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唐-第6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副侍卫长赵江这个最早的特别队员外,侍卫长王石和近卫营李柳、警备营李山都是当初最早跟随李璟走出王李村的那小队年青人。只不过那个时候王石还叫小石头,李柳叫李柳根,李山叫李小山罢了。这些年过来,他们如今也都是挂着五品官阶的将军,且三人都还挂着一个伯爵爵位。
    他们几个,可以说是对李璟最为忠心的了。
    还不到三十的侍卫长王石结束了与部下的讨论,拿起了一份刚坐好的报告,这是秦王李璟当天的行程路线,他们根据当天行程安排,研究制订出安全的出行路线,这是侍卫长室最主要的事情,也是每天的第一件事情。李璟对于侍卫长室的行程路线安排一向比较配合,不过一定要赶早送过去,这样,李璟就能在起床晨练过后,一边早餐的时候一边阅读这份报告。不过今天秦王李璟的行程没有什么外出计划,出征计划已经做好了,可再快,也还需要一点时间让士兵们集结到秦王岛上船,李璟不需要那么早过去。而且燕京这边,已经定下了留守人员,可要布置的事情还有很多。李璟今天的行程早排的满满的,都是在宫中面见诸位文武们。
    自鸣钟响起,早上六点整。
    随着一阵整齐有劲的脚步声响起,李璟精神**的准时出现在了南书房。
    王东穿着一身锃亮的半身甲如刺枪一般笔挺的站在走廊前,在他的旁边,侍从室的三个处和参事室的主官也都已经各夹着一份简报站在那里迎接。
    早上第一份简报,是三处二室的第一件工作。
    监察厅中丞公孙兰也出现在走廊前,她穿着一套收腰窄袖的胡裙,外面还披了件翻领小牛皮衣,火红的颜色,让这个掌握着监察厅,成为秦王耳目的女人越发的光彩迷人,丝毫看不出这个女人比秦王要大上许多。虽然她很美丽迷人,可却没有人多看她一眼,因为她不但是监察厅中丞,而且她还是秦藩的四位女公爵之一,她还是秦王第三十八子的母亲。
    李璟的早晨和侍从室的幕僚们一起吃,公孙兰就坐在他的旁边。早餐算不上很丰富,可却也有好些个式样,基本上都是符合李璟喜爱的种类,有白粥也有油条,还有豆花、豆浆,新鲜的牛奶、羊奶,紫菜汤、羊肉汤、拌粉、凉粉这些。李璟今天早晨选了一份牛奶、一份紫菜汤加上一份拌粉加两个鸡蛋。
    一边剥着茶叶蛋,李璟一边看着刚接过来的六份简报,这六份简单就是侍从室三处二室的五份和监察厅每天的那一份。侍从室的五份简报,侍卫长室这份行程路线安排的他是第一个看的,不过今天的行程没有外出计划,因此也没什么特别的内容,他扫了一眼合上了。
    接着看的是侍从室一二三处的简报,他们每天的简报,实际上就是对秦藩相关部衙的一些决定计划,做出他们的备注和一些建议,李璟仔细看着,有一些意见说的很中恳,他不时停下来,拿红铅笔在上面作出记号,留下批示。
    等他把侍从室这边五份简报看完,早餐也就吃的差不多了,正好还剩下一碗紫菜汤。
    李璟一边喝汤,一边翻看监察厅的简报。
    只看了第一眼,李璟握着汤匙的右手就不由的停在了那里,眉头紧皱起来。然后,他放下了汤匙,开始仔细的观看起这份并不长的简报,许久之后,李璟合上简报,沉默了片刻,端起已经凉掉的紫菜汤一口喝掉,起身就往书房而去。
    侍从室的几个处室主官开始返回办公室,唯有公孙兰嘴角带着一丝丝的笑意,慢条斯里的喝完了碗里的羊奶,拿起餐巾擦干净嘴,起身径直向李璟的书房走去。她沿着镶嵌着大理石地板的走廊往前走,从两边的一个个房间里传来谈话的嗡嗡声,秦王的南书房是一座不小的宫殿,这里更是一个忙碌不堪的中心。
    在走廊的尽头,公孙兰在门前停下,她轻轻叩门,门口的八名侍卫如雕塑一样的站在那里,对她仿佛视而不见。片刻,门打开,两名年青的女子引她进去,公孙兰对这两人笑了笑。她们可不是普通的宫女,而是女特勤队员,不但护卫本事高强,还个个精通刺杀等本领,而且他们还随时能手担负起临时机要幕僚的职责。在这里,她们既是厉害护卫,也是普通宫女,甚至可能就是一个智襄。
    李璟没有抬头,他在全神贯注的看着面前的文件,似乎根本没有发现他的情报总顾问进入书房。
    公孙兰也没有打扰,安静的站在三丈外等候。
    直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李璟才从大办公桌上抬起眼皮。
    “早上好,阿兰。”
    “早上好,殿下!”公孙兰上前,将手里的一份厚厚的报告递上前,“这是关于那件事的详细报告!”
    李璟接过,这次他只是随意的看了几下,然后就扔到了一边。早上公孙兰交的简报,和这份详细的报告,实际上都都记录着一件事情,那就是对百官的侦察记录。上面清清楚楚的把朝中官员的言行记录了下来,崔芸卿和于琮书房密会的完整对答一字不漏的都记录在了上面。
    此外,关于王盖父子**货物、倒卖物资等的证据,这上面也有一份。
    李璟倒不是刚刚知道这些。
    实际上,监察厅是一个很强力的机构,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上到百官下到黎民,这是一张强大的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越发的严密。只是由于监察厅向来是九司互不统属,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统合指挥,各司相互制衡,平衡的很好,且这几年居中协调的又是公孙兰,并没有什么过多私欲,因此监察厅这个机构,并没有向太多人展示过他们的威力。
    但做为唯一真正统领着这支力量的李璟,却是通过它随时清楚的观察着内外。
    很少人知道,实际上李璟早就知道王盖父子的**活动了,只是李璟却一直没有动他而已。并非李璟姑息养歼,而是王盖不过是条小鱼,而且犯的事并不太大。直接出手,没什么意义。相反的,李璟故意留着他,就是在钓大鱼。不论什么事情,提前布局,预设伏兵,总是最好的。
    王盖的哥哥是王普,他的侄女是李璟的长子母亲,围绕着庶长子李德昭,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在不断的扩张,李璟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只不过,李璟早划下了一根线,一根红线,只要他们一天还没有越过那根红线,李璟就不会动手。
    不过现在看来,事情越来越激烈,已经渐靠近这根红线了。
    王盖已经浮出了水面,他被太多人盯上了,李璟冷哼一声,轻轻摇了摇头。蠢货!
    若只是**一点货物,放点高利贷,李璟并不会去动他。水至清则无鱼,尤其是在如今这个阶段,到了李璟和王普这些阶层,看待事物不会简单的一分为二,事情都得全盘考虑。可如果王盖已经在流血,且被一群鲨鱼盯上,那么为了他一直指引着鲨群,可以抛弃掉他。
    “阿兰,通知六扇门,立即逮捕王盖父子,关押审讯,记住,一定要弄成铁案,证据充足。”李璟轻敲着桌案,停顿了片刻,又道:“再通知政事堂,让他们马上执行天平、宣武、义成三镇六州并入山东行省,徐泗等七州单独组建淮泗行省的计划。嗯,稍改一点,淮泗行省改为淮海行省,于琄改任安东行省总督,调吏部尚书于琮为淮海行省总督!”
    公孙兰点点头,把李璟的话记录下来,“殿下这是要各打二十大板?”
    “是给他们泼点水降降温,省的他们头脑一直发热。”李璟敲着桌子,冷声道。李璟出手,就是要向所有人表明,他才是那个一直掌控着局势的人。(未完待续。)


第922章 东京登陆
    秦藩水师联合舰队旗舰天狼号上,水师联合舰队元帅梅根女公爵正通过她的双筒望远镜,观看着那一龙劈波斩浪,如巨大的海龙一般在蓝色大海上前进的舰队。
    这是一只巨大的舰队,整整两千条船,而且还都是大船。光是其中护航的战舰就达到了五百艘,另外装载士兵和粮食、战马、器械等的运输船,更高达一千五百艘。
    能够指挥着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梅根也是十分意外。不过她没有拒绝,她相信自己的能力。
    舰队出航的季节很糟糕,但他们的运气很好。海上走了几天,都没有遇到大风和雨雪。舰队完全是依着这几年冬季里努力探明的航线走的,他们远离海岸迂回曲折的前进,速度缓慢并不快。一个小时只能行进十里左右,这个速度也就相当于后世两节多一点,可以用龟速来形容。但是在这样的海上结冰期,走的又是一条只有三年左右的航线,还是一支高达两千艘船的大舰队,这个速度却是有些不可思议了。
    更加让梅根惊喜的是,他们已经在海上航行了三天,可却没有遇到半点意外事故,一条船也没有损失,这在许多认定这会是一趟危险之旅的水师军官们看来,太不可思议了。
    按这个速度,今天晚上就能到达不冻港大连港,在那里,还会有一支舰队和一批物资及人员加入到这支舰队中。等从大连港离开后,他的舰队会高达三千条船,以及二十万军队和十万征召民夫,还有海量的物资器械。
    对于自己能够担任这支浩浩荡荡的舰队的元帅,她是非常骄傲的,当她通过千里镜观察着它们时,一股带着舰队征服深蓝海洋的雄心油然而生。
    这支巨大的舰队,在最前面的是由走舸和游艇组成的前出侦探舰队,三十六条舰船排成了一个人字远远的在前。在他们的后面,则是艨艟和斗舰、海鹘船,这些主力战舰组成一个个的护航编队,航行在运输船的两侧,由于楼船太高,反不利于远洋航行,因此这次的舰队中并没有调集楼船出海,最大的船是运输船,最大的战舰是斗舰。
    走舸和艨艟是护卫舰,而海鹘船是驱逐舰,斗舰则是战列舰。
    而数量庞大的运输船也并非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脆弱,水师在上面装上了不少的飞雷炮,加上运载的水师陆战队员们,他们完全不惧任何敌人。
    这些庞大的运输船,行动迟缓、笨重无比,运载着数以千计的士兵、战马、军械、粮草,甚至是战车。
    在李璟的眼里,这只巨无霸舰队也确实壮观。不过这也是秦藩计划了几年的行动,这次不但把秦军中的战舰和远洋船都带来了,甚至还从各个港口的海商手里,几乎是半强制姓的征用了那些海船。要不是李璟如今的威势,加上秦军给出的补偿条件也确实不错,还承诺了半年后准时归还,若是船只损坏,还加倍偿还等条件,就算是以秦军这些年水师的发展,也根本拉不起这样一支庞大舰队。
    两千条大船,舰队前面的侦察艇已经到了旅顺港,可他估计这支舰队的尾巴还刚出秦皇岛,甚至可能还有的没出港呢。
    这是极有可能的,秦皇岛港到旅顺港也就六七百里,而这只巨大的舰队有两千条船,又是在这个结冰季节,不可能排在一起,而是拉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若是一条挨着一条,完全能排上一两百里长。
    这还不是全部,大连港还有一千条船和十万人呢,不过那边的都是民夫,而非士兵。这次调二十万兵马去渤海,已经算是极限了。虽然成功的吓住了成德镇,但李璟也得做后手准备。特别是眼看着黄巢已经要完蛋了,而杨复光和李克用、朱温等人又联结成了一个势力不小的联盟,李璟也须得防范中原再有战事。这也是他现在要把天平、义成、宣武这河南三镇并入山东行省的原因。
    当初退出宋曹诸州,把他们交给于琄辛谠他们,是因为李璟不想和黄巢拼个你死我活,且当时一下子占了半个河南,扩张太快,无人真正占据那些地方。所以才把他们交给于琄等,一来于琄等控制着,实际上也还相当于是在他这一边。二来,也让他和黄巢之间有个缓冲地带,免得双方剑拔弩张,擦枪走火。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经过这些年的平静发展,秦藩的山东黄淮地区控制已稳固。而黄巢兵败,让运河以西的河南地区一下子变成了朱温李克用秦宗权这一批人的地盘,黄巢占着运河西的时候,还可以和李璟井水不犯河水,因为大家各有其它目标。可如今运河西岸的河南诸地换了主人,情况却又有变化了。
    李璟可以和黄巢互不侵犯,却很难和杨复光干父子们互不侵犯,这是利益使然。
    早做打算,李璟此时把这六州并入山东行省,也是做一体防御。当初李璟有心理准备让这六州做缓冲地带,甚至被黄巢抢去也行。可现在不行了,现在各镇之间,寸土不能让。运河一线,就是第一道防御线。为此,李璟不但把六州并入山东行省,还开始向黄淮地区增派兵马。
    秦军的军队总数就这么多,能派去渤海的实在不多,而且也不敢多派。不过最后李璟还是调了十万民夫,远赴五千里外做战,李璟也是小心再小心。
    二月初二,这支庞大的舰队到达了大连,在这里,新的一千条船汇入了舰队,让舰队再次暴增了一千条船。在大连停靠补充了三天,等到了又一个好天气之后,舰队继续向东前进。
    四天后,到达鸭绿江南三韩半岛北边的平壤附近海上,这次舰队没有停,而是直接改为南下,七天之后,到达新罗汉城附近,舰队没有靠近海岸,依然继续南下,到达了熊津城附近。然后又行了五天,舰队到达了张莺莺所控制的海域,然后进入清海镇,在那里补充休整了五天,然后再次启程。
    接下来,是一段漫长的海上航程,整整航行了二十三天之后,这时海上已经开始融冰,正是最危险的航行期,秦军的舰队到达了此次的最终目的地,渤海国东京龙原府的盐州,在北方最大的不冻港登陆,也就是后世的海参崴。
    渤海东京,位于东海之滨。他的南面,是渤海南京,西南面,是渤海的西京。西面,是渤海的中京,也是眼下秦渤盟军与部族联军正对峙的地方。而在他的西北是铜州,铜州的北面就是已经被联军占领的上京龙泉府。东京正北面是率宾府、东北面是定理府,这些地方和他们更北面的渤海州县,如今都是联军的占领区。
    数十万秦军将士民夫,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