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目击台海风云-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韩先楚司令员因病住院,叶飞政委在北京开会,福州军区由刘培善副政委、张翼翔副司令员主持工作,分工由石一宸在云顶岩指挥所实施现场指挥。 
  23 日拂晓前,各部均已完成射击准备。参战的鱼雷快艇和航空兵于22日夜秘密进入战位。这时459门火炮、80余艘舰艇,200多架飞机,像猛虎、雄鹰、胶龙一样,都瞅准了金门岛各自的打击目标。 
  8 月23日上午,统帅部下达了“一级战备”的命令,石一宸报告了刘、张首长以后,立即要炮兵卸下炮衣,擦拭炮弹,摇起炮身,装定好射击诸元,只等待开炮的命令了。其着重打击的目标是金门蒋军的指挥机关、炮兵阵地、雷达阵地和停泊在料罗湾的海军舰艇。 
  开炮的时间,规定是17时30分,但开炮以前必须有毛主席的命令。 
  此时此刻,从军区首长到前线部队,从北京统帅部到福州军区首脑机关,从炮战指挥所到第一线指战员,犹箭在弦上,只等一声令下,万炮齐鸣,威震海疆。 
  这时,石一宸坐镇指挥所,精神高度紧张,精力高度集中,他非常清楚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云顶岩指挥所,是一座三面可以瞭望的钢筋混凝土巨型观察所,在他座位周围摆了十几部电话机,与各炮兵群、分群均是直达线,同时与各部位能够通播。有直达线,有迂回线,还有备份线路随时都可调用。当时有6位参谋帮助接转电话。 
  长期从事参谋工作的石一宸,临战前的紧张、繁忙,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啦,但每一次与每一次的情况、心情都有不同。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亲自将几种电话机试了又试,认为通话质量有保证,畅通无阻才放心。 
  石一宸回忆道: 
  当时我受命在云顶岩的指挥所指挥,后面的坑道里就是负责全面指挥的刘培善和张翼翔两位中将。我的周围摆了十几部电话,保证通信畅通无阻。我一直握着电话,与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副部长雷英夫保持直接联系。王、雷两位部长则直接与毛主席联系。我一直握着电话不敢松手,王部长说他也握紧电话不敢松手。   
  第二次“台海危机”:“炮击金门”(3)   
  我记得下午15时就开始问,“王部长,17时30分开炮的命令下来了没有?” 
  “没有。”王尚荣部长回答得很干脆。 
  隔了一段时间,我又问了一篇,还是“没有。” 
  一直问到17时,王部长也急了,他大声地用他的家乡话告诉我:“老石,我比你还急,命令一来,我马上告诉你。” 
  坚守在第一线的指挥员们也是如此,一个劲地催问我,我也说:“不要问了,拿好电话,听我最后一道命令吧。” 
  王部长不要我再催,可我还是忍不住地催问,一直催到17时20分,王部长的电话来了:“毛主席命令,17时30分开炮。” 
  我立即向军区领导刘培善副政委、张翼翔副司令员报告,两位军区首长几乎同声说:“准时开炮。” 
  17时30分,我下达了命令:“开炮。”话音刚落,2万多发炮弹即从不同方向向金门蒋军阵地倾泻过去。其中,2600多发炮弹直接落在胡琏的指挥所。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恰在金门巡视工作。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胡琏为俞大维一行设宴款待,饭后正在“翠谷厅”附近散步聊天,突然炮弹从空中铺天盖地地落下来,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3位中将副司令已被当场打死。俞大维和另一位中将参谋长被打伤。胡琏很狡猾,他走在最后,刚跨出坑道口,炮弹就落下来了,他三步流星地缩回到坑道里去了。 
  这时,料罗湾烟雾四起,水柱冲天,金门通向台湾的无线电台不断地呼喊告急:“炮弹像下大雨一样,这里被打得没有一点办法”此役共击毙国民党军官兵600余人,有线电话全部摧毁,人们被打得无处躲、无处藏,到处乱窜,金门一片狼藉! 
  石一宸说,我们发射炮弹3万多发,打得蒋海军舰艇纷纷向外逃窜。人民海军预先准备的6艘鱼雷快艇在岸炮火力掩护下,从待机位置迅速进入金门海域,迎头碰上敌军的两艘大型运输舰,一艘中型运输舰,我鱼雷快艇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直插敌人舰群的纵深,贴近敌舰放射鱼雷,一艘被击伤,另一艘被击中下沉,舰上蒋军官兵在浓烟烈火中跳海逃生。 
  蒋军海上吃亏,便想从空中进行报复。25日下午,蒋军空军出动F…86型飞机48架,飞临金门以东上空,企图引诱人民空军出海。在罗裳山指挥的空军司令员聂凤智,此前曾亲自指挥歼击航空兵一个大队起飞待击,在空中没有发现目标,随即返航。机长刘维敏由于技术故障落在大队机群后面,在漳州以东发现4架敌机,在无僚机掩护的情况下,与敌机展开激烈的空战。鏖战8分钟,他一人击落敌机两架。正当他低空飞行追赶另一架敌机时,我高炮部队误为是敌机,将该机误击,刘维敏不幸牺牲。 
  这是开战以来,空、炮协同的一个重大失误。为此,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炮兵司令员陈锡联上将,亲自赶到漳州,现场研究和解决空、炮协同问题。最终制定了空、炮协同四原则,提高陆、空协同作战的能力。 
  蒋军连吃败仗后,于25日停止了海上运输,后金门告急,又改为夜间运输。8月26日,中央军委指示:要严密封锁大、小金门,大小二担,使其舰船不能海运,飞机不能空投。于是,石一宸又调进两个远程炮兵团,加强封锁料罗湾的蒋军炮火,从地面、海上、空中严密封锁,切断金门蒋军的一切补给。在东海舰队彭德清副司令员的指挥下,又击沉蒋舰两艘。至此,运送金门的物资不及平时的5%,金门敌人少粮缺弹,处境日益艰难。 
  蒋军用运输舰运输的计划破产以后,9月13日,蒋军用中型登陆舰拖带小型登陆艇,登陆舰停在外面,用登陆艇直接抢滩卸载军用物资,此计遭我炮火猛烈打击后失败。 
  9月14日,蒋军又改用大型运输舰装载水陆两用输送车,在我炮火射程之外泛水,直接抢滩卸载,空投也增加了运输机的架次。此法缓解了金门的急需。台湾当局以为此计可行,于是想继续进行。我们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夜间对料罗湾进行零炮射击,以增强全面封锁的效果。从9月16日至9月20日,我炮兵共击伤蒋军运输艇7艘,击沉水陆输送车10余辆,海军击伤其猎潜艇一艘,空军又击落击伤F—86型飞机各一架,封锁效果相当好。金门叫苦,台湾告急,从10月1日起,每日出动运输机120架次之多,昼夜不停地运。我军决定用歼击航空兵,采取“老鹰抓小鸡”的办法,专门打蒋军的运输机。10月3日,国民党空军大白天出动运输机39架,在两批16架F…86型机的掩护下空投。我立即起飞歼击机3批24架在漳州上空牵制敌人的战斗机,另由闽南机场悄悄起飞一个中队在围头东南专门打敌人的运输机。飞行副团长曹明双指挥全中队低空高速进入,实行抵近攻击,一举击落C…46型运输机两架,因此蒋介石亲自下令,停止白天空投。 
  金门被围困封锁,蒋军三番五次地改变运输方式,但无济于事。时至深秋,台湾海峡风大浪高,海运更加困难。但金门物资奇缺,蒋军只好不惜一切代价加强海运,同时也增加空投架次。根据情况的变化和上级的指示,我远程火炮和新增的海岸炮均阵地前推,增大对料罗湾的火控范围,并在蒋军便于登陆的滩头,设置移动拦阻与不动拦阻的“火墙”,一旦发现海运,立即打炮封锁。   
  第二次“台海危机”:“炮击金门”(4)   
  自9月21日至10月5日,炮兵每天击中的目标,少则30至50个,多则70至80个,整个金门不是阵地中弹起火,就是营区落弹冒烟,装备物资损耗极大,人员亦受到重大伤亡。半个月内,我摧毁蒋军工事241处。蒋军躲不胜躲,防不胜防,军心浮动,士气沮丧,而且物资奇缺,不但大、小二担,就连大、小金门都被我们打瘫了。 
  石一宸说,我派去大担实地侦察的侦察员回来报告:“我接近大担,找敌人的哨兵找不到,便直接摸到连长的坑道里去了。往日见面,他神气得很,这次躺在铺板上有气无力地向我打招呼,他们连糙米都吃不饱,有一股子霉味,饭后他从坑道的低洼处舀了一缸子渗透的水给我喝。他们终日不见太阳,都快成‘白毛女’了。这位连长什么都没说,在那里直摆手”看来敌人确实被我们打瘫了。 
  美国人傻眼了 
  我大规模炮击和封锁金门,给蒋军以沉重打击。蒋介石根据“共同防御条约”的规定,要求美国履行条约保护金门、马祖。美国推辞不得,急调他的第七舰队一部,集结于台湾海峡地区。至9月初,美国在台湾海峡已集结各种飞机430余架、舰艇60余艘。 
  我们已经沉重地打击了金门蒋军,减轻了美国对中东人民革命斗争的压力。中央军委决定从9月4日起,停止炮击3天,以观各方动态。同日宣布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军用船舶和飞机,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 
  9月4日,杜勒斯发表声明,大意是美国军队将负责保护金门、马祖。并宣称不承认中国领海12海里的规定。 
  针对美国的挑衅行为,周恩来总理立即发表时局声明:中国政府有权对盘踞在沿海岛屿的蒋军给予坚决的打击和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任何外来干涉,都是侵犯中国主权的罪恶行为。美国政府如果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干涉,把战争强加于中国人民头上,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 
  在我停止炮击的3天中,台湾急忙向金门运输补给,并要求美军为其护航。9月7日,蒋海军副司令黎玉玺及美国顾问,率领2艘运输舰、5艘作战舰和美国的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驶进金门海域。11时,运输舰进入料罗湾港口,在金门守军炮轰厦门的掩护下,靠岸卸货。14时45分至19时担任护航的4艘美国军舰侵入金门、厦门的领海线以内活动。中国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向美国政府提出警告。中央军委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决定于9月8日对金门再次进行一次惩罚性打击。8日上午,国民党的2艘运输舰在美舰的掩护下驶向金门,美舰也侵入中国领海内活动。12时43分,我集中42个炮兵营连同所有的海岸炮兵,突然对料罗湾的蒋军舰艇及金门岛上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第3次大规模炮击。美国军舰仓皇撤至料罗湾外12海里处徘徊观望,始终没有向我开炮。当时,我们已经做好了迎击美舰的准备。如果美舰向我开炮,我立即予以还击。这次炮击持续到18时,我共发射炮弹2万多发。等我停止炮击时,美舰也向东溜走了。 
  9月11日,美国的4艘军舰,再次掩护蒋军的运输舰、作战舰共11艘驶向金门海域。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再次进行惩罚炮击。14时45分,我以40个炮兵营、6个海岸炮兵连对金门进行第4次炮击。美舰同上次一样,迅速逃往公海。18时,我停止炮击,共发射炮弹2。5万余发。 
  9月8日、11日的两次炮击,使台湾对金门的运输补给再度发生严重困难。同时,又一次在世人面前揭露了美国干涉别国内政的可耻行径,遭到了世界舆论的严厉谴责。 
  “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美国人自己套绞索 
  金门炮战,经过4次大打、83次中打和上千次零炮射击,大小金门被全面封锁,海运与空运连遭失败,蒋军固守金门困难重重,美国也搞得狼狈不堪,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仍极力要求美国履行“共同防御”条约,以对付我军。而美国政府则害怕在这里越陷越深,想急于脱身,因而向蒋介石提出了撤退金门、马祖的问题。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公开声称:“蒋介石在金门、马祖等岛上驻扎军队是‘愚蠢的’、‘不明智的’、也是‘不谨慎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立即表态支持杜勒斯的声明。但蒋介石并不同意,他说:“我无接受义务”。双方矛盾逐步加深。看来美国已经自己把一根绞索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面对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是解放金门好?还是把金门留下来?从军事上讲,解放金门已不是问题,条件已经成熟。但毛主席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高屋见瓴,提议把金门留下来,以便和美国作斗争。因为当时美国已开始劝说台湾当局从金、马撤军,搞“沿海岛屿中立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历史上曾被日本割占的事实,推行“划峡而治”的阴谋,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毛主席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 
  10月5日,毛主席指示福建前线,10月6日、7日,不打炮,蒋军向我打炮,也不还击,观察两天,再作道理。接着中央军委指示:对金门“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并指出:“在目前宜减轻对金、马的军事压力,使他能生存下去,促使其守而不撤。当然又要使其处于紧张状态,拖住美国不得脱身。在必要时,仍可组织大打。总之临机应变,主动在我,以利统一解决台、澎、金、马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开始,很多同志不理解,后来经过学习,慢慢地明白了。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第二次“台海危机”:“炮击金门”(5)   
  10月6日,毛主席亲自撰写的《告台湾同胞书》,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美国人总有一天会抛弃你们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并宣布暂停炮击7天。 
  停炮期间,金门蒋军赶紧装运物资。可停炮期一到,金门蒋军又紧张起来。我国防部又下命令,再停止炮击两个星期,并告金门蒋军可以无顾虑地补充物资,以利固守。但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 
  10月18日,美国宣布杜勒斯准备在21日到台湾与蒋介石会谈,美国海军舰艇竟然放肆地入侵金门海域,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