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雄师:一野档案-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16年,彭德怀到长沙投军,编在湘军第二师第三旅六团一营一连当兵,当过班长、代排长、排长、代连长、连长、代营长、营长、代团长、团长。1928年7月,同滕代远等率领独立五师一团发动平江起义,随后成立红军第五军,任军长兼十三师师长。同年底,率红五军主力到达宁冈,与红四军会师。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彭德怀任副总指挥。9月,八路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彭德怀任副总司令。他指挥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105天的战斗过程中,总计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0余人,拔除日伪军据点2993个,缴获大批战利品。抗战八年,在广阔的民族革命战场上,在交织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国共合作和国共磨擦的复杂历史环境中,彭德怀在党中央、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展其雄才大略,从英勇善战的红军指挥员、横刀立马的大将军,成为中国人民军队的杰出帅才,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领导人物之一。彭德怀还始终如一地和士兵同甘共苦,与人民共呼吸。在延安,辛亥革命元老、抗日英雄续范亭将军见到彭德怀,有感于彭德怀的高贵品质,题诗相赠:
爽直将军贵姓彭,
志如铁石气如鲸。
三军一致称模范,
粗布征衣半老兵。
1945年8月,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至1947年3月,他一直在中央军委协助毛泽东、朱德等运筹帷幄,决策军机。当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彭德怀以很大的注意力集中于保卫延安的部署上。彭德怀以后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与他1947年临危请命出任西北野战兵团统帅有很大关系。
1947年3月12日,彭德怀从金盆湾、茶坊、临真镇等地检查边区防务后回到延安,前往毛主席的窑洞汇报有关情况。
彭德怀推开门,只见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和毛泽东正围坐在火盆边。毛主席见彭德怀进来,欣喜地说:“快来,快来,你真是神速啊!”彭德怀径直走到火盆跟前,在朱德给他让出的地方坐了下来,伸出两只冻僵的手搓了两下,放在火上烤着。
“部队情况怎样?”毛泽东重重地吸了两口烟,边弹烟灰边问。
“习政委他们的情绪如何?”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刘少奇也很关切地问。
“打阻击的部队士气旺盛,指战员信心足,决心大,总的情况很好。只是部队缺乏弹药,一挺机枪还不到50发子弹,有的迫击炮也只有20发炮弹,这个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谈了些部队情况后,大家又对《解放日报》发表的一篇社论《把卖国贼的血爪斩断在延安门外》谈了各自的看法。过了一会儿,彭德怀的神情严肃起来,他似乎鼓足了勇气,对在座的领导同志说:“我有个建议。。”他好象又有些犹豫,怕说出来引起误会,所以刚开了个头就顿住了。此时,大家都注视着他,心想:这个心直口快的彭大将军今天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
彭德怀最终还是说出了心里活:“大敌当前,现在陕北的几个旅,加上地方部队和后勤人员,也不过两万多人,应该有一个统一指挥。”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为了革命利益,他没有顾及可能引起的怀疑和猜测。窑洞里很静,大家都在考虑彭德怀所说的话,都在思考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
“德怀说的有道理。晋绥正在整党、整军、土改,贺龙同志正忙那边的事,一时抽不出身,再说,作为陕北的大后方,晋西北也需要他。”毛泽东自言自语,声音比较小,不过在场的人都能听到。
彭德怀见主席认为有“道理”,但大胆而带试探性地说:“在贺司令员未来延安之前,陕北的部队是否由我暂时指挥一下?”
毛泽东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将目光转向朱德,接着望望周恩来、刘少奇,算是征询大家的意见。由于共事时间很长,主席从大家的目光中已知道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便说:“危难受命,勇挑重担,德怀同志,你可是又为我分忧哇!”
任弼时接着说:“好,好,刚才主席还让我这个秘书准备一个腹稿,先国际后国内,再讲到中国命运,党员的责任,动员你挑起保卫延安的重担,没想到你彭大将军主动请战!”就这样,彭德怀挑起了保卫延安的重担。
3月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边区各兵团及一切部队,自“三月十七日起,统归彭德怀、习仲勋指挥。”根据军委命令,以张宗逊、廖汉生的第一纵队、王震的第二纵队和罗元发的教导旅、张贤约的新四旅,组成西北野战兵团,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从此彭德怀就一直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
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
张宗逊1908年2月7日出生于陕西省渭南赤水镇堰头村一个富裕农民的家庭里。他幼年受叔父张浩如反帝爱国思想的熏陶,立志拯救人民,振兴祖国。早年入黄埔军校,后因公开了共产党员身份,奉命离开国民党军队,到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新兵训练处工作。后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十连副连长、连长。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张宗逊率十连随团一梯队行动,担任尖兵连连长。起义部队进攻受挫后,张宗逊被迫带领全连转移到文家市,与毛泽东领导的三团会合。三湾改编后,张宗逊调到团部任参谋,后任特务连副连长。在一次行军休息时,毛委员走到张宗逊跟前,用帽子垫着坐在田埂上,让张宗逊坐到他身边。随后亲切地问张宗逊是什么地方人,怎样参加革命的。张宗逊一一作了回答。毛委员听了幽默地说:“啊,你是姜太公的老乡呀,姜太公钓鱼于渭水嘛。”接着他又说:“我在广东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时候,有不少陕西学生。中国革命离不开农民,武装斗争一定要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把农民武装起来。我国有广大的农村,众多的农民,只要把他们动员起来,中国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听了毛委员的这番话,张宗逊感到心中特别豁亮,他好象看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
10月24日,张宗逊护卫毛委员到井冈山大井村。深秋季节的井冈山天气变冷,战士们还穿着单衣,晚上睡在门板和禾草上。张宗逊和罗荣桓、曾士峨三人挤在一起,共盖一条毯子。当时,部队的衣着是靠沿途打土豪来补充的,搞到什么穿什么,五花八门。吃的是山上生产的红米和南瓜。生活虽艰苦,但张宗逊一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经常和战士们一起高唱脍炙人口的民歌:
红米饭,南瓜汤,
秋茄子,味好香,
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软又黄,
金丝被,盖身上,
不怕北风和大雪,
暖暖和和入梦乡。
1929年,张宗逊随毛泽东、朱德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先后任红四军三纵队九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红十二军代参谋长,参加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后来,红十二军以教育队为基础,扩编为三十六师,张宗逊任师长,邓华任政委,参加了第一至四次反“围剿”作战,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1月3日,张宗逊率红军大学第二分校干部队到达保安(今志丹县),当天中午会见毛主席。毛泽东主席亲切地对张宗逊说:革命把你由南方送回了家。
1月6日,中央军委任命张宗逊为军委第一局局长。张宗逊到职后立即组织军委纵队由保安迁往延安的工作。
1月13日张宗逊随军委纵队进驻延安城。
1月19日,中央军委任命张宗逊兼任富县、甘泉警备司令。他赴任新职前向毛泽东主席请示工作。毛泽东主席说:做好进城工作,要注意多交朋友,防止关门主义倾向。张宗逊上任后,经过多方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阻力,终于胜利地完成了进城工作。
8月上旬,张宗逊调任红二方面军第四师师长,政委是李井泉。
抗日战争时期,张宗逊出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遵照贺龙、关向应的指示,在敌后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袭击、伏击敌人,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线,给日军以很大打击。在我军著名的“百团大战”中,张宗逊指挥三五八旅协同兄弟部队进行大小战斗19次,毙伤日军220人,俘日军10人,攻克一个据点,破坏铁路20里,公路15里,桥梁两座,完成了师部交给的作战任务。
为了便于统一指挥作战,加强根据地人民武装的领导,经中央军委批准,1940年10月30日在兴县组成晋西北军区,由各旅或纵队的领导机关兼军分区的领导机关。张宗逊出任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在反对于日本侵略军对华北备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的战斗中,张宗逊率领三五八旅在晋西北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组织群众实行空室清野,并伺机集中优势兵力寻歼小股敌人,或转到外线断敌交通,袭敌据点,在多种形式的打击下,“扫荡”的日军整日不得安宁。
1943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在陕甘宁边区周围增调部队,准备闪击延安。张宗逊率领三五八旅由晋西北开抵延安以南、富县以西的葫芦河地区,和新四旅、教导旅呈弧形布防在南边通往延安的要道隘口上。在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和八路军预有准备的情况下,蒋介石被迫电令胡宗南停止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行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就此结束。为预防国民党顽固派再次发动突然事变,张宗逊奉命率领三五八旅就地驻防,扼守延安的南大门。
1945年7月,就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处在最后胜利的前夜时,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胡宗南部奉蒋介石密令,向陕甘宁边区淳化县爷台山发起进攻,袭击旬邑、耀县等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立即成立了爷台山反击战临时指挥部,由张宗逊任司令,习仲勋任政委,抽调了新四旅、教导第一旅、教导第二旅和三五八旅共八个团参战。
8月8日午夜,张宗逊指挥反击部队向爷台山发起总攻,战至10日,歼灭顽军胡宗南部一个营又五个连,收复了爷台山等全部失地。战斗结束后,临时指挥部撤销,张宗逊随三五八旅开往晋西北创建吕梁山军区,扩大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晋绥野战军成立后,张宗逊任副司令员。抗战胜利后,张兼任晋绥军区下属中的吕梁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下辖五个军分区。张宗逊指挥五个分区的部队收复失地,发动群众,迅速扩大了解放区,壮大了革命力量。
1947年2月,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成立,张宗逊任司令员。随后,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在延安、安定、瓦窑堡、清涧之间与国民党军队周旋,为稳定西北战局,促进敌我力量对比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赵寿山
赵寿山原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他是杨虎城的部下,是国民党的爱国将领。他1894年12月生于陕西省户县。青年时期,他很钦佩杨虎城的革命爱国精神,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统治不满,因而参加了杨虎城的部队。他积极主张抗日,参加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指挥孔从洲的部队负责解除西安反动武装,维护西安社会秩序。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扣留了张学良。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第十七路军被缩编为三十八军,赵寿山被任命为该军第十七师师长。杨虎城回国被逮捕后,赵寿山公开表示不满。当时军统局西北区情报站转报蒋介石说:“杨虎城旧部的中心人物不是孙蔚如而是赵寿山。他思想左倾,跟他多年的秘书是共产党员。西安事变时期,赵寿山主张扣留委员长,并坚决反对释放。西安事变后,他认为受压迫、被歧视,对杨虎城被监禁极为愤慨。”他们认为赵寿山是“杨将军在军事方面的化身”。
蒋介石以抗战为名,命令三十八军各师分别开赴华北抗日前线。7月21日,赵部十七师从三原出发,8月2日到达河北保定,先后参加了河北保定以北新安镇一线的阻击战、漕河战役、阜河战役。10月,赵部十七师1。3万余人,奉命扼守山西娘子关正面阵地。在反复争夺关口外的雪花山主阵地的战斗中,伤亡很大。太原失守后,山西境内的国民党军队纷纷向晋东南溃逃。赵部第十七师也疲惫不堪。共产党为了保存这支抗日武装,建议赵部在晋西八路军留守兵团驻地进行整训,重整旗鼓。赵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先后到绥德、延安参观,受到毛泽东、叶剑英和其他共产党领导人的接见,决心与共产党共同合作抗日。
1938年秋,蒋介石把原十七路军编为三十八军和九十六军两个军,赵寿山任三十八军军长,进驻平陆县茅津渡一带。但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赵寿山感到国共合作前途渺茫,决心投向共产党,并获准入党。而蒋介石对这支“杂牌”军一直不放心。1943年冬,蒋介石调赵寿山到重庆国民党中训团受训,使他与部队脱离。1944年3月,又以明升暗降的方式,调赵寿山至甘肃武威国民党军嫡系部队任第三集团军空头司令,而派嫡系亲信张耀明接替第三十八军军长,实行“抽梁换柱”。
赵寿山临行前向旧部揭露了蒋介石的阴谋,并率一部在河南洛宁之故县起义,投奔解放区。1948年1月,赵寿山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并参加了前敌总指挥部工作,直接与蒋介石、胡宗南国民党军队作战。
第一军军长贺炳炎
贺炳炎是位独臂将军。他是湖北省松滋县人。1928年秋,贺龙率部打到松滋,对当时的贺炳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1929年春贺龙率部再到松滋时,贺炳炎和父亲一起参加了革命。刚入伍时给部队喂马,后来当了勤务员,不久调到总指挥部手枪队当战士、班长。
1930年底,贺龙部在松滋杨林市地区遭敌重兵围攻,贺炳炎和手枪队的战士护卫贺龙、邓中夏等军团首长突围,与尾追不舍的敌人奋力拼杀,但仍难以摆脱危境。贺炳炎急中生智,一刀砍破马驮上装银元的口袋,银元哗哗落地,敌人见钱果然眼红,顿时你争我抢,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