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 梦溪石-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脑袋凑在一起往里窥看,悉悉索索。

赵耘悄悄问:“哥,咱爹真的是负心郎啊?”

赵耕压低了声音:“你没仔细听吗,他是爹的小师兄,就是我们的小师伯。”

赵耘求知若渴:“为什么是小师伯,难道我们还有大师伯吗?”

赵耕心不在焉,眼睛透过缝隙盯着里面:“可能吧,咦,怎么凑得那么近?”

赵耘:“哪里哪里,我也要看!”

赵耕:“小孩子看什么,非礼勿视,没听过吗?”

赵耘:“你才是小孩子,让开……啊!”

两人的惊呼声中,门被打开,他们英明神武的父亲出现在面前,似笑非笑瞅着他们:“听墙角好玩儿吗?”

赵耕拉着赵耘转身就要溜:“我想起我们还有一篇大字要写!……”

赵肃抓住两人后领,笑眯眯:“你们这么出息,大字就不用再写了,改为青蛙跳一百下,和一篇策论吧,傍晚的时候我要看到那篇策论。”

第134章

元殊吃惊不小:“他们才多大,就开始写策论了?”
赵肃笑道:“只是让小孩儿写着玩的,不拘着格式条框,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加点儿感慨论述就成了。我这膝下二子,赵耕有些小聪明,但过于活泼跳脱,唯恐他长大之后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赵耘看似鲁钝,却反倒有几分大智若愚的味道,让他们没事儿写写东西,也好练练性子,综合一下。

待到傍晚,两个小屁孩将“策论”交上来时,元殊一看,那上头的字倒还写得有板有眼,只是内容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一个写的是“吾父师门之我见”,从赵肃的容貌到元殊的容貌作了一番细致的描写,最后下了总结,他们的师祖肯定是个“以貌取人”的人,从而推断出师祖年轻时肯定也是个玉树临风的人物。不用说,如此“离经叛道”、“古灵精怪”的内容,也只有赵耕写得出来。
另一个写的是“今日饭羹二三语”,讲自己早饭的时候吃了一道很好吃的菜,就去问厨娘是怎么做出来的,结果厨娘告诉他,这是她小时候出身贫苦人家,家里为了节省粮食,挖空心思拿野菜做的,当然现在这道菜,材料已经换了,不再是野菜野草一类。赵耘又问了厨娘一些她家乡的事情,得知现在民间拿野菜当饭吃的人家也不在少数,一到饥荒之年,野菜更成了稀罕的救命粮,他把这些都写了进去,又说如果有一天,全天下的人都不用吃野菜就好了。

看了两人写的东西,元殊这才明白为何赵肃会那样评价两个儿子。
确实,赵耕的灵性更多一些,不拘泥于寻常规矩,而赵耘偏于踏踏实实,却往往能想到深处去,以他的年龄来说,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结果隔日,更让元殊吃惊的事情又发生了。

一大早,内侍张宏抱着一个奶娃娃来了,随行的还有两名同样常服打扮的侍卫,张宏还带来了皇帝的口谕,说让太子今日出宫暂住这里,跟着赵肃,让太傅随意管教,不听话的话打板子也可以,一切由太傅裁决。
元殊听得一愣一愣,从未见过皇帝如此放心让人将太子带出宫又丢到臣子家里的,眼前这个两岁多的小娃娃,胖乎乎的脸上懵懵懂懂,还带着残留的睡意,明显不知道自己的境况。
而赵肃也面色如常地接下这个大麻烦,然后。。。。。。
让赵耕和赵耘带着小太子玩耍,只吩咐侍卫们在旁边看着,别让他们进行危险活动即可,其他随意。

元殊看着赵家两个小娃儿带着另一个更小的太子蹲在树下看蚂蚁搬家,再看赵家家长老神在在地坐在屋檐下看书的模样,有些无语。
“你这个太傅就是这么当的?”
“殿下还小,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学什么都太早,倒不如让他痛痛快快地玩,宫里头没有同龄人,跑到哪里都一大群人跟着,估摸着也是因为这样,陛下才把太子送到我这儿来的。”
“你就不怕被弹劾?”
赵肃笑得牲畜无害:“陛下做事隐秘,再说都察院都改革了,那些喜欢没事挑刺的言官被发配到地方去了,谁会吃饱了撑的跑到外面听墙根呢?“
“张居正呢?”
“这种事情无关痛痒,他不会拿来当把柄的。”

元殊又是片刻无语,然后才问:“你把所有事情都想到了,还有没有你想不到的?”
赵肃的目光从书上抬起来,认真地看着他:“当然有,老师的死我就想不到,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憾恨,可惜现在我有能力保护身边的人了,却挽不回岁月。”
“……”元殊将手放在他肩膀上按了按,带着安抚之意。
过去的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就像十多年前两人一起读书的岁月,那时候的他们踌躇满志,胸怀梦想,却也没想过未来会那样波澜壮阔,充满变数。

正如不远处的树下,三个孩子玩得正欢快,无忧无虑的脸上尽是笑容,他们也绝对无法预见自己将来的命运


元殊多年在地方上考评卓著,如今回到京城,自然也论功升迁,入了刑部。
刑部不是六部中最吃香的衙门,但却可以不引人注目,他与赵肃早就讨论过,如今内阁有了申时行与王锡爵等人,假使元殊再进了户部或吏部,必然会引起张居正和张四维的警惕,从而打草惊蛇,所以这个安排才是最妥当的。

万历八年初,皇帝正式下旨,拜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赵肃为太子太傅,同时加封内阁宰辅、建极殿大学士张居正为太师,赠上柱国。
同年三月,从全国两京、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等几处地方,收到关于一条鞭法的反馈条陈数十份,其中绝大部分是地方官吏反映执行艰难,又或新政弊端,皇帝命人将各份条陈分列出来,客观阐述意见的采纳并着令改善,诉苦或陈请取消新政的则不纳,并查处相关官员与地方大户勾结滋事等数十桩。
同年十月,原辽东游击贺子重,因功累迁至参将,受辖于李成梁麾下。

参将的地位在总兵、副总兵之下,这道任命是与其他边将升迁调任一道签发的,原本纯属寻常,没有任何引人瞩目之处,但远在京师,时刻关注着的张四维却得知了这个消息,并且大为高兴,对儿子张甲徽道:“果子很快就要成熟了。”


第135章

就在张四维父子纵论朝局之时,远在重洋之外的扶桑,同样有两人正坐在屋檐下的回廊上品论茶道。
“连歌曾写道:晨霜遍原野,秋色业已深。眼前景色,正如歌中所说,极凄极美啊!”小西行长笔直地跪坐着,抬头望向屋外飘落的黄叶,感叹道。
丰臣秀吉笑了笑,拿起旁边侍女刚刚煮好的茶汤,轻轻啜了一口,道:“唐土有诗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茶之妙处,叙之不尽,说之不穷。唐诗的精妙,在于寓意深远,纵观我大和历史,就从未出现过如此生动美妙的诗句。”
小西行长肃然:“唐土确实地广物博,人才辈出,但是如今的唐土,早已不是当年的大唐,而大人统一日本,各方人才都聚集在您麾下,比起占据了唐土的明国来,也分毫不逊。”

一片黄叶被风吹过,轻轻落在矮榻边上,丰臣秀吉执起来,手指拭去上面的灰尘。
“你知道,我统一日本是为了什么吗?”
小西行长跟随丰臣屡立战功,征战南北,是一个将领,却不是一个谋臣,闻言便有些接不上话,张了张嘴,半晌才道:“大人是为了大和民族的将来。”
丰臣秀吉赞许道:“你有如此见识,当真长进不少。大和民族有锐意进取的精神,我们不怕吃苦,更不怕死,无论生死,都该像樱花与蝴蝶那样绚烂璀璨,不负一生,然则纵观日本四岛,国土却尚不足唐土的十之一二,资源稀缺,人口众多,就算牺牲再多的性命,也不过是在这须臾小岛上争来抢去,平白浪费了吾辈大好时光。”
他叹息一声,续道:“千年以来,我大和民族,一直为西边那片陆地的附庸。大化年间,孝德天皇就曾经对遣唐使说过,对唐帝国务须言语必和,礼意必笃,毋生嫌疑,毋为诡激,堂堂天皇,竟要如此卑躬屈膝,何其令人感慨!”

小西行长的神色越发肃穆,腰身挺得笔直,凝神听着他说的每一句话。
“日本虽小,胜在生机勃勃,反观唐土,如今的明国经过两百多年,已经形成日渐腐朽之势,他们的官员,成天只想着讨好皇帝和捞钱,他们的皇帝,有的沉迷于女人,有的沉迷于道术,现在在位的万历皇帝,听说倒是雄心勃勃,可惜国内弊病丛生,就够他喝一壶的了,他们的军队腐化落后,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振作起来。所以,弥九郎,统一日本,只是一小步,却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也并未意味着你们的成功,日本需要崛起,大和民族需要崛起,希望就在朝鲜,就在唐土!”
他顿了顿,看着手上的黄叶,慢慢攥紧手指,把叶子揉入掌心,想是在对小西行长说,又似在对自己说:“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地图!”

小西行长无疑被他这番话所感动,任何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将领,都不能不为丰臣秀吉的这番话所感动。他蓦地弯下腰,伏地身体,额头在地上重重叩了一下。
“弥九郎誓死追随大人!”


就在此时,侍女跪在门外禀告,说有一位尼德兰商人带来重要信函,说想求见大人。
区区一个佛郎机商人,怎么有资格来觐见自己。
丰臣秀吉皱了皱眉,却没说什么,还是接过那封信,打开。
不过片刻,他的表情就从不耐烦转而露出笑意,小西行长暗暗惊奇,也不敢吭声。

丰臣秀吉笑道:“想要睡觉,就有人递上枕头,真是天助我也,你且先下去吧,我要会会这位使者。”
来者身材高大,一头红发,不是侍女以为的佛郎机人,而是当时被明朝称为红夷的尼德兰人,也就是后来的荷兰人。
对方不会说日语,所以随身带了一位翻译,进来之后按照日本的礼仪鞠躬,问候,跪坐,显然事先练习过,这让丰臣秀吉又多了几分好感。
“很高兴来到这里,在下是明克。范德里恩,感谢尊敬的摄政王在百忙之中拨冗接见我。”

丰臣秀吉挑眉:“我只是关白摄政,不是王族,不用称呼我为摄政王。”
明克笑了笑:“在明国,大人这般的地位,大权在握,连天皇都要对您俯首,只有摄政王这样的称呼才配得上您。”
好话人人都爱听,虽然丰臣秀吉没把他的话当真,但这无疑不会让人反感。
“你在信函上说,你有值得我接见你的价值,会为我提供我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明克狡黠一笑:“大人希望得到什么?”
丰臣秀吉并不着急:“那就看你们能给我什么了。”
“我们能给大人的,绝对比您想象之中的还要多。”明克接过侍女递来的茶,道了一声谢,目光在对方露出半截的雪白颈项上停留了片刻,才恋恋不舍地挪开。

“大人,我虽然只是一个商人,但是您知道,我的身份,不仅仅是行商,有时候也可以代表尼德兰。”
丰臣秀吉点点头:“我知道,我曾经与你们国家的商人打过交道,从他们口中听说你的大名,然则照你信上所说,你们希望占据明国的濠境,那么你应该去和明国的朝廷打交道,让他们把濠境从佛郎机人手里拿过来,日本距离濠境不止千里,与我说,又有何用?”
明克哈哈大笑:“明国人有句话说得好,叫打开天窗说亮话,大人,我听说您有攻打朝鲜之意,实不相瞒,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以为您提供更加精良的大炮和火枪,助您一举攻下朝鲜!”

136章

丰臣秀吉出身农家,而非世家大族,这决定了他行事风格不会拘泥于身份,有时候一着急上火,说话甚至会带上他的尾张方言口音。——这一习惯一直被京都的贵族暗地里诟病和耻笑,但这些细枝末节,并不影响他身为一个枭雄所具备的素质:聪明、野心、气魄。 
他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头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尼德兰火器闻名于世,那我们呢,日本又需要付出什么?” 
明克笑道:“大人只需付一点小小的报酬,比如说派人骚扰大明沿海,与我们一道攻下濠境。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做过详尽的调查,自从濠境被葡萄牙占据之后,明国就彻底放手不管了,而如今濠境的仅有五十名葡萄牙火枪兵和一百多个能上战场的葡籍士兵,无论如何不会是尼德兰的对手,在战舰和巨炮下,他们只会化为灰烬。等我们成为濠境的新主人,接手了这条从明国到日本,途径苏门答腊的黄金航线之后,尼德兰将会成为日本最好的贸易伙伴,我敢担保,届时日本每年的收入。会比现在多一倍,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无论是丰臣秀吉,还是当时明朝的大多数人,他们的目光仅限于自己所能看到的那片前景,对于他们来说,濠境这个不过巴掌大的地方,有什么好争的,葡萄牙人要,给他们就是了,犯不着大动干戈,谁知道现又来了个尼德兰,想要跟葡萄牙争这个小小的地方。 
但如今明克的这番话,无疑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他们为何要和葡萄牙争夺濠境。 
在当下的欧洲,葡萄牙、西班牙不思进取,将海上贸易获得的黄金白银全数投入在上层贵族的奢侈用度中,对资本主义萌芽视而不见,其结果是海权被削弱,被新兴的尼德兰赶上来。 
强大起来的尼德兰,同样把目光投向远东这片让葡萄牙攫取了巨额利润的土地,于是濠境这个不被当时东方人重视的地方,就成了尼德兰人最理想的中转站和港口。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现在的明朝水师还不足以抵抗尼德兰舰队,要趁明朝没有意识到濠境这片地方的重要性时,先把它拿下来,否则以后庞大帝国一朝觉醒,这种难度必然加倍。
明克的话让丰臣秀吉大大心动了。 
他不是一个目光狭隘的统治者,恰恰相反,他的野心非常大,而客观的说,统一日本,征服朝鲜,进而再盘算中国的这种策略并没有错误,只不过丰臣秀吉本身太过心急,而在丰臣秀吉之后,又没有一个人有他那样的魄力和目光。把一件几百年也未必做到的事,压缩到十几年内就希望实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