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雄师:四野档案-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断绝敌人粮柴,禁止行人出入”的命令。
会上,针对“禁止行人出入”问题,有人问:如果老百姓出城怎么办?刘亚楼不假思索地说:“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此话一出,众将领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李作鹏和周纯全,顿时哄堂大笑。原来,这两员虎将在战争中都失去了一只眼,成为名符其实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罗荣桓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坚定地说:“对群众要收容、安置。”最后,会议决定,主要阵地不让任何人通过,至于其它方向,个别情况个别处理,缓冲地带要疏散。
此时,长春已经成为一个碉堡林立、兵马聚集的战场。城外,东北野战军数个纵队铁壁合围,将各个关口隘道堵了个水泄不通。城内,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率第六十军和新七军等部10万余众死守。
尽管沈阳“剿总”每天派几架飞机空投下粮食,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林彪异常谨慎,迟迟夫发进攻长春的命令。
7月间,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再次讨论东北形势和东北野战军作战行动。
认为,如果攻击长春一举全歼守敌没有把握,则对以后作战影响甚大;应待热河秋收和东北雨季结束后,即8月中旬时,以最大的主力开始南下作战为好。
这个意见以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名义发向中央军委。7月22日,中央军委、毛泽东复电表示同意。
7月30日,军委又来电:“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经过反复酝酿,经中央军委批准,东北野战军把北上打长春的计划改变为南下北宁线作战,确定了打锦州的决心。改变作战方针后,东北野战军开始了一系列大战前的准备工作。
8月14日,东北野战军与东北军区正式分开,野战军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负责,随主力南下。29日,东北野战军以林、罗、刘、谭的名义发出南下作战的《政治动员指示》。指示强调:暂时放弃攻击长春,而以最大主力南下,向北宁线挺进,是为了坚决歼灭分散于北宁线上守备的敌人,切断与摧毁东北敌人与华北的联系,求得加速全东北解放早日到来。
9月1日,东北野战军在原第一、第二前线指挥所机关的基础上,组建了东北野战军第一、第二兵团。第一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华;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黄克诚。为了适应新的作战任务,东北野战军将原有的东线、西线、北线三个后勤司令部改编为五个后勤分部,倾全力保障大部队的供给。罗荣桓亲自抓后勤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各分部就筹集到了3000万斤小米、10余万斤大米、数百吨油料和被服。。东北野战军还动员了担架1。3万余副,大车3。6万余辆,组织了由省、专区、县负责人率领的火线参战民工9。6万人,加上后方支前的民工,总计达到160万。
9月7日,中央军委、毛泽东发电,指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要他们做好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东北野战军总部分别向各纵队、独立师下达了作战命令和动员指示,在北起长春、南至唐山的千里战线上,展开了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在北宁铁路线上,东北野战军以第二、第三、第四等六个纵队和三个独立师及一个骑兵师的兵力,长途奔袭,分别包围了北宁铁路线上锦州至唐山间各国民党军防守据点;在北线,以第十二纵队和六个独立师执行继续围困长春的任务,并以一个纵队在开原地区准备阻击长春之敌突围和沈阳之敌北援;战线的中段,即沈阳地区,东北野战军以第五、第六、第十等四个纵队及一个骑兵师位于新民西北地区,监视沈阳之国民党军。作战命令下达后,东北野战军数十万大军如离弦之箭。执行长途奇袭的部队,夜行晓宿,封锁消息,分别采用铁路输送和徒步开进等运动方式,向预定战场开进。少数部队则担负战略佯动,大造声势地向长春方向前进,以迷惑敌人。
9月12日,南下北宁线作战开始。。至9月29日,东北野战军先后攻克了河北境内的昌黎、北戴河和辽宁省的绥中、兴城,切断了辽西走廊,将锦州义县的国民党守军包围。战事发展顺利!然而,头绪纷乱,喜中亦有忧。
9月25日,林彪、刘亚楼得悉沈阳国民党军正用空运将第四十九军增援锦州,于是命令第八纵队用炮火控制、封锁锦州机场。哪知,26日八纵回电询问:“锦州有两个机场,东郊机场已几年未用,西郊机场正在使用,请示应封锁哪一个机场?”
刘亚楼一看八纵电报勃然大怒。大骂一声“吃草的”!的确,八纵的这个电报是够“迷糊”的。刘亚楼改派九纵控制机场。两天后,第九纵队炮营轰击了西郊机场,击毁飞机五架,阻止了沈阳向锦州的空运增援。
9月30日,毛泽东得悉此事后致电东北野战军:“歼敌两万,毁机5架,甚慰。望传令嘉奖。”同时,电文中也告诫林、罗、刘、谭,“大军作战,军令应加严”。
鉴于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林彪下决心将指挥所迁到锦州前线。9月30日,林、罗、刘、谭率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有关人员组成的前线指挥所,自双城乘火车转移。
林彪、罗荣桓一行离开双城后,北上哈尔滨,又转向东南的牡丹江,至拉林站时,突然掉头北返,过三棵树江桥,由江北联络线转向滨洲铁路经昂昂溪南下。
从昂昂溪往南,铁路线逐渐向作战区域延伸,为了保证东北野战军指挥机构安全顺利南下,担任运输司令的郭维城亲自打前站,在林、罗乘坐的专列前检查线路,并亲自乘坐铁道摩托车在前面开路。
10月1日,东北野战军攻克义县,全歼守敌1万余人。在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候,炮兵司令员朱瑞在深入前线观察义县县城突破口时,不幸踩中地雷牺牲。
罗荣桓在途中得知朱瑞同志牺牲的消息,心情十分沉痛。红军时期,罗荣桓就同朱瑞在红一军团政治部工作过,八年抗战中,两人又在山东共事多年。特别是在东北的这三年中,朱瑞同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为组建和发展东北野战军的炮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罗荣桓满怀深情对周围的同志说:“朱瑞同志懂得炮兵,他亲自组建部队,训练干部,对炮兵事业是有建树的。”罗荣桓专门发电报给在通辽的后勤部政委陈沂,嘱咐其迅速回哈尔滨协助安排料理朱瑞同志的丧事。
10月2日,东北野战军前方指挥所专列夜行昼宿,走走停停,于清晨抵达郑家屯。在郑家屯以西的临时宿营地,前方指挥所人员正准备吃早饭的时候,值班参谋报告:“正东方向发现敌机一架。”
刘亚楼果断地命令所有人员立即下车,就地分散隐蔽。这是一架国民党空军的侦察机,在空中盘旋了几圈后,便飞走了。“看来沈阳的卫立煌还在摸我们的底。”刘亚楼望着消失在天际的飞机,自言自语地说。“报告,一○三,是不是继续前进?”作战科长尹健的请示打断了刘亚楼的思考。“一○三”是参谋长刘亚楼的代号。为了保密,东北野战军的主要指挥员都编有代号,一般以代号相称。林彪是“一○一”,罗荣桓是“一○二”,谭政是“一○四”。
刘亚楼回过身来,对作战科长说:“我已经请示过‘一○一’,他决定暂时不走,要机关人员在附近村落分散隐蔽防空。你告诉他们,架好电台后立即与军委和各纵队联络,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情况。”
经过一番紧张的忙碌,列车车厢已经分成数段散置于好几条铁路支线上,机关人员则分散进入隐蔽位置。天渐渐黑下来。晚上10点钟,见还未发出行动的命令,作战科长尹健又去请示。
刘亚楼小声对尹健说:“有新情况,要等军委回电”。接着,又补充一句:“告诉电台,注意收听军委来电!”
原来,在辽西方向,情况发生了变化。9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外围发起攻击后,卫立煌急调守备沈阳的第四十九军从空中增援锦州。
9月29日,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炮轰机场,阻断了沈阳向锦州的援助。蒋介石得悉后,亲自飞往沈阳,决心拼死守锦州,打通北宁线。在蒋的严令督促下,驻沈阳的第九兵团等部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从新民地区南下,自东向西驰援锦州。与此同时,蒋介石又调山东第三十九军的两个师,北平傅作义指挥的六十二军、独立九十五师和第九十二军的二十一师,分别由烟台、秦皇岛、塘沽海运葫芦岛,会同据守锦西的第五十四军及暂编六十二师,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由锦西北上,自西往东打,准备夹击进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部队。
当日,中央军委急电东北野战军,将国民党军增兵锦西、葫芦岛的情况作了通报。机要秘书谭云鹏将刚译完的“军委通报”送给林彪,这位东北野战军总司令沉思良久,气氛紧张起来。一个戏剧性的情况发生了。。
本来,在酝酿主力南下作战时,林彪就疑虑重重,迟迟下不了决心。当时,林彪的主要顾虑是:主力部队南下,实行远距离奔袭作战,缺粮缺油,一旦出现华北傅作义与东北卫立煌两头夹击,那么,苦心经营的重装备将无法撤出战场。一旦失去了这些汽车、大炮和坦克,东北野战军的火力会大受影响,推迟东北决战胜利的时机。林彪终于拍板定案,挥师南下之后,在原订的攻打锦州预案中,因锦西、葫芦岛方向敌人兵力不大,林彪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沈阳方向。在兵力部署上,除了集中主力准备攻锦州外,将战斗力强的第五、第六和第十纵队摆在沈阳以西以北的彰武、新立屯、黑山、大虎山一线,准备迎击沈阳出援锦州的敌军。而在锦西、葫芦岛方向,只放了一个战斗力不算太强的第十一纵。
然而,10月2日,蒋介石增兵葫芦岛,使驻守在锦西葫芦岛方向的国民党军兵力突然增至九个师,并且组成东进兵团,准备配合沈阳西出之敌,双向合击东北野战军,而眼下锦西、葫芦岛的国民党部队,距锦州仅50余公里,况且,两地之间有铁路、公路相联,其间无险可守。
林彪沉思良久,唤来了机要秘书谭云鹏,口述一份在日后引起一连串是是非非的致中央军委的电报:
得到新五军及九十五师海运葫芦岛的消息后,本晚我们在研究情况和考虑行动问题。估计攻锦州时,守敌八个师虽战力不强,但亦须相当时间才能完全解决战斗。在战斗未解决之前,敌必在锦西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抽出五十四军、九十五师等五六个师的兵力,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则该敌可能与守敌会合。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六十里,无隙可图。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长春之敌数月来经我围困,我已收容逃兵1。8万人左右,外围战斗歼敌5000余。估计长春守敌现约8万人,士气必甚低。我军经数月整补,数量质量均大大加强,故目前如攻长春,则较6月间准备攻长春的把握大为增加。但须多迟延半月到20天时间。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林彪审阅电文后,于10月2日22时交机要电台,以特急电报发出。此时进攻锦州的部队仍按原部署继续向锦州推进。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的专列亦于深夜继续前开。
10月3日清晨,罗荣桓和刘亚楼一同去找林彪。罗荣桓说道:“给军委的电报发出了?要考虑回师打长春?”林彪“嗯”了一声,说道:“准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两桌客人,你说怎么办?”罗荣桓说:“我们也调整一下部署,把围困长春和监视沈阳方向的部队调一部分到锦西方向来,怎么样?”
林彪说:“援兵不止西面这一头,更大的是东南的那个廖耀湘兵团。如果锦州久攻不下,两头敌人上来,这个风险太大了。”罗荣桓说:“从战役本身看,风险确实很大。但从全局看,是战略上的需要,冒险是值得的。军委一贯的思想是打锦州。再说,几十万大军突然拉回去。。”
林彪从椅子上站起,来回踱着步,转过脸来问刘亚楼:“参谋长的意见哪?”
刘亚楼肯定地回答:“还是应该打锦州!”
林彪思考片刻之后,唤来了谭云鹏,亲自交待:马上去机要处查一下,看昨晚那份电报发走没有,如果尚未发出,就扣下不发;如已发出,是否向中央机要局申明此电作废。
谭云鹏一溜小跑,直奔机要处。一查,因为是特急电报,机要处早已随到随译随发了。
西柏坡那边,中央机要局大概也已经译好电文并送给了毛泽东。要想申明作废,已不可能。
谭云鹏如实汇报,林彪一句话也没说。三位领导人都沉默不语。最后,罗荣桓打破了沉默说:“为了补救,是否重新给军委发个电报,申明继续打锦州。好在上次电报也没说死,只是强调了傅作义部增援葫芦岛,正考虑是继续打锦州还是回师打长春。”
林彪同意重新发一个电报,申明打锦州决心不变。对罗荣桓说:“电报是不是请你执笔?”
罗荣桓客气地说:“好吧,大家凑。”
于是,罗荣桓执笔开头,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边议边写,很快便起草好了致中央军委的电报。
10月3日上午9时,这份电报由机要秘书送机要处发出,重申了攻锦决心和部署:
(一)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们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之可能,至少能歼敌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间,即令不攻长春,该敌亦必自动突围,我能收复长春,并能歼敌一部。
(二)我们拟采取如下的布置: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之敌;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五、六、十、十二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以大、小、新、老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
电报发出后,林彪、罗荣桓一行已经到达彰武以北的冯家窝棚。西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