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千古中医故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伲部赡懿蝗ヒ质且桓龌蛉还叵怠K哉飧鎏岢鲂滤档娜耸导噬鲜前鸦蛉恍砸蚬渤杀厝恍砸蚬虼宋宜担儆秀B呒
第三,养病之说,纯属强词。杀了华佗以后,曹操说华佗可以治好我的病,他不治,有意地养着病。当医生养着一个病人的病,不给他除根儿,这个话也不能成立,这叫强词夺理。你想想,曹操是以养病加罪于华佗,假如华佗能够除根儿的话,能够给曹操除根儿的话,他为什么不以断根而求官呢?假如他想做官的话,那我干脆一步到位把你病治好,断根求官嘛。所以养病之说也不能成立。
第四,华佗是乐于从医,而不是耻于为医。华佗确实早年作为一个读书人想为官,但没有做成,后来做了医生。但是,在行医的几十年间,华佗跟医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知道乱世之中的老百姓非常需要良医。我们可以举三件事,华佗身入狱中,临死之前还把一部医书交给狱卒,想传下来,他告诉狱卒,这部书可以活人,所以一般人都称这个书叫活人书,但是狱卒害怕曹操的法律严酷,没敢接受,华佗就一把火把这个医书烧了。一个医生在临死之前还想把自己总结的医书传下来,他是乐于为医还是耻于为医呢?第二个例子,有一次华佗在路上走,突然听见一个人痛苦地呻吟,华佗就立即停下来,主动上去看他一下。原来是一个病人,吃东西咽不下去,很痛苦,发出痛苦的叫声。这个人并不知道华佗是医生,并没有求他,华佗是听见呻吟声跑过去的,然后华佗就告诉他,我刚才路过那条街上有一个卖大饼的店,那个店里既有醋,又有蒜泥,你赶快去要些醋和蒜泥喝了,说完华佗就走了。这人赶快找到那个卖大饼的店,买了三升醋和蒜泥,然后把这三升醋和蒜泥全喝了。喝完以后,这个病人就开始吐,结果吐出来一条虫,这其实是一种寄生虫。你看华佗,听见病人痛苦的呻吟,就主动去看病,看完说了个方子就走了,钱也没收。然后这个病人打听到华佗的家,到他家去,车旁边挂着虫,一到华佗的家,还没到家门口,华佗的小孩看见车来了,而且挂了一条虫,华佗的儿子就判断,车上坐的这个病号肯定是碰见我爹了,车边那条虫就是个证明。结果这个病人到华佗家里一看,华佗家里的墙上挂了几十条同样的虫。说明华佗行医,已经是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了。怎么能说他耻于为医呢?第三个例子,华佗传五禽戏①,让后人学习五禽戏健身,华佗又把他神奇的针灸术传下来给他的弟子。可见华佗是乐于为医,不是耻于为医。
再说第二点,养病自重。这个养病自重我要提出两点,这个养病自重是谁说的呢?曹操说的。什么时间说的呢?杀了华佗之后说的。曹操杀了华佗之后说的话大家就得琢磨琢磨了,华佗是神医,在杀华佗之前荀彧就劝阻他,曹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把华佗杀了,杀了华佗以后,肯定会遭到舆论的谴责,曹操得为自己开脱罪责,所以才提出了个养病说。所以这个养病说是曹操说的,他为自己开脱罪责的成份很重,不能作为定论来看。
还有一点,缺乏理解。曹操是病人,作为病人来说,求治心切。华佗是医生,作为医生来说,治疗曹操的头风病叫治疗无门。医生跟患者的想法不一样,作为患者,是求治心切,希望一步到位把病治好;作为医生,治疗无门,所以病人跟医生之间有时候很难相互理解。华佗认为不能够手到病除,曹操认为你养病自重,这也是养病自重说出现的一个原因。
最后一点,夸大病情。这个夸大病情说也是没有道理的。头风病确实很难治,到今天这种神经性头疼的病还很难治好。华佗只不过是如实告诉了曹操,而且头风病一般都有并发症,曹操的头风病一犯就是心慌、头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华佗如实相告,曹操却认为他是夸大病情。所以提出新说的这三个说法都不能成立。
那么华佗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真正的死因其实是:第一,触怒了曹操。曹操又是写信,又是派人去请华佗。华佗呢?他骗曹操,死活不去,触怒了曹操,这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曹操既没有把华佗看成人,尊重华佗的选择,又没有看重华佗的才,而是视华佗为鼠辈。既不重其人,又不重其才,他能不杀华佗吗?重人、重才,只要有任何一点体现出来,他就不会杀华佗。
唐代着名诗人刘禹锡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华佗论》。在这篇文章中说了句非常有名的话,“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这句话我解释一下,执柄者就是掌权的人,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恚”就是愤怒,“执柄者之恚”就是掌权人的愤怒真可“畏诸”,意思是多么可怕啊,一个掌权的人发了脾气,发了火,真是让人感到害怕。刘禹锡的话说得非常准,曹操就是执柄者,曹操生气,导致华佗的被杀。其实刘禹锡只看到了第一点,触怒曹操了。他没有看到第二点,就是曹操没有把华佗当做人和才来看待。这才导致神医的被杀。后果非常严重,最起码有一点,麻沸散失传了。中医的外科发展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华佗重要的医方也没有传下来。所以华佗之死是中医学史上一个重大损失。一直到今天,在我们讲华佗的时候,我们对神医华佗之死仍然抱着一种深深的惋惜之情。
【附录】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人云“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干,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果如佗言。
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佗曰:“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问佗,佗曰:“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令不时愈。”佗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呻呼无赖。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数为易汤,汤令暖之,其旦即愈。
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有顷,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应时归,如佗所刻。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韲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悬此蛇辈约以十数。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竟死。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实伤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着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初,军吏李成苦咳嗽,昼夜不寤,时吐脓血,以问佗。佗言:“君病肠臃,咳之所吐,非从肺来也。与君散两钱,当吐二升余脓血讫,快自养,一月可小起,好自将爱,一年便健。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散,亦行复差。若不得此药,故当死。”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先持贷我,我差,为卿从华佗更索。”成与之。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匆匆不忍从求。后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于死。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阿善针术。凡医咸言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胸藏针下五六寸,而病辄皆瘳。阿从佗求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漆叶处所而有,青黏生于丰、沛、彭城及朝歌云。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华佗传》
三、张仲景篇
张仲景,名机,南阳郡涅阳人。唐代甘伯宗《名医录》记载张仲景曾为长沙太守,故又称“张长沙”,其方书又被称为“长沙方”。据《伤寒杂病论·序》中记载,张仲景的家族原有两百多人,由于疫病流行,自汉献帝建安纪年,不到十年时间,就有三分之二死亡,其中七成死于伤寒。他立志发愤钻研医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攻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等古代医书,继承《黄帝内经》等古典医书的基本理论,广泛吸取当时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结合个人临床诊治疾病的丰富经验,创造性地着成《伤寒杂病论》。
【一 医圣之路】
张仲景是我国的一代名医,被后人尊为“医圣”,其所着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的医学名着,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的经典。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不但影响了中国和中医,也同样影响了世界医学界,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那么,张仲景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关联?为什么同时感冒的夫妻却要用不同的药方?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样的一代名医?张仲景到底为中医作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
在上个世纪末,这话听起来好像很遥远,实际上也就是十多年前的事,北京爆发了一次流感,那次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我在门诊,来了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女的说,大夫,我们俩都感冒了,您开药的时候用我的名字,药量大一点,煮完以后我喝一碗,他喝一碗。我说为什么要这样啊?她说我的药费是能报销的,他的不能报销。我说你们俩能吃一样的药吗?她说我们俩都感冒了,都是流感,怎么不能吃一样的药呢?我这个时候就看病人的具体症状,这个男的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