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首富100位人物发迹史-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085香港实业巨子
郭鹤年
糖的甘甜,抹不去他心中的苦涩;无限的市场空间,装不下他的豪情壮志。
糖王
2004年〃糖王〃郭鹤年重新登上大马首富的宝座,他的财富从去年的801亿马币,跃升至1419亿马币,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马、新加坡及香港股市保持活跃。郭鹤年现年81岁,〃大马糖王〃的美称早是家喻户晓,其实,郭鹤年不但控制本地白糖业,也是酒店业、船务、保险和传媒等领域巨擘,企业王国早已步出国际平台,是世界富豪榜的〃常胜军〃。
郭鹤年,1924年10月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祖籍福建福州。郭鹤年的父亲于1909年来到柔佛,和兄弟一起在新山创办〃东长〃公司,专营大米、白糖、大豆等农副产品,事业兴旺,成为当地富商和侨头。由于家境较好,郭鹤年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毕业于当地最好的柔佛新山英文书院和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后,他曾在父母的〃东升〃公司任职,1947年,23岁的郭鹤年到新加坡以10万马币做资本,创立了〃力克务〃公司,经营商务、船舶经纪及杂货业务等。这是郭鹤年创办的第一家公司,也是他日后事业发展的开端。1948年,郭父逝世。郭鹤年继承父志,同年在新山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从事大米、面粉、蔗糖的进出口及经纪业务。
50年代初,马来西亚当局急需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以走上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郭鹤年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发展良机,毅然于1959年在槟城创办国内第一家炼糖厂。此后,郭鹤年开始大举向食糖业进军。在整个60年代,他不仅参与食糖的生产和提炼,同时积极从事国际糖市交易和经济活动,不但很快占领了马来西亚食糖市场,而且在多边贸易中每年控制的食糖总量达150万吨左右,相当于当时国际糖市贸易额的10%,赢得〃亚洲糖王〃的美誉。
多业并举
从60年代开始,郭鹤年以糖业为基础,开始多元化经营。70年代后便走上国际化道路。郭氏兄弟集团发展成为经营工业、种植业、矿业、航运、国际贸易、酒店、房地产、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的多元化集团,公司遍布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法国、德国、斐济等五大洲众多国家和地区。
郭氏兄弟集团控制着100多家公司,其资产十分庞大。据估计,集团资产逾50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及香港有32亿多美元;在马、新、泰上市公司所占股份分别约值554亿美元、195亿美元和12亿美元;在菲律宾的地产、酒店投资达22亿美元。
香格里拉
郭氏兄弟集团属下的香格里拉酒店是一所具有世界影响的连锁酒店集团,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尼、中国大陆及香港、斐济等亚太地区,拥有24家酒店。因此郭鹤年又被誉为〃酒店大王〃。
此外,郭鹤年在香港的一项重要投资是在传播媒介上,他在上市公司香港〃电视广播〃(市值386亿港元)和〃电视企业〃(市值1008亿港元),各拥有33%控股权。他收购香港的南华早报,入主该报并担任主编。故称郭氏为香港电视传媒大亨亦不为过。
郭鹤年于1989年2月25日被马来西亚公司董事学院推举为马来西亚最杰出的企业家,并获院士奖状。他热心公益事业,造福桑梓,深受乡亲爱戴,在一、二届福州十邑同乡大会上均被推选为民办福州十邑同乡总会名誉主席。在香港回归的过度期内,郭先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分别出任港事顾问和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
第121节:健康和家庭最重要
作者 : 张剑
086〃收藏〃豪华宾馆:卡尔·海因茨·基普
他是经营家,他是收藏家。然而,他的收藏品不是在豪宅密室里,而是在名胜古迹之间,青山绿水之畔。这个亿万富翁不那么如雷贯耳,但在德国《经理》杂志的名单里排在第27位,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里甚至也排到了第94位,净资产达46亿美元。瑞士最好的宾馆是他的,纽约曼哈顿也有摩天写字楼归他所有。他的大名是卡尔·海因茨·基普。
购买玛萨小店
基普的豪华宾馆卡尔·海因茨·基普1924年出生在普法尔茨一个农产品贸易商之家。他自己说,〃小时候想当个开肉铺的〃。1948年,年仅24岁的基普买下了特里尔的服装与带子商店阿尔弗雷德·玛萨。据说,他支付给玛萨家寡妇的〃购买金〃是几千瓶葡萄酒。
一开始,他经常开车下乡,向葡萄农家的女人们销售内衣内裤。几年后,他开始生产纺织品。1965年,基普开出了他的第一家玛萨商场,提供的商品中最吸引人的一是服装,二是新鲜肉类。他小时候的梦似乎圆了。
从此,他的自选商场连锁店顺利成长。上世纪70年代,他的玛萨商场以〃战斗性的价格〃令竞争对手们心惊胆战,吸引着广大顾客蜂拥前来他那平地新建的面积巨大的商场。他被人们称为〃玛萨先生〃。
上世纪80年代初,困难开始露出苗头。依靠低廉的价格,基普还能让他的玛萨们增加营业额,但企业的利润却在不断地消失中。然而,企业家基普先生却深谙其中之道。1986年,他把他的家庭企业改制成一个股份公司,分两次登上了股市。该年春天,玛萨股票已经达到每股225马克,冬天时,甚至达到了515马克。高手基普一步一步地把他的股票售出,最后一批约30%于1987年卖给了后来融入麦德龙集团的阿斯科股份公司。
基普抽身退出。他选择的退出时间,实在是天才的手笔。1997年,当麦德龙向玛萨剩余的股东们收购最后的玛萨股时,出价仅每股150马克。而这个价格还被视为相当的慷慨。
收购豪华宾馆
麦德龙出手的时候,基普一家早已舒舒服服地定居在瑞士童话般的山水之间了。
卖掉玛萨集团后,基普从〃肉贩子〃改行为〃土地收藏家〃。在房地产商的行列里,他的品位绝对〃崇高〃。他收购的是:瑞士的豪华宾馆,纽约曼哈顿的摩天写字楼。按瑞士的法规,外国人不得在瑞士置购地产。然而,他却轻松地办到了,他说:〃我那时在德国有几个旅行社,因此我能够证明购买的理由,最后就实现了目标。〃
他买下瑞士阿斯科纳的豪华宾馆伊登洛克的过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当他对那没完没了的谈判感到厌倦时,他把5000万瑞郎现金端到该宾馆继承人的面前,令他们眼睛发亮,让在场的其他竞争者抱头鼠窜。他爱这个地方,也因为他16岁时曾在这里度过一段时间。
这个德国人在出售了他建立的玛萨市场集团后,把他的住地和纳税地搬到山费希来,出于一丝同情心,于上世纪80年代中买下了这个濒临破产的宾馆。那时,基普在阿洛萨已经拥有了5星级宾馆〃楚根〃,在那顶层修建了他的冬居。后来,这个宾馆迷又买下阿斯科纳的〃伊登洛克〃(基普的夏居)和圣莫里茨的〃卡尔通〃,完整了他的宾馆系列。
健康和家庭最重要
对他所有的收藏品,他都不吝啬。他自己是个网球迷,他在瓦尔萨纳体育宾馆改建了一个豪华的网球馆。这些宾馆每年举办众多的活动,甚至包括沙滩排球大赛。结果是:这些宾馆无论在多雨的夏天还是雪白的冬天,都是宾客盈门。
他这个巨大的爱好是否哪天会让他日子难过呢?他根本用不着担心。他至今仍然是当初玛萨集团的房东。他向麦德龙收取房租,按合同,在2015年前他每年可以保证收到5000万欧元的麦德龙租金。所以,他的财产只会继续增长。
基普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财产到底有多少。有一次他说:〃这是一个估价的问题。但哪天可以来一个人,点几个星期的钱。〃然而他又表示,他对钱看得不那么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健康和一个幸福的家庭。〃
087沙特豪富塔拉勒的传奇发家史
沙特阿拉伯首富王子瓦利特·本·塔拉勒1957年出生在沙特首都利雅得,1985年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又在美国获经济和管理学学位。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显示,他的个人净资产为215亿美元,排行第四位。瓦利特·本·塔拉勒塔拉勒的发家史还是很具传奇色彩的,他的父亲当初只给了他2万多美元,让他去创业。他大学毕业后就用这笔为数不多的钱开了一家财务清算所,并于1980年开始创办公司,做起了贸易代理和承包生意。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火,一个取名为〃王国〃的从事金融投资和实业的庞大公司便在他的手中诞生了。
塔拉勒的个人资产绝大多数投资在美国,购买了包括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股票、花旗银行股票在内的多种美国股票,仅美国花旗银行的股票就买了100亿美元,在美的投资总数在120亿美元以上。据传,塔拉勒很有经营头脑,也很会用人。他为自己和公司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通讯和电子设备,无论他在世界任何地方,随时都可以同公司保持联系,上下沟通,处理事务,下达指令。同时他又对自己的部下充分信任,让他们有职有权。他告诉手下,只要对公司有利,能为公司赚钱,就可以大胆去干,无需事先请示,事后向他递交一份报告,说明情况就可以了。由于经营有方,塔拉勒的私人资产经常名列世界前10名,排在亚洲首位。
为庆贺自己所拥有的又一座豪华饭店落成,曾在2001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最富有的人中排名第五的沙特王子瓦利特·本·塔拉勒,前不久在埃及西奈半岛最南端著名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举行了一场隆重演唱会,他赠给76位出席演唱会的阿拉伯歌手的礼物竟是世界驰名的〃宝马〃牌汽车。
应邀出席演唱会的不超过140人,其中包括来自14个阿拉伯国家的76名歌手,他们都是王子用专机从阿拉伯国家接来的。演唱会从晚上10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8点,在当地引起轰动。76名参加演唱会歌手当中的20几位在演唱会上一展歌喉,每人一曲。歌手们在来参加演唱会之前并不知道这位王子将给他们什么礼物,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去想礼物的事,因为他们都同这位王子有〃业务关系〃,经常在王子所拥有的电视频道上露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有求于王子,不敢奢望王子有什么馈赠,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最后得到的竟是一辆高级宝马牌汽车。当然并不是每一位歌手都能获得顶级系列的宝马车,而是根据他们的〃知名度〃来配发宝马车。一位歌手说,他本人从未见过塔拉勒王子,但无论有没有报酬和礼品,也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他们都不能拒绝邀请,因为他们需要在沙特王子所拥有的ART电视频道上亮相,扩大自己的影响和知名度。演唱会结束后,塔拉勒王子同来宾合影留念,并给每一位歌手发了一封感谢信。
第122节:饱受生活的煎熬
作者 : 张剑
〃9·11〃事件后,塔拉勒在访问爆炸地点时发表谈话说,〃9·11〃恐怖袭击是〃巨大的犯罪〃,同时他批评了美国政府对中东和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并主动提出为世贸中心救援工作捐赠1000万美元。由于他对美国政策的批评,他的捐款遭到纽约市长的拒绝。
088从知名公司跳槽出来的人
三洋创始人井植熏
一场哑谜似的谈判,铺垫了一条康庄大道;一个闪光的瞬间,谱写了一段永恒的历史。到20世纪80年代末,三洋在世界各地已经拥有一百多家从事制造或销售的子公司及孙公司。三洋电机海外企业的直接生产销售总额为5000亿日元,雄居全日本榜首。整个三洋集团的年销售额也高达15万亿日元,约合110亿美元以上。现在的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横跨三大洋的跨国集团公司。
1950年春节,井植熏到大哥井植岁男家拜年。井植熏告诉大哥说:〃我想造收音机。〃接着,他将早已酝酿的计划和盘托出。弟兄俩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干。1950年4月,投资为2000万日元的三洋电机公司宣告成立,井植熏崭新的〃三洋生涯〃开始了。
松下得意门生跳槽自当老板
1911年2月9日,日本著名跨国集团三洋电机公司的创始人井植熏出生于日本淡路岛一个撑船运货的船夫家庭。他未满4岁,父亲就因病逝世,母亲带着八个儿女饱受生活的煎熬。
1925年夏天,14岁的井植熏高小毕业的第二天,就离开家乡来到大阪,进入姐夫松下幸之助的〃松下电器制作所〃当学徒。井植熏在松下公司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从学徒到三等职员,从分厂厂长到公司常务董事兼制造部长,成了松下公司内不可或缺的人物。但是,雄心勃勃的他遏制不住埋在内心多年的欲望,一心想追求属于他自己的事业。1949年底,他向〃大老板〃松下幸之助提出了辞呈,这对姐夫松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当时,收音机已有普及的趋势,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政府对收音机征收30%的高税,售价偏高,老百姓宁愿自己买零件装配,也不买成品,反而造成收音机销售数量下降。
井植熏认为,只要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生产出质量上乘而又价格低廉的收音机来,肯定会打开市场。当时,一台5灯收音机的零售价在1万日元以上。作为同行业小弟弟的三洋电机,要战胜老牌厂商,就必须把价格降到1万日元以下。
企业竞争优势内部革新优化是关键
井植熏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年产量为78万台。而当时日本生产收音机的头号厂商松下公司,家庭型收音机的年产量也不到5000台,一般厂家更是只能生产到3000台以下如果井植熏的这个大批量生产的计划能够变成现实,那么生产成本就能大幅度降低,价格便具有竞争力。
井植熏认识到,真空管是收音机的心脏,它的价格要占收音机出厂价的18%左右,如能争取到真空管专业厂家的理想价格,收音机成本下降也就有了保证。但是,他找了好几家厂商谈判,结果都没谈成。
井植熏直接找到新日本电气公司的总裁片冈,说:〃我们三洋公司打算生产收音机,问题是真空管的价格,你能否按我收音机的出厂价的10%卖给我?〃片冈很是疑惑地看着井植熏,问他:〃那么你的收音机打算卖多少钱呢?〃井植熏笑着说:〃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