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唐-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烈。
    等乐声响起,众宾客一起高兴的举起酒杯,准备为老相公贺喜之时,却发现坐于上首的郑畋竟然没有起身,而是一身正式的紫色圆领官袍在身,整个人却情绪低落,甚至还在默默流泪。
    众人不解,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郑畋的幕僚孙储代主上回道:“今曰本是喜庆之曰,只是刚刚老令公突然接到一封家书,老令公在长安的几位族人都因不肯做黄巢之臣而被杀满门,郑氏长安十几位族人上下千余口人俱没了。”
    众人闻言都不由默然,在座也有些在长安的族人,也因这个原因或者其它原因而被杀。
    郑畋泣声道:“我郑氏在长安十余家千余口满门被灭,更让老夫心痛若死的是,黄贼不但将不肯做伪齐之臣的人杀掉,而且他还不分青红皂白,把长安的几十万百姓都派去发掘坟墓以充军资,上到奉天皇陵,下到高门大族,巨商土豪,但凡大墓,一盗不放过,开棺取财,致使祖先尸骸暴露荒野,丧心病狂啊!”
    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到凤翔,众人闻言无不大惊。自古以来,上到王公下到黎明,最重祖宗,不但家中建祠设牌供奉,而且但凡有点条件的,就要隆重安葬亡去先人,年年打扫供奉不断。可现在,黄巢居然挖人祖坟,且不分墓主身份,这太过骇人听闻。要知道,凤翔就在京西,不但有不少官员本来就是家在长安。而且今天黄巢在长安挖,难保明天不来凤翔挖。若是连祖坟都保不住,那他们还有何面目将来见列祖列宗?
    孙储长叹一声道:“如今长安一带有传言,黄巢杀人太多,已经失去了心智,半疯半颠,整天只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长安已经有超过二十万口死于黄巢刀下。某还听说,黄巢早已经断粮,几十万军队没有粮食,已经在城郊建了一百零八座舀磨寨。这些寨子不舀粮食,而是把那些被杀死的长安百姓投入其中,连皮带骨,捣成肉糜,做为军粮。而且,黄巢还派人从河中盐池弄回来很多盐,直接把杀的太多,来不及舀磨的尸体用盐腌起来,以备军粮。草贼已经完全疯了,他们吃人,不再是人了。”
    这个吃人的消息比挖坟更冲击,多数人听了都忍不住反胃,甚至有些直接吐了起来。不过也有些军将并不就立即相信,毕竟这些事情,太让人难以相信了。
    郑畋目光扫过众人,将大家的反应一一收在心底。这个吃人的消息当然是假的,现在黄巢还没缺粮到这地步。不过,这个消息的效果不错,至少让许多人已经对黄巢充满了恐惧。
    当即趁热打铁道:“诸位可能还不知,黄巢已经派出使者,正向各镇前来。黄巢有令,让我们凤翔镇年底前给长安送去粮五十万石,外加羊十万只,牛一万,驴八千,驽马五千,战马三千。另外,还要上供钱十万贯。”
    “这怎么可能?”刚才一直没有说话的凤翔行军司马李昌言终于忍不住了。凤翔军这段时间实际上是控制在他的手上,他归附黄巢,也是为了取代郑畋成为凤翔军节度使。如今凤翔军,郑畋是唐朝的节度使,李昌言是齐国的节度使。
    如军心并未真的就倒向齐朝,不过是两边讨好不得罪罢了,正因如此,李昌言才一直没有对郑畋采取什么行动。如果黄巢在关长安真的干了那些杀人挖坟的事情,跟他关系也不太大。但如果黄巢真派人来向他索要那些钱粮牛马,那他敢肯定,凤翔军上下,绝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同意此事。
    郑畋看出李昌言担心什么,他也没有与他争辩。这场宴会草草而散,大家各怀心思的离去,然后纷纷派人打探消息,想要证实郑畋所说真假。
    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仅仅一天之后,黄巢的使者就到了凤翔,并带来了齐皇的诏书。诏书先是大肆封赏了凤翔镇一干文武,高官厚爵十分的大方。可在场的众人却没有谁高兴,因为他们还在等着后面一道旨意。
    果然,宣完封赏诏书,使者又拿出一封诏书,却果然是要求凤翔镇上供钱粮战马等物的圣旨,就连要求上供的数量,竟然都和郑畋所说的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行军司马李昌言和监军使袁劲柔面面相觑,目光中充满失望。
    到了这一步,两人都知道他们接下来要如何做了,他们也只能那样做,除了得新反正归唐,他们别无选择,不然,只要郑畋一呼,下面的凤翔将士必然百应,那时坚持跟着黄巢的他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李昌言很快认清了形势,也毫不犹豫。在黄巢使者惊惧的目光中,李昌言拔剑出鞘,一剑剁下了使者的首级。提起还大睁着眼睛的首级,大喝道:“黄巢反贼残暴,我等大唐忠贞将士,誓与反贼血拼到底!”
    于是,李昌言和袁劲柔二人,立即带着诸文武前往郑畋帅府,迎郑畋出府,到军营校场。
    郑畋早已得知外面发生的事情,到了军营,立即割破手指,写下血书,分别向远在成都的天子,以及幽州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秦王李璟禀报凤翔发生的事情。同时,召集诸将和凤翔将士,表明他们的立场。
    这一次,诸将士万众一心,坚决与黄贼不两立,郑畋与诸将士一起歃血为盟,共讨黄贼,誓无二心!
    随后,郑畋又遣幕僚孙储率人前往关中与关外诸镇,密约各镇响应秦王李璟号令,共同起兵勤王讨贼。一时间,关中泾源、朔方诸镇,还有关外的金商、忠武、河阳、河中这些早已经换上了大齐旗号的藩镇先后见到了三拔使者。
    一拔是黄巢使者,前来索要大批钱粮。
    第二拔是秦王李璟使者,号令各镇起兵勤王。
    第三拔是前相国,凤翔节度使郑畋的使者,邀约他们响应勤王号令,反正讨贼。
    诸将反应迅速,凤翔镇重新反正之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立即也发檄文声讨黄巢,宣布反正归唐。紧接着,忠武镇、金商、奉国、忠国几镇也跟着宣布反正,关中的诸镇更是齐齐变换旗号。
    城头一夜变幻大王旗!
    李璟号令一出,各镇响应,纷纷反齐归唐。
    郑畋乘热打铁,当月立即亲率凤翔军出兵关中外围的一些要点,那里尚驻有数万名驻防神策军与博野军。朝廷撤离关中后,这些军将跟当初潼关守军一样,顿失根本,粮草无继,郑畋将这几万人马全部收编,招入凤翔军中,顿时,京西重镇,本只有两州的凤翔军,一下子兵强马壮,成为关中诸藩镇之首,拥兵五万。(未完待续。)


第772章 秦晋之好
    河中镇。
    魏晋时代称蒲阪,位于现代山西西南部,辖有河中府,绛州、慈州,晋州,隰州,共一座四州。河中镇拥有一府四州,是为重镇。其地位于唐朝的五京中的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和北都太原的中心,位置极为重要。特别是蒲阪,这里的蒲津更旬要道,联结关中与河东,甚至是关中长安入河东太原,然后可以出井陉,直入河北。
    蒲阪大桥,更是潼关的北侧门。
    河中居于三京中间,西南是长安,东南是洛阳,北上是太原,都相距不远。而且河中镇不但战略地位极重要,河中还拥有安邑和解县两大盐池,一直都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食盐产地。在此时,两盐池每年光是向朝廷上缴的盐税就达到了近两百万贯。这对于此时朝廷每年只有千万贯左右收入的朝廷来说,两池盐利点到了差不多两成,这完全就是朝廷最后一只聚宝盆,金饭碗。
    而在诸镇割据的晚唐此时,拥有着两池的河中镇,也因此富裕无比,堪比淮南相提。
    而如果说凤翔镇是长安西边屏障,那么河中就堪称是长安的东北门户,而且无论是地盘还是富庶都远超凤翔。凤翔镇有凤翔府,是西京,河中镇虽然没有陪都,可河中府也是天子驻跸之一,拥有大唐十府之一。
    河中镇如此重要,因此历任节帅一直都是朝廷委派文官担任节帅。不过河中军富裕,兵强马壮,也就因此难于兵骄将扈。稍有不满就兵变军乱,黄巢之乱后,天下震动,朝廷威望越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河中的着将领王重荣两次兵变,连续赶走了两任节帅,最后成为河中节帅。
    为了稳固自己的帅位,王重荣在黄巢打入洛阳之后,立即就倒戈归附了黄巢。
    不过王重荣投奔黄巢,也不过是为了借黄巢之势,以固自己的地位,却是没有真正打算给黄巢卖命的。不过黄巢本身就是盐贩子出身,哪能不知道河中两盐池的巨大经济利益?
    对于王重荣,黄巢没怎么放在眼中。对于王重荣的归降,也并没有足够重视,反而是将河中镇当成了他的摇钱树。在洛阳称帝后,黄巢派往河中征税、征粮的使者络绎不绝,短短半年多,派去的使者就多达上千人之多。甚至还几次下旨,要王重荣率军队听调。
    王重荣本来是想找黄巢借个势,可谁想却给自己找来了个祖宗。
    这自然就是满意了,而原本在唐朝时就跋扈不已的河中军,如今在齐朝下,却要被如此压榨,底下的将士当然也极大不满。不过当时黄巢势大,东征西讨,甚至攻破潼关,占领长安,迫使得王重荣等河中将士也只得咬牙忍受,可心底还是后悔不已,对黄巢更是怨恨万分。
    本来按晚唐惯例,河中镇做为北方重镇,处于防遏河北藩镇的前沿,他们是很少像朝廷缴纳税赋的,收上来的钱粮几乎都是用来供养本镇的军队。唯有两池盐利巨大,河中镇和朝廷分享盐利,朝廷拿的税,其实也不过是大家默认的分成比例而已。
    可是现在,黄巢一改老规矩,把河中镇当成了摇钱树,这自然就是与整个河中镇军人集团为敌了。
    到了晚唐之时,军人一生气,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只是先前还因黄巢势大,而强忍着。
    现在,秦王诏令天下勤王,洛阳东面的康承诲、辛谠、于琄等都发檄文响应,紧接着关中的凤翔镇郑畋也响应了。然后是忠武镇的监军杨复光说明了节度使周岌也反正了,接下来,关中各镇等纷纷反齐,这下河中镇将士们积攒的怨气一下子爆发,立即斩杀了黄巢派到河中的所有官员使者,发檄文宣布响应秦王号令,反正归唐,誓讨伐黄贼。
    远在长安的黄巢一觉醒来,发现自己顿时陷入了唐军的海洋之中。各镇俱反,只剩下了义军自己控制的那些州县。黄巢大怒,立即授自己的弟弟黄邺为行军元帅,率陕州兵马向河中发动讨伐。
    河中兵马为了自己而战,这一次表现的十分勇猛,王重荣凭借着黄河之险,大破齐军黄邺所部,歼灭齐军三千余众,并缴获粮船四十余艘。这一战胜利,更加鼓舞了各镇的士气,纷纷态度强硬起来。
    不过王重荣虽败了黄邺一阵,不过心里还是充满担忧。毕竟他先前两次兵变赶走两个节帅才上台,又后又反唐,眼下朝廷对他是什么态度还是两知。若是唐廷想要换掉他,或者黄巢不死心还要来攻打,他一人单打独斗,不免兵微将寡。不论是反唐还是反齐,他为的不是别的,而是自己的帅位。
    王重荣之兄王重简道:“兄弟何不向燕京李璟求之,李璟如今不但是尚书令,天下兵马大元帅,而且还假黄钺,总领天五兵马。况且,李璟身为秦国王,且被天子尊称为皇叔,手上又拥有百万精兵,千员上将。地广粮足兵精,威望盖过天子。若是向李璟进献钱粮珍宝美女,得到李璟支持,兄弟还何愁河中镇节帅之位不稳?”
    王重荣三弟王重盈出声反对道:“大哥所言差矣,所谓远水难救近火。李璟威高望重没错,手握精兵也没错。可两位哥哥难道没有发现,李璟此人成府极深,观他以往行事可知,此次他虽然高调召令天下兵马勤王讨贼,但某以为,李璟顶多也就是吆喝几声,他最多在旁边看热闹,却是不会真的发兵讨贼的。”
    王重荣和王重简想了想,也觉得事情似乎真是如此。上次李璟都打到汴河东岸了,眼看着就要打到洛阳了。结果呢,这家伙反把宋曹诸州交给了辛谠于琄等人,他自己却回马一枪,直接杀到东南,和高骈猛干一架,抢了徐泗不止,还到淮南的濠楚寿三州给抢了。由此可见,什么勤王之类的,都不过是喊喊而已。李璟出手,明显是在抢地盘。现在李璟正在河北,哪会南下。
    若投奔李璟,除了得个口头许诺,绝不会有其它帮助。
    “那三弟有何良策?如今我们与黄巢隔河相对,黄巢有数十万大军,若他全力来攻,我们绝阻挡不了。”王重荣充满担忧,不反,他早晚得被黄巢给吸干了。可反了,他又没能力承受住黄巢报复的怒火。
    王重盈微眯着眼,良久后咬牙道:“不如我们反守为攻,跟黄巢拼了。”
    “兄弟这是什么胡话,若是我们能拼的过黄巢,兄弟我当初又何必委屈降贼?”王重荣摇着头道。
    王重盈笑了笑,“二哥莫慌,听我把话说完,咱们也不是单独跟黄巢拼了。我的意思是,不如我们干脆发信邀河东的郑从谠、昭义的李涿、雁门的李克用、大同的米海万、安庆、契必璋,振武的吴师泰,天德军的赫连铎,白义诚,以及夏绥的李思恭等一起反攻洛阳?郑畋连合关中各镇,要反攻长安,我们则可以邀约各部反攻洛阳。如此一来,我们便不用单独迎战黄巢,河东与陇上诸镇联合,如今黄巢军主力在长安,洛阳兵少,我等联合诸镇攻之,事情就算不成,那么我们也可解决黄巢来攻之急。若成,那么将来论功,以此之功,当可稳固二哥河中节帅之位矣。既如此,何须还舍近求远,找李璟乎?”
    “三弟妙策。”王重荣赞叹道,这确实是个好计划。不管李璟是否真要讨伐黄巢,但李璟那号令一出,如今天下各镇响应,气势已成。郑畋已经联合了关中诸镇,以山南诸镇,要反攻长安。这个时候,他们联合河东与陇上诸镇,反攻洛阳,不说事情成功姓很大,首先就能帮助解决黄巢即将来犯的危机。
    王重简倒是有些担忧:“三弟的计划确实很好,不过有一点,若是我们要联合诸镇反攻洛阳。那么需要一个名望极高之人主持。二弟虽有心,但并无此号召力。想来,持李璟号令之余,还需要一个主持大局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