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唐-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见皇帝称赞李璟,他也准备帮李璟一把,便出声道:“斩首八千,俘虏无数,臣听说李璟只带了五千兵马,就获此累累战功,真乃是猛将,恭喜陛下又得一猛将。”
    田令孜这次也收了李璟的一笔大礼,足有价值五十多万贯,一个小小的镇将本来他是不放在心上的。可竟然能给他送来如此多的礼物,他便让人特意打听了一下。结果听说这李璟本身不过是一个农夫出身,眼下不过刚刚二十,是拜在青州崔芸卿和于琄的门下,才升为镇将。听到这个消息他倒是小小的惊讶了一下,于家一门四节帅,于琮更是朝中为相,还是当今皇帝的姑父。那崔家虽然没有人在朝为相,可崔氏乃天下名门望族,影响力也是极大的。两家居然都收了这李璟为门生,可见李璟不简单。
    现在见皇帝称赞李璟,于琮也跟着夸赞,田令孜便也打定主意做个顺水人情,送来的礼物只是一部份原因,更多的还是打算借此机会与于家和崔家多联络联络。
    “赖祖宗洪福,圣上天威。李璟方有如此大捷,老奴谨为皇上贺,为大唐贺!”
    书房中的其它几个宰相也无不都是收到过李璟的一大笔孝敬的,这个时候自然也是顺水人情,都纷纷称赞李璟。张泰和张承业也不失时机的又跟在后面称赞了几句,一时间,大家倒没有人在意这个青州叛乱,也没人理会宋威的求援,以及奏章中对其它人的请功等,倒全称赞起李璟来了。
    于琮道:“陛下,李璟立下如此大功,臣以为该立时下旨嘉奖,以振奋我大唐军心士气,另外也让李璟感受陛下天恩。”
    王铎也道:“李璟此番斩将夺旗。斩获甚众,也需好生嘉勉,勉励他更好为国平乱,为皇上再立新功”。
    少年天子笑着点头:“如李璟这般忠君之巨,朕自然得好生奖励。这李璟现任何职?”
    “李璟原任大谢砦镇遏兵马使,此次出兵大破贼军之后,淄青节帅宋威将李璟麾下精锐整合为一军,号为镇东军。他在奏表中向陛下为李璟请封镇东军军使,兼登州防御使之职。”于琮说道。
    李儇负手转着圈,想了想道:“李璟忠心为国,对朕一腔赤诚,眼下又立下如此大功,朕得重赏。镇东军军使和防御使之职朕都准了,另外,就再赐李璟为金吾将军,加冠军大将军散阶”顿了顿后,便又道,“再加李璟镇东开国侯爵位,赏食邑三千,实食封一千户。”
    (未完待续)


第315章 安东都护府
    这个封赏让书房中的众臣都微微惊讶,皇帝这也太豪爽了。允了宋威对李璟的晋升请奏就不错了,加一个从三品金吾将军虚衔,就是天恩浩荡了,竟然还加上了正三品的冠军大将军散阶,虽然说如今朝廷的散阶早不值钱了,地方的藩帅们往往都加着金吾大将军,镇军大将军,甚至是上将军,乃至于侍中、中书令等等二品的职位,但那些藩帅可都是一镇之首。李璟虽然立下不小功劳,可真说起来,去年的此时,李璟还不过是一个农夫呢。一年时间,就直升正三品,这可真是所谓的一步升天了。
    更何况,居然还加镇东侯爵位。封爵竟然跳过了男爵和子爵,还有伯爵位,直接封侯。虽然说这侯是正三品的县侯,可爵号却是镇东,而不是县名,这更是独一位了。更何况,大唐对待臣下虽然十分大方,有功之臣,能够异姓封王,可是这些爵位早期还有实封,到了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食封了。皇帝不但给了李璟一个侯爵,而且竟然给了一千户的实食封,这可更是让人惊叹了。
    就连田令孜都有点小小的眼红妒忌了,他从一个小马坊使的小宦官做起,早年就跟着李儇,凭着这个才得以一步步到如今掌握朝政,成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加神策军中尉,以及枢密院使。他被皇帝称为阿父,也才只得封晋国公,李璟居然这么轻松的就得了一个镇东侯,真是让他心里有些吃味。
    “李璟如此猛将,朕要将他调入长安,还有他的镇东军也要一起调入京师,随朕左右!”语不惊人死不休,李儇现在就像是一个兴奋的孩子,对李璟心中念好了,就不顾其它,好像孩子一样的要把自己的好东西也分给李璟一份。
    这话一出,众人震惊。
    最震惊的还是田令孜,他现在能够主掌朝政,除了皇帝跟他亲,叫他阿父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掌控了军权,晚唐之时,京中有四贵。
    这四贵指的不是四个人,而是四个最有权势的官位。这四个官位就是左右神策军中尉,以及左右枢密院使。
    神策军中尉主掌着京畿之地的十五万神策禁军,可谓是朝廷中央的兵马尽在手中。而枢密院使地位同样极重,位仅次宰相。一直由宦官充任,他们本来的职权乃是充当宰相和皇帝之间的一道承上启下的作用,掌管关于军事的事务。但到了晚唐,枢密院使的宦官们却借此干预朝政,以至操纵君主的废立。
    说到底,田令孜能主掌朝政的最关健就是他担任了四贵之中的两个重要职务,一手摭天。大唐的南衙和北衙,到了此时,就只剩下了一个神策军,其它的都是名存实亡,只成了一些加官加衔的虚职,根本没有了兵马。十二卫和北衙诸禁军,都只剩下了神策军。
    现在皇帝突然要让李璟入京,田令孜倒是无所谓,可如果让李璟带着新成立的镇东军前来。田令孜可就忍不住了,神策军虽有十五万之众,可早已经糜烂,根本没什么战斗力。但镇东军不同,只要一想想刚奏报上宋威所奏的,这李璟凭五千镇东军就连败青州牙兵,斩首八千余,俘虏无数。
    青州牙兵田令孜也是知道的,那是一支很能打的军队,当初淄青镇割据六十余年,曾经为天下第一强藩,而青州牙兵更是精锐中的精锐。李璟连青州牙兵这样的精锐都能打的大败,可以想象,这是一支如何的虎狼之师。
    这天子李儇也是个喜新厌旧的,那李璟又正好才二十出头,比天子也大不了多少。若是李璟带着两万五千人的镇东军入京,可以想象,也许用不了多久,他这个皇帝的阿父只怕就要没有位置了。
    一念及此,田令孜再也坐不住了,连忙跳起来道:“陛下,调李璟入京不妥!”
    李儇正兴奋着,听到田令孜的话有些不悦的道:“阿父,有何不妥!”
    田令孜眼睛一转,计上心头,道:“眼下青州虽然已经夺下,可逆首王敬武未除,现在带着叛兵余部还占据着淄齐二州。那宋威先前带兵攻打,就吃了一个小亏,眼下两军对峙。如此下去,不免淄齐二州糜烂,百姓痛苦。老奴以为,这个时候,淄青镇正是急需李璟这样的猛将用功之时。”
    “李璟不是大败了王敬武,斩首八千吗,怎么这王敬武叛乱还未平息?”李儇好像是刚刚想起来一样。
    于琮连忙解释道:“李璟率兵夺回青州,淄水大败叛军之后,因为听说王敬武族兄王敬文与王进,率登州水师作乱,所以率兵回返登州去了。宋威率兵追击王敬武,结果在淄州被叛军埋伏,折损了好些兵马。现在叛军退守淄州,宋威正在围城攻打,不过叛军凶悍,一时难下,因此才向朝廷请求援兵。”
    李儇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满的道:“怎么宋威一个大帅却还不如麾下将军李璟。”
    “宋威还是不错的,不过年纪老矣,听说这次叛乱中他受了箭伤,追击时在后军之中,前军不察,才会中伏。”宰相卢携却是与宋威关系极好,此时忙替宋威分说。
    田令孜趁机道:“这登州乃我大唐北方重要港口和海上商路要道,若是让叛军祸乱登州,那损失极大。李璟将军回师登州,做的很好。这个时候,不宜调李璟和镇东军入京。”顿了顿,田令孜似乎想起来什么似的道:“老奴前些日子听闻,最近登州也不太平。先是大谢砦兵马使封彰勾结辽东都里镇攻打登州,现又有登州水师为乱,这样的时候,正需要李璟这样的忠心为国的大将镇守。另外,我听说李璟先前率兵入辽东打了几仗,夺回了两座城池和几十万人口。”
    “陛下,自安东都护府从平壤一再内撤,最后撤消到如今,已有百余年。安史之乱后,辽东之地虽名为唐地,可实早已经失去。河北三镇一直反复,陆路与辽东通道早失。眼下渤海国和新罗国都不复往昔强盛,眼下李璟将军出兵辽东,为朝廷夺回二州,这正是朝廷重新收复辽东的大好时机啊。祖宗打下的疆土,我等子孙后人守土有责。老奴以为,如李璟这样优秀的大将应当继续镇守登州,一来可以平定登州之乱,二来保护北方海上商道,这第三,还可以让李璟想办法重新夺回辽东之地。”
    田令孜奏道:“陛下,老奴以为朝廷可以重新建安东都护府,老奴愿保举李璟为安东都护。”
    为了防止李璟的入京,田令孜这下可谓是费了一番脑筋。他也知道,眼下皇帝正喜欢李璟,这个时候如果硬拦,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抛出重建安东都护府,根本不是他真的想要什么收复辽东,而是好把李璟打发的远远的。辽东之地各族混杂,早已经成了一片混乱之地。特别是自渤海国和新罗国先后衰弱,而契丹和奚人却又开始强盛之后,辽东更加的混乱了,简直就是一个各族混战之地。辽南的情况还要好些,但越往北,情况越乱。别看李璟现在夺下了辽南两座大城,但田令孜却很清楚,如果真的让李璟去收复辽东,不说其它,光是一个都里镇就够他麻烦的。
    更何况,虽然渤海等国衰弱,可事实上辽东一直以来都是处于大唐的名下,和渤海国的实际半控制之下。李璟小打小闹还好,他要真的打出安东都护府的名号,只怕不论是渤海国,还是现在正对辽东虎视眈眈的契丹,都不会让李璟好过的。
    辽东就是一个烂泥潭,李璟要是一只脚踏进去,想要再拔出来,可就没有那么的容易了。
    李儇却是不明白田令孜的这些九曲十八弯的,他现在已经被田令孜的那番收复辽东,守土有责的话给挑起来了。十三岁的天子,正是年青气盛之时。只是想了想,他便同意了田令孜的话。
    在他看来,那么强盛的吐蕃和南诏,还有回纥,如今都完全被大唐打的抬不起头来了,一个小小的辽东又算的了什么。
    “好,那就重建安东都护府,授李璟为安东都护,让李璟镇东军收复辽东辽西。待李璟将军收复辽东之后,那时朕再调他与镇东军入京!”李儇下旨道。
    田令孜眼中光芒一闪,没有想到皇帝居然还念念不忘要调李璟入京。哼,既然如此,那李璟就永远别想入京。
    其它宰相们心中各有所思,但却没有人提出反对。一来他们也知道一山不容二虎,要是同意让李璟入京,那便是得罪田令孜。二来,几个宰相还真没有觉得收复辽东有什么问题。他们觉得,如果李璟真能收复辽东,那也是他们宰相任上的一大政绩。
    安东都护府属上都护府,其长官为安东都护,正三品,“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就连于琮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毕竟,安东都护府当初可是大唐的六大都护之一,李璟做了这位置,就等于是一方大员,和一方藩镇大帅也相差不了多少了。如果真能收复辽东,到时就算不能入朝,至少也是一方大帅的。
    (未完待续)


第316章 翻脸
    从御书房出来,张承业感觉有些飘乎的感觉。
    入京之前,他劝李璟向皇帝进献,结果李璟真的相当大方的拿出了两百多万贯交给他送入京城。虽然这两百多万只有一半是给皇帝的进献,其余一半李璟让他打点京城的贵人们。但是一百万贯啊,如今朝廷财赋全靠着东南的那一小块地方供给,西南又是连年用兵不止,朝廷的计相都请辞五回了。
    计相可是肥缺,可现在却没有肯当,就可知道朝廷的财政是如此的紧张了。不得已,现在朝廷只能把盐茶这些专卖加价,虽然暂时缓解了一些紧张情况,可张承业却看的出来,这并不是什么好办法,饮鸩止渴而已。去岁今年连续饥荒,在登州的时候还没发现情况有多严重,可一路上他来京城时,已经见到无数荒废的田地和空空的村庄,还有道路上成群结队,如同是一群饥饿的狼一样的流民。
    做为一名宦官,他就是李唐皇室的家奴,他的心里忧心不已。李璟肯拿出这么多钱来,实在是让他高兴。李璟还是小小镇将,就能拿出一百万来进献给皇帝,如今李璟一下子晋升高位。成为了镇东侯,冠军大将军、金吾将军,不但任镇东军军使,而且还担任登州防御使,现在更晋升为重建的安东都护府都护。
    他也没有想到,才离开登州那么点时间,李璟居然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不但在辽东打了大胜仗,夺下了两座大城,而且居然已经有了两万多人马。入青州平乱,更是斩杀八千多叛军。现在,连皇**对李璟如此赞赏。
    张泰一直在打量着张承业这个养子,心中充满感叹,张承业品性是极好的,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收为养子。上次他让张承业出京去青州张万荣处做一个监军小使,本来也是为他考虑,让他也去打熬打熬,将来便可谋一地监军的位置。他知道张承业的性格,这样耿直忠诚的性子,呆在宫中并不是很合适的。
    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这次出去,居然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现在养子不但刚被赐为从三品的右监门将军,刚才最后更是被皇帝加封为安东都护府监军使。监军使啊,这对于一个宦官来说,那是在军中仅次于观军容使的职务了,和那些将领相比,就好比是节度使之职。
    养子这下真是跟对了人,出头了。连他自己,居然也沾了养子的光,得了一个右监门卫大将军之职,得到皇帝恩赏。
    一路上感叹,良久,张泰对张承业道:“承业,你这次真的是跟对了人。那李璟,如今在皇帝跟前算是挂上号了,日后前途必然无限。这次田令孜想要阻击李璟入京,便让李璟去辽东。其实你不用担心这是坏事,我觉得这倒是好事。那李璟凭的是真本事真军功出头,这次入辽我倒觉得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