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津湖-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军涌现出了一股浓浓的还乡热,麦克阿瑟同陆军参谋部商谈把第8集团军的一些部队送回美国还是送往欧洲的问题。五角大楼告诉麦克阿瑟,取消原定10月和11月增援朝鲜的计划。仅仅几周之前,他沃尔顿·沃克还亟不可待地要求补充弹药,可是他现在又告诉麦克阿瑟,他的弹药已绰绰有余,以后来自美国的弹药船应改道去日本。麦克阿瑟欣然接受,命令装载着105毫米和155毫米炮弹以及航空炸弹的6艘舰船返航夏威夷或美国本土。前线部队则更为乐观,甚至已经讨论起感恩节是在东京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过了。当后勤部门分发战地消费合作社的礼物价格单时,许多士兵都把它们扔掉了,他们打算在东京而不是在战地采办年货。有些部队更是刀枪入库,准备打道回国了。
    实际上在对待是否要越过三八线的问题上,不仅是沃尔顿·沃克这些战地指挥官们,远在太平洋对岸的杜鲁门政府也一直是举棋不定。其中关键取决于中国人的态度。在10月份最初的日子里,外交途径传来了中国总理周恩来的声音,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中国将被迫对朝鲜进行干预。随后几天,周恩来更严正表示,美国人一旦入侵北朝鲜,将会遭到中国的抗击,中国绝不会坐视邻国遭受侵略而置之不理。让沃克将军神伤不已的是,共产党中国的态度被政府高层的大部分人当成恫吓而不屑一顾,他们越过了三八线,而中国人也果然出了兵。这一战略上的判断失误致使美国在随后的整个朝鲜战争中付出了5万余生命的代价。
    让沃尔顿·沃克等战地指挥官不满的是,麦克阿瑟不仅轻率地否决了前线部队有关中国人大批参战的报告,而且仍然不正视中国人全面干预的可能性,也不认为形势正在失去控制。
    4
    改写历史的机会往往只是短短的一瞬。在1950年这个冬季刚刚开始的10月25日上午,大韩民国第6师的一个营从温井向西北方向的鸭绿江运动,开始时行动十分顺利,几个小时就推进了十几公里,可是接下来就遭到了火力袭击。韩国士兵懒洋洋地跳下车,他们以为又碰到了北朝鲜的小股部队,只要赶一赶就会将他们赶跑。然而大祸临头了:他们碰上的是大批中国共产党骁勇善战的官兵。仅仅只是短短的几分钟,这个营的700多人就被击毙、击伤和俘虏400余人,当另一个团赶来救援时,也与为数众多的中国部队遭遇,一触即溃,他们丢掉了所有的车辆、装备以及全部三个炮兵连。两天后,韩国军队在该地区又投入了一个团,结果在夜幕降临以后的混战中,该团近4000人的部队仅有800余人逃了回来。紧接着,整个韩国第二军团被彻底击溃,被迫后撤60公里至清川江。与此同时,西边的美骑第1师、第24步兵师和英联邦第27旅也遭到中国人的大举围攻,伤亡惨重,仅在云山周围的战斗中,美军就损失了600多名军官和士兵,其中第8骑兵团的第3营全军覆没。沃克不得不将第8集团军的所有部队全部撤往清川江一线掘壕固守。 
        《长津湖》(10)
    由大韩民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写出版的《韩国战争史》对此有精彩的记述:
    历史性的仁川登陆作战成功后,国军和联军发起总反攻,一举突破三八线,以破竹之势北进,10月10日攻陷元山,10月19日进入平壤,10月26日占领楚山,11月30日占领惠山,前出到韩满国境,胜利的气势达到了顶点。就在这梦寐以求的国土统一即将成就的时候,祸从天降,遭到了中共军大兵团的进攻,战局发生逆转,我军不得不冒着朔风雪寒,饮恨全面撤退。
    尽管如此,麦克阿瑟依然态度乐观。让沃尔顿·沃克等战地指挥官不满的是,麦克阿瑟不仅轻率地否决了前线部队有关中国人大批参战的报告,而且仍然不正视中国人全面干预的可能性,也不认为形势正在失去控制。他的结论在于,直到目前,所有中国人的军事行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需要,因为从战术的观点来看,目前中国全面干预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而且中共从未有过与一个主要的军事强国进行实际战争的有效经验。因此,联合国军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他们需要稳住阵脚,他们前进的方向依然是北方的鸭绿江而不是南边的三八线。
    麦克阿瑟是个一旦打定主意就不能随意改变的人,沃尔顿·沃克对此心知肚明。他深知这位德高望重的将军从东京的联军总部飞抵清川江,其用意显然一目了然。作为战地指挥官,他有权提出建议;但是作为第8集团军司令,他只能听命于麦克阿瑟的指挥。
    沃克现在已经初步了解,与第8集团军正面交战的中共军队绝不是麦克阿瑟所嘲弄的“一帮亚洲的乌合之众”,他们军纪严明,训练有素,骁勇善战,斗志高昂,虽然武器装备的质量十分低劣,没有重武器,但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善于在夜间发起进攻,总是百折不挠地穿越那些无法通过的山区,渗透到联军部队的后方,将联军部队分割包围,然后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在清川江沿岸,麦克阿瑟坐着吉普车,大约用了6个小时视察前线,用他的乐观和笃定鼓舞士气。视察结束后,当他再次登上盟军最高司令号座机时,却突然命令飞机驾驶员向西边的海岸线飞,然后顺着鸭绿江向北飞。这个随心所欲的临时决定使得飞机上除了阿尔蒙德以外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这意味着这位联合国军的最高统帅将冒着被击落的风险而去中国的边境上巡游。
    下午晚一点的时候,盟军最高司令号座机终于飞临鸭绿江上空,机翼下依旧是贫瘠而又荒凉的苍茫大地。弯弯曲曲如同缎子般闪亮的江水受了两边冰雪世界的压迫,显得备受束缚和桎梏。白山黑水,残阳西斜,神秘而又不动声色的中国东北大地向无边无际的远方伸延。
    机舱内一时鸦雀无声。 
        《长津湖》(11)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麦克阿瑟不愿佩戴降落伞其实是有某种道理的。与其降落在这冷酷无情而又神秘莫测的荒郊野岭,倒不如在飞机上呆着更好。
    还是麦克阿瑟打破了短暂的平静。在往南返航的飞行途中,他要求沃尔顿·沃克重新制定新的进攻计划,并要阿尔蒙德第10军所指挥的美7师和陆战第1师在东线开始新的行动。
    “告诉史密斯那帮陆战队小子”,他用烟斗指着脚下的地面,声音洪亮地说道:
    “他们的目标是这该死的鸭绿江。”
    詹姆斯·爱德华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他在这一天的《前线日记》中写道:
    虽然发生了与中国人的战斗,但是看起来形势依然十分乐观,麦克阿瑟将军的既定目标没有丝毫改变。他是一位信念坚定的人,在他看来,突然出现的中国人仅仅只是推迟、而不是改变了他的计划。
    当盟军最高司令号座机重新在坑坑洼洼的跑道上起飞并消失在远方的天空之后,沃尔顿·沃克中将轻声地说了一句:
    “简直胡闹。”
    “你说什么,将军?”爱德华问道。
    沃克径自走向自己的吉普车,没做任何回答。
    阿尔蒙德一直举手敬礼,直到飞机远去。在驶往第8集团军指挥部的吉普车上,詹姆斯·爱德华感叹着麦克阿瑟的所作所为。“德高望重。”他用这几个字进行了概括。
    “是啊,”阿尔蒙德接过话茬:“他的资历很高,非常高,仅次于上帝。”
    张仁清也想到事发突然,部队准备的时间很仓促,会带来许多困难。好在毛主席有指示,开到徐济线以后进行整训,经过整训,部队的准备将会更完整、更充分。
    5
    天津车站,震耳的锣鼓似乎越敲越响。
    范书宝从朦胧的睡意中醒来,他不知道车外发生了什么,披着大衣走到站台上。满世界花花绿绿的标语把他吓了一跳,这儿已经热火朝天干上了,他们却还在对部队保着密。范书宝的第一个反映是转身上车,向师长政委报告。 
        《长津湖》(12)
    黄天柱向修远还躺在木头椅子上睡觉,这时候刚刚被外面的喧闹声吵醒。黄天柱没有睡好觉,嘴里头鼓鼓囊囊,一脸的不高兴。看见匆匆而来的范书宝,劈头就说:
    “什么鬼动静,连个觉都不让人睡!”
    范书宝说:“不好了,都暴露了。”
    “什么都暴露了?”黄天柱迷迷瞪瞪地问。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全公开了。”范书宝有些担忧地大叫。
    “你说什么?”黄天柱一把掀开大衣,坐直了身子问。
    范书宝说:“你们快去看看吧,大喇叭喊得热火朝天。”
    向修远也起来了,他顾不得问什么,披上大衣,随着黄天柱范书宝快步来到外面的站台上。
    果然是满目标语,热闹非凡。各个闷罐子车厢都打开了车门,部队有的拥挤在车门口,有的下到站台上,倾听观望,交头接耳。黄天柱听了一会,对向修远说:
    “真他妈操蛋,我们还没有公开,他这里倒嚷嚷上了。”
    向修远倒很沉稳。他对黄天柱范书宝以及随后下来的张之白等几个人说:“早晚的事情,晚公开不如早公开,早点动手反而更主动。”
    这时候一个军作战科的参谋气喘吁吁跑了过来,交给黄天柱一张纸条,上面只有寥寥草草的四个大字:立即动员。署名是张仁清。
    张仁清是黄天柱他们这个军的军长兼政委。军作战科的参谋拿着张仁清的手写命令在车站上呆了整整一夜,把张仁清的指示传达给路过的每一列军列的最高指挥员。
    师医院的闷罐子车厢里一如往日的欢声笑语,不同之处在于多了一些激愤和昂扬。如同吴铁锤预料到的那样,他和欧阳云逸的这个营就是一堆干柴,一经烈火的点燃便熊熊燃烧起来,车头车尾一片嗷嗷叫唤。虽然他们暂时还不知道未来的交战对手会是哪一路的敌人,但既是美国鬼子就统统都是纸老虎,表面上来势汹汹武装到牙齿,实际上经不住敲打,一戳就破。
    一切来得那么突然,一切都是在仓促和匆忙之中开始的。 
        《长津湖》(13)
    两个月以前,军长张仁清的部队还在吴淞口以外的海上进行渡海训练,以迎接即将到来的解放台湾的神圣时刻。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朝鲜还是一个远在天边的国家,他丝毫没有想到过自己的部队会去往那块陌生的土地。而就吴铁锤欧阳云逸这些基层指挥员而言,他们更不可能知道朝鲜的战局,也从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放下眼前的台湾去朝鲜同以美国人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
    这一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张仁清等作战部队的高级指挥员也多少了解一些情况,但是又都认为这个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战争离他们很远,即使情况复杂或者恶化,也还有东北边防军,而他们的任务是攻打台湾。7月中旬,作为军长兼政委的张仁清曾带着几个师的政委到上海参加华东局党委的扩大会议,可是会议刚刚开始不久就突然中断了原定议程,通知陈毅等华东局的主要领导紧急赶赴北京去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大家一时不明究竟,但也猜测到中央政治局的会议可能与朝鲜有关。可是使张仁清没有想到的是,战局的发展变化是如此之快,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命令很快就来了,但不是要他们去东南方向的台湾,而是去东北方向的朝鲜。
    9月7日,张仁清又一次到上海参加兵团会议。兵团首长讲话后,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传达了中央军委的决定:九兵团即刻解除攻台训练任务,开赴山东兖州地区训练整补,做好入朝参战准备。9月8日,毛主席电令:
    九兵团全部可以统于10月底前开到徐济线,11月中旬开始整训。
    军令如山。在这个荷花正当红金谷正当香的季节里,全军紧急收拢部队,清点移交物资,拟定开进计划。10月7日,全军所属各师即由上海的黄渡、南翔、江苏昆山等车站分别登车,浩浩荡荡地向北开进。不过对于即将到来的入朝作战,为保密起见,这时候还只有师以上的干部了解掌握,而部队并不知情。吴铁锤欧阳云逸他们接到的通知只是训练整补,被告知“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练兵”。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变化,张仁清也处之泰然。不过他也想到事发突然,部队准备的时间很仓促,会带来许多困难。好在毛主席有指示,开到徐济线以后进行整训,经过整训,部队的准备将会更完整、更充分。想到这里,张仁清放下心来。他靠在硬邦邦的座位上,把脸转向车窗外的初秋。 
        《长津湖》(14)
    可是让张仁清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战局的迅速发展,徐济线的整补训练最终成为了纸上谈兵的设想。
    一趟一趟的闷罐子军列走走停停,走了7天之后,终于在徐州济南之间的曲阜、兖州、泰安一线停顿下来,部队下车,装备卸载。
    可由于战局的变化,到达曲阜5天后,毛主席中央军委电令九兵团的三个军火速开往东北边防,原定于徐济线进行整训的计划被完全打乱。张仁清这个军奉了兵团命令,立即开抵吉林梅河口集结,进行短期整补后即入朝作战。来不及过多的准备,所属4个师既由徐济线的姚村、曲阜、兖州、邹县等站上车,依次北上,为兵团后卫。一切都乱了,好在到了东北之后还可以进行短期整补,张仁清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没想到随后的战局急转直下,九兵团的十几万人马未能等到发放棉帽子棉手套大头鞋的日子,也未能在东北的吉林梅河口地区集结和短期整补,他们就穿着曲阜兖州和泰安一线领到的南方的夹衣,直接开向了冰天雪地的北朝鲜的长津湖。
    张仁清明白,取消整补换装计划,将意味着几万人的部队没有棉帽子棉鞋棉手套棉大衣,他们将要穿着南方部队的单薄冬装在朝鲜的高寒地带作战。
    6
    张仁清军长的部队及其九兵团兄弟部队的两个军奔波在关外大地上的时候,奥利弗·史密斯的陆战1师刚刚结束了黄海日本海的“悠悠行动”而在元山港正式登陆。依照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计划,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