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毒清-第5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铜的金属性能要优于青铜的,欧洲各国如今的火炮,多半是铸铁的,青铜炮的数量都不是很多,用白铜铸炮,用二十吨白铜铸造一批巨炮,只能算是极尽奢华了。
  同等重量的青铜炮,威力和使用的次数,要远超铸铁炮的,三门二十吨的白铜巨炮,足以威胁一支舰队了,这样的巨炮被安置在了虎门炮台,清国还有多少这样的巨炮呢?
  英吉利军方的看法是,清国的白铜巨炮至少在二三十门以上,虎门炮台,对广州来说是重要的,但放到整个清国,虎门炮台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要塞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相对于白铜巨炮,英吉利军方,更担忧的却是那支歼灭了两千陆战士兵的清**队,报纸刊登的清军数量,却繁杂的令人摸不清楚,有说几千人的,也有说几万人的,但大概的数量,应该是在万余人左右。
  五比一全歼敌人,这样的战役在欧洲战场,也不是什么以弱胜强的战役,在战斗力上,这些清军应该是与帝**人差不许多的,即使差,很有可能是差在了军事素养上面。
  再接下来的舆论报道,对英吉利军方来说就是一个噩耗了,大批的德制击发枪出现在了清国的土地上,对于欧洲的情报,英吉利是相当了解的,几年之前,德意志军方,退役了一批击发枪,数量在几万支上下,看来这批退役的枪械,是流散到清国了。
  而法兰西和英吉利,都在这几年的时间,出口了大量的军械,粗略的统计一下,燧发枪、击发枪的数量大概在几十万左右,之前这样的情报并不引人注意,汇总起来之后,却是令人惊惧的一个庞大数目。
  这些年清国究竟装备了多少军队?难道东方的雄狮要苏醒了?
  结合这些情报,再对比一下清国内战的情报,许多事情还是有迷雾的,内战之中的清国,并没有出现大量装备枪械的政府军队,这里面也是有很多疑问的。
  更为不妙的消息,又是来自法兰西,法兰西的军方,透露了一个让人更为惊讶的消息,前几年,法兰西销毁的那批旧式岸防炮,实际是没有销毁的,而去向也是东方的清国。
  这已经不能算是惊讶或是惊吓了,对英吉利的东方战略,这就是一个个的噩耗。巴麦尊内阁,整个陷入了被动之中,完全的被动之中,现在看来调派额尔金率领加拿大舰队,前去清国是远远不够的,舰队至少要扩大一倍,而陆军的数量恐怕就是以十倍或是几十倍的数量来增加了。
  印度的战事进展极不顺利,巴麦尊内阁的眼光,频频放在了印度与清国的版图之上。短时间夺取整个印度很难。短时间夺取清国的沿海城市。难度要小过印度的战争。
  就在巴麦尊内阁,准备大批量调兵悍然进攻清国的时候,一个令人羞愤欲死的噩耗,自东方传来,港督宝灵携款叛逃,而且宝灵在叛逃之前,向法兰西记者泄露了大量秘密情报,这一下重击。几乎就击溃了巴麦尊连任的梦想。
  宝灵叛逃、泄露情报,这些都可以接受,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近七百万英镑的损失,一场战争的军费呐!这让人情何以堪呐!
  以上种种对一国政府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儿,掩盖、矫饰本就是是政客们专攻的项目,最令一国政府难堪和被动的事儿,就是以上种种被大肆曝光,政界就没什么干净的事情,一旦有些东西被曝光,好事儿也要变坏事儿的。
  如今的巴麦尊内阁。就尝到了这样的苦头,港督宝灵猝死。猝死之前他爆出了政客大笔吞并政府资产的丑闻,不仅是民众,就连皇室都过问了。
  巴麦尊内阁,对外强势,对内也强势,民众那边的怨念或许小一些,但皇室对巴麦尊内阁,可是没有几多好感的。
  巴麦尊的东方战略,经杨猛这么一折腾,原本的借口,大多站不住脚了,面对这么被动的局势,巴麦尊内阁想要再次启动东方战略,这借口可要仔细的寻找一下了,最近的行动也要低调一些了。
  “泰辰,这是咱们的大好时机,三五个月的安全期,你要与丁叔、魏先生、福泽、颜卿全力筹备外迁劳工的事情。
  以武庄的人员为主,大清各地难民、饥民为辅,三个月之内,必须让三十万武庄人员,五十万壮丁以及他们的家口,走出去!
  英吉利面对庞大的舆论压力,近期想要开战,是没什么希望的,这段时间就是咱们图谋在澳洲、美洲地位的时机,这个时间段很短,稍有犹豫,大好时机就会错身而过的!”
  杨猛的情报传输,是快过欧洲诸国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他在印度,建了一条几乎横贯西亚、北非大陆的地底电缆,英吉利那边的消息到达亚洲,至少需要半月或者更多的时间。
  而杨猛要得到欧洲那边的消息,法兰西的情报只需三天,英吉利那边的情报最多不过七天,虽说这条简陋的电报线路,几乎天天出问题,但关键的时候,这东西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爷,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咱们大批往海外派人,会不会”
  局势如三爷所说,对杨家极为有利,但一下就派出上百万人,也极容易出问题,最近丁泰辰与秦子祺交流了一下,秦子祺所言,三爷的这些谋划,旨在扩大战争的规模,若是派出一些难民饥民,对杨家来说是减轻负担。
  但是三十万武庄人员,就是三十万大军呢!大战之前,削弱己方的兵力,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与子祺谈过了?”
  丁泰辰说的事儿,与秦子祺前些天说的事儿差不多,危局之中,不可自废臂膀。
  杨猛的这些手段,短期之内是有奇效的,但就长远看来却是弊大于利的,将许多底牌暴露之后,无疑会让欧美列强早作准备,就战争而言,杨猛的这些手段,无疑实在扩大战争的规模。
  相较于欧美列强,大清基本没多少战力,处处都是漏洞,满身都是弱点;杨家虽强,但也不是宇内无敌的存在,如今一个大清朝廷,就是杨家最大的掣肘。
  背着这么一个大包袱,与欧美列强大战,战争之之初,杨家在先天上就处于绝对的劣势,更遑论与英吉利巨大的海上差距了。
  英吉利的局势虽然被动,但杨猛爆出的这些东西,对英吉利政府,尤其是巴麦尊内阁来说,未尝不是开战的借口,复仇战争、通商战争、讨债战争甚至宗教战争。
  这些借口都是可用的,而且是可以用于大规模的国战的,英吉利政府如今的局势或许被动,但大清亦或是杨家,将来的局势更为被动。
  “嗯!我们认为近期不亦派出大量的武庄人员,毕竟这次派遣的武庄人员,是以云贵川藏四省为主的,三十万武庄人员,就是三十万军队,而且这四省的武庄人员,强于您在各地布置新军,毕竟这些人最少都接受过五年以上的军事训练,他们与新兵相比,战力也是天差地远的。
  派遣劳工,三爷大可以支使各地的难民、饥民,如今没有生计的百姓,岂止千百万,只要三爷给吃的,别说是海外,就是刀山火海他们也能闯!”
  分歧,也是为了杨家着想,如今太过主动,将来就会大为被动,这些年见惯了大世面,无论是秦子祺还是丁泰辰,都能预判一下未来局势的。
  “这未尝不是一条后路呢”
  丁泰辰说的很有道理,但杨猛抛出了后路一词,丁泰辰脸上的坚持,也在慢慢的淡去。(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四章 格局(上)

  “后路?三爷,可有大难?”
  在丁泰辰的眼中,云贵川藏、东南半岛与印度才是杨家的后路,谋夺社稷,虽说人人都想着执掌神器稳坐龙椅,可历朝历代,能坐江山的只有一家,失败的那些都做了荒坟野冢之中的枯骨。
  势大不一定能取得天下,楚霸王、魏武王,哪个又不是雄才大略的,若是涉及到了后路,这事儿做的!
  “或许吧?有些时候总要未雨绸缪的,此次派遣劳工,咱们的人出去可不是为奴为婢的,而是为了宣扬儒教,这里面的枝节,你清楚吗?”
  篡清灭清,反掌之事而已,但要坐稳了江山却极不容易,将来难免要出不肖之人,杨猛可没有逆来顺受的意思,将一部分势力散布海外,即使国内有人夺了他的权位,有了海外的势力支撑,将来未尝不能东山再起。
  “儒教?三爷,您不是在遏制儒教吗?为何要让咱们的人去海外做这个事情呢?难道要借鉴洋夷的法子,在海外谋兴替?”
  自家三爷可是不尊儒教的,如今来了这么一出,实在是出人意料之外,这事儿不问明白了,丁泰辰这边的许多事情都不好做。
  “非也!拉拢附属而已!泰辰,洋夷海外传教,你是怎么看的?”
  说这话,也不是白费,如今杨家对外的掌舵人就是丁泰辰,有些东西,杨猛也该给他透露一些了,被动的英吉利势必是要反击的,将来大战一起。自己或许就不会想这些了。
  “拉拢当地百姓便于他们经商而已!”
  对此丁泰辰不是很在意。洋教也就那么回事儿了。与佛道两家没什么本质的不同,这东西在他看来没多大用。
  “浅薄!泰辰你说,咱们的五国船厂是干什么的?”
  杨猛斥了丁泰辰一句之后,也不解释,只是问起了五国船厂的事情。
  “三爷不是说要下百年棋吗?难道洋夷与咱们的谋算一样,想要借助洋教下百年之棋?”
  丁泰辰知道这是三爷要指点自己了,顺着三爷的思路,他也说出了一个看法。对于这看法的见解有多深,恐怕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参看西北之局势,想必那个教派的教义,泰辰你是清楚的吧?佛道二教已现颓势,虽说朝廷依旧崇佛,但除了藏边,大清地界的佛教,对人能有多大的束缚力呢?
  未来世界之格局,表面上是几国争锋,但根子里却是三教争锋。咱们的儒教、洋夷的洋教,还有一个就是自大清西北一路向西。直至大海的教派。
  东南亚有许多的苏丹,非洲、西亚也是这样,还有一个土耳其,这就是他们的势力;至于洋教,欧洲、美洲、澳洲再加一个亚洲;其他地方都是一教独尊的,唯有咱们所处的这个大洲,是数教并立的。
  欧亚交界之处,是两教争锋,而咱们的大清,现在就有些三教争锋的势头了,若比较包容的能力,儒教和洋教不相上下。
  对欧美来说,洋教更适合一些,对于澳洲、美洲、非洲这三大洲来说,我认为儒教的作用更大,咱们包括这三大洲的民众,在欧美人看来就是土著。
  咱们这个土著是有儒教的,大唐、大元到如今的大清,胡人血脉不少吧?如今怎样?大清还不是屈服于儒教了?
  澳洲、美洲、非洲的许多土著说实话,那日子过得还不如咱们呢!要拉拢百姓,最好的手段无非衣食住行四字,小富即安、丰衣足食,不正是儒教拉拢百姓的手段吗?相比于洋教,儒教更适合这三大洲的民众。
  儒教不分三六九等,不分信众与否,在这上面,儒教有先天的优势,如今杜文秀在西北的做的,就是借尸还魂之举,将来的西北,只是儒教的一个分支而已,同宗同教,将来还会频频暴乱?还会兵戈相向吗?”
  杨猛说的这些,超出了丁泰辰的理解范畴,丁泰辰是读过书、读过史的,虽说史书之中有佛道争锋的记载,可这些东西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大多还是在民间进行的,上升到战争层面,也只有在大唐和五代的时候有所记载,并不是十分的突出,想让丁泰辰在短时间之内理解教派征伐,并不容易。
  在儒教的阴影之下,佛道二宗,也只能选择依存关系,藏边倒是个不错的案例,但相对于这片辽阔的国土,藏边只是极不显眼的一隅而已。
  “三爷,这教派之争,不过是民间的而已!到了国与国之间,教派不过是小道!”
  太多东西不明白了,丁泰辰也不能继续装蒜了,只能依着自己的理解,提出了观点。
  “错了!教派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泰辰,为何有汉人呐?你来说一说!”
  丁泰辰是杨猛的左膀右臂,广州只是他的一个暂居之地而已,等魏五没了,丁泰辰还是要坐镇云南的,有些东西,他若是不理解的话,杨猛也很难执行的下去。
  “商周秦汉,自始皇建大秦帝国,到高祖延续炎汉大帝国,汉人的疆土才慢慢固定,所谓汉人就是大汉疆土延续的百姓吧?”
  汉人之说,一人一个样儿,怎么说怎么有理,在这上面,杨猛还真没东西辩驳什么。
  “在我看来,也对也不对!儒教自汉朝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泰辰你应该是知道的吧?
  就儒教来看,只要是儒教统治下的百姓,就该是汉人!无论是满蒙回汉壮彝苗藏,不过是咱们内部细分的族群而已,只要是在儒教统治下,这些都可归于汉人之列!
  所以,这无论是夏秦汉唐还是宋元明清,只要儒教不倒。这华夏总归是一体的。儒教之功不可掩盖。没了儒教,咱们就不是汉人了。
  洋人要到咱们这边传教,信了洋教,还有儒教吗?两教共信,你说到时候,信众是该帮着洋教呢?还是该帮着儒教?
  称霸于国内,咱们用拳脚就够了,要制霸于世界。儒教不可或缺!
  国与国之争,就是人与人之争,而人与人之争,以后多半要归结于教派之争了,三教争锋,这就是以后世界格局的基础。
  泰辰,这么说的话,你能明白一些吗?”
  战争除了涉及利益之外,还涉及到了文化,与洋教相比。儒教更为理性、门槛更低、包容性更大,从最初开始。杨猛就想利用儒教。
  随着他慢慢的融入大清,在对儒教的看法上,杨猛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腐儒祸国是不争的事实,但将大清四万万百姓连在一起的,却还是出产腐儒的儒教。
  四万万或许说的多了一些,但大清九成以上的百姓,都是信奉儒教的,无论是佛道二宗,还是其他宗教,仔细的数数,除了藏边、西北、蒙古,作为统治者的满清,其实也是儒教的信徒。
  藏边的三**王,杨猛已经将他们变成了傀儡,一两代人之后,狂信在藏边基本就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