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唐-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军又在黄獐谷中伏,将卒死者填满山谷。生擒右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司农卿麻仁节。唐军中伏全军覆没。
    随后武则天大怒。下令“天下系囚及庶士家奴骁勇者,官偿其值,发以击契丹!”令山东近边各州置武骑团兵。并任命同州刺史武攸宜为右武卫大将军,任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英勇善战的王孝杰为清边道行军总管;右拾遗陈子昂为攸宜府参谋。集中了十八万大军讨伐契丹。结果契丹人再次设伏,十八万唐军全军覆没,连王孝杰也坠落山谷而死。
    时隔一个多月,武则天又诏命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率军增援河北。五月初八,又派同平章事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锋总管,率军20万进攻契丹,企图挽回败局。最后还是靠突厥人出兵抄了契丹人的老巢,才使的契丹兵败。
    而高句丽人也同样是不容小觑,隋朝杨坚杨广父子一共四征高句丽,最后还加上唐太宗与唐高宗父子两代用兵,杨广与李世民都曾经亲自攻打高句丽。前后一起,两朝四任皇帝用兵,打了几十年,最后还和新罗联手,才最终灭掉了高句丽。由此可见,高句丽一样是个凶悍的部族。
    契丹人和高句丽人是真正的两头猛虎,这样的两虎相争,就算真的两败俱伤,可只要他们没死,想要捡便宜,就还有很大的风险。
    李璟道:“辽东之地虽然苦寒,但如果我们能拥有辽东,有大大的好处。获得辽东之后,我们的地盘能扩大十倍不止。而且能够获得战马出产之地,更能直接接壤辽西营州。如果我们能夺回营州,到时就能绕辽海,直接与卢龙军接壤。”
    取过地图,李璟指着上面的图道,“我们眼下占据登州,可短时间内却很难再扩大地盘,向莱州青州方向扩张没有机会,但却可以趁机收复辽东。如果能夺回辽东辽西,那时我们就能形成一个双头蛇的局面。一个头是登州,往西就是青州州、徐州。一个头是辽东辽西,西进便是河北的卢龙诸镇。”
    李璟的计划很大,现在黄巢等人刚乱起来,没有几年时间,估计青州这边的局势也很难有变化。不如趁这段时间全力的经营登州和辽南,争夺辽东辽西,到时把辽海变成内海,等时机一到,双头出击,环攻河北。
    山东这个地方战略地势不行,前进基地可以,却难做根基。但如果能夺下河北,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据河北为根基,以辽东为后院,南夺山东,北争河东,这就是一步及好的棋。
    不过要下这步棋,最关健的就是夺回辽东。从山东渡黄河往北攻打河北,极难。但如果从辽西入关争河北,战略上看却是合适的多。
    李良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都里镇等都未真正臣服,还有石城、石人柱城等大小诸多势力也未臣服。这个时候往辽中去,只怕后路不稳。”
    “都里镇不用担心,只要我们控制了卑沙城,那么就完全将都里镇与青泥城这个辽南尖端上通往辽东腹地的通道给卡住了。都里镇陆路被截,海上又是我们的势力,他们就如同被我们卡住了脖子,又怎么敢异动。至少其它的势力,都是些小势力,他们绝不敢与我们对抗的。”
    在卑沙城附近,由于青泥港与西面的港口两面近逼,使得这一段陆地东西距离窄处才只有十里宽。而卑沙城正好坐落大黑山俯瞰这条窄小的通道,只要控制卑沙城,那这条都里镇和卑沙城通往辽东腹地的通道就完全控制在卑沙城的手中了。
    这个咽喉要道被镇东军控制,都里镇就等于完全被卡住了喉咙,他们怎么敢有异动。
    “都里镇刚和我们议和,而且上次又上书表示归附朝廷,不会再有什么异心。就算有异心,只要王重率军驻守卑沙城,再有镇海营的水师在青泥城,都里镇绝不敢有异动。而石城和石人柱两个稍大些的势力表面也归附了朝廷,剩下的都是小势力,不足为惧。至于登州这边,只须留一位大将镇守,青州那边与王敬武还打的不可开交,更不会来犯。眼下是进入辽东的一个大好机会,不容错过。”
    又有人劝说,觉得辽东苦寒,又有诸多野蛮胡人,跟他们争抢,风险很大,收益也不明显,是个亏本的买卖。
    “大错特错,辽东再苦寒,那也是一块地盘,对于现在只有一个登州的我们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
    后面便无人再劝,于是李璟便与诸将开始拟定入辽计划。
    最后拟定,这次将带镇东军中厢的银枪、侍卫、飞鹰、飞骑、控鹤五营,外加两个军官侍卫营铁鹰和落雁二营,再加上调青泥城和卑沙城各一个胡骑营,分别是青泥城的飞斧营和卑沙城的游骑营,一个步兵营和一个骑兵营。
    出动兵马一个九个战兵营,其中骑兵营三营,另外从后厢的几个辅兵营中,分别抽调了医疗、工兵、后勤、运输、宪兵各一都,凑成十个营,一万大军。
    李璟自为帅,以李振为行军司马,李良为行军参谋,郭承安为掌书记,林威为副将,并将领数十员为出征名单。
    一万人马,以林威率飞鹰、飞骑和飞斧三营为前锋,李璟率银枪、侍卫和铁鹰与落雁二军官侍卫营四个营为中军。由林武率后勤营与控鹤、游骑三营为后军。
    李璟留后厢兵马使张承宗镇守登州,以刘守谦镇守大谢砦群岛,由王重镇守卑沙城。
    择定吉日之后,祭旗起兵。
    镇海和怒涛二营出动战船运送兵马先入青泥城集结各部,李璟刚入青泥城,马上有人报说有人求见。来的却是数个辽南唐人小势力的使者。
    建安州契丹人和积利州高句丽人现在双双得了援兵,越打越厉害。两支大军粮草不多,便派兵马四处打草谷。那些靠近着积利州的唐人势力先被契丹人和高句丽人接连勒索钱粮,紧接着下面的村庄等又被两军劫掠抢杀。各方苦不堪言,但又畏惧契丹人和高句丽人势大,不敢与之为敌。最后想来想去,便想到了朝廷新任的安东都护李璟,纷纷派出使者来青泥城,准备向镇东军搬救兵。
    李璟听到这个消息,表面安慰了各方使者一遍,心中却是有些高兴。这些胡人的野蛮行径,已经使得那些唐人势力吃不消了。以前两方小打小闹,对他们的影响不大,现在双方都来了大部援兵,拼命交战起来,他们也跟着倒霉了。
    这些小势力现在是人心惶惶,要么只能忍受着胡人的烧杀劫掠,要么,便只能求到李璟这里来了。当然李璟也不可能白替他们作主,李璟便趁机提出可以帮他们赶走这些胡人,但要求他们各自出兵一起联合。
    各方使者带着李璟的要求各自返回,几天之后,那些小势力纷纷同意李璟的要求,愿意一起出兵。刚出城不远,都里镇的王普亲自来到青泥城外,他带来了三千兵马,表示愿意出兵助李璟。
    平白有三千兵马,李璟自然是来者不拒。不管都里镇出兵是什么心态,但眼下在契丹人和高句丽人的大战之下,李璟打出安东都护府都护的旗号,提出驱除胡虏,收复辽东的口号后。辽南大大小小的势力,这个时候都是纷纷响应,也有一些暂时还没有动静,不过李璟都立即派去了使者,催促他们出兵。
    一开始,有些部族对李璟派去的使者不理不踩,李璟听到使者的回复之后。对这些势力也没有丝毫客气,先礼后兵,礼已经打过招呼了,那接下来就是兵了。
    大军一路向北前进,每天的速度也不快,但却不是单纯的行军。一路上,李璟早有严令,要一边行军一边剿匪。反正契丹和高句丽人先让他们打着就是。
    除了几十个已经上书表示愿意归附的,其余的那些大小势力,统统被李璟把他们归纳为和那些盗匪们一起,列为要剿灭的对象。第一个被剿灭的就是狼牙寨,这狼牙寨是一座石寨,约有人口三万余,兵马千人。也算个不大不小的势力,一直以来都是耕种打猎为生,因民风彪悍,有上千的守寨兵丁,一般的势力也吞不下他。
    李璟的使者前后来过两次,要他们归附朝廷,但他们却根本不理不踩,连使者都没放进城去。昨天李璟派出了第三个使者,通知他们今天开寨迎接,上交户薄地图帐册,还要派出五百个士兵参加到联军来。
    不过这山寨根本没有回复,一大早李璟的兵马到达山寨下后,山寨门紧闭,石墙后面能看到隐隐绰绰的守城人影。
    “这山寨之主何人,名声如何?”李璟招来一个探子问道。
    “回郡公,此山寨名狼牙寨,寨主姓秦名宗守,年青时做过雇佣兵。在这一带有些名头,不过此人既做过雇佣兵,也做过马贼。就是现在,这狼牙寨平时做田打猎,可有机会,也会干上一票无本买卖。”探子把知道的情报都说了出来,其实这样的事情放在辽东许我人的身上都可以。辽东是个混乱的无主之地,没有王法,弱肉强食,完全就是丛林法则。抢劫杀人,实大是太过平常。
    不过李璟可不会管这些,既然这秦宗守有过马贼的黑历史,现在又拒不肯降,那现在拿他开刀,杀鸡儆猴,剿灭他就没什么心里压力了。
    “传我命令,剿灭狼牙寨!”李璟坐在马上,脸上一脸肃然,缓缓的抽出腰间宝剑,斜斜向山上一指,喝声道。
    李璟并没有说派哪支部队上去,围在李璟身旁的诸多小势力的首领们左看右看,见镇东军的兵马并不出动。也并不多明白了李璟是要他们去打头阵的意思,虽然心中有些不太愿意,可这个时候,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各部带来的兵马都不多,少的三五百,多的两三千,基本上除了家中留守的,能带的已经都带上了。这时大家发一声喊,几十个势力乱七八糟的也有五六千人,便蜂拥上前!
    (未完待续)


第347章 建辽南都督府,收狼牙猛虎将
    狼牙寨寨主秦宗守身长七尺有余,面目丑陋,使一把镔铁打制的长枪,重达三十六斤。早年之时为佣兵,后来也做过马贼,有万夫不挡之勇,有外号称狼牙。狼牙寨二万余人,占据着青狼山,这些年也曾有过人打狼牙寨的主意,可秦宗守都凭借着青狼山的险要,还有手下弟兄的彪悍,将来犯之敌击退。
    李璟前来招降,秦宗守边考虑都不没考虑就拒绝了。虽然听说这个李璟是朝廷新封的安东都护,但强龙不压地头蛇,他并不愿意放弃眼下自由的山大王生活,却给别人当部下。
    站在寨墙之上,见到山下兵如潮,枪如林,旗如海,他不由的有些微微变色。眼见到连都里镇的旗帜都在其中,眉头不由的紧皱了皱。
    鼓角齐鸣,山下兵马开始蚁附而来。秦宗守下令据寨而守,准备如以前一样打退来犯之兵。
    山下镇东军并不出击,只是在山下押阵,辽东各部五六千人马则一窝蜂似的攻山。都里镇此次率兵前来的乃是城主王普,自上次一战被迫议和之后,现在都里镇的势力极弱。特别是镇东军占据青泥与卑沙城之后,青泥城据青泥港,与他们靠的极近,随时威胁着他们。而卑沙城更是将都里镇通往辽东腹地的通道给卡住,可以说,在战略地位上,都里镇现在完全被镇东军包围,并卡着了喉咙。
    更加不妙的是,李璟竟然得了天子赏识,升大将军、封郡公,还拜了淄青大帅宋威做义父亲,做了登州刺史,现在领着镇东军,还被朝廷授了安东都护之职,整个辽东辽西,都处于李璟的辖下。
    如此这番变化,就连都里镇后面的这些家族也不得不改变原来对抗的念头,改为与李璟加强关系,希望能继续维持着自由贸易城的现状。
    前些天,女儿王惋君回了一趟都里镇。这是女儿自嫁给李璟之后,第一次回门。原来担心女儿会委屈,在那边过的不好。却没想到再见女儿成熟了许多,已经有了几个月的身孕。对于嫁给李璟之事,她似乎并没什么后悔的。相反,女儿回到都里镇后,与他见面第一件事,就是劝说他归附李璟。
    女儿惋君还未出嫁之时,王普就很看重女儿,有些拿捏不定的事情往往找女儿询问,每次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王普看的出,女儿并不是因为嫁给了李璟,所以便心向着李璟。
    “都里镇现在只是一座孤城,如果李璟真要对付都里镇,都不用攻城,只须水陆两面一切断联通,都里镇一座几十万人的大城,用不了一两年自己就乱了。现在夫君手中握有镇东军这边大军,在淄青镇有宋威支持,在朝廷又有天子和诸相公的支持,甚至连都里镇的许多家族,其实都已经在和夫君暗地里做着买卖。”
    王惋君劝他:“眼下归附,还能算的上是锦上添花。如果等到夫君把辽南其它势力收附了,那个时候都里镇再归附,也不为我夫君所高兴了。阿耶只看裴世叔,如今已经做上了镇东军判官,还兼任着镇东军中厢副兵马使。极得我夫君看重,如果阿耶能够主动归附,凭白将都里镇这样的一座大城送与我夫君,定然能得到更多器重。”
    王普也有些心动,可还是担忧道:“李璟横空出世,现在登州和辽南的局势都在不断改变。能够预料,百多年来辽南这种混乱的局面将要结束,有镇东军强势存在,都里镇也将失去存在的地位。但是,要彻底归附李璟,这一步不好走,我虽是城主,可都里镇直接掌握的是三十六个大家族还有七十二个代表家族。”
    “不去做,怎么能知道结果就不行呢?阿耶看看裴世叔,再看看青泥城李家,卑沙城郭家,他们现在在李璟的镇东军中,可都是居于重要的位置。就连萧家、韩家、崔家,也都有了重要一席。有镇东军在,都里镇想要再恢复到以前那样是不可能了。早归附,也能得到更好的位置。”王惋君顿了顿,“女儿现在已经怀有李家骨肉,可裴家两个妹妹还有大夫人二夫人也都怀了。现在女儿在李家的地位不上不下,阿耶如果能够归附我夫君,这不但是对我王家极为有利,而且也对女儿极好啊。”
    王惋君的话最后还是打动了王普,在这场变局当中,王家的利益,女儿的利益,还有他的利益交织在一起,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