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奇人录-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头是道,你实际让他们看病试试,准完蛋。恐怕连个脉象都把握不准,更别提开方子了。这样水平的老师做中医大学的教师真的是没意义。”

张森林说道:“大学的老师真没几个会看病的,咱们学校教伤寒论的老师据说是医院的医生,那个开方子的水平我看了一眼,真的是差的太远了,这样的老师竟然来教伤寒论,学生能学成什么啊。”

顾飞说道:“别提他了,他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看好了一个感冒都吹了整整一个学期,真让人无语。你要是看好一个哮喘之类的还可以说一说,一个外感之类的感冒值得吹嘘么。”

张森林笑道:“他可能认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能看好感冒是很异常的事情了,毕竟现在的中医主流的温病学派的,看感冒之类的病一般都用金银花,连翘,薄荷之类的清热透表药。他用辛温解表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这种性质完全相反的方子看好感冒,可能有些成就感吧,这也到无可厚非。现在中医看外感,大部分都是误治,方子根本不对症,温病派针对的是瘟疫,不是一般的外感症状,可惜现代的中医医理不明。”

顾飞叹道:“是啊,温病派的药不是不能用。比如在**时期,用仙方活命饮之类的方子,治好了很多患者。瘟疫类的邪气不会按照正常的六经传变在人体运行,他发病迅速,属于非常规的情况,这个时候很多温病派的经典方子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我记得当时广州的国医邓铁涛用温病之类的方子大规模在医院里进行治疗,取得的成果是不错的,当时在医疗界也为之一振,反响很大。在**这个时期,你在抓住伤寒的六经辨证方子不放,就不行了,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毕竟瘟疫的传播规律是很特殊的。所以温病派是中医的一个补充,对于瘟疫之类特殊传遍规律的病邪产生的,这点来说温病派的功绩也不能背遗忘。”

张森林叹道:“是啊,温病派属于特殊的传遍规律,在瘟疫时期救活了很多人,这点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并不是瘟疫那种特殊传变规律的病症,也用温病派的观点去看,这样就本末倒置了,很多人认为温病派适用的范围很大,甚至大于伤寒论,什么病都参考温病派的东西,导致中医界特别混乱。”

顾飞说道:“这就是主次不分了,医理不明了。甚至很多人认为伤寒论适合小范围,反而温病派适合大范围,这种想法太愚昧无知了。伤寒论是一般病邪传播的普通规律,适用于绝大的范围,温病派适用于瘟疫的那种特殊传遍,应用属于小范围,看看历史背景就应该知道了,温病派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常识性的东西都弄不明白,怎么学中医?”

张森林说道:“明清瘟疫盛行,伤寒论的方子不太适用的情况下产生的温病派,但是由于温病派功劳甚大,深入民心,导致后来以温病为主,这种盲目崇拜的思想导致了后来中医的衰落根源。”。

更多到,地址

第一卷潜龙卧渊344章附子闲谈

顾飞道:“其实中医流派之间的争斗毫无意义,看好病才是根本。不管你用什么流派的是不是能把病看好是关键。并且还有比对一下治疗的效果。我现在看一些所谓中医名家的医案,发现好多的病例,病人都是吃半年或者一年中医才好的,至于病人以后是不是复发,就没提了。那么长时间的治疗,到底是你的药起效的,还是病人自愈的?你的药物到底起到了多少效果?感觉这些医案很有问题,不能证明中医的确切疗效。”

张森林笑道:“这些医案应该都是一些老大夫写的吧,都是老病号了,才会一吃吃上半年或者一年。一般的年轻大夫,病人就给你几服药的机会,几服药病情得不到改善,病人就走了,哪会一直吃你的药啊。这种半温不火的病例真的价值不大。看医案还是找点伤寒学派的为佳。”

顾飞说道:“看医案是提高自己水平的一个捷径啊。大部分中医都是通过研究医案来慢慢提高自己的水准。就像张兄上次的用高压锅把生附子和猪蹄住一起,高温高压去除生附子毒性,而猪在十二生肖里面属亥,为寒水之属性,生附子大热大毒,互相糅合,甚是巧妙,既能温补而又不会伤身,而猪蹄又黏腻,可以消除附子的燥性,大补身体,真是一举数得,非常适合阴阳两虚之极的病人啊。这种方法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说起来我也是受益匪浅。”

张森林笑道:“这个高压锅煮生附子跟猪蹄的做法,是我师傅教我的。效果非常好,具体的道理我也没有深究过。让你这么一说,看来这个方法还真有道理。不过这个方法需要高压锅煮很长的时间,生附子的毒性非常大,时间不够的话会有生命危险。”

顾飞说道:“普通煮生附子至少需要10个小时才能把毒性去掉,高压锅需要多少时间?”

张森林说道:“高压锅也至少需要六个小时。毕竟生附子量大,这个毒性是很剧烈的,一般情况不建议病人自己做,出了事就麻烦了。”

顾飞笑道:“听说附子产地的一些农民经常煮上一锅,煮上一天,当饭吃呢,只要能充分认识到它的毒性,就没事了。”

张森林说道:“附子是伤寒论的一味重要药材,很多个方子里面都有用到,附子的质量就相当关键了,以四川江油附子为正宗,地道药材。可惜现在普遍使用的附子,质量不过关,导致临床上疗效也不好。”

顾飞说道:“附子这味药火性十足,久煮后,可以充当辟谷丹了,好几天都不会感到饿,说明其中蕴含能量丰富,有源源不断提供能量的品性。所以伤寒论有个经典的方子叫做四逆汤。就是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药。其中附子提供能源,干姜作为引子,有两点作用,第一点中和附子的毒性,本身姜就有解毒的作用,。第二点,那就是干姜跟生姜不同,干姜守中,主要是起到温脾胃的作用。而生姜偏向于解表,为什么不用生姜?那是因为生姜会把附子的能量传递到表,起不到藏的作用了。至于炙甘草为中意之土,其性甘,最能藏火,附子提供的能量可以藏在中土内慢慢的耗损。所以这个方子可以补充和稳固身体的阳气,也是回阳救逆的一个代表方子。还有个故事不错你呢,关于附子的峨嵋中峰大坪寺的开山祖师当年初建山上寺庙时,受过许多困苦,在他饥寒交迫时,常在山中采集乌头来吃,乌头也就是附子。后来山上的僧众相沿成习,每年规定一日全体僧人停食,只喝附子汤,以纪念开山祖师的艰苦奋斗。当大家喝附子汤的这日子来临时,附子早已入锅煮一昼夜又多了,所以大家年年都喝附子汤,但也没有死过一个人。有些地方有人家常年煮附子,日夜不停,就像羊汤馆的羊汤一样,这种情况会保留其中附子的能量,毒性已经去除的一干二净了。”

张森林说道:“顾兄从能量的观点上看待伤寒论方子的组合,视角确实新颖,也比较形象和容易理解。其实现在的很多药物的性质,现在的科学根本认识不够的,附子这味药用药学实验分析,就很幼稚了。只是从化学提取的乌头碱方面研究,根本不能从能量的观点上来思考。单单以为乌头碱什么都说明不了,根本代替不了附子的真正药性,用化学的方法研究中药永远不可能揭示中医的真相的。单单用乌头碱来说明附子的功效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我这几天看教科书发现,好多教材都是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待中医,其中就包括对中药药性的分析,往往用化学的方法来分析中医的药性,这种方法是本末倒置啊。中药的药性是一种能量观点,根本不是通过化学的方法分析成分所能理解的。这样的教科书,学生怎么能学好。”

顾飞笑道:“你也看教科书了啊,现在的中医大学的教科书不能看。你看看分成什么样了,中医基础,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儿科,还有什么中医诊断学,中医分成那么多不累么?中医需要分那么多么?神农本草,伤寒金贵,黄帝内经就完全可以了,别的什么的随便看一看。但是现代的中医教学偏不,偏偏分成什么中医基础之类的,并且里面的内容也都是胡乱引用一些古书的话语,生硬的解释,就像一个拼图,胡乱的拼凑在一起。现代人编写中医教材太随便了,就这样胡编乱凑的让学生们去学习,能学出什么来?学生根本没有入门,毕业后根本不知道如何运用中医看病,这种教育本身就是失败的。”

张森林说道:“关键问题还是老师,直接讲经典,恐怕老师没有那么大的功力啊。他们既没有真正读懂过几本经典,又没有实际的临床经验,你让他们怎么讲?中医来说,最关键的是理论结合实际,讲出来理论,必须附带把实际临床看过的病例联系起来,才算是真正的讲课。有这样水平的老师太少了,这样下去中医一代不如一代了。”

顾飞说道:“必须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才能当老师,光照着课本念是不行的。你不是有个和尚师傅么?你要是没有真正的民间高手的指引,今天医术也不可能到这一步,学好中医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我这次请你过来的目的就是想给一些学生一些机会,一个走进中医的机会。因为虽然明面上是中医大学,但是实际上中医大学里面没几个懂中医的。”

张森林笑道:“你这话说得实在,中医大学没几个懂中医的,要是让老师听到肯定要找你算账。”

顾飞说道:“我下回不光在学校,以后在医院里也准备这么说。你看看现在的中医医院,真正的中医高手有几个?那么多患者,好看了几个?他们也没有把心思用在提高自己的水平上。上来都是化验那一套,所谓的摸脉不过是做个样子而已,四诊当中,脉诊最简单,因为它最直观,但是就是最简单最直观的脉诊,能够掌握的中医大夫就不多。大部分中医师都是随便按照教科书开药,根本不负责任。病人看不好,在复诊的时候,根本不去反思自己的开方思路是否正确,只是简单的改一两位药应付,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患者蒙在鼓了,为啥复诊好多次了,怎么还没看好?他不知道的是,医生根本没有认真给你看病,只不过随便的加减了一下错误的方子,在吃下去一样没用。谁最可怜?患者最可怜,不明真相的患者最可怜。医院是不会跟你说看不好的,另找高明吧,我水平有限。只要没有违反所谓的医师法,就一直给你错误的看下去,一直在赚钱。而患者却把希望都寄托在医院上面,这是多么的可悲。最后人财两空,命没了,钱也没了。现在医院就是这样,中医的价值在中医院甚至得不到体现,往往有水平的中医师因为人际关系,导致医院的排挤,真正有本事的中医师得不到发挥,而没有本事的中医师却混的顺风顺水,就这样的情况,还指望中医怎么发展?中医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到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现在就是太不重视中医人才了。医院的上层领导光想着当前自己的利益,这种畸形状态下,最终的受害者还是病人。”

张森林说道:“关键是病人根本不懂这些,现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其实不只是医生的问题,而是整个医疗体制的问题。医生也是身不由己。医生自身的工资跟给病人看病的结果没有任何关系。看好或者看不好,都跟工资不挂钩,所以病人的效果好坏,他们自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工资,和避免医疗事故。”。

更多到,地址

第一卷潜龙卧渊345章巴西烤肉

辞别张森林后,顾飞喊上胡勋出去玩。胡勋说道:“去哪里玩,上网吧?”

顾飞笑道:“你也太没有水准了,难道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上网么。这种爱好简直是太低级了,为什么不玩点高端的呢?”

胡勋楞道:“什么是高端的?除了上网我们还能去哪?”

顾飞说道:“你跟我来,让你瞧瞧什么是高端。”

两人从中医大学后门出来,一直来到家乐福超市门口,往前走几步,有个牌子,上面写着巴西烤肉。

顾飞指着牌子说道:“今天我们吃这个。”

胡勋说道:“这里我们以前没来过,谁知道吃一顿多少钱啊。你钱带够了么?”

顾飞说道:“放心,今天哥请客,不让你请了,你就跟着我沾光吧。”

胡勋迷迷糊糊的跟着顾飞进去。不得不吃巴西烤肉这个地方面积很大,有三层楼那么高,一排排的座椅已经坐满了人,看样子生意非常红火。两人到了前台。

前台接待说道:“欢迎光临,几位用餐?”

顾飞说道:“两位。”

接待说道:“一位30元。”

顾飞掏出60元递给前台,然后接待员就领着两人朝楼上走去。

两人坐定。胡勋说道:“我们两个人才要60元?”

顾飞点头道:“是啊。”

胡勋楞道:“那么便宜。”

顾飞摇头道:“不便宜了,都过半百了,这次我可是大出血了。”

胡勋真的服了,“,60元算大出血,你个守财奴。”

顾飞说道:“我是穷人啊,跟你没法比,我身上就剩下60元了。”

胡勋说道:“李慕菊没给你钱?你怎么还那么穷啊?”

顾飞反问道:“李慕菊为什么要给我钱?”

胡勋不说话了。

顾飞笑道:“你们以为李慕菊会给我钱啊,她的钱是她的钱,我的钱是我的钱,不相干的。虽然我也不介意做小白脸,但是这年头小白脸难做啊,大部分时间都是干苦力啊。”

胡勋说道:“就你这身板还干苦力?谁信啊。不知道李慕菊给你多少好处了呢。不提别的,在上京,李慕菊这三个字说出来,能让整个上京城震三震。你可以走了大运了,不知道是几辈子修来的。”

这个时候,服务员来了,说道:“马上就开始了,两位先生要酒么?”

胡勋说道:“你这里都有什么酒?”

服务员把菜单递过来。胡勋看了一下,说道:“要两桶麦啤。”

胡勋看向顾飞,顾飞摆摆手说道:“别看我,我没钱。”

胡勋无奈的从兜里掏出20元,附上了啤酒费。

等服务员走了之后,胡勋说道:“到底是你请客还是我请客啊,我要是不带钱,连酒都喝不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