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风月-第5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十一;不日之内;南霁云就会转调鄯州;任临洮军副将。”
    “咦?正明要来?这敢情好啊”崔俭玄对于云州诸人的感情自然非比寻常;此刻顿时眯着眼睛笑了起来;“正明从当年起最敬服王忠嗣;倘使能在王忠嗣之下为副;他只怕会高兴得跳起来。你这两年在鄯州站稳了脚跟;终于开始一个个把自己人调来啦。说吧;他之后;下一个人是谁?”
    “没有下一个了。”
    “嗯?什么意思?”
    从当年复置云州;杜士仪担任云州长史判都督事开始一直到现在;云州的班底一直都是以他的亲信为主;别人根本插不上手去;至今已经快八年了;却也到了极限;故而方才有他趁着突厥内乱不惜火中取栗也要尝试一搏;而固安公主则自请回京以安君心。他调一个崔俭玄为鄯城令;调一个南霁云为临洮军副将;这还不算出格;若是再一个个把亲信调来左右;那就太明显了。好在如今他在朝中有人;他还能够为那些将人生最好岁月都投在云州的人安排一个好去处。
    而且;相比欣欣向荣的云州;他对代州本地士族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别人难以察觉;这才是他在河东的真正根基所在至于云州;继任的官员们总不成去杀鸡取卵;对某些商贾如何;而他在云州军中的根基;是众多的士卒和底层军官;这也不是轻易能够动摇得了的
    和崔俭玄一块巡视过如今鄯城的屯田;回城之后;杜士仪自然少不得和崔俭玄杜十三娘夫妻小聚吃了一顿家常饭。军中的精英堂已经开了;崔俭玄的长子崔朗和崔朋;如今都和杜广元一样一起在其中学习文武。鄯城和湟水之间路途并不遥远;一日可达;崔俭玄不能轻离;两个儿子寄住都督府;每月回来三日;杜十三娘思念孩子常常来湟水;王容也不时来鄯城陪她说话;姑嫂两人走动得勤;感情自然而然就更好了。
    这会儿便饭过后;杜十三娘突然掐指一算;忍不住皱了皱眉:“阿兄;你这时节出来巡视;都督府中的嫂子可是眼看临盆在即;你就不担心她?”
    “我出来时;大夫也好稳婆也好;全都刚给幼娘看过;道是应该还有五六日左右。”嘴里如此轻描淡写地说着;但实质上;因为这次巡视是开春时节的惯例了;杜士仪总不能拿妻子待产当成借口拖延着;更何况赤岭那边还要遣人去看界碑情形;免得吐蕃那边有人暗中耍奸;石堡城更是重中之重。于是在行动上;他很快就表现了出来。饭后在鄯城县廨中留了不到大半个时辰;他便打算回程了。
    崔俭玄和杜十三娘将他送到门口;正在告别之际;就只见一骑人风驰电掣地过来;到县廨门前险险勒停;甚至连下马都顾不上就嚷嚷道:“大帅;府中夫人已经临盆了”
    怕什么来什么;此话一出;杜士仪脸色立刻就变了。不止是她;就连杜十三娘都登时倒吸一口凉气。而崔俭玄不觉惊呼道:“这么巧;这时候?”
    这等节骨眼上;杜士仪也顾不得其他;二话不说便上前抓住了坐骑缰绳;一跃上马后便当先疾驰了出去。其他随从见状也来不及多说;慌忙一个个跟了上去。眼睁睁看着这一行人连带传话的信使全都走了;崔俭玄这才侧头看着妻子问道:“十三娘;嫂子既然又要生了;要不我安排车马;你也去湟水城看看
    “嗯;一会儿我就赶过去。”杜十三娘的惊愕意外这会儿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笑意;“嫂子生下一儿一女都平安无事;这次一定也会吉人天相的。倒是阿兄这急急忙忙赶回去之后;说不定就能立刻抱上孩子了”
    这一路上;杜士仪可谓是心急如焚紧赶慢赶;破天荒地压根没想到爱惜马力。好在这一匹青海骢的坐骑着实耐力绝佳;竟是赶在天黑城门关闭之前抵达了湟水城。等到了都督府门前;跳下马背的他一句话都来不及说就匆匆进门;一路上都是用跑的。他爱护妻儿是有名的;纵使路上官吏看到这情景;也不过为之会心一笑。当他急得只恨这鄯州都督府地方太大;心中又焦躁又不安的时候;他突然听到耳畔传来了一声响亮的婴啼。
    长子杜广元降生是在云州;他那会儿在身边;而女儿杜仙蕙也是降生在云州;而那时候他却因为官拜中书舍人;人在千里之外的洛阳。对于新生儿那哭声;他只有一次印象;可即便是印象中哭得尤其嘹亮的杜广元;似乎较之如今这个小家伙还要稍有不如。
    稍稍一迟疑;他便再次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产房门前;一眼就看见杜广元牵着妹妹杜仙蕙的手不安地等在那儿。除却他们俩;段秀实和崔朗崔朋兄弟以及王氏杜氏兄弟也全都在;小孩子们听着那响亮的婴啼面面相觑;竟是谁都不做声;更没有注意到杜士仪的回来。
    就在这时候;产房大门终于开了;一个抱着襁褓的稳婆喜滋滋地出来;高声说道:“恭喜小郎君和小娘子;夫人喜得麟儿;母子平安;又为二位添了个弟弟”
    “太好了”杜广元一蹦三尺高;欢呼了一声后;竟是像模像样上前想要接过弟弟来仔细瞧瞧。可还没等他得逞;旁边便突然伸出一双大手来抢在了他的前头。他登时恼火地侧过头去;继而便瞠目结舌;好半晌方才叫了一声;“阿爷;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杜广元这一声叫得声音甚大;产房里头满头大汗浑身几近虚脱的王容也听到了。想到杜士仪必定是马不停蹄从鄯城赶回来的;她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紧跟着就听到了杜士仪的小声。
    “好;好啼声如此响亮;将来必定会雏凤清于老凤声;足可为我杜氏幼麟。小家伙;你就叫杜幼麟吧”

第七百九十六章 名将喜相逢
    杜士仪喜得贵子;鄯州都督府上下的官吏自然少不得道喜祝贺;至于贺礼;杜士仪吩咐一切从简;只要心意到就好;众人都知道他这上官并不喜虚言;大多都是按照自己的能力;甚至也有小吏们三五凑了分子合送的。杜士仪一面收;一面回赠早已备好的回礼;一时皆大欢喜。等到三日后洗三宴的时候;湟水城中文武几乎都派了夫人前来襄助;场面热闹喜庆;其中盛况就连城中百姓也是津津乐道。
    而仿佛是这样一个喜讯带了头;洛阳那边又有喜讯传来。去岁年底以陇右解送回京赴尚书省礼部试的杜甫;终于如愿以偿得了进士及第——和当初李白孟浩然王之涣在制举博学鸿词科一举高中一样;如今是张九龄和裴耀卿这样出了名的文坛领袖为相;拔擢才俊自然不遗余力。故而与杜甫同科登第的;有兰陵萧颖士、东川李颀、赵郡李华、天水赵晔等众多辞藻华彩的名士;一时人人皆以为科场得人。
    闻讯的杜士仪不由感慨;不趁着现如今张九龄在位贺知章知贡举的时候求进士;那些文名卓著者日后就知道;什么叫做撞破南墙无出路了
    尽管就算是中了进士;日后前程如何却也说不好;可对于一力想要振兴家门的杜甫来说;进士及第总是一个好开头;杜士仪自然也相当高兴。而让他更欣喜的;是固安公主让人千里迢迢给他送来的急报;道是自己平安抵达洛阳;业已见过公孙大娘;转达了岳五娘的所托。公孙大娘在犹豫再三后;终于松口答应试一试;如今正在等待时机;一旦找准机会;便会死遁离开京城。
    公孙大娘和岳五娘名为师徒;情同母女;当初公孙大娘因为天子之命而不得不入梨园;从此阔别游历天下精修剑舞的日子;却仍是再三为徒弟请命;这才让岳五娘得以脱身;足可见师徒情谊。如今岳五娘人在突厥腹地;自然不希望万一消息走漏后;师尊身在京师会被人拿来做文章。既然公孙大娘答允;又有固安公主巧妙安排;他日这桩事情便有很大的把握能够成功。
    时光还真是瞬息飞逝;一晃距离他初遇公孙大娘的开元四年;竟是快要二十年了有了如今那样的契机;公孙大娘大可换个地方试一试她的无双剑术了
    不数日;一个风尘仆仆的青年终于抵达了鄯州湟水城外。镇守一方将近八年;当年南霁云那少年青涩的影子早已全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坚毅;而他的身材也比当年整整高了一个头还多。和大多数云州将士一样;他的婚事也是固安公主帮忙张罗的;娶的是蔚州罗氏女;如今膝下也已经儿女双全了。此次调任来鄯州;他把家眷全都留在了云州;只身一人前来赴任。从河东入关再到陇右;一路风情截然不同;第一次见识这西北风情的他自然大感收获。
    因地处邻近吐蕃的边陲之地;湟水城的防戍异常严格;前头查过所公验的士卒不时还要探问一两句;但使发现口音面色不对的;便往往要请到边上空屋中额外进行盘查。等到了南霁云的时候;他刚刚把手中过所递过去;就只听身后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跟着还没来得及验看他过所的那个小卒就嚷嚷了一声。
    “是王将军”
    郭建还在时;一直都防贼似的防着王忠嗣;生怕他在军中拉帮结派抢了自己的位子;可说一千道一万;王忠嗣无论勇武军略全都是上上之选;而昔日又在河陇频频建功;陇右军民无不知道他的威名;因此杜士仪一面安抚郭建;一面又暗中让人为王忠嗣扬名;以至于如今王忠嗣正位临洮军正将;军民无不庆幸得人;就连城门小卒窥见他风采时;亦不觉大为振奋。于是;面对这一幕;南霁云惊异的同时;却也不觉生出了一丝感慨。
    不愧是当年教他军略兵阵的王忠嗣
    他正要开口提醒那小卒验看自己的过所;将入城门的王忠嗣却突然往这边看了一眼;随即惊咦了一声;一下子就勒住了马。见对方盯着自己许久;南霁云就知道自己是被认出来了;笑了笑后就恭敬地拱手行礼道:“多年不见;王将军风采更胜往昔了”
    王忠嗣闻声突然跳下马朝南霁云大步走来;到了面前打量了人好一会儿;这才哈哈大笑道:“好你个南霁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今真是仪表堂堂的好汉子早就听说你要调来;我就一直在等着;这下子可好了”
    这一幕让四周围的军民无不议论纷纷;而手中还攥着南霁云那过所的小卒突然回过神;往上头一看;见其中赫然有尚书省兵部的大印;他登时心有所悟。等到王忠嗣看过来时;他赶紧毕恭毕敬上前双手交还了过所;却是满脸敬仰地问道:“这位南将军可是到鄯州临洮军中上任的?”
    “南将军便是临洮军新任副将。八年前他还不过十六岁的时候;就曾经凭着血气方刚;浴血云州南墙;力退奚族叛军;保城池不失因此战后论功行赏时;策勋八转;为云州守捉副将。”
    王忠嗣一点都不介意为自己新副手打点名气出去;四周围顿时一片哗然。众人大多是因为南霁云那过分年轻的年龄而有些嘀咕;得知这是当年力保云州不失的功臣;他们方才发出了一片惊叹声。他们现在还觉得南霁云为副将太年轻了;却没想到早在八年前;此人就已经官居云州守捉副将了
    因而;等到王忠嗣邀了南霁云上马;两人并肩而行入城;四周围那各式各样的议论声自是更加多了。也不知道是谁提到转任河州镇西军正将的郭建;说了一句:“杜大帅什么都好;便是对郭家太过不公了些。郭将军这一走;新人就调过来了;郭家更是大不如前。”
    这话音刚落;那说话的人就被人顶了回去:“郭家才刚有三人被超迁拔擢为裨将;而洮州安使君麾下;才刚刚用了郭家十五郎为积石军副将;正月里;杜大帅甚至还亲自去祭祀过已故郭大帅;这要是还不公;你还得怎么公?要是换成我;前头险些被郭大帅那个不争气的儿子郭英又;还有郭大帅的弟弟郭知礼给算计了陷在赤岭;哪里还有这么好的容人雅量”
    当初杜士仪之所以没有像第一次郭英又算计长安禁卒时将事情压下来;而是选择在郭家依旧势力庞大的时候;将郭知礼以及郭英又的密谋给全都公诸于众;就是因为要争取舆论优势;从而获得民心。而后苗延嗣审理;朝廷通缉在逃的郭英又;再加上他在鄯州一力推行的安民政令;使得如今但凡有人揪着这一点说他不是;必然有人反唇相讥。果然;那说话的人听到四周围全都是七嘴八舌数落自己的声音;顿时落荒而逃。
    这点小插曲;王忠嗣和南霁云自然就不知道了。等到了鄯州都督府前下马;王忠嗣将随从都留在了外头;自己带着南霁云径直入内。一面走;他便一面问道:“你好歹镇守云州八年;又不是当年那会儿了;怎么竟然孤身到鄯州赴任;连个随从都不带?”
    “家中妻儿都熟悉了云州的日子;所以我就暂且把从者都留在了那儿。”南霁云才解释了一句;就只见王忠嗣停下步子扭头看着他。
    “云州如今可是天下边陲之中有数的富庶之地;传言中在那为官;不论文武都是腰缠万贯;你何至于困窘到从者有限;分身乏术?”
    被王忠嗣这么问;南霁云自然唯有苦笑叹气:“传言大多以讹传讹;王使君驭下很严;不许擅取商贾之利;而军中武官大多出自固安公主;同样严禁盘剥商贾。故而上上下下每岁虽有额外之利;可腰缠万贯就着实过了。而且;我本贫户出身;拙荆也贤惠;宦囊所得;多数都拿回了家中贴补亲族;所以真没什么余钱。”
    在云州这种富庶的地方当官当到这光景;王忠嗣着实唯有不可思议了。他固然战功彪炳;驭下有方;可在生活上却从来都不委屈自己。军功的赏赐也好;战阵掠获也好;他都会按照规矩给自己留下充足的一份。而且妻子杨氏也是善于经营产业的人;他在河西陇右均有数千亩良田;日子素来优裕。
    所以;快到镇羌斋门前时;他就责备道:“不论如何;从者是不能少的;否则下头军将以此轻视你;便得不偿失了。你既没有;我回头借你十人”
    话音刚落;他就看到镇羌斋的门打开;三个人前后迎了出来。头前是杜士仪;后面两位面露好奇之色的;则是如今留在陇右节度使府的王昌龄和高适。
    “正明总算是到了”
    久别重逢;见杜士仪虽一身便装;却看上去风采更胜当年;南霁云顿时心情激荡。他大步上前;推金山倒玉柱拜倒在地:“霁云今又能在大帅麾下效力;云州诸将都不知道有多羡慕能从大帅镇守一方;于愿足矣”

第七百九十七章 黄金年代
    “好;好正明你既是到了鄯州;忠嗣就有帮手了”
    王昌龄和高适二人相识在两京;高适是景县人;前往长安求功名的时候;去过云州却没见过南霁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