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唐-第6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向何而去。这是何等的壮观与气派,商人们艹着各种各样的语言大声的喧嚷,几乎无论来自何处的商人,天涯海角,五湖四海,都不难从这些嘈杂的声音里听到自己所熟悉的乡音。在这些衣着各样且华丽的船主们身后,簇拥着各种装束的强壮的侍卫和奴仆,还有许多预备背井离乡谋取富贵的海商们,这些人中的许多都家境贫寒,却已经满腔希望的寄托于流传甚广的海外一夜暴富的传奇冒险上,他们甚至无力支付出海的费用,只好跟船主们讨价还价的以求充当水手抵路费,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的只是义无反顾决的决然,充满着希望的冒险之心。
    在这熙熙攘攘的码头人群里,身着蓝色官服的海关官员格外引人注目,无数双眼睛紧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的决定往往意义重大,而正因如此,他们的检查过程看起来更显得严厉而挑剔,讨好与叹息等各种喜剧片萦绕在他们耳边,他们都象是完全听不见,脸上只有那种刻板的表情。他们的目光时不时的,会望向不远处码头堡垒中的水师陆战队和港口里停泊的水师战舰上,然后,脸上的神情就越发的凛然而不可侵犯了。
    所有入港的船只都得经海关检查,然后按货物价值征收关税。
    不少曾经来过大唐,或者祖辈们来过大唐的蕃商们发现,以往打着进贡的旗号来大唐,并不需要交税,或者只需要交一点点税就可以在大唐贸易的好事,早一去不复返了。虽然相比以前来,如今的秦藩海关官员,并不会索要好处,可这关税却是一文也不能少的。
    这样一副异常忙碌与热闹的景象,往往是让人惊叹之下又暗自嘀咕的,许多新来的人不免惊奇的抬头望着天空。
    “不是都说如今大唐遍地烽烟,战乱不断吗?听说这天下最强的秦藩眼下也穷兵黩武,四处和人开战呢,他们来时经过广州港,这座从前大唐的第一港口,一座曾常年聚集着二十余万蕃商的海港,如今可是十分的肃条,完全没有从数年前的战火毁坏中恢复过来。可到了北方,到了登州,这里的繁华,却让人难以想象在不远的地方,正战争四起,烽烟不断。
    可看看港口无数的船舶,那样五帆、七帆大船,还有港口附近无数的蕃坊、仓库,让他们迷惑起来,那些建筑的顶部还笼罩在清晨白茫茫的迷雾中,若隐若现,但是下面却早已经市门大开,灯火通明,让人远远就能看到里面堆积如山的货物。
    不过今曰,这些都不是这个夏季风蕃商们到来旺季里清晨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往来于这个港口的人们,忙碌的同时,今曰眼角的余光都在情不自禁的向位于港口一侧的北面望去,一队队身着秦藩蓝白两色水师军服的士兵持枪而立,将那块区域与繁忙的商港隔绝开来。
    在那里忙碌的人们,明显透露出与这边港口大多数人格格不入的气息,他们静泊于港内的船队,约有大小三百余艘,他们孤傲又神秘的停泊于那片军事禁区之内。任何船只不小心靠近,都会立即招致一旁巡逻水师战舰的驱赶。
    出现在这些船上的梢工,杂事,水事,也绝不似寻常商船上的水手们,决没有大声喧哗,更没有人肆意欢笑,他们安静的呆在各自的位置上,温顺的听从那些艹着山东口音官话的人指挥。
    数百个步履矫健的汉子正忙碌的装一箱又一箱的货物搬下船,一些大汉的脸上,还有令人望而生怖的刀疤,他们步履整齐,绝少说话,神色气度与旁边的那些水师陆战队员十分相似,只是身形更加高大,甚至肤色各异,既有标准的北方蛮人,也有精瘦的南洋人,更有非洲的黑人,以及泰西那些白肤金发深眼窝高颧骨的泰西人。
    很难让人想象,这群各种族的彪形壮汉,是如何聚拢到一起,并如此温驯听话的。
    当一些明显十分珍贵的箱子被搬上岸后,接着是更多的大麻袋,明显一看就知道是粮食。
    三百多条船只,装载的货物太多了,他们从早上一直搬到午后,还在搬运。
    一堆堆的货物从船上搬到码头,堆积如山,然后通过码头上的轨道马车,一列列的又运向了码头区的仓库中。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们搬运上码头的货物,除了精致的箱子,还有如山的粮食外,甚至还有成捆的兵甲与旗帜,最后甚至牵上来无数的战马。
    如果不是此时水师的士兵正守卫在旁,这样的货物上岸,加上那群运货的人,只怕都以为有海贼准备抢劫码头了。
    也有一些刚从渤海新罗海道过来的海商,隐隐从那些搬运货物的汉子们身上联想到了他们的身份,然后通过细细辨认那些飘动的薄雾中的旗帜,看清楚了书生在那上面的一个斗大的“张”字,最终隐约猜出了他们的身份。
    这不免更加让人惊叹了。
    登州港的人这些天已经见到了无数前来的船队,自从不久前传出,秦王将要率军亲征南下胡人之后,先是天平、义成、宣武这三个与秦藩关系密切的藩镇各派出五千兵马到登州港上船前往天津,增援支持秦王迎战胡人。而后,秦王的第十二门徒和第十三门徒杨行密与钱镠也都先后分别带领一万和一万五千兵马北上,经过登州港前往天津,听候秦王调派。
    还有消息说,现在连岭南东道节度使于瑰、岭南西道节度使于球、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张蕤也正在准备调兵北上支持秦王。
    秦王亲征,诸镇响应,主动出兵支持,这让登州港的秦人自豪无比,这就是如今秦王的威望。
    但是,心思缜密的登州港的官员和海商们,心里都清楚,眼前这只庞大的船队,决不会是东南诸镇的舰队。
    那些观察敏锐的人会注意到,在每年的夏季,其实登州港都会迎来一只打着张字旗号的大舰队,而且这面张字旗下还会有一面鲨鱼旗。有个曾经是镇东海海贼团中跟随过白胡子他们,后来洗手上岸,转到港口做了一名小吏的人还记得,这面旗帜代表着一个人,海上女王张莺莺。他也还知道一些更隐秘的事情,比如这位如今占据着新罗南方沿海诸岛和沿海之地的张莺莺,现在还有一个新的名号,清海女王张莺莺,被新罗人把他和新继位的新罗女王金蔓合称为新罗双娇。而且他还知道,这个在新罗海有着无比影响力的女人,其实还是李璟的女人,他们之间甚至还有一个六岁的女儿。
    这数年来,继承了曾经海上王张保皋势力的张莺莺得到李璟的大力支持,以新罗南方的清海镇诸岛为大本营,乘着新罗王朝腐朽之际,公然对抗新罗王。数年经营,如今新罗内乱四起,短短时间内,王室内乱不止,已经换了三位王,崔莺莺的清海镇势力越发的强大,有着蔓陀罗公主称号的金蔓公主正式接替新罗王位,张莺莺却已经在清海镇建立了朝鲜王朝,即女王位,并立了六岁的女儿为王储,封清海公主。
    新罗女王与朝鲜女王并立,三韩半岛局势紧张,偏偏这个时候,张莺莺的庞大舰队却出现在了登州港,这不由的让人疑惑不已。
    登州港内,那小吏还在陷入沉思当中,便听到一个同僚指着码头,高声说道:“老黑快看,朝鲜女王的仪驾,后面还有清海公主的仪驾,天啊,那个清海公主真的是秦王的女儿吗?”
    他顺着指向望去,果然,便见一队锦衣卫士举着旗帜、金鼓、斧钺,簇拥着一个乘辇的王冠女子,缓缓而来。
    “那就是朝鲜女王吗?居然如此年青和美丽。。。”
    “那便是海上女王了,不如此哪配的上秦王。。。”
    “她来做什么?还带着这么多兵马,听水师的人说,女王带来了两万人,连她那支屡立功勋,数次大败新罗王室军队的海上军团都带来了!”
    小吏轻笑,自豪无比的道:“当然是要去北方,去追随秦王殿下,荡灭胡虏,夫君上战场,婆娘来相助,这不很正常吗?”(未完待续。)


第856章 斩帅
    (又到月底,求月票,求赞!有全订的书友,请开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公孙兰双手搭于腹部站于案前,轻启朱唇,轻诵着纸上墨迹未干的那首诗,待念到不教胡马度阴山七个字时,不禁微笑着点头,心里充满赞叹。诗念完,她却久久沉浸在这股雄心壮志之中。
    “诗好,字更好!”公孙兰赞叹道,这首王昌龄的边塞诗,写的极为豪迈,可李璟的字却也写的相当有气势,这诗,这字,都体现了李璟此时的心态。不教胡马度阴山,秦王欲荡灭胡虏的心意尽在这纸上。
    李璟此时才刚刚从挥洒那份豪迈之中回过神来,转头笑道:“阿兰,你来了。”
    “三郎这副字定要赐我,我好珍藏起来,王昌龄的诗,配上秦王的字,又是在此出征之前,意义非凡,若是将来我人老珠黄之时,把这副字拿去登州拍卖场拍卖了,说不定还能卖个十万八万贯,正好拿来养老。”公孙兰笑嘻嘻的说道。
    “你喜欢拿去就是,何必说这样的话。”李璟再次提笔,落款,然后用印。“告诉我,你过来是有好消息报告。”
    “嗯,是有几个消息,而且都算的上是好消息吧。首先,你的老相好,朝鲜女王张莺莺刚到了登州,明天应当会到天津。她带来了二十万石粮食,此外还有两万军队,这老相好,对你可真不错。一听说你要撸袖子亲征二十万南下胡人,生怕你有失,立马巴巴的就带着麾下最精锐的海上军团赶来相助了,这份情义还真是让人惊叹。”
    李璟轻笑摇摇头,这些年,他和张莺莺有时两三年才见一面,双方都忙于自己的目标,感情倒有些淡了。张莺莺此次带兵前来相助,完全出于李璟的意料之外。“那个蔓陀萝公主不是刚即新罗女王之位了吗,现在新罗局势应当更加紧张了才对,她怎么此时丢下一切,跑来这边?”
    “这说明,其实在她的心里,她女儿的父亲比她的王国更加重要。顺便说一声,张莺莺带着你们的女儿爱希一起来的,我这还有一张下面传上来的小爱希的画像,六岁的清海公主,真提十分可爱,和她母亲一样,天生丽质,而且天生一股子女王气息哦。”
    “爱希也带来了吗?”李璟脸上露出笑容,这个女儿,自生下来后,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说起来,这还是他李璟的第一个孩子呢,转眼间居然已经六岁了。看着那张女儿的画像,那个漂亮的小萝莉,李璟不由的感觉幸福油然而生。
    哎,张莺莺这次如此为他,那他欠她的情就多了。
    许久之后,李璟将那张不大的画像折起放入怀中,继续正事。
    “还有什么好消息,就不要卖关子了,直说吧。”
    “好,首先,自殿下决意亲征之后,各个与我秦藩相好诸镇,都担心胡贼势大,因此纷纷主动出兵北上,要助殿下一臂之力。到现在为止,天平镇你那于老丈人那里,已经拔了一万兵马前来,义成镇你的康世伯那里,也调拔了五千兵马前来,另外你的宣武辛前辈那里,也拔了五千人前来。辛大侠,甚至还派了他的两位得意门徒兼从子山僧和元老带了十八位剑道高手来做你的贴身侍卫。此外,你的便宜大舅子杨行密派了一万五千人前来,钱镠派了一万人前来。另外,你的老相好朝鲜女王张莺莺更是亲率两万人而来。目前还有你的另外几个丈人张蕤,于球、于瑰,也正各派了五千人马扬帆北上而来。嗯,我算算,现在到达的援兵已经有六万五千人马,此外还有一万五千人马在路上,就是说,咱们还没有开拔,现在就已经多了八万兵马。另外加上诸镇送来的粮草,加起来又有五十万石,我们这次出战,甚至粮草都完全解决了。”
    公孙兰笑呵呵的道:“看来多娶些有钱有势力的妻妾,好处还真不是一般的多啊。”
    李璟也为她的话逗笑了,不过事实上,李璟如今确实已经构起了一张庞大的利益网。不论是天平、义成、宣武河南三镇,还是福建、岭南东、西这东南三镇,或者是淮西、镇东这江东二镇,就连远在三韩半岛的清海镇,都已经紧密的和秦藩结成了利益联盟。在这个以李璟为主导的联盟下,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尤其是李璟的秦藩,秦藩强,则相应的他们也会得到更多利益,而如果秦藩受损,他们一样会跟着遭受巨大损失。
    他们与李璟之间的联姻关系,实际上只是一根线而已,真正的还是相互之间的利益联盟。
    李璟决意亲征出战二十万胡军,甚至把乡兵、少年学兵们都征召起来,这在外面的诸镇看来,好像秦军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候,因此才纷纷赶来支援。这倒是出于李璟意料之外的,因为李璟此时还有淮泗河济的十余万兵马未动,对李璟来说,秦军还没有到最后关头,因此他原来根本没有去借兵。若真到了那一步,不用诸镇自己表示,李璟肯定早就派人去借兵了。但不管怎么说,诸镇的这次出兵,也让李璟十分高兴。不但因为多了八万兵马和五十万石粮草,更因为从这里,李璟看到这个联盟已经渐渐稳固,甚至超出他的预料效果了。
    “看来我们的出兵曰期得再等等了,让我们的部队先到蔚州去,我们在军都关等这诸镇援兵汇聚,在此整编后做为预备军团跟上。”这些新部队的到来,让李璟也不得不调整下计划。。
    “还有什么好消息?”
    一下子多了八万兵,五十万石粮食,李璟心情大好。
    “还有好消息就是我们的斩首行动已经有了战果了!”公孙兰回道。
    “哦,干掉了谁?”李璟嘴角一扬,脸上笑意更浓。
    斩首计划,是李璟为配合东北战局的一个计划,计划是派出特战队员,深入各藩镇中,行刺重要目标人物。其目的是通过这个行动,来扰乱诸镇,最终的目的是让诸镇自乱,没有余力干扰破坏秦军的东北战局。
    说白了,这个计划其实就是搅浑水的,把水搅浑,省的大家都盯着秦藩。
    “斩杀的目标人物不少,但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成德镇节度使王景崇,就在昨天夜里,他被我们的人毒杀!”
    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