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想来,方应物将王家人拦在门外半晌。确实无礼之极。如果没有当着王家人的面,方清之也许就含糊过去了。

    但如今王家人就在这里。若方清之不做出惩罚儿子的表示,那就明摆着故意扫王家的面子。以方清之律己甚严、讲究礼义的为人。应该不会不顾及王家的门面。

    换成别的父亲,估计就真先把自家儿子训几句,但方清之发现自己鼓不起底气去训斥儿子,自己这个儿子太异数了。所以方清之放弃了训斥的念头,暗暗琢磨如何打圆场。

    正当这时,王承义很响亮的哈哈一笑,对方清之拱拱手道:“不妨事,是我来的太突兀!见过方妹夫!”

    王通很是吃惊,他没想到王承义老爷自己先找了台阶下。这态度未免也太软了罢?

    王承义向方清之行过礼,按理该方应物向王承义行礼了,但方应物大模大样坐着不动,旁若无人的端起茶水细细品味。

    这下连方清之都看不过去了,咳嗽一声,对方应物提醒道:“还不见过舅父。”

    方应物抬起头迷惑不解的问:“王家莫非有见了尊长行礼的规矩?从王通身上,可没有看到半分规矩。”

    不过王承义却毫不在意,态度依旧很和蔼的说:“应物小哥儿言差了,我那堂妹嫁入方家。这王通随着过去,如今是你们方家的人,怎么还能说是王家之人?”

    方应物讽刺道:“我可没看出半点方家的家教,只怕这位王大管家心里还是自认王家多一点罢。也难怪。我方家房无几间,地无几亩,当然入不了王大管家的眼界。”

    王通脸色通红。愤然道:“既然应物少爷不能容人,那在下便自行请去。回王家就是!”

    “好!那就滚罢!”方应物对王承义鼓掌道:“这下王通是你们王家的人了罢!”

    王通求去不过是欲擒故纵的把戏,却没料到方应物干脆利落的就答应下来。一时噎住不知如何作答,却只好去看方清之,毕竟方家当家人是方清之。

    方清之如今知道儿子是极其有主见的人,甚至自己也很难左右他,这又不是原则性的朝廷大事,所以干脆就装聋作哑算了。男子汉大丈夫,何苦在家庭小事上婆婆妈妈!

    又是王承义开了口,他对方应物苦笑道:“应物小哥儿,我接受邀请到这里,是来找你做大事的。你何苦与一个奴仆纠缠不休,简直浪费工夫。”

    王承义这话一出口,方清之和王通都微微惊讶。别人都以为王承义到榆林,是因为王家听说方清之路过榆林,所以前来走亲戚拉关系,就连方清之自己也如此认为的。

    但以王承义的口风,好像是受了方应物邀请才到榆林的,见方清之反而是碰巧遇上。难怪王承义对方应物态度十分谦逊,果然是有缘故的!

    方应物指着王通道:“见微知著,你们王家人的风气若都是这样,那我又怎么敢和王家一起做大事?自己给自己找苦头吃么?”

    王承义从进门时就觉得不对劲,感到王通与方应物可能有仇隙,然后此刻又看到方应物真是不依不饶的,还能不明白?

    也不知道王通是怎么触怒了方应物,若真因为一个家奴和方应物分道扬镳,那简直成了笑话!想到这里,王承义立刻表态道:“家奴欺主,应物小哥儿你说如何处置才好?”

    王通彻底慌了,他很是不懂,自己忠心耿耿为什么会落到这个下场,王承义老爷为什么会反而收拾自己。

    他噗通的跪在地上,抱着王承义大腿道:“承义老爷!小的祖孙三代在王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看在这份情面饶了小的这一遭!”

    方应物站起来,不屑的对王通道:“真是蠢货,求饶都不知道该找谁!”

    又对王承义施礼道:“我们父子都是宅心仁厚的人,不知道怎么从严惩治这等刁奴。再说他已经背弃方家回归了王家,舅父你是王家的一号大人物,看着办罢。”

    王承义暗想,绕来绕去还是要自己动手当恶人,他们父子倒不沾惹任何麻烦。这方应物真不是一般少年,果然不愧是能做出大事的。

    想起在大门口听到的“打断腿”等字眼,王承义便果断的说:“这等刁奴,我们王家绝不姑息,先打断腿并送归方家!”

    方应物也为王承义的果决愣了愣,他之前说打断腿还是吓唬人居多,却没想到王承义真会如此下手。

    今天算是见识到了这年头大家族领袖人物的作风,方应物暗暗感慨。但他不能做出任何不忍心的表示,否则今天制造的气场就功亏一篑了。下面还有大合作,在王家面前不能弱了气势。

    如此便沉声道:“我们方家也不是断然无人情的,将这刁奴打断腿作为惩戒后,就送回京师方家养伤!”

    看着方应物三言两语决定了王通的命运,首先引着王家动手废掉王通,最后却还要把王通送回京师家里,方清之脑子中冒出了一个词:杀鸡给猴看。

    自己这儿子真不是善茬,也不知道跟谁学的,方清之无奈想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多谢父亲体谅!

    王通虽然不住求饶,但仍是被拖了出去,还是被王承义带来的王家人拖出去的。通死活不明白,为什么王承义老爷会丝毫不念及旧情分和王家面子,对着方应物几乎是任取任求?

    他不知道,王承义这次来到榆林城,正是被方应物请过来的,甚至干系到一些巨大的利益。在这笔利益面前,他王通只是毫无价值的蚂蚁而已。

    这还要从边市说起,这些日子有很多商家都到榆林城来寻找机会,并想走动方应物的门路。可是方应物一概不接受宴请和送礼,仿佛对边贸利益毫不动心,大家只能望而兴叹,感慨方小相公太有洁癖。

    其实方应物不是没有想法,他虽然不是贪财的人,也没想将银子当做追求目标,但自从穿越以来日子一直过的贫穷,为此苦头不少吃。如今面对自己一手促成的边市,方应物还是萌生了从中赚一笔钱的念头。

    毕竟错过了这个村就没下个店了,以后若进入官场,总不能靠着贪赃枉法来赚钱罢。再说这是他亲自创出的商机,利润若都让别人赚走,心态也不容易平衡。

    可是最大问题在于,组织人力、资金、货物,并如期将货物运到榆林参加边市交易,然后将马匹、皮毛、珠宝等货色运回内地,最终变成白花花的银子,这个过程是一项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很考验综合实力。

    方应物在西北势力略显单薄,信得过的人手也远远不足,很难面面俱到的搞定所有事情,而且他并没有多余精力去做。

    所以此时最需要的是可靠、有力的合作方,为此方应物琢磨几日后,便想到了陕西三原的王家。如今王家也算是一门亲戚了。与别家素不相识的比起来还算略微可靠一些。

    早在过年前,方应物就打发了熟悉边情的王敬前往三原,并带了一封亲笔信给王家的族长。当然,信里面完全就是单纯的问候,方应物不可能落下什么证据在纸面上。

    至于真正要传达的内容,是通过王敬口信捎带去的。方应物的话很简单,五月份榆林要开边市,人傻钱多速来

    从今天王承义的反应看,王家对这件事还是非常热心的。。。。。。方应物察言观色后。暗暗想道。

    王通不过是方大秀才用来试探的工具而已,若非王家热衷于边市,王承义怎么会如此低姿态?

    确实也如此,与边贸数以万计的利润相较,一个王通无足轻重。王承义当然不可能为了王通坏掉方应物的心情。

    所以说,王通这种小人物,最可悲之处不在于其分量轻,而在于他过度积极表现的心理,把自己分量看得很重要。

    人人都有无力的时候,方应物也当过最底层的仓库书办,但却不能认不清自己的地位。不适当的突出表现只会招来反作用。出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这个道理。

    却说王承义主动处置了对方应物大不敬的王通,缓和了屋中的气氛,此后便对方应物介绍起王家状况:“这几十年天下承平,陕西商人辈出。多出自三原、泾阳、朝邑、渭南、绥德这些地方。我们王家虽然也称得上三原望族,但向来耕读传家,却没有什么经商的传承。

    不过近年来家大花销大,倒是想在商贾之事上有所经营。以供奉家中用度。不过比起那些先行一步的同乡,王家真有些迟了。

    如今陕西商届有两项最大买卖。一是与西番的边贸,二是响应朝廷开中之法,向边镇输粮,然后去关东、江淮支盐销盐。但已各成气候,我王家都很难插手做大。

    所以年前听闻应物小哥儿使人来传话,说是要在边市中收利,家父欣喜若狂,此乃天赐良机也!如果经营得当,只怕要成为盐法、西番之后的又一大陕西财源。

    故而没出正月,家父便让我急忙出了家门,到这榆林来与你见面。家父说了,这是应物小哥儿帮衬给王家的机遇,王家必将尽力而为!”

    王承义的话很坦率,坦率的超出方应物的想象。他实在没有料到今日只是与王家首次会面,这王承义却如此坦诚。

    其实这也不奇怪,一是王承义知道方应物巡抚面前的红人,确实也有能力与王家合作,同时他完全没有道理会吃饱撑着跑来蒙骗王家这门亲戚;

    二是王承义推断方应物的诚意是有的,站在方应物的角度,若能与王家顺利合作确实是最佳选择。

    不过王承义也知道,虽然种种有利条件摆在这里,两边都有强烈的合作意向,但毕竟他与方应物素不相识,今天也是首次见面,所以方应物的提防心少不了。

    在这种状况下,最快取得信任的办法就是坦诚相待,以诚心换诚心,化解掉因为陌生而产生的提防心理。

    见对方如此上道,方应物“哈哈”一笑,也很坦率的说:“小子我不知王家门风,方才整治王通,乃是试探之意。其间多有得罪,还望勿怪!”

    “不妨不妨。”王承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说:“只是不知将我叫到榆林来,有什么章程?”

    方应物看了看位居主座的父亲,“虽然要开边市,但北虏向来为我大明宿敌,故而防人之心不可无。

    依我看来,这边市须得严格控制货物数量和人员流动,免得给鞑子可趁之机,更不能让鞑子借机打探我中原情报。

    所以我要向巡抚提议,此次边市必须要办成官市,要规定一个进入边市的货物总量和人员名单。在这个前提下,由巡抚行辕核准各方人士,授予入选各家货物份额。”

    王承义点点头,完全听明白了。按照方应物的意见,参加边市的商家和货物都要让巡抚行辕指定,如果方应物给力,自然可以分给王家很大的份额。

    方应物又暗示道:“这几日待我寻找一个时间,为你引见抚台,你要做好准备。”

    王承义连忙道:“久闻杨中丞大名,只是一直无缘得到当面指点。”如果能将巡抚也拉进来,这事就很妥了。

    方应物与王承义谈完,王承义又和方清之寒暄几句,此后就先告退准备了。

    方清之目送王承义离开,等屋中只有父子二人时,对方应物皱眉斥道:“你小小年纪,居然也以权谋私、借国家之便中饱私囊!”

    方应物就是故意在父亲面前大谈特谈的,为的就是看看父亲的反应。听到父亲喝斥,方应物只是笑而不语。

    方应物要心虚的低眉顺眼装认错也就罢了,结果他的惫懒神态更让方清之这当父亲的气也打不出一处,再次喝骂道:“真当我不敢大义灭亲,弹劾你么!”

    方应物叹道:“如果我被迫放了手,那边市都要归汪太监管辖渔利。原来父亲助汪直成事,儿子我实在不敢相信,传出去清誉有损呐!”

    “你!”方清之被儿子噎得说不出话,吹胡子瞪眼半天。第一次领教了越来越让人看不懂的自家儿子的词锋。最终才恨恨道:“你若非我儿子,我一定上奏疏弹劾你!”

    “多谢父亲体谅!”方应物揖拜行礼道。他心里暗想,父亲大人好像有点进步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还有什么事情能难住?

    方清之到榆林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宣旨,主要是朝廷的奖赏和五月份开边市两项内容。宣读完毕,方钦差就启程从红石峡出塞,前往满都鲁部。

    延绥镇巡抚杨大人也采纳了方应物的提议,打着安全第一的旗号,向朝廷奏请边市官办,严格管制,并由边镇负责招商。

    于是乎凭空为边镇增加了一项权力,本来官府只需设关卡收税就行了,但要官办后,连各家入场资格、份额大小都直接掌握在了官府手中。可谓是没有审批项目也要制造审批项目的典范。

    在榆林开边市的消息正式散布了出去,惹得西北有实力的商家更加热衷起来,纷纷来到榆林城寻找机会。

    虽然一次边市的利润总数有限,而且长远看利润可能不如西商做惯的食盐高。但如果将来能够渐渐形成常态化的边市,这就增加了一个稳定的利润增长点,从商业角度是不可忽视的。

    其实商家逐利行为都是低层次的,更高层次的角逐根本不为外人知晓,面对不小的利益,总是想出来分桃子的人。

    这日,榆林城里三个对地方事务最有影响力、有发言权的大人物碰面了。杨巡抚和汪太监并排而坐,榆林卫指挥使彭清位居下首。

    对了,彭清的对面是生员方应物,他也被杨巡抚叫来陪坐,由此可见杨巡抚对方大秀才的倚重。

    寒暄完毕,御马监太监、西厂提督、巡视三边兼延绥镇守太监汪芷汪公公清亮的咳嗽了一声——如今前镇守太监张遐得偿所愿,离开边镇调去了腹里地区,汪芷便屈尊兼任了镇守太监。她率先开口道:“招商之事,我看不能只烦杨大人多劳。”

    杨巡抚明知故问道:“那以汪太监之意,该当如何?”

    汪芷轻描淡写道:“此事应当三分之,巡抚都察院、镇守太监、榆林卫各得其一。”

    她这意思很明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