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千万别成熟-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836年,卡内基出生在苏格兰,后来移民美国匹兹堡。在那里,卡内基结识了一些苏格兰裔的小朋友。有一个孩子的父亲经营纺织厂,岁的卡内基就去这个工厂做工,每周的工资是1。2美元。艰辛的生活中,卡内基把挣钱作为惟一的目的,所以他特别珍惜这个挣钱的机会。由于卡内基努力工作,工资涨到每周2美元。
一次,老板让机灵、勤快的卡内基帮忙记账。卡内基虽然根本没有做过,但是他并不胆怯,而是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并且很努力地使自己的工作让老板满意。于是,他被调到了会计室工作。
卡内基并不满足,他没有在会计的位置上安枕无忧,而是去学习自己还不太懂的复式会计。白天上班,晚上学习,每周三天课,年幼的卡内基学得津津有味。
不久,卡内基经人介绍到一家电报公司做送报员。这在当时是个令人羡慕的好工作,父亲兴高采烈地领着卡内基去面试。到了电报公司门口,卡内基对父亲说:“我想一个人去试试。”父亲惊讶地答应了。卡内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觉得自己身材不高,和父亲站在一起显得自己太矮;二是他担心父亲说话不得体而冲撞雇主。
雇主大卫先生惊讶于这样小的一个孩子就有这样的勇气、主见和自信,所以对他很是赏识。卡内基忘记了父亲还忐忑不安地等在公司门口,马上就开始了工作———熟记匹兹堡的大街小巷。
卡内基周薪是2。5美元,他为此而努力工作。一个星期,他就熟悉了匹兹堡的街道,两个星期,他把郊区也弄熟了,这使他在公司里受到表扬。公司里的卫生由大家轮流提前到达一个小时打扫,而卡内基决不贪恋被窝里的舒坦,每天都提前到达公司,先打扫卫生,然后就跑到电机房操作电报机。他并不为此感到辛苦,因为他太喜欢了。总经理大卫知道了,对卡内基更为赞赏了。一年后,卡内基已经成了信差的管理者。他的工资也涨到每月13。5美元,又比原来多了2。25美元。他把这2。25美元“巨款”留了下来。他对弟弟说:“妈妈太辛苦了,每天都缝鞋到半夜。有一天咱们开一家卡内基兄弟公司,赚好多钱,送给母亲一辆闪闪发光的马车!”这就是14岁的卡内基的理想。
卡内基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积累,似乎是很天然的事情,他知道不断利用一切机会获取新的知识。那时,报童享有到戏院免费看戏的权利,卡内基就经常去看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就喜欢上了莎士比亚。他得知詹姆士·安德森上校家有莎士比亚的著作,就立刻去借。后来借书的人越来越多,上校干脆就办了个私人图书馆。卡内基为丰富的书中世界所深深地吸引,他不仅看莎士比亚,而且看历史,看关于钢铁与煤炭的专业书籍。
安德森上校的私人图书馆越来越拥挤了,上校就向市政府提出借一间房子。马上,官方就颁布了“本馆仅供初学者借阅,其余须缴年费2美元”的规定。卡内基立即开始抗议,声称自己还没有经济上的独立,不应该交年费。但管理人员对他的抗议根本不予理睬。卡内基愤怒地向《匹兹堡快报》写信,指责市政府当局“违反图书捐赠者安德森上校的本意……”。市政府也写信反驳,双方在快报上针锋相对,引起各界关注。《匹兹堡快报》刊登了一篇社论,支持卡内基。这个10多岁的孩子,竟然敢和政府较真儿,卡内基的胆识和自信简直不可想象。
在安德森上校图书馆里的阅读,开启了卡内基的抱负之门。卡内基对安德森上校的恩德非常感动,多年以后,卡内基在上校图书馆的原址,盖了大会堂和图书馆,建了纪念碑,感谢上校“赐予众多青少年求知的机会”。
17岁的卡内基在工作中认识了宾西法尼亚铁路匹兹堡电报管理局局长汤姆·斯考特。斯考特非常赏识卡内基的才干,很快就把他安排到了自己的手下,月薪是35美元。这时,卡内基小时候学的复式会计有了用武之地,因为他除了做考斯特的助手,还被授权监督公司的会计。
在卡内基19岁的一天,考斯特告诉卡内基有人要出售亚当斯快运公司的股票,需要500美元。然后他问道:“你能筹到500美元吗?”考斯特说到500美元的时候,就像说5美元、10美元的小钱。卡内基惊讶极了,但是在脸上却没有流露出一点难色。考斯特又告诉他,这个公司的经营很好,股票还会涨价,这绝对是有利可图的投资。但是卡内基的父亲刚刚去世,家里几乎没有余款,所以只能谢绝考斯特的好意。这样好的机会却眼睁睁地看着它错过,考斯特愤怒了:“我先为你垫付好了。”卡内基立即同意了。但第二天,考斯特沮丧地告诉他,卖主又要价600美元了。卡内基却毫不犹豫地决定买下这些股票。半年里,卡内基和母亲省吃俭用,又借了400美元,还清了考斯特的账。不久,卡内基拿到了10美元的红利。钱并不多,但却让卡内基产生了“我是股东”的成就感,赚钱的欲望愈加强烈得不可收拾。
这时,考斯特被提拔为阿尔图事业总部部长,卡内基被考斯特提拔为总部秘书,月薪增加到55美元。此时的卡内基备感欣慰的是,母亲再不用日夜不停地缝鞋了。



可以没学历,但必须有经历(2)


命运安排卡内基又有了另外的机遇。他偶然遇到了卧铺车厢的发明者伍德拉夫。在了解了这个新事物后,卡内基认为这个发明一定能使铁路客运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就立即报告了考斯特。考斯特也很看好这个构思,生意立即成交。为表达感激之情,伍德拉夫邀请卡内基投资他即将开办的卧铺车厢制造公司,卡内基果断地决定靠银行借贷投资200美元。一年后,卡内基分到的红利在5000美元以上。这成了卡内基一生的转折点。
1859年,考斯特成为宾西法尼亚铁路的副董事长。24岁的卡内基也随之成为匹兹堡管理局局长,年收入1500美元。
两年后,南北战争开始了。考斯特被任命为陆军助理次长,卡内基依然随之前往,他为确保几条主要铁路运输畅通立下了汗马功劳。南方军队不断炸毁木制的桥梁,卡内基在维修工程的时候突然想到:以铁桥代替木桥是必然趋势。
不久,卡内基得了流行伤寒,他就向考斯特提出辞呈。尽管考斯特竭力挽留,但卡内基去意已定。身体不好真的是卡内基辞职的原因吗?
卡内基决定立即开始尝试他那个建造铁桥的梦想。1862年,卡内基成立了拱心石桥梁公司,制造铁桥、铁轨,各地订单蜂拥而至。卡内基从此财源滚滚。
他在欧洲旅行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买下了钢铁制造和焦碳洗涤还原法的专利。有人说这是卡内基财大气粗浪费钱财,但卡内基相信,这是又一个“下金蛋的鹅”。
回到美国,他发疯似的工作起来,向钢铁这个还很陌生的领域迈进。他建造了一座当时最大的22。5米高的熔矿炉,耗资超出预算两倍多。股东们开始担心把老本也赔进去了,纷纷反对卡内基的计划。但卡内基不为所动。1875年8月,卡内基和购买钢铁的公司签订了第一个供货合同,两个星期后,熔铁炉点燃了。此后,钢铁订单如雪片飘来。他又胜利了。
他的桥梁公司也捷报频传,完成了使整个美国为之瞠目的两个桥梁大工程。卡内基雄心勃勃地要建造更大的铁桥,要把全美的铁轨变成钢轨。大家都认为卡内基的计划不切实际,而且认为钢料做桥墩和桥梁太脆弱。但卡内基毫不退缩,决意干下去。
1868年,卡内基写下一个备忘录:“年龄33岁,年收入超过了5美万元,这两年间事业发展顺利。但现在我想发奋读书,计划前往牛津大学深造,也想购买伦敦报纸的股票。人必须崇拜点什么,崇拜财富是最丑陋的行为。对于我,现在继续发展事业,在一段时间内还会积累更多的财富,但这会不会让我堕落下去呢?因此,我打算在35岁以前退休……”但是,飞速发展的事业让他欲罢不能。
对钢铁的狂热让他在51岁才结婚。
后来,这个没有上过多少学的实干家,成了世界钢铁王国第一人。
每一个孩子都往大学的路上走,得了文凭却给没文凭的打工。人人了解这种现象,却人人照走不误。人们会说,没办法,有几个没文凭的成才、成功?如果没有文凭连谋生都难。问题不在这里,是培养孩子什么?知识是需要的,但重要得多的是能力。尽早地发现孩子的兴趣,在兴趣上入手,使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具有自己、而不是别人有的特长和能力。这样,在学习的时候他就会有所侧重,至少不会放弃自己的兴趣。如果把学习知识放在服从的位置,那就更可以创造许多培养兴趣的机会。这样,在孩子长大的时候,他就不是一个只有知识却与生活、社会隔离的人。
许许多多没学历而成功的人,都是生活逼出来的,或是生活所迫,或是不甘心沦为社会底层。但重要的是,因为有宏大的志向,总是不断地改变生活,也改变自己,就积累了相当多的社会经验。他们便以其历练和阅历争得自己的地位。而在这方面,绝大多数有学历的人却做不到,他们没有反弹的动力,更缺少很小就进入的、尤其是社会底层的阅历。于是,精神、基础就都处于劣势,给没学历的人打工也就不再是怪事。
我们常常发现,社会有很多开拓事业的机会,但有学历的人却视而不见。一者他们不想冒风险,没有勇气,二者他们确实缺少能力,心里没底。
但愿我们能从这本书里太多的没学历的成功者身上学到、悟到其中的真理。
☆几乎所有有一点条件的孩子,都往大学的路上走。学历是敲门砖,但未必是万金油。真正有创造的人在实践中开拓人生,而不是在校园里追古思今。这里的道理不言自明,经历远远重于学历。
☆前程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他们一路上收获金子,而那些背着金子的人,走几步就歇了。
NO。11
可以没学历,但必须有经历
———岁开始打工的钢铁巨人卡内基
他有着非凡的预见力和冒险精神,他有着好斗、坚强的性格,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脚步。这是人的天性?是的。不过,他的成功却来自生活。
引子
悟道


社会需要的是冷不是热(1)


社会需要的是冷不是热,冷的人有成就
85
中国出名的外交家,乔冠华算是一个。
作家徐迟有一段回忆:“1939年3月,香港出版了一家新报纸,名叫《时事晚报》。创刊时,曾免费送给文化界人士看,我也被列入这份赠阅的名单。它的第一天的社论,就使我大吃一惊。我感到它文笔之优美,论点之鲜明,不仅是一般的精彩,而且竟是非常非常精彩。这样我就每天读这家报纸。送报后来停止,可我还是从报摊上买了来读,主要是读它的社论。每天一篇,显然出诸同一作者的手笔;每篇都十分警辟,动人心弦,简直是非读不可的文章。到了时候如还没有读,就茶饭无心。这竟是我的一个新的变化的起始点。”这是乔冠华写的,时年26岁。
那时,乔冠华演讲,连交易所里的经纪人都去听。他对二次世界大战战局的分析,之深刻,之深远,之准确,令人惊服不已。后来,他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更是才华横溢。
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乔冠华以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席联合国大会。他会下穿梭于几十个国家代表之间,会上谈笑风生,应对自如。一张仰头大笑的照片,其风采倾倒了无数中外人士,令国人无限自豪。
在朝鲜战争期间,中朝与美国在板门店谈判时,中国代表团背后的人物就有乔冠华。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站在周恩来身边的有乔冠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恩来的助手中有乔冠华。
1971年到1976年,每年的联合国大会,都由乔冠华率团参加。
钱钟书学贯中西,是世界公认的学问大家。他知识广博,精通英、法、意、德、西班牙、拉丁等多种文字。他的学术研究著作《管锥编》涉猎古今,贯通中西,涉及6种语言,引证了4000多位作者的上万种著作。
解放后30多年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同学乔冠华和胡乔木、好友费孝通等,对他都崇敬有加,但是钱钟书却不曾主动拜访过他们。深居简出,超然世外,始终躲在喧嚣的尘世之外,静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只是到了人家要去世了,他才会去尽尽同学好友的情分。
文化大革命时,要他去参加国宴,社会科学学部派人去通知他,他说:“我不去,我很忙。”来人告诉他:“这是江青点名要你去的。”他还是不去。来人说:“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他说:“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我很忙,我不去。”
一次,英国女王到中国访问,国宴陪客名单上点名请他,他也拒绝了:“我和她没有共同语言。”有关部门只好对外称钱钟书“病”了。
20世纪80年代,钱学升温。作家舒展称他为“文化昆仑”,引起了他的“抗议”。他说:“读书人如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地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他前往讲学,并提供酬金16万美元,交通、食宿费用另行提供,可携夫人前往。钱钟书直率地对校方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这简直也太不客气了。
英国一家知名出版社,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词典,就专门派人到中国,希望以重金购买这部英文大词典,钱钟书坚决不卖。美国好莱坞片商与钱钟书签订了《围城》版权协议,多次邀请钱钟书夫妇,承诺可以随时观光,随便吃住,或者监督影片制作,他都婉言拒绝了。
巴黎的《世界报》上刊登文章,力荐钱钟书,认为中国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非钱钟书莫属。每天看外文报纸的钱钟书并不领情,他迅速做出反应,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笔谈式文章,列举“诺贝尔奖评委会”的历次误评、错评、漏评,条条款款有根有据。
早些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