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皇帝分身-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实际上。在火车没有发明之前,已经出现了铁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出现了木质的轨道,用于各国运输兵力和粮食。秦朝人,甚至修建了少数的铁制轨道。

秦始皇统一了华夏。横扫**后。“书同文,车同轨”,书同文就是将文字的标准统一,车同轨,令六国的木质运输轨道与秦国标准一致,这样更便于将征服的六国纳入秦国的统治下。战国时期盛行的先进的“木轨”交通运输体系,到了后世逐渐不用了,其实是因为木材砍伐太多,用不起这种昂贵的交通物流体系。这就和宋朝开始流行用煤炭。冶炼的钢铁质量大大不如木炭燃料,原因也是因为山林砍伐太严重,木材匮乏,用不起木炭,只能用煤炭了。

轨道交通。中国两千年前就出现了,但是却又因为经济因素被淘汰了!

此时的欧洲,却开始搞起了一些轨道交通雏形。17世纪的欧洲已经发现轨道交通的便利,一些矿场为了便于运输矿石。纷纷修建了木质轨道,后来又逐渐将木质轨道改为更经济耐用的铁轨道

后来,19世纪铁路大行其道,蒸汽机出现,人们开始在动力车辆上动脑筋,发明了火车。等到火车被发明后,马车、牛车在轨道上拉货运载,就逐渐开始被淘汰了。

肖图白自然知道,中国古代放弃轨道交通,是非常短视的行为!所以,在特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时候,就开始实验xìng质的修建轨道交通。

不是木轨,而是直接上马铁轨!

吴三桂看着那整个码头上,被铺满的铁轨,铁轨上跑着的数百计的轨道车,忍不住问道:“这以铁筑路,在古书上看过!不过,耗费的钱财,恐怕不少吧?”

郑芝豹说道:“这铁轨之路,一里路所需铁轨5万斤,非常烧钱。换在其他地方修这铁轨路,是不换算的。但是,港口和仓库之间,增加了货物的吞吐效率,能够大大增强天津港的服务水平。所以,天津港地区,准备修建20里的铁路,改善码头运输效率。修路所耗的成本,几年便可以赚回来!”

吴三桂心中默默计算,1斤铁要一钱银子,10斤铁要1两银子,1里铁轨路要5000两。短短的20里路已经需要耗费银子10万两之多,天津真是贼会烧钱。

郑芝豹故意刺激他一般说道:“国师爷曾讲过,yù致富、先修路!未来三年内,特区的的城镇中,准备修环城铁轨路,便于城市中工厂的运输。甚至,铁轨路还要修到农村,让城市中的商品更容易卖到乡下。矿场中要修铁路,更便于矿藏的运输、开采。短期目标是在特区境内修2000里铁路,让特区内交通变得四通八达,如果,将来有实力,要在整个直隶修铁路,甚至在全国修铁路。届时,全国大修万里铁路,将会大大改善全国的交通,经商、调兵,皆能受到铁路之便利!”

吴三桂感觉到眩晕;“这有可能实现吗?”按照大明此时的钢铁产量,别说是万里铁轨路,恐怕千里也不太可能实现。

郑芝豹却是非常有信心,说道:“应该可以的!国师大人不断的指点下,钢铁的产量和成本,在不断的下降。总有一天,能修筑纵横全国的铁轨路。”

吴三桂默然,但是望着铁轨路,心中忽然对于国师爷的信心更足了。试想,这本已经失传的铁路,除了在天津以往,别处哪会看到?

“少爷,少爷,妖怪啊!大猩猩修炼chéngrén型了,还有黄毛怪、鬃毛怪!”一名从未离开过辽东的少年仆人大呼小叫。

吴三桂定睛朝着码头上的一名黑人望去,心中也犯寒蝉,妈呀,这人黑成这样,比包公还要漆黑!不,这肯定不是人!是黑熊jīng!

被吴三桂望着的黑人,忽的裂开嘴一笑,露出“友好”之意。但是,在吴三桂眼里,简直是裂开血盆大口,雪亮的牙齿,更如要吃人一般,心中扑通扑通的打鼓,想到天津的世道究竟怎么了,这些个妖魔鬼怪也能当众招摇。

见到吴家主仆神sè不自然。

郑芝豹见到吴家主仆出洋相,不由心中暗乐,笑道:“三桂贤弟,那是皮肤黝黑的,是来自于数万里之遥的非洲黑人,唐朝时候,西域番邦们曾经将黑人奴隶作为礼品上供我国,唐朝时期,称他们为昆仑奴。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来自昆仑,而是比昆仑山还要远万里以上的地区辗转贩运过来。”

吴三桂顿时兴奋道:“愿意这就是史书上所载的昆仑奴啊!史书上,唐朝国力最盛时,万国来朝,‘昆仑奴,新罗婢’,唐时风靡长安。其中,昆仑奴xìng格温顺、力大无穷,而且还能歌善舞,是豪门贵族中最受欢迎的奴仆。唐朝有诗曰‘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金环yù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就是描述这种黑人!”

自是发现了这些黑人,就是传说中的昆仑奴后,吴三桂更是不觉得其面目狰狞了,反而觉得其朴实有趣,心道若是家中弄几个昆仑奴仆人,恐怕也更能彰显体面。

郑芝豹笑道:“我一说,三桂兄就知道,三桂兄读的书也不少啊!”

吴三桂家族是将门世家,将门子弟除了学习武略之外,更会重视文韬。一般,真正有底蕴的将门世家,其子弟都是饱读诗书,只有这样能能成为帅才,而非普通的将才。

吴三桂忽的问道:“自唐朝以后,昆仑奴便成为了传说,而现在那些昆仑奴,又怎么又重新出现在我大明境内了?”

郑芝豹说道:“自古以来,那些非洲的黑人,便常常被欧罗巴的白人们掠为奴隶,唐朝时的昆仑奴,便是被白人献上的。而现在的白人列国,殖民贸易兴盛,欧洲人口不足,便随身带一些黑人奴隶,帮他们干活!”

吴三桂点头道:“原来如此!”

昆仑奴、欧罗巴,天津、世界脱离了辽东那个苦闷、闭塞、yīn暗的寒苦之地,吴三桂感觉到一种踏上了全新的世界,文明的世界。心胸忽然开阔,世界何其大,何止大明、满清、蒙古、朝鲜等等。

一名欧罗巴女子,媚笑的看了看俊朗的青年将军吴三桂。吴三桂脸sè一羞,心中暗骂道:“番婆子好不要脸!”但是,毫无疑问,番婆子比明人更大的胸脯,冲击了吴三桂的大脑

历史改变了,吴三桂的审美观也扭曲了。说不准,以后他对小巧玲珑的南方女子陈圆圆,不产生丝毫兴趣,反而热衷于大洋马。未来的事,谁说得准?

第二三五章全民教育,新闻时代

葛沽区纺织工扫盲学校,人山山海的提交报名。

一名40多岁的妇女叮嘱丈夫:“当家的,争口气!上一次参加扫盲班,居然不及格!这一次,你一定要通过。孩子他在学校里面,上学期拿成绩第一,你别拖后腿!”

那汉子愁眉苦脸道:“数学简单,就是1、2、3、4、5、6、7、8、9、0,这几个鬼画符,我都认得,加减也学会了,乘除有点难度,但是不在扫盲班考试范围内。就是那拼音,真让人头疼啊。我是南方人,拼音接近官话,北方人口音。弄的我,总是学不准音!”。。

“当家的,别泄气!孩子他拼音标准,特区举办的‘普通话演讲大赛’,拿了三等奖。回头让孩子每天在家讲普通话,帮帮你开小灶!”妇人说道。

吴三桂无意听到这段对话,若有所思:“有教无类啊,连贩夫走卒,也踊跃读书,这般景象,自古以来,皆未曾有过!”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读书,是为了做官。所以,读书种子总是很少,贩夫走卒们读书,被被歧视为不自量力!读书是儒家子弟,有聪明才智的人读的,泥腿子也读书,真是有辱斯文!这种歧视,深埋在儒家社会的根子里面

读书的是统治阶级,或者有望成为统治阶级的种子选手!没有希望做官的,一般都希望其不要妄想读书,不要去胡思乱想。所谓是“愚民”,其实就是,不鼓励全民读书,不鼓励普通百姓发表书面文字。文字成为了统治者与底层人不可逾越的鸿沟。。。

全民教育。在古代并不利于统治,所以不提倡。

而近现代化特征,除了工厂、机器、军队之外,更多表现在文化教育等等软实力。比如,人均识字率必须是非常高,至少达到50%人口能够读书识字,才算踏入近现代化社会的门槛。之所以重视教育,因为教育是近代化各行各业的基础军队、官府、企业、科研、工程、金融、外语翻译,各门类的发展,起始于教育。

近现代列国崛起进城归纳总结。尽管各国崛起时国情不同、策略有异,但是重视教育却是殊途同归。

英国、法国在工业革命之前,是欧洲教育学术最发达的地区。美国还未成立之前,殖民地教育体系,已经和英国本土差不多。甚至已经建立了大学。19世纪,普鲁士虐法国,识字率提升为欧洲最高。rì本近代明治维新,击败清帝**队,获得2亿两赔款,除了偿还战争贷款外,很多是用于建立陆军小学、技工小学之类的教育体系。苏联帝国的崛起,也是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最疯狂的全民教育,苏联人素质有多高?很普通的基层工人之间谈生产问题。也使用微积分。这也是苏联人,曾经屡创科技奇迹的基础。

天津特区的治理建设中,对于青少年普及五年义务教育,而对年纪大了的成年人则是采取扫盲班教育。

新式教育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更高。未来更具备发展空间。扫盲班的指标较为简单,简单识字脱离文盲即可。

根据,8月份天津人口统计,各地zhèngfǔ登记在册的常住人口。达到三十一万五千八百四十二人,这么多人口中识字率已经达到了65%以上,这里面大多数人口的识字率指标,是通过扫盲班来实现的。

扫盲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学会拼音、简单数学、标点符号、《新军字典》的使用、能够读写300个汉字,并学会以字典为工具,辅助阅读一般的报纸、书籍,既算是扫盲教育合格了。

事实上,汉语拼音、拼音检索的《新军字典》出现,也令扫盲教育的效率提升。学会了拼音和查字典,基本上已经能够逐渐最基本的自学能力。标点符号的出现,更令读书变得很简单。

中国古代的读书识字,除了初始阶段记忆文字困难,必须有先生教导,很难自学。更令人苦闷的是,没有标点符号,需要学生们按照教书先生们的巨逗停顿读法。还有一些“之、乎、者、也”在文章中用的频繁,也起到一定标点符号效果。但是,直接标注了标点符号,统一了巨逗的标准,既方面了阅读理解,也避免了因为句逗问题产生的歧义。

特区的“拼音、标点、字典”式的教育,成果是卓著的。但是一些有识之士,向特区以外推广,却遭到了抵制。因为,私塾的教书先生认为,如果教育这么简单,那么他们可能会失去饭碗。为了既得利益,传统私塾是公开抵制这种高效率的新式教育,并提出读书原本就是应该苦读,要是容易读了,就不思甚解,不能领悟圣人的微言大义。

义务小学里面的师资力量,已经是非常稀缺了。而扫盲教育更是匮乏师资力量,所以zhèngfǔ扫盲工作,主要是靠鼓励一些学生、教师、军人、公务员们利用空闲时间,去扫盲班担任义务教师。

参与扫盲班的义务教师,按照授课时间和成果,给予颁发“扫盲教育荣誉证书”,持有证书者,报考公务员、就业、贷款、购房、医疗福利、税率等等方面,皆享受不同等级的优待。

而一名文盲,通过扫盲教育,并且考试通过之后,给予“扫盲班毕业证书”,持有此毕业证书者,同等岗位可以多获得10%以上的薪水。而企业招募的工人中,通过扫盲教育的人数比例越多,企业的优惠也就越大。

通过了政策的优惠,对全社会进行扫盲,成果也是卓越成效的,至少,特区的将近8万人口,是通过扫盲班脱离了文盲行列。

而识字的人口增多,新闻报纸行业的消费需求便是越旺盛。天津也逐渐进入了新闻时代,世界上发生了任何事情,如果是新闻上报道的。会被民众们关注,认为是大事件。如果一件事不能被新闻刊登,特区的民众会不屑说:“屁大一点事,新闻上都没有刊登呢!”

能上新闻是大事,不上新闻是屁大的事。

哪怕是朝廷、士林中非常重视的一些事,如果特区媒体不刊登,基本上也不会被特区民众们认为是了不得的事情。总体而言,特区是思想舆论,已经牢牢被掌控在报纸媒体的手中,而不是掌控在官绅地主士林的手中。

几个官绅儒生写几篇狗屁文章。就代表民意。这种情况,在特区一去不复返。特区的民意大事,皆是全民关注的焦点,或者特区zhèngfǔ的新政策、军事上的大事件、商业事件、科技事件、外交事件。很少将一名士林清流发出什么嘴炮式的呼吁,当做什么事情。

士林清流?这玩意!你将之当大事。他的就是大事。如果你根本不鸟士林,他们就是政治上的败犬!

总体而言,新闻的时代,至少比儒家士林们cāo作舆论的时代,更加草根化,也更能推进社会的进步。

在全民扫盲、义务教育诞生后,迟早有一天,读几本狗屁圣贤书,就以统治阶级或者是怀才不遇的准统治阶级。将会一去不返。

因为,肖图白推动的社会,读书是最起码的素质,而不是一种了不起的技能,哪怕一名乞丐。也应该是拥有读书写字能力的!

来到天津,吴三桂并没有立即受到肖图白召见,而是被安排在葛沽皇家新军招待所内。对于没有立即受到肖图白的接见,吴三桂心中有点失望。但是他也是非常执着的人,认定了走肖图白的门路,自然不能无功而返。所以,这几天,他还是默默的观察天津,还学会了阅读新闻报纸,去了解特区。

报纸初诞,不免鱼龙混杂,各种的舆论,皆是在疯狂争鸣,吸引民众的眼球!

“天下重大问题,靠的不是笔杆子,而是枪杆子!为了拓展民族生存空间,只能靠着枪炮打出去。水师固然重要,陆军的占领,才是维护利益的关键!现如今,小小的水师已经与清军在渤海占海连番战争,而我皇家新军却在和平环境中做观众。依我看,这是谨慎过头,这是保存军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