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民族的皇帝-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失败被刑后从腹中育出了禹。禹治水成功,娶涂山氏女,生子启。后来启代益为君主,建立了夏王朝,禹遂为夏宗神。《国语…周语下》则说因禹治水有功,上帝嘉奖他使有天下,并赐姓姒,称有夏氏,故《郑语》称之为“夏禹”。

    《天问》中和鲧、禹同时提到的另一个神是共工。“共工”和“鲧”可能是同一神名的分化,而共工(鲧)是姜姓族的宗神。姜姓族即羌族,亦即当时的西戎(其族自称羌被称戎)。禹之为夏宗神,实际是由先为西戎的宗神来的,故曾称为“戎禹”。羌族九州之戎的一支,曾步其前辈黄帝族的前进路线,东进创造了夏文化,形成为夏族。禹也由原来羌戎的宗神成为夏的宗神。夏族把自己的宗神宣扬为敷布土地,奠定山川的天神,商、周也都一致尊信。而羌戎的另一支四岳族为夏的姻亲氏族,曾协助过禹,它的宗神鲧(即共工)遂亦为夏族所尊奉。当二族宗神安放在同一祭坛时,因鲧的时间在禹前而排列在前,遂演化成父子关系,并附以动人的神话传了下来。

    在chun秋文献中,禹的业绩除敷土、治水之外,又增加了划分九州的传说。战国文献中,禹还被崇奉为社神。而到儒、墨两家著述中,禹和尧、舜被推崇为古代实行禅让的三个圣王。儒家编《尧典》颂扬他们,并称禹为平水土的“伯禹”;又将一篇地理名著加工成《禹贡》,作为记载他治水分州的经典。《墨子…兼爱》则宣扬他治水的盛业。还有人编造了他辛苦治水十余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禹遂成了从茫茫洪水中拯救人民的“大禹”,受舜禅位而为天子。

    作为历史人物的禹,可以这样理解:他是起自西北进入中原的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首领。或者后来被神化为宗神;或者以他在本族中的威望作为本族原有宗神的化身出现,承用了宗神的名字。他和东方鸟夷族部落中杰出的首领尧、舜,由于民族融合而结成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他们处的时代正是由部落联盟制的极盛走向解体的时期。

    在古籍和传说中,夏禹的治水事迹十分动人。《尚书…益稷》称:禹娶涂山氏女,结婚后生子启,“启呱呱而泣”,禹顾不得照抚幼子,径自治水而去。《史记…夏本纪》说:“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韩非子…五蠹》记载:“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时至今ri,黄河两岸仍广泛流传着夏禹治水的传说:如宁夏的青铜峡,晋陕之间的龙门,伊水流过的伊阙,都说是禹用神斧劈开;著名的黄河三门峡砥柱石及三门——神门、鬼门、人门,也说为夏禹所凿,甚至鬼门岛上的两个圆坑,也被说成禹从狮子头骑马跃过三门时,马失前蹄所留下的印记。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吟咏夏禹治水的诗篇。夏禹公而忘私、不畏艰险驯服洪水的业绩,成为中华民族jing神的象征。

    在公元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中国的广大地域江河泛滥,洪水滔天。人民遭受洪水灾害,田地房屋淹没,老百姓流离失所,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当此危难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舜,急命鲧(夏禹的父亲)去“平水土”——治理洪水。鲧采用了“水来土掩(堵)”的方法,作了九年的漫长岁月,结果劳民伤财,事功无成,终归失败。受到部落法规处理,处以死刑。尔后,四方部落的酋长和大多人众又向舜推荐夏禹继承其父的治水业务。夏禹原是夏后氏部落首领,故称夏禹,也称大禹。夏禹沉痛地感到父亲因水而死,下决心要征服洪水。并总结前人及其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由ri夜思考,cāo劳实验,从中得到改变治水的好方法,即改变“水来土掩”的旧法,而采用了“凿山导流,疏通壅塞,引江河洪水入沧海”的疏导方法,从而,夏禹同他的助手契、后稷、皋陶、伯益等人带领人众,从四川的岷江开始治水,随即治理湔江、通口河(四川北川县境内)、嘉陵江(四川境内),又转向黄河、淮河、长江而富chun江、钱塘江等大江流域。特别是“凿龙门”(今山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的龙门山,即“晋陕峡谷”)、“辟伊阙”(今河南洛阳市南12。5公里处,两山相峙如阙门,伊水径流其间)。工程浩大,使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夏禹同人众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不辞辛劳地终于完成了凿山导流的任务。传说夏禹新婚后辞家,在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乃至连他的妻子(涂山氏)生孩子也没有回去看一眼。其勤政劳苦忙碌的情景可见。由于夏禹治水的努力,水患终于平息。部落酋长和人众,一致推选夏禹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又因为:传说舜在位61年,活了110岁,在巡视南方的途中死去,所以,继承舜为首领的就是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大禹,大禹是夏族(夏后氏)人,国号称为夏,就是中国历史上夏朝之始。

    夏禹继位后,把中国的疆域分为九州,收集各地的青铜,铸造了九鼎,作为统一的象征。

    夏禹的为人和勤政,有许多故事是令人钦佩的。夏禹唯恐他的为人处世、修身治国的道理不明白;对自然或社会一切事物的义理看问题不熟悉;对处理国家事务有无不妥当的地方;对国家社会各行各业的隐患和忧事是否全知道了;对刑事案件、诉讼监狱的事是否及时办理完善了。这一问题,都在夏禹头脑里无时无刻地萦绕思虑。但是四方部落和众多百姓,离他驻地远近不一,同时又少有机会向他当面直言有关问题。所以,夏禹对全国各地、各方面的情况、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了解和解决问题,把国家事务办好。为此,他就作了一套“揭器求言‘”的办法和设施。所谓“揭器求言”,就是在门外悬挂钟、鼓、磐、铎、鉊五种乐器,。有人来求见他,根据要反映的内容,只要敲其中一件乐器就行了。他对民众宣布说:“有人要告诉我为人治国的道理就击鼓;讲解事物的义理就撞钟;报告公事办法就振铎;说明社会忧事就敲磐;要办诉讼案件就摇鉊。”此后,夏禹在住房里面听见哪件乐器响了,就知道来人要反映哪一方面的事情,提哪方面的意见。据说,夏禹为了接待前来访问的人,经常是“一馈而十起,一沐三握发”——即吃一顿饭站起来十次,洗一次头发三次手握湿发同人谈话,决不慢待来访的人。

    这个故事,虽然是传说,但是反映了夏禹的为人勤政的jing神和人民的愿望。夏禹是圣人,聪明过人,而且能这样对待来访的人,国家社会的事务,就没有一件不知道,四方民情,也没有一丝一毫壅蔽他的耳目。所以,夏禹有此大智,夏朝的兴盛同他的为人勤政jing神是分不开的。从而,我们不难理解,作为一个领导人,如果能千方百计搜访民情,虚心听取各种意见,他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官僚主义者,一定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传说古帝王尧曾经说过:“一民饥,我饥之也;一民寒,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我陷之也”——即是说,一个老百姓遭受饥饿,也等于自己遭受饥饿一样;一个老百姓遭受寒冷(无棉衣过冬),也等于自己手寒冷一样;一个老百姓犯罪了,也等于自己坠落了,自己没有尽到教育人民的责任。这种自我批评的jing神品质,在夏禹的身上也得到继承。具体事例是:

    有一次,夏禹外出巡视,在路上看到一批被押解的犯人。这些犯人双手被捆绑,像牛马一样地被驱赶。夏禹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便从车上下来来,问这些犯人的犯罪经过。听了犯人的陈诉,他竟伤心地哭泣起来。随行人员看到这种情景,觉得很奇怪又不能理解。有人就问夏禹说:“这些人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是因为他们不讲理,不守法,应当受惩罚。你为什么同情怜悯他们,还要惋惜痛哭呢?”夏禹回答说:“尧和舜做领袖的时候,能以德感化人,全体民众都以尧舜之心为心,安分守礼,自然都不违法犯罪了。现在我做全国的首领,不能以德感化人,每个百姓都以私心为心,不讲道理,不守法规,任意做犯罪的事。所以,犯罪的虽然是他们,其根源却在我的身上,这就是我伤心悲痛的原因。我不是怜惜犯罪的人,而是痛恨我的德行远远不如尧舜啊!”这个故事,就是传说中的夏禹“下车泣罪”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夏禹所说的话也许幼稚可笑。而从史书记载来看,当时己有了官吏、军队、刑罚、。监狱,己具备了国家的雏型,犯罪无疑是利害冲突的结果。而把这种社会不安、人民疾苦,看做是领导人自己的失误和无能,从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jing神,仍是极可宝贵的,也是一个作领导者的良好借鉴和自我教材。

    传说夏禹在为人勤政方面,最能见微知著,因之主张防微杜渐,消除隐患于未然。不愧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又有个故事中说:当时,有一个名叫仪狄的人,以善酿佳酒闻名遐迩。有一次,仪狄把自己酿的酒献给夏禹品尝。夏禹饮了仪狄的酒,觉得甚为甘美。但是夏禹却自思又联想到有关国家兴衰问题。他说:“后世之人,必有因纵酒而导致亡国的事情发生啊!”此后,夏禹就对仪狄疏远了,甚至于不准仪狄再来进见,并下令宫内不许饮酒。这个传说就是“戒酒防微”的故事。

    根据研究,古代祭祀神灵,供奉祖先,宴会盛典,都少不了酒。但纵饮过度,不但内生疾病,而且外废政务,以致乱亡之祸势不可免。所以,夏禹谨始虑微,预以为戒。不料,夏禹戒酒防微而所说的话,果真说准了。他的末代子孙夏桀,荒谣无道,终ri纵饮。这个暴君竭百姓之财,作琼宫瑶台,设酒池肉山。传说酒池里可以行船。糟堤十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后来,夏桀终于在醉生梦死中削弱了自己的统治,被商王朝的杰出领袖成汤攻伐夏桀,史传“汤伐夏桀”即是,取代了夏朝的统治。

    注:夏禹为人勤政的传说系根据明朝大学士张居正、吕蒙阳所撰《帝鉴图说》为依据,并按学者冯广裕先生语体编辑此书抄录,由笔者再加整理而撰成此文。

第十四章 启

    在位29年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启的晚年,生活ri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

    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启,母涂山氏。屈原的《天问》中载传说说,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启后就死了。禹死后,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有的史学家认为禹是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

    启夺位后,攻杀禹选定的继承人伯益,开创了世袭的由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和启同姓的有扈氏部落(在今陕西省户县)不服,启发兵攻伐,被有扈氏打败。为了赢得民心,启便严于律已,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生活;还尊老爱幼,任用贤能,然后在人民的支持下,他再次出兵攻灭了有扈氏,巩固了王位。这以后,他又义反以往的作风,生活变得腐化起来,整ri饮酒作乐,歌舞游猎。传说他曾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

    启的年纪老了,他的几个儿子激烈地争夺着继承权。小儿子武观(一说为幼弟)因为争得最凶,启就将他放逐到黄河西岸(今陕西义带)。武观聚众反叛,启派大将彭伯寿带兵将他打败,并押来见启。武观只好认罪服输。不久,启因为荒yin过度而病死。

    黄帝之后的诸多帝王,如颛顼、帝喾、尧、舜等领地均在禹州。其中大禹在禹州活动最频繁,最长久,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为夏伯,把他的领地虞邑赐予大禹,改名夏邑。夏邑便是今ri之禹州。在城南三峰山左边建有夏亭城。帝舜故世后,大禹即天子位,国号夏。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夏帝禹故世后,传位于舜的儿子伯益,伯益虽承帝位,一则因为辅佐大禹的时间很短,二则没有能够把天下治理好,故而诸侯们纷纷离开伯益,另行朝拜禹的儿子启。不久,启即位于夏邑。史家言:尧舜传贤,禹传子。

    夏帝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上古颇有作为的帝王。自大禹治水起,氏族首领会盟制度逐渐变为zhong yāng集权的家天下制度。从应龙氏族来讲,鲧、禹、启都是为治水做出重大贡献的氏族首领。历经三代治水奔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推动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最早的历法纪年,诞生于五帝时期,到大禹时期更趋于完善。时下沿用的夏历,俗称yin历,就是夏代创造出的历法。自尧舜时有年的记载,至禹时有ri月的记载。

    夏启会诸侯于城北诸侯山(无梁镇北),大飨诸侯于钧台(梁北镇杜岗寺村)。从大禹时代起便出现了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赋税条律。禹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活动中心。国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夏朝第三帝名相,被大臣寒浞逼杀,致使夏统治中断40年。少康帝中兴,改都纶邑(今顺店镇康城村)。最后一帝桀,将商部落首领汤囚禁于钧台(在梁北镇杜岗寺村)。据“中国监狱史”记载:中国第一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