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朝九晚五-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挣钱。”老板当即聘用了他。  
有个女朋友相貌一般,却聪明过人,有着惊人的观察力和过目不忘的本领,像黄药师的老婆。同样是一次面试,老板侧着身子,一边敲着键盘一边心不在焉问她话。她说:“我细心并有很强的观察力。”“有多强?”她微微笑向他:“您的上网密码我已经知道了。”老板色变,然后不动声色关掉了她。  
如果你以为聪明是你的附加值,那么你错了;如果你以为聪明没给你附加值,那么你又错了。对企业来说,聪明给你带来几分魅力是你自己的事,企业并不关心;你的聪明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或者可以这样表述,你聪明不聪明,企业并不关心,只要你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就成。  
别以为这样的表述真的让聪明次要到不值一提的地步。事实证明,想混口饭吃,没一点小聪明和胡乱耍小聪明一样寸步难行。女朋友把聪明用错了地方,记住了本该忘记的密码,因此失掉了唾手可得的工作。以前有个老同事,领命去一家单位送文件,门卫不让进,他就拿着文件回来了,不久下了岗。领导很不解:他可以打个电话找签收人嘛,也可以拿个电话回来的嘛,一点脑子都没有。  
聪明就像练功人丹田里的那股气。没有它,也没有了功夫;用错了地方,走火入魔,一命呜呼。  
好友的男友是个投机天才,在价格的落差中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和女友呆在一起时却老实得可以,几乎连说都不会话了。女友笑骂:真是个呆子。呆子百思不得其解,分辩道:我其实是很聪明的。让女友笑出泪来。        
干一行,恨一行   
谁谁谁 
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闹离婚的时候,据说妮可的Fans实在气不过,只好这样排解:让他跟那狐狸精走吧,看他们能挺多久。  
这大概是最有效的报复手段:你喜欢什么,就给你什么,然后悠悠地跷起二郎腿,欣赏一幕由仇人们主演的从悸动到习惯,由麻木到厌倦,由争吵而渐渐反目成仇,最后不得不离弃的悲情戏。  
妮可与克鲁斯的最初,又何尝不是意乱情迷、天昏地暗。只是把激情当成事业经营后,就是另外一回事。目的不同,收获不同,经营手法自然也不同。及彼不能顾此,只好一拍两散了。  
出来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喜欢了就想投入地去做,结果发现喜欢的部分不过是盲人摸到的象鼻子,剩下的庞然身躯面目可憎,却与那喜欢的部分浑然一体,躲都躲不过。  
有个讨厌搞人际关系的人选读了理工科,在一家外资企业科研部门工作。本以为这里会太平点,没想到照样三六九等,等级森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于是恨恨地说:“当初不如去做公关,至少那里的人际关系是摆在桌面上搞的。”  
有个酷爱艺术设计的人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家具设计师,可每每设计出的精品无人喝彩,而他眼中的俗物却在市场上大红大紫。一边顺应市场,出产俗物,赚得盆满钵满,一边痛斥这个行当无趣透顶。  
于是化妆品公司的女孩会悄悄地说:其实我最讨厌化妆;而食品公司的人见到零食就反胃。  
碰到一个音乐编辑和一个炒股票的。两人相互羡慕不已,都觉得对方的工作有趣。但音乐编辑说:这年头,音乐实在是没得做了。炒股票的说:这年头,股票实在是没得炒了。然后又说:不信,换换?  
换了就好了吗?鬼才信。        
成功的新标准   
谁谁谁 
一次午餐过后,大家提到吴士宏,有些女孩顿时对她的经历表示出钦佩,认为她是个标准的成功女人。这时只听得我的老板,一位年过而立的外籍华裔女人,从鼻孔里挤出“哼”的一声,不屑地说:“她不就是整天工作嘛!除了工作她还有什么呀?”  
我恍然大悟,时代不同了,成功的含义也已水涨船高。比如我老板吧,高职高薪,有老公,有两个孩子。事业爱情家庭样样摆平,只有这样才能算成功。这样一来,成功男人占了很大的便宜,至少不必挺着肚子在职场打仗。  
大概是单身贵族突然多了起来吧,男女CEO们和首代们一夜之间泛滥街头,而且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新派,其中不乏崇尚独身和自恋的强人,其特立独行的姿态和蔑视传统的作风一时间抢尽风头。谁知风水轮流转,麦当娜当了妈,赫莉怀着孩子回到休·格兰特的怀抱,价值标准突然掉转车头,向守旧的传统倾斜。以前备受冷落的有家有室的传统强人又可以粉墨登场了。  
有家杂志在提到MTV的李亦非时着重强调:“而且,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绝对是个锦上添花的歌颂,由不得你不服。就为了这句话,一个结婚多年未育的女友决定怀孕了;一位已孕有一子的同学开始四处打听生第二胎的合法手段。如果在职位与收入相当的情况下,生得越多越成功的话,中国人会比较亏,因为受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  
一个女客户倒没这个问题,她已经移了民,可以想生几个生几个。如今她已雄心勃勃地制定了生第二胎的计划。因为老公长驻国外,他们俩一年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她的计划是,下一次的休假选在“危险期”去看望老公,必要时再借助一些中西药或物理化学手段促孕。  
我倒不但心她怀不上孕,只是暗地里为这个尚未出生的孩子捏了把汗。她的姐姐已经极少被母爱眷顾,以至于不得不整天和保姆厮混在一起,再来一个第二胎,不知又会遭到怎样的冷遇。        
80年代的应聘者   
谁谁谁 
第一位:女。迟到40分钟。为什么晚了呢?约得实在太早,起不来。可是明知道起不来,为什么还要约在这时呢?我怕误了你的事,而且我以为自己起得来的。为什么不提前打个电话呢?本来想打的,可是都快到了,就没打……  
第二位:男。来了就问:我可以不坐班吗?时间可以相对自由点,但还是要坐班的。可是我喜欢自由自在一点。你有年假呀。年假可以放两个月么?没那么长。那算了吧,我还不如照现在这样干自由职业呢。  
一点不愿受约束,大概只能做做自由职业了。  
终于来了个有从业经验的小伙,也愿意接受坐班的条件。但坚持要做技术总监。你的从业经验太短,现在没可能做这个职位的。可我做这行都两年了呀,这样都不能做,那什么时候能做呀?你可以先从业务做起嘛,慢慢来。那得什么时候才能让我做这个位置呀?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走了。后来知道,有家小公司给了他这个职位,虽然薪水还没我们给得高。  
第四位,女。改了三次面试时间。第一次是:对不起,我们学校下午突击考试。第二次是:不好意思,我的实习单位要我过去一趟。然后:我得去我们乐队练歌。她第四次要改的时候,被制止了。对她说:不必再来面试的时候,她不解地问:为什么呀?  
为什么呀?好像不该是她问呀。  
总算有位80年代的佼佼者通过面试,上了班。第三天,突然消失。第四天下午接到电话:出了点事,不想来上班了。为什么呢?私事,不说也罢。没关系,不妨说来听听嘛。其实也没什么,但心情很不好,真的不想来了,我真的很抱歉。后来知道,是因为失恋。  
对于他们,工作到底是什么?比起睡懒觉、比起失恋的感觉、比起自由自在,比起课余的乐队,它简直什么都不是。这些八十字的小孩早就看开了。  
只留下我们这一帮呆子,还以为自己很成功。        
朝九缘何不能晚五?   
谁谁谁 
对于这个专栏的名称,我是有些不安的,它至少与我的上班时间不符。  
敝公司实行朝九晚六,借口中午一小时为吃饭时间,不能算在8小时之内。然而每每始于11:30的会议、当天12:00前要赶出来的文件,使得我们午餐大多成为免费递送的外卖,从拿起方便筷的那一刻起,到把便当盒扔到垃圾桶里,整个过程不会超过15分钟,这甚至可以包括吃便当的前戏——便当到来前对美味的想象。因为通常对便当不抱任何幻想,就像对老板的脑袋一样。  
但是每当听说远在欧洲总公司同仁们的职业生涯时,还是有点牙痒痒的。传说中的他们早上10点到公司露个脸后就到楼下咖啡馆开早餐会去了,11点才开始工作,因为,这才是生活。  
原来我们每天乐颠颠忙着的都不是生活。  
当我愤愤不平向一个朋友指出这个差距时,朋友不以为然,觉得这简直是小儿科。不要说朝九晚六,就是义务加班也是正常的。他觉得朝九晚五就像加班付加班费、休假时可以关上手机一样,都是发达国家的特权,想在发展中国家过上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活,真是痴人说梦。  
突然想起一位在贸易公司就职的朋友发的牢骚:晚上 6点打卡机音乐欢快地响起后,本想收拾一下赶紧开溜,却发现周围一片漠然,对铃声一点反应也没有,于是自己也只好按兵不动,作出“埋头苦干”的样子,虽然心早已飞回到自己的小窝。大概就是因为部分人觉得“应该”是这样吧。记得当时我只是很同情他,但并不知如何安慰他。  
现在我会对他说,别理他们,铃响了就走。让那些认为“应该”加班的人加班去吧。        
国际制造   
谁谁谁 
最近听到频率最高的词当数“国际化”与“local”。之所以用“local”而不用“本地化”,大概是因为“本地”二字并不准确。打个比方吧,纯种美国制造虽是本地化的东西,但并不一定被归为local一类。因此,local还夹带着字面而外的一些含义:眼光不够开阔、水平不够高等等。  
一旦被定性为local,就意味着老土、视角狭隘、见识不够广博。就算是取得了再高的成就,也难以洗刷“local制造”的印记。据说张艺谋的电影就很local,而李安、陈凯歌就够国际化。  
所有的公司都愿意标榜为国际化公司,并希望员工具有国际化素质。就连中国的local证券网站也会宣称自己已通过ISO9002认证等等,想和国际化沾点亲带点故。  
国际化操作的公司和国际化人才的确很棒。因为他们可以站在全球的制高点考虑问题,可以拥有最先进的经验和体制,自然也就有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产品。但如果以为国际化可以取代local,就又陷入了另一个窠臼。  
敝公司被公认为很国际化的一位华裔女士,已经国际到连面孔都看不出中国人的痕迹了(估记是托了化妆的福)。有一次在提到国际影星时,她惊问:“什么?苏菲·玛索?我非常喜欢她。怎么,中国人也知道她么?”  
我以前的老板是湖南人,先是去了英国读书,然后新加坡、美国、法国走了一圈,回国后,以外藉员工的身份被高薪聘用,并认为很国际化。他有一个十分国际化的team,包括一位泰国籍的秘书和一位西班牙的市场推广经理。这个西班牙小伙中文蹩脚得很,英文有浓重口音,推广业务的难度可想而知。  
老板对此的解释是:总得有几个外国人吧,我们是个国际化的公司嘛。        
矜持·坚持   
谁谁谁 
我常想,如果在那次会议上,稍微再坚持一下下,这个让我垂涎已久的项目就不会飞走。可当时的场景是:老板虽然欣赏我的创意,但在一些细则上有相反的提议;技术部门认为实现它不难,但必须改变一些结构;销售部门觉得这个项目打乱了他们半年内的销售计划,而且客户端也有待反馈;市场部是一副无可无不可的态度,仿佛这个项目如同脚底下的一元硬币,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就在那个会上,我发现实现这个项目需要克服太多的困难,包括没完没了的美国总统竞选一样的演讲、无休止的游说和每天都无法填满的时间黑洞。这些想法在脑海里快速放映后,我的发言稍微矜持了一点,就是那么一点点。结果是,这个创意还是被接受了,不过是交给一个同事执行的。  
同事的做法是,对老板小心奉承,提出自己的想法,但以老板的意见为准;对销售部门温柔地坚持想法,实在不行就妥协;对技术部施压,逼他们最大程度地实现。至于演讲、游说、时间黑洞这些我认为的难题,同事都在很努力地做着,并取得了成效。于是现在的场景是,同事在兢兢业业地忙碌着,公司上下都信心十足地认为这是个炙手可热的摇钱树,我的那个创意虽然被一改再改但还是在前进着。我呢,正在苦苦思索下一个创意。  
他和她分手了。没什么太大的原因。她不喜欢他与那帮酒肉朋友一起泡吧、找小姐;不喜欢他的势利;不喜欢他的晚归;不喜欢他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的……但想到要他克服这么多的“不喜欢”,不知需要发多少次火、吵多少次架。于是她虽然坚持对他说出了诸多“不喜欢”,但当对方没有反应后,她矜持了一下,就放弃了。  
事情是两个事情。其实都是一回事。        
道破天机   
谁谁谁 
老板吩咐秘书通知中层经理开会,并特地嘱咐不要迟到。结果,经理们从城市  
的四面八方准时赶到,老板偏偏迟到50分钟,害得大家一顿恶等。一肚子火气不免向秘书发射,埋怨她至少不该再强调“准时”。  
哪知道秘书——一个21岁的女孩竟理直气壮地反击:“他只是让我通知你们‘准时’赶来,并没有让我通知‘他要迟到。’”搞得大家一阵错愕。  
错愕的原因是,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谁也没想到会有人说出来。  
职场中类似的事真是俯拾皆是。常看“宫廷”电视连续剧的人一定明白臣子的苦楚,有些事情,比如主子失误造成的损失,比如派系间明争暗斗产生的恶果,是不便说出来的。所谓枪打出头鸟,即使大家想得都是一样的,谁先说出来谁倒霉。这种规律,放在现代职场中也一样。  
记得有一次我的老板顶风作案,把已经被他的直接上司否定了的项目拿回来,让我们暗箱操作。大老板来督查业务时,窥出蛛丝马迹,却苦无证据。于是把我们叫过来一个个询问。在没有沉默权的情况下,所有的人都昧着良心说了“没有”。大老板只好悻悻而归。  
好在这个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