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校尉点点头道:“既然这样,那烦请钱县丞回衙找借口拖延一日,待我密奏宫中再做处置。”

    听到密奏宫中几个字,钱县丞眼神大亮,忽然更加放低了声音,“还请黄校尉为本官多多美言,事后定有厚报,绝不叫黄校尉失望。”

    黄校尉看了几眼钱县丞,呵呵一笑,大有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

    钱县丞见这边说定,便回去招呼了众差役,“暂且回衙,改日再做计较。”随即众人只得再次动身,沿着来路回城。

    钱县丞坐在轿中,心里不停盘算着,回了衙门就对方知县说,遇到了奉有密旨的东厂强人,自己不敢动手拆寺,这样总能搪塞交待过去了罢?

    如此一来,自己两面都有说头,哪边都不直接得罪,怎么也不会吃亏。在这令人为难的夹缝里,大概能保全自己了罢。

    钱县丞的心情突然好了起来,方应物想拿他当炮灰?没门!

    此时钱县丞自己都开始佩服自己了,什么叫辗转腾挪,这就叫辗转腾挪,炉火纯青的辗转腾挪!说不定因祸得福,能在天子或者太后那里露一小脸!

    但是身怀如此娴熟的官场功夫,却只能当一个县丞,实在太可惜了。。。。。。为什么方应物的命就这么好?钱县丞的心情忽然又变得忧郁起来,忍不住唏嘘一番自己的坎坷时运。

    正胡思乱想间,从轿子外面突然传来一声暴喝:“宛平县的狗官哪里走!”随后便是纷纷拥拥的呼喊声,仿佛四面八方都被人包围了。

    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人辱骂?钱县丞大怒,正要掀开轿帘向外看,却不料轿子猛然晃动起来,然后钱县丞便感到天旋地转,随着一阵头晕,却从轿子里滚了出来。

    再睁开眼看,却发现自己已经倒在地上,四周窜出来百十名军士,牢牢围了过来大肆动手,把他们这边的差役打得无处可逃。

    有个领头的军官指着倒在地上的钱县丞叫道:“方狗官在那里!不要打死了!”

    钱县丞闻声愕然,方狗官?方应物?

    靠,这绝对是昨日方应物打了永平伯的人,然后今天永平伯借调军士埋伏报复了!然后自己今天出行招摇了点,便被误认为是知县出行,代替正牌知县拉了仇恨!

    钱县丞不愧是伶俐人,短短瞬间的猜测丝毫不差。那永平伯确实不敢担着造反罪名冲击县衙,便派了人在县衙附近盯梢。

    当今日钱县丞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衙时,便被误认是方知县了——钱县丞本人坐在轿子里,盯梢的军士看不见情有可原。随后钱县丞前呼后拥的出了宣武门,盯梢军士便迅速密报永平伯去。

    小伯爷得报,便就近找相熟叔伯借了一百多军士在宣武门这个回城必经要道埋伏,意欲给“方知县”一个以牙还牙的教训。冲击官府犯了大忌,有可能丢掉爵位,但要是打了一个小小知县,只怕也就是罚几年俸禄罢。

    再然后,钱县丞就心情大好的回城,走到了宣武门城门外。。。。。。

    镜头回转,有几个士兵不由分说的冲到钱县丞身边,恶狠狠地就要动手。在一只脚踩到脸上之前的瞬间,钱县丞忍不住发出了最悲愤的怒吼:“本官不是炮灰!”

    ps:

    (伪)第二更!



第三百九十章 潜伏猛兽

    钱县丞早晨出县衙时,是被抬着出去的;下午回县衙,也是被抬着回来的不止钱县丞,还有几个受伤较重的差役也是被抬回来的,摆在了县衙中庭医治。

    满衙胥吏都出来观看,围着窃窃私语,神色各异。方知县也站在大堂月台上,脸色阴沉似水。

    其实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方应物知道永平伯这样蛮横惯了的世袭勋臣不会轻易善罢甘休,所以谨慎的躲在县衙里不出去,但却没料到钱县丞中大奖替自己挡了灾。

    下面若不果断处置,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威信就要涣散掉了在实力对比上,自己有优势有弱势,现在需要考虑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己合法、合理、合情的优势。

    方应物正在沉思时,忽然娄天化进来禀报道:“那状告永平伯的陈别雪来到县衙,说是要收回状词,不上告了!”

    什么?方应物大怒,若那陈别雪撤了讼,那自己岂不白忙一场还平白得罪人?自己辛辛苦苦替为民做主,要当方青天,结果这“民”竟然想半道缩卵子,把自己当猴耍么?素质也太差了!

    想至此处,方知县吩咐道:“将他召来!本官要亲自问他!”

    不多时,便见陈别雪被领进堂中,跪在台下行礼。方应物质问道:“你为何要撤回讼词?莫不是永平伯在私下里威胁了你?”

    陈别雪叫道:“大老爷在上,并无此事!小的心甘情愿撤回状子,没有别人威胁!”

    方应物拍案大喝道:“说什么混话?若无缘故。你为何要撤讼?你将官司当成了儿戏么?今日若说不出个一二三,本官定要将你治罪!”

    听到县尊的威胁。陈别雪脸色发苦,十分进退两难。但不得不辩解道:“县尊听小的细说!县尊与永平伯打斗了一场,闹得满城风雨,小的我虽心中感激,但却实在吃不消了!小的只不过是小本经营的坐商,哪里扛得住如此风波!”

    方应物脸色缓和了下来,原来这陈别雪是因为自己与永平伯闹得阵仗太大,他这小商人担心夹在中间吃不住,成了遭殃的牺牲品,所以想着。

    作为小人物。陈别雪产生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理解归理解,方知县这时候不可能按照陈别雪的想法去做。方大人有自己的立场,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所以方应物呵斥道:“多少人受了权贵欺辱但告状无门,有冤无处申,如今有本官愿为你做主,你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本官在此明说了,你告也得告,不告也得告!”

    陈别雪愣了愣。告状这种事难道不是民不举官不纠么?就是传说中的包青天也没听说会逼着别人找他告状的。

    活了三十几年从未见过这样的官员,陈别雪只能连连磕头道:“还请县尊体谅小人的难处!小人当初告状也是一时冲动!”

    方应物冷哼一声,所谓的刁民就是这样!当初若自己不收状词,他私下里又会怎么骂自己?现在胆小了。瞻前顾后的又想溜?没门!

    “若不识好歹,状词便不用撤回去了,本官直接判你诬告罪名!一介商人诬告当朝勋臣。我看判个抄家充军大概不难罢。”

    陈别雪惶惶然,感到骑虎难下。但又一想。永平伯的威胁还只在潜意识中,方知县的威胁却已经赤裸裸展示在眼前了。在强权面前。陈别雪只能打消了撤讼的念头,失魂落魄的起身告辞。

    “慢着!”方应物叫道。陈别雪心神不属的问道:“不知县尊还有什么幺蛾不,还有何吩咐?”

    方应物指示道:“你若真想保住自己安然无恙,那现在便写个文书与本官,自有用处!至于如何写,本官自会告诉你!”

    天色到了傍晚,又有家里人求见,原来是奉了父亲方清之的命令传话的。“小老爷!大老爷说,今晚能否回家听训?”

    方应物立刻答道:“县衙公务繁忙,千头万绪尚没理清,焉得有闲?”开玩笑,谁知道那永平伯有没有继续派人在外面堵着,万一出去被围攻殴打,那丢脸就丢到家了。

    “大老爷还说了,小老爷你若勤于王事,理当鼓励。不过也不能误了参拜天子之礼,明日早朝须得去上。”

    什么?当知县还得上朝?方应物把娄天化招来问道:“附郭县官员需要上朝么?”

    娄天化挠挠头,“顺天府、宛平县、大兴县官员虽为地面官,其实也都属于京官,按规矩说应该去上朝。

    只是每天清晨上朝实在辛苦,又因为陛下宽仁纵容,故而这十几年来,许多大臣都是有去有不去的,松散的很,听说缺席半数都是常事。京城府县官员更是乐得轻松,除非初一和节日大朝会,一般都不去朝参了。”

    听完娄天化解释,方应物感觉很古怪,怎么这上朝有一种上辈子大学课堂的即视感?那时候,上课缺席一半也是家常便饭,除非知道要点名或者期末划重点。

    只能说,中华文化传承果然源远流长哪另外,父亲怎的忽然传话说叫自己明天上朝?莫非是得到了内部消息,明天早朝要“点名”?

    话说回来,这还是方应物第一次正儿八经的上早朝,作为一个初哥,还是小激动了一下,当然也没到辗转反侧的地步。还有,早朝时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场合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优势的场合。

    一夜无话,到了日次天色还没亮,方应物便被叫醒,然后匆匆忙忙上了轿子往南边长安右门赶路——因为县衙地理位置的缘故,方应物比绝大多数朝臣的路程都要远。

    这时候应该不用担心,那永平伯胆子再大,也不能此时动手。到了长安右门外,便看到很多其他朝臣聚集在这里,并三三两两的穿越城门向里面步行。

    方应物下了轿子,在城门口处登记过,便独自随着人流进了皇城。朝会开始之前,大臣们只能在午门外等候,其中文官在东边,武勋在西边。等得到号令,便分别从午门的东角门和西角门进去。

    方应物站在东边文官人群里,但没有拉帮结伙的搞交际,只是明亮的目光不停地往西边武勋人群里逡巡像是潜伏的猛兽寻找着自己的猎物。(未完待续)

    ps:昨天周一,实在没空,晚上才写了点,因为考虑后面剧情可能会修改,所以拖到现在发。今天时间比较充裕了,应该会多写点。

第三百九十一章 宫门舌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随着啪!啪!啪的鸣鞭声响过,钟磬悠悠、旗帜招展、仪仗万千,这才是正牌的朝会仪式,绝非那让方应物颇为享受的山寨版排衙可比拟的。(文 馆om)

    在大汉将军和锦衣侍卫的拱卫下,在中书翰林侍班的陪同下,大明天子朱见深慈眉善目的端坐于奉天门金台上,等候着文武百官的山呼舞拜。

    最近朱见深有点不痛快,为了一些事被大臣们惹得烦不胜烦,于是他决定狠狠的报复一次,祭出自己隐忍已久的大杀器!那就是朝会点名!

    真当他这双高高在上的龙目是睁眼瞎么?真当他看不出两千人朝拜与一千人朝拜的区别么?有时候更过分,竟然只有几百人来朝拜!

    如果早朝上拿着花名册点过名后,发现有很多大臣偷懒没到,那就是铁证如山!朝臣还有什么脸敢犯颜进谏!还有什么脸敢劝他勤政!

    呵呵呵呵朱见深有点小激动。早在十年前他就产生这种念头了,然后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纵容大臣偷懒。到如今,收网时刻即将来临!

    想至此处,朱见深满怀期待,极目眺望正前方远处的午门。那些朝臣马上就要从午门列队进来,然后趋步穿过金水桥,匍匐在自己脚下这片广场上山呼万岁。然后,自己就要下旨清点人数!

    啪!啪!啪的鸣鞭声响过,呼!呼!呼的一阵风儿吹过

    午门除了值守的亲军官兵和太监,却没有一个人从午门进来本该充实起来的广场除了杨柳飘絮之外。依旧空荡荡的,寂静的令人不安。

    这这是怎么?朱见深对左右问道。一着急犯了结巴。

    按照规矩,朝会上不会有太监出现。在天子左右有文有武,武官就是锦衣卫官,而文官就是侍班文臣,一般是由四名中书、翰苑词臣轮班侍从的由此也可见词林官的清贵之处。

    今日轮到侍班的词臣谢迁便上前对锦衣卫官问道:传旨!看看怎么回事!

    话要从头说起,却说在午门外面,等待上朝的大臣以甬道为界,文东武西壁垒分明。西边武臣班位里,公侯伯驸马团队位于最前方,然后才是都督府、亲军二十二卫、京营的武臣。

    这时候离早朝还有段时间。大家互相闲聊,并没有严格按着班位列队。在这个略混乱的局面下,方应物能够不安分的悄悄向前走过去,没有引起太多注意,而他的目光一直盯着公侯伯圈子。

    在这几年,大明勋臣长寿者很多,能在青年继承爵位的更少。方应物目光所及大都是中老年人士,年轻俊秀寥寥无几,不用别人介绍。很容易的便能锁定了目标。

    永平伯安知头戴进贤冠,身穿大红朝服,正在与一干叔伯打圈作揖。因为二十几岁年纪的缘故,他站在勋臣群体里颇为醒目。又因为辈分岁数小,所以礼就要多。

    大明勋臣主要有两种流派,一是得自太祖开国时分封的勋臣。二是得自太宗靖难时分封的。其他的也有,比如以外戚封爵的。以武功封爵的,但还不是主流。

    土木堡之变前。勋贵在朝政上还有不小的影响力,但是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朝廷动荡了几次,不知不觉间勋臣渐渐就靠边站了,实际上已经无法决定朝政走向。

    永平伯安家这勋位得自于太宗文皇掂师靖难,是所谓的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这支流派当然以英国公为首,安小伯爷刚刚拜过了现任英国公张懋,便迅速远离了几分。

    盖因英国公生性比较直,安小伯爷对他心中畏惧又与他不熟,没什么共同语言,不敢在左右久待。

    忽然间,不知有个什么东西套住了脖子,安小伯爷下意识地用手拉扯,却见是个牛皮索。

    再顺着牛皮索瞧去,另一端是一个看起来比他还年轻的文官,正紧紧地拉着牛皮索不放,但那人的目光却带着几分戏谑,像是看到了猎物。

    眼前这位他娘的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神经病?小伯爷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却又听到对方大喝道:永平伯!有人在宛平县衙告了你,请走一遭罢!

    听到这个说辞,安小伯爷登时反应过来了,牛皮索分明是衙门用来捉拿人犯的道具,今日却套在了自己脖子上,这很明显像是一个衙役捕捉被告去衙门的场景!

    混账东西!安小伯爷大感耻辱,气得脸色通红,咆哮一声便动手撕扯起牛皮索。怎奈他年幼袭爵有失管教,平时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