关系确定以后,她到过家里一次,她是真没想到这个家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什么什么的都与一般家庭不一样。说句心里话,看过这家的情况后,她的心理有点动摇,跟这样的人家结亲,无论是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都会是很沉重的。
对于他们的未来,建国是无法向周秀美交实底的,因为她不知道这个实底是什么。他曾与父亲谈过几次成家的事,但父亲只是说尽最大努力办好,不会亏待他们,但具体怎么办好,怎么不亏待,婚礼能办成什么样子,新家是个什么规模,父亲只字未提。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建国来说都是未知数,他只能对周秀美含糊其辞。
建国的终身大事如何解决,在父亲心里的确是个未知数。建国几次追问,他不是不想给他个说法,是实在没有个说法。周秀美是刘家要娶的第一个媳妇,再穷再难也要办好。但好要好到什么程度,父亲心里没有尺度。最高档的婚礼,最气派的新家,这些父亲想都不敢想。就是办到一般人的水平,父亲也要下最大的努力,还不一定能不能办到。
父亲自建国参加工作就已开始考虑他日后的婚事了,每月都要从他的工资里取出一部分存到银行。虽然日积月累,毕竟没有几年,到建国准备结婚时,能拿出来的也很有限。借外债是肯定的了,但到底跟谁借,借多少,他心里也没底。借钱不容易,还钱更难。父亲并未只想到眼前,他想到建党建军几个,每隔两三年就要折腾这么一次。如果以后家境好。孩子们都有了工作,成家自然不是问题。可按目前的情况看,前景是很不乐观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不是要长久坚持下去,如王亮部队里的人所说的这项政策能不能改变,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如此这般的往下想,那前面就是黑乎乎的一片。
眼下新婚家庭要求的几大件和多少条腿,父亲细想了一下,自己是很难满足这些要求的。这些都需要钱,需要很大的一笔钱。好在建国有思想准备,平时看了不少木工方面的书,手也像父亲一样巧,新房所用的家具都不用买,有父亲提前买好的半方木头和三合板作原料,家具自己做,这样能省不少钱。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房子。父亲没有现成的房子给建国做新房。父亲想到了现任房管所所长的李志,找找他也许能帮着解决问题,但父亲迈不开这个腿,也张不开这个嘴。就建党所谓的见义勇为一事,李志已经作了报答,总不能把这件事记在牛皮账上,想起来就去翻翻。况且那是多大点事呀,不就是通个风报个信么,谁也能干,凭啥人家就像该着欠着你似的。父亲也想到了去找王茂生,可他这个人虽爱管闲事,却不管房,刚提了不久的副经理也跟住房没有关联。总不能跟人家说你这副经理是我给你证明出来的,你得还账,得找套房子了事。没有这么做人的。他也想到了找其他的亲戚朋友,但他最终谁也没有找,他知道这在眼下是最难最难的事,找来找去碰一鼻子灰,最后还得自己想办法,不如一开始就别给人添麻烦。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父亲苦思冥想了好几天,原打算把小南房收拾收拾给建国做新房,又怕周秀美不乐意。他又想到把大房腾出来做新房,让建党他们都住小南房也都住不下,老两口去住小南房,又怕邻居笑话自己窝囊。父亲最后想到了建章,这件事还得由建章来帮助解决。父亲硬着头皮把建章单独找来,极不好意思地说,建国现在也不小了,婚事不能再拖了。可又没有房,想来想去只有你们能帮这个忙。你们的房子多,先暂时给建国腾出一间新房,等给他找到房子再搬出来。
建章住的房子倒是很宽裕,王亮是副营级待遇,住一套单元房,有两间正房,还有厨房和卫生间。
建章听父亲这么一说显得很是尴尬。她这段时间也在为建国的房子发愁,四处托人打听,没有结果。她万万没有想到父亲被逼得打起了他们所住的部队家属楼的主意,她心里想,老爷子呀老爷子,你是急糊涂了吧,你怎么就想到这了呢?那可是部队的营房呀,哪能让地方的人随便住。另外那也是我刚住了一年多的新房啊,你让我们姐弟两家子挤到一起住,那多不方便呀。况且就是我乐意,那王亮呢?王亮该怎么说?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建章知道父亲既然这么说,肯定有这么说的道理,他也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没了办法才出此下策。她不能一口就回绝父亲,那样父亲可能就彻底绝望了。先拖一拖,再想想别的办法。于是建章说,这事倒也不是不行,我没意见,就看王亮怎么说。这几天王亮有任务,等过两天他回来我和他说说。
建章回家后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并未有飞行任务的王亮关切地问她为什么这样。建章打定主意不跟王亮提这件事,她想再到外面去想想办法,帮他们暂时先借一间房。父亲和他说过的话他对王亮无法启齿。她越不说,王亮越追问的紧。自打结婚后,建章还未出现过这种情况,王亮甚为关切。他一个劲地追问,令心乱如麻的建章赌气地说,既然你这么想知道,那我就告诉你,听了以后你可别怪我,这可不是我想说的,是你逼我说的。然后建章一五一十的将父亲的原话传达给了王亮。
王亮听后愣愣地呆坐在床上,半天没有说话。建章着急了,摇晃着王亮的肩膀说,我说不说么,你偏让我说。就当我没说,你也别当回事,我正在想办法,帮他找房子。
王亮看了一眼急得眼泪都快要点下来的建章,“嘿嘿”一声乐了。他说,也就是你家老爷子能想出这种办法。你放心,我不生气。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老人家能想到这一步,说明他实在没辙了。在我眼里,他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能张开这个嘴实在是不容易。你在家是老大,你不是说过吗,没成家之前,你几乎就是半个家长。我看你这个家长还得当啊。我看这事也不是不能办,我一个月在家也呆不了几天,建国他们也不是在这常住。咱们将就一下,满足老爷子的心愿。关键是营房股那里,得让他们睁只眼闭只眼。以前没遇到过这种事,他们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我和他们通融通融。夫人,你看我这么做肚量是不是够大啊?
建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本来想这件事都不能和王亮说,怕他生气,可没想到他竟是这样的人。王亮的一席话令她心中充满柔情。
建国的新房就这么解决了。但周秀美并不领情。
虽然父亲为建国的婚事费了很多心血,还欠了许多外债,但周秀美还是觉得这个家愧对了她,结婚没房子,摆设不怎么样,婚礼不排场,这些问题都不能令她满意,刚进这家门就对这个家抱有了成见。更不能令她容忍的是每月要交的生活费,她从没听说过谁家有这种事。建国每月开工资,都被周秀美扣着迟迟不给父母生活费。
周秀美在生活费上的刁难,父亲很是生气,着急上火。建章只好经常两头跑,这边安慰父母,那边又以大姐和单位领导的双重身份作建国和周秀美的工作,苦口婆心,费尽口舌,结果却很不理想。
不久,建国两口子搬出了建章家。丈母娘怕女儿受委屈,帮着在外面找了房。没能为儿子安顿一个舒适的家,成为父亲心中永远难以解开的结。
第三十六章 闹地震了
第三十六章 闹地震了
建章和建国成了家,建党参加了工作,建华下乡也能自食其力,紧张的日子松快了许多。看着邻居们陆续都买了电视机,孩子们不满足再到空军大院看卫生队的电视。毕竟不是自家的,那么多的兵,有时去晚了站着看都没有一个好位置。于是吵嚷着让父亲也买一台电视机。
父亲说,你们真以为咱家过上好日子了?就按目前的情况算,还是一个人挣钱两个人花,况且建国结婚时借了钱,得还账。总不能有借不还吧。还有接下来用不了多久,就轮到建党了,花钱的日子在后边呢。电视不看日子照样过,可饭不吃,衣不穿,日子就没法过了。胡同里也不是家家都买了电视机。家里不是有喇叭匣子么,多听听那个也行啊。你们在外边不是也都有看电视的地方么。这事等等再说吧。
说眼下日子过的松快了许多,这话不假,可父亲还是不敢放开手脚过日子。目前他要时刻想到的有两件事,一是给建党准备成家的钱,建国这已经有了经验教训,到那时花的钱只有比现在的多。二是要还账。建国结婚时父亲从外面借了钱,从银行里取出的钱才将将够了一半,精打细算的花还是不够,不借是不行的。父亲回了趟老家,和乡下亲戚这家三十那家五十的借了些,写了字据和大概还款日子。余下不够的,父亲是从王茂生那里借的。
王茂生手里有些积蓄,他不象父亲眼下的日子难过,还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两个女儿,一个参加工作,一个下乡,只等够了岁数嫁出去,给一些陪嫁也就了事。人们就是这样,脑筋都转不开,生孩子时都盼着要小子,讨厌丫头片子,有小子好传宗接代,拿户口本。可一到孩子成家时,就体现出闺女得好来。找个好人家,轻轻松松地往出一嫁,齐活了。省多大的心思。
父亲找到王茂生。王茂生说,我就知道你该来了,你再不来,我就得找你去。早给你准备好了,说吧,要多少?
父亲说,当然是越多越好。可我不是还得还么。如果不用还,你有多少我要多少。老和尚爱财,多多益善。已经和乡下借了些,再加上我的积蓄,还差点,你给补。借多了我也还不起。
王茂生说,你看你看,这钱还没借,就琢磨着还了,那还是甭借的好,省得还,多省心。行了,别练嘴了,从我这拿的钱,你放心用,别着急还,我闲着也没用,存银行也就吃俩利息。借给你我放心,跟存到银行差不多,咱就按银行的利息算得了。
父亲说,啥?你还想要利息呀,你可真是钻到钱眼里去了,不愿别人说你这人奸。真是做买卖的出身,小算盘打得好。我也做过小买卖,怎么就没像你这样呢?
王茂生说,你是没钱呀,你要是手里有点钱,放放高利贷,那钱来的那叫快,那叫轻松。得得,我刚才是跟你开玩笑呢,都这么多年的朋友了,这点都看不出来,真是!我哪敢跟你收利息呀,你是谁呀。你给我作证明那事,我还得好好的谢谢你呢。没有你出面证明,我这副经理就当不成。要这么说,你可比我的上级主管厉害多了。
父亲说,打住吧,你先别给我戴高帽。给你做那个证明,我是心里一百个没底。不知哪天出点事,我就得跟你倒霉。
王茂生说,你还是信不过我呀,你就放一百个心吧。我真不是那种人,我可以对天发誓,如果我真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让我天打五雷轰,出门让车撞死,吃饭让饭噎死,过桥掉河里淹死……
父亲阻止还向往下说的王茂生,说,行了行了,谁让你发誓了。我是真盼你别有事,那我就算烧了高香了。
王茂生说是不急让父亲还钱,但父亲不是那种借钱不还的人。借来的钱一天不还清,他的心里就一天的不踏实。所以买电视机的事他是极不赞成的。
建设和建业是谋着了电视机。他们不知道父亲心里所想 ,也不明白家里的经济状况,只是觉得日子比以前好过了,父亲能买个电视机了。于是在遭到父亲的拒绝后,依然不死心,整天跟苍蝇似的嗡嗡着买电视机的事。
当父亲的耳朵里起了茧子后,他到商店里转了转,这才搬回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尽管这是市场上最便宜的货色,但当它被搬回家,摆在建国结婚时给家里做的高低柜上时,建业还是兴奋的不能自持。按说明书调好频道,晚饭后建业就把家里所有的凳子椅子都摆在电视机前,可家里人并不领情,只看了个新鲜,然后就都忙自己的去了,只剩下建业和建设兴致勃勃地做着电视的忠实观众。要不是父亲的干预,两人恨不得一直看到屏幕上打出再见两字。
买回电视不久,电视台开始播放连续剧《霍元甲》。这是电视里第一次放武打片,拍得那么好,一下就把人们给拴住了。只要电视剧一开始,人们就放下手中的事,聚精会神地看,胡同里再难找到行人。电视剧一结束,人们蜂拥着从家里跑出来冲向厕所。建章一次来看父母时说,这个电视剧厂里人都说好,我没看过,感情真是好。那天电视剧播得早了点,我下班回家稍晚了些,骑车过十字路口正遇红灯,我刚停下车,岗楼里的交通警冲我直摆手,大声说,您还管他什么红绿灯呀,快走吧,《霍元甲》这会早开演了。我向四周一看,感情路上只我一个人。
就在《霍元甲》的最后一集演到半截时,人们忽然感到屋子里的东西都动了一下,这时就听有人喊,地震啦!于是,钻在家里看电视剧的人们,把霍元甲往那一撂,一下子都跑到街里。
唐山大地震刚刚过去,人们从电视报纸里知道了许多地震带来的动静。胡同里住着一个火车司机,这是个大嗓门,人们都叫他大喇叭,说话声音亮得像敲钟,几里地之外都能听见。跑完车回来歇班,不好好在家睡觉,坐在院门口给人们将唐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