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纨绔到底-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拉拉松松垮垮地走来,其中白发苍苍的老人占了一半,一个个颤颤巍巍走到岸边,勉为其难地抓起绳索。
  安乐公主见两边人已来齐,便挥动手中红旗,俨然如出征统帅指挥战斗,喊声开始,四队人马便使劲拉起来。这时,锣鼓齐鸣,欢声四起。
  那老臣队本不是宫女队对手,但因个个憋着一口气,劲就往一齐使。对方宫女虽然年轻,因嘻嘻哈哈,劲使不到一起,眼看快要被拉下河去。
  老将队一开始就出手不凡,一则他们是行伍出身,行动一致,虽说年纪大,但有余勇可贾,对方宫女显然不是对手,已有好几个被拉下水。
  韦氏母女见宫女队要输,便命太监到岸边呼叫助威,协调步伐。宫女们眼见自己要输,怕脸面上不好看,便咬紧牙齿使起劲来,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香汗淋漓,果然立刻稳住了阵脚。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老臣队虽然当初占了上风,但处于相持阶段后,终因年老体衰,渐渐不支,被对岸太监看出破绽,“嗨!嗨!”一阵高呼猛喊,宫女们气力倍增,在一阵吆喝声中,把老臣队拉得人仰马翻,有的滚进水里,有的倒在泥中。皇帝皇后等一干人看得开心大笑。
  另一支将军队与宫女队相持不久,终因将军们练兵习武为本职,个个气力过人,加之指挥得当,一鼓作气便把对岸宫女拉入水中,未下水的也滚成一团。
  胜负既定,安乐公主宣布节目终止。只是河边传来一阵喷嚏声——因为天冷,那些落水的大臣和宫女个个都得了感冒。
  中宗见今日玩得痛快,业已尽兴,准备宣布解散,在旁边的太平公主却说:
  “且慢,今日皇兄皇嫂及安乐公主都有精彩节目,我也准备了一个,给过年增加点兴致。”
  中宗听了,说道:
  “皇妹既有节目助兴,当然欢迎,请皇妹吩咐便了。”
  太平公主说一声“谢皇兄”,便把大家请到一个大草坪上。她早就打听到韦氏母女要在过年时搞点新花样,以显示自己,收罗人心。但今日一见,原来如此。又见她母女得意的样子,心中更是气恼,便把早有准备的节目拿出来表演,也借机显示一下。
  一切安排好后,太平公主朝着躲在角落里的瞥了一眼,尔后向身后叫道:“快上!”
  话音刚落,便有鼓乐队吹吹打打上场,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郑衡。毫无疑问,郑衡是李陶推荐给太平公主的,这也标志着李陶与太平公主的正式联手。
  郑衡口技魔术、吹奏弹唱、滑稽表演,样样精通。在唢呐声中,他先拉个架势亮了相,配上挤眉弄眼的滑稽丑态,逗得全场大笑。接着拿出一个大花瓶,抛来抛去,忽高忽低,耍得十分纯熟,但忽然一失手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郑衡故作痛惜状,观众也为之叹息。只见他取出块红布,将那些碎片盖上。少时,布下面似有什么在拱,揭开一看,那碎片自动合成了花瓶,一点痕迹没有。郑衡拿着花瓶绕场一周让大家细看。看完,他又从花瓶里抽出两幅纸,一幅上写“岁岁平安”,另一幅上写“岁岁团圆”,看得大家连声称奇。
  放过花瓶,郑衡又取出个刻有“聚宝盆”三个金字的盘子,说这盘子不论投进什么东西,都可以“投一得百”。
  郑衡拿到安乐公主面前,请她一试。安乐公主顺手把宝石戒指投入盘中。郑衡端着盘子摇了几摇,果然满盘都是宝石戒指,捧到安乐公主面前请她辨认哪一只是她的。她拿这只瞧瞧,拿那只看看,说只只都像。
  郑衡便全数给了她。
  安乐公主用手绢包了。一只戒指换回这么多,心中好不欢喜。
  
  
  


 第二百章 上朝

  演完魔术,郑衡又说了段怕老婆的笑话,逗得全场捧腹擦眼泪。
  说罢,又和着“回波曲”,唱起《惧内歌》,只听他唱道:
  回波曲儿唱得好,且唱大哥怕大嫂。
  外头有个裴御史,里面第一数李老。
  唱得太平公主及文武大臣开怀大笑。
  中宗度量大,并不计较。只有韦氏听了胸中无名火起,正待发作,见上官婉儿向她使了眼色,也就忍住了。她转而一想,说皇上怕我,不是为我张目吗?有何不可。
  安乐公主为姑妈大庭广众中奚落母亲感到不平:然而一想到刚才凭空得了一大包宝石戒指,气也就消了。
  可是晚上回去打开手绢一看,全都是芦苇梗,连她的那只也不知去向。气得她大哭大叫,定要去找太平公主算帐。还是上官婉儿过来,向她谈了利害,安慰一番。她只得“哑巴吃黄连”,自认晦气。
  正月二十,清晨五更二点,随着太极宫承天门上敲响第一声晨鼓,长安城各座城门相对的大街上街鼓齐声响应。长安城清晨的街鼓规定要敲三千下,清晨的鼓声响起之后最先开启的是长安城四周的城门,接下来是各个坊区的坊门。皇宫的宫门是最后才开启的,所谓先外后内。
  那些朝廷需要上朝的官员必须在五更五点之前就赶到皇宫宫门外,这个时间对于居住的离皇宫较远的官员来说是有些紧张。当他们穿戴整齐骑上马走到坊门口时,晨鼓敲响坊门打开,这时便可以走上大街赶往皇宫了。既然是朝参,早起的当然也包括皇帝,皇帝是朝政的主持人,他不出现在宫殿中,文武百官就只能在宫殿外面干等着。当晨鼓敲响之后,宫女们便捧着熨烫整理完毕的衣裳送往皇帝寝宫,这些衣裳都是用郁金香和龙脑香薰过的。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清晨,李陶也骑马走在大街上。尽管李陶带有很精致的上等手炉,这种手炉的内胆可以始终保持平衡,里面的炭渣不至于外漏,可此时天气冷的出奇,厚厚的棉袍并不能阻挡寒气的入侵。
  李陶看见路边有一个卖蒸饼的摊子,那新出笼的蒸饼热气腾腾,便让仆人买来几个蒸饼,用袍袖垫着边走边吃。
  李陶一边吃一边在心中不停地在抱怨:陛下不知犯了哪门子病了,明明自己没有官职却非让杨思勖来通知今日去上朝,害得他三更便起床开始折腾。
  太极宫是三大内之一,称为中朝,俗称西内,是皇帝每月朔望视朝的宫殿,朔指的是初一,望指的是十五。太极殿布局非常讲究,主体建筑采用“前朝后寝”,以朱明门、肃章门、虔化门等宫院墙门为界,把宫内划分为“前朝”和“内廷”前后两个部分。朱明门、虔化门以外属于“前朝”部分,以内则为“内廷”部分。以宫门承天门及东西两殿为外朝,皇帝会见群臣,视朝听政,册封皇后、太子、诸王、公主大典及宴请朝贡使节等也多在此殿举行。
  宫门开启后,李陶随着百官依次进入大殿。这其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李陶找了个靠后的地方,像模像样地站着。
  终于,李显穿着龙袍上朝了。
  朝议尽是些琐碎之事,李陶也懒得去理会,就这样耗了一个多时辰。
  眼看着朝议就要结束了,李显突然朝着李陶站立的方向喊道:“陶儿!”
  李陶正在走神,压根没有反应。
  “陶儿!”
  “啊?”李显连着喊了好几声,李陶才醒过神来。
  李显并没有介意李陶的怠慢,只是柔和地笑道:“陶儿,你到前面来!”
  李陶不知李显是何意,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上前去。
  “诸位爱卿,他是孤家的皇孙李陶,想必诸位都已见过!”李显指着李陶道。
  李陶回长安之时,文武百官奉圣谕前去迎接,大多数人都见过李陶。此时见皇帝陛下提起,不知是何用意。
  “皇孙流落民间多年,孤家多次派人寻找未果。好在上天垂怜,如今让孤家找到了他。孤家今日决定,立李陶为皇太孙,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寂静,绝对的寂静,李显说罢,朝堂之上连落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包括李陶在内,朝堂之上没有一个人会想到李显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沉寂了好会,一个声音突然响起:“陛下三思,此事不可为。”
  文武百官听得分明,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坐在李显身后垂帘参政的韦皇后。
  李显头也不回道:“孤家就知道皇后不会同意,所以事先并没有说及此事。皇后,别的事情,孤家都依你,今日之事孤家就做一回主了!”
  “陛下,你”韦后的声音在颤抖,虽然没有了下文,但文武百官都能感觉得出来韦后的愤怒。
  站在百官之首的宗楚客悄悄回过头去,他的目光扫过之处,纪处纳、崔日用、窦怀贞、李峤、韦温、刘震南、武延秀、韦播等人都朝他微微点头。
  “陛下,万万不可!”宗楚客站了出来。
  “在何不可?”李显皱起了眉头,他知道宗楚客是韦皇后的心腹。
  宗楚客振振有词道:“蓝田王虽为皇孙,但他久居乡野,不识宫廷礼仪,不知为君之道,不会诗词歌赋,不懂政务军事!如何能立为储君?若陛下一意孤行,大唐天下危也,黎民百姓苦也。”
  李显不耐烦道:“你这是危言耸听,孤家不信陶儿有如此不堪!孤家心意已决,爱卿休再多言!”
  宗楚客不为所动,噗通跪倒在地:“望陛下为苍生社稷为重,请陛下收回成命!”
  “请陛下收回成命!”
  宗楚客话音刚落,纪处纳、崔日用、窦怀贞等十几人也跪倒在地。
  “请陛下收回成命!”
  许多观望的大臣见此情景,哪敢怠慢,也跪下加入到了宗楚客的阵营,大殿内还站着有大臣寥寥无几。
  
  
  


 第二百零一章 自诩忠臣

  “你你们”李显见此情景,浑身颤抖用手指着宗楚客等人,气得说不出话来。
  李显与跪在地上的大臣们僵持着,谁也不愿意退缩半步。
  “阿翁,我想说几句话,望阿翁恩准!”就在此时,李陶的声音突然响起。
  李显与文武百官的目光一齐射向了李陶。
  “陶儿,你有什么话就说吧,孤家准了!”李显对李陶和颜悦色道。
  李陶叹了口气:“阿翁,说心里话,我真不想做什么皇太孙,更不想做这大唐皇帝!”
  “陶儿,这是为什么呀?”李显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皇帝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漂亮的龙袍,住的是精美的宫殿,出门乘的是龙轿,旁边是一大堆的仪仗,这种日子过得真舒坦,非常羡慕向往这种生活。其实,我知道,皇帝不好当!当上皇帝难,而当个好皇帝更难,要有治国的能力,有君临天下的气魄,还要胸怀江山社稷,有比任何人都宽广的胸怀。要为了皇权的集中必须变得狠毒,排除异己,最终成为孤家寡人,独享荣华富贵。皇帝比普通人都要累,整天应付朝政,提心吊胆地害怕有大臣批评他,害怕有兵来犯,国家的大事必须一一过问。皇帝要干好了是应该的,干的不好了,那就是昏君。普通当家人只用管着一家人,而皇帝却要管整个天下的人,岂能不累?”
  李显听罢,眼睛竟然变的湿润了:“陶儿,你说的一点都不错,简直说到我的心里去了!”
  “看起来皇帝执掌着天下人的生杀大权,所有的人都听皇帝的。”说到这里,李陶指了指宗楚客等人道:“阿翁,你看看现在这场面,真的是这样吗?”
  “唉!”李显一脸颓废长叹一声,不再说话了。
  “阿翁。陶儿决定要争一争这皇太孙,不为别的,就为给阿翁争一口气,让天下人都明白,这天下是我李家的天下,让天下人都清楚,我们李家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拿捏的!”
  “陶儿。你说的好,阿翁支持你!”李显听了李陶这一番话。心中顿时激昂起来。
  李陶走到宗楚客面前,目光炯炯地盯着他:“不知宰相大人不让我做这皇太孙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
  宗楚客让李陶盯得有些心虚了,但依然梗着脖子道:“自然是出于公心!”
  “这么说你是忠臣了?”
  “自然是忠臣!”
  李陶点点头道:“自古忠臣就不怕死,宰相既然是忠臣,那为了社稷肯定不怕死谏了?”
  “自然不怕!”
  “那好,你若是今日敢死于这大殿上,我就放弃这皇太孙,如何?”
  听了李陶这话。宗楚客傻了,李显傻了,满朝文武傻了。
  “怎么了?不敢?枉你还自称为忠臣呢?”李陶不屑一顾道。
  “你还未被立为皇太孙,就如此残害大臣,若将来真做了皇帝,还不知如何残暴呢?”宗楚客眼珠一转,转移话题道。
  李陶听罢点点头。自言自语道:“残害大臣是不对!”
  说罢一笑道:“宰相大人,不如这样吧,你若死于这大殿之上,我不仅放弃这皇太孙,而且也陪你一死,如何?”
  宗楚客又傻了。李显也傻了,满朝文武都傻了。
  “怎么?我这皇孙的血统还不如你宗楚客的高贵?再说了,你也活了六七十岁了,就算现在死了也不算亏。而我才十几岁,还有大好的青春年华,我都不怕,你又怕什么呢?为了社稷。你宗楚客死得其所,请吧!”
  宗楚客是顶怕死的人,到了这份上也顾不得面子了,只是跪在原地,不再作声。
  李陶的目光又看向宗楚客身后跪的黑压压的大臣:“我刚才对宗楚客所说之话,对你们也有效。若你们扪心自问是出于公心,自诩是忠臣,请站出来,我李陶奉陪!”
  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站出来。
  李陶摇头微微一笑:“或许你们觉得我这是无赖做法,那好,现在我就与你们这些文武百官理论理论。若你们觉得我说的不对,那我也无颜再争什么皇太孙了!若你们觉得我说的有理,那就闭上你们的嘴。以后我阿翁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再打各自的小算盘,唧唧歪歪给阿翁添堵!”
  李显做皇帝这么久,还从没像今日这么扬眉吐气过,他也不说话,只是两眼放光地看着李陶。
  “宰相大人说我久居乡野不识宫廷礼仪,这是事实,一点也没错。可惜的是你就没搞明白,做一个好皇帝与识不识宫廷礼仪没有半点关系。若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