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今天还有!

第四百二十五章 挑衅与羞辱?



    在京师里,都察院衙门堪称是最高大上的衙门之一。在这里大门有一个门子姓丁,今年五十余岁,人称老丁头。

    土木堡之变那年,老丁头还是丁小哥儿时,他就来到了都察院大门服役看门,至今已经超过三十年。

    都察院里都是御史言官,往往就代表着士林舆论,动辄就要牵连进朝廷风波里去。能在这里守门三十多年,老丁头的见识绝对不逊于大多数官员。

    不过最近身子不大好了,老丁头准备让一个侄子接他的班,今天就将这个年轻人喊过来一起守门,并传授一些掌故。

    年轻人望着进进出出的御史老爷们,很有些热血沸腾的感觉。这些人可是朝廷的脊梁和风骨,代表着公理和正义,能为这些正人们守门,不禁产生了与有荣焉的骄傲。

    老丁头看在眼里,不禁哑然失笑,对侄子敦敦教诲道:“身份并不代表着荣耀,我见过最高尚的太监,也见过最卑鄙的御史。。。。。。”

    忽然从街口处传来嘈杂沸腾的声音,老丁头便停住了讲话,起身翘首观望。他看到有六七个衙役出现街上,中间还抬着一副担架,担架上有什么一时间看不清楚。

    老丁头稍稍疑惑,却又见这六七个衙役朝着都察院大门来了,有个领头的衙役指着担架,对他道:“此乃贵院委派出巡城御史,在宛平县衙被百姓殴成重伤,奉县尊之命给贵院送回来。”

    都察院里有一百多御史。老丁头在这里守门,不见得能都认识。但起码大都面熟。不过他此时看向担架,实在认不出个一二三来。。。。。。

    不是老丁头已经老眼昏花,而是这担架上的“御史”鼻青脸肿、血肉模糊,根本就看不出原来的人样。便忍不住问道:“哪个巡城御史?”

    衙役答道:“乃是赵文焕赵大人!”

    老丁头闻言大惊失色,心里极其骇然,他在这里守门三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情!一个号称监察百官的御史被殴打到几近毙命,然后大摇大摆的被送回来!

    想至此处。老丁头疾言厉色的质问道:“你们县衙都是吃干饭的么?竟然放纵暴民殴打巡城御史!”

    衙役不屑一顾的“呸”了一声,大声的嘀咕几句“什么玩意”,然后放下担架扭头就走。

    老丁头的侄子在一旁目瞪口呆,怎么这都察院看起来也不像是那么高大上,好像连这几个县衙衙役都不把都察院放在眼里。

    就连见多识广的老丁头也彻底震惊了,这个世道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一个卑贱的衙役也敢在都察院大门前胡乱辱骂?

    其实御史被打成重伤的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只有一种人做过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天子用廷杖教训进谏言官!

    但从来没听说过有御史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百姓打成重伤,这是都察院的极大羞辱和挑衅!更别说那些衙役的态度!

    老丁头连忙指挥别人将担架抬进都察院门房里,然后他迅速冲进了都察院仪门,向掌院的右都御使戴大中丞禀报去。

    而戴大中丞闻言久久失神,做梦也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的。昨天他为了整治方应物。刚把这赵文焕派遣为巡城御史,今天就直接在县衙被殴成重伤并送了回来!

    这算是什么?是毫不留情的羞辱?是肆无忌惮的挑衅?戴大中丞忍不住又追问道:“到底具体情况如何?”

    老丁头也说不出来,送人过来的衙役根本就没有详细说明情况。戴大中丞便又吩咐道:“还不速速去打听!”

    这很好打听,那些县衙衙役一路抬着担架招摇过市,不知道多少人看到并口口相传事情经过。消息早就轰动西城了。没过多久,戴大中丞就晓得了这出事件的全部详细过程。

    他原本认定。这绝对是方应物搞的鬼,而且这也是一种坏了规矩、毫无下限的行为,绝对不可饶恕,他发誓一定要报复回来。

    但得知事情过程之后,戴大人却发现,整件事情从头到尾怎么看也像是赵御史自己作死,根本抓不到方应物多少错处,想要报复也找不到什么根由!若鸡蛋里挑骨头的话,也只能说方应物保护不力了。

    可是戴缙已经顾不上琢磨报复方应物了,他陷入了莫名的恐慌之中。都察院和东厂勾结联手的丑闻被爆了出来,面对即将出现的舆论风暴,他这责任人哪还有心思去报复?

    不客气的说,方应物大张旗鼓的公开把人抬回都察院,大概就是存了掀起风暴并将矛头直接指向他戴缙的意思!

    “什么?不止是这边,宛平县县衙还将那东厂番子的尸身送回东厂?”于是戴缙又知道了,方应物并不满足把故事局限于赵文焕与柴东两个小人物之间,他想对朝廷讲一个都察院掌院右都御使和东厂提督的故事!

    按下都察院这边不表,类似的事情也在东厂重演了一遍。只不过东厂不像都察院这样在乎丑闻不丑闻的,东厂更在意的是脸面问题。

    都察院那边被送回来的人是半死不活的,东厂这边被送回来的却是一具早已死透的尸体,还他娘的沿街示众就差敲锣打鼓了!东厂靠的就是凶名吓人,何曾被人这样羞辱过!

    东厂提督尚铭见到柴东的尸体,登时暴跳如雷,连续砸了几只茶盅。他并不是为了一条人命伤心,他愤怒的是最近才扔掉了“最窝囊厂督”的帽子,今天就这样被人把脸打的啪啪响,简直就是颜面无存!

    同时尚厂督还有点后悔,本来那方应物不声不响的很低调,是自己主动要去拾掇他。鱼没吃到反而沾了一身腥,实在显得自作聪明了!

    不过与戴缙一样,尚铭也是感到了一丝惧怕。东厂暗暗逼着苦主去找方应物告国舅周二爷,这下全都曝光了,太后那边万一有所误会就是大麻烦了。

    所以尚铭知道当务之急是什么,他立刻起身,携带着重礼前往庆云侯府拜访,托了周家大爷出面,力求消除其中误会——他尚铭只是想找个由头给方应物挖坑,并非是蓄意给周家找麻烦。

    摆平了这边,尚厂督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应付接下来的暴风骤雨。

    这起民变事件不但在民间传开,在朝廷里也飞快的传扬着。谈论起此事,上下舆论大哗,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情况——

    一个本该代表正直的御史竟然与东厂番子勾结起来,去陷害清流界后起之秀,这真真是骇人听闻的特大丑闻!

    大家都是老江湖了,没有人觉得赵文焕在那个时间出现在那个地方是一种巧合,也没人会认为赵文焕擅权审问方应物是为了表现风骨!

    最让舆论愤怒的是,连号称朝廷脊梁、最后良心的言官都出了这种大丑事,那官场的底线在哪里?

    至于赵文焕被殴成重伤,这都是细枝末节的问题,在大义面前不值一提,反正这赵御史又没有光荣牺牲。就连都察院御史也纷纷躲之不及,没有一个人出面为赵同僚辩解的。

    至于死了一个东厂役头,这更无所谓,文官们并不在意这种特务番子的小命。

    此时此刻,朝廷上下都在静静等待着。等待着事情的另一个主角,也就是方应物的奏疏。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方应物不可能不上奏。只要奏疏一出来,大概就要引发一场大风暴,而方应物的调子很可能要影响到后续的走向。

    一时间,小小的方知县又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大家都在期待他的出手。即便是纵横宦海数十年的老江湖,也从来没有见过像方应物这样屡屡高光的年轻人。

    ps:后面计算量太大,先过渡下。。。

打滚求月票哇!!!!



第四百二十六章 这个玩笑不好笑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宛平县知县方应物每r里很正常的处理民务、审问案件、应付差事。

    是的,这看起来是很正常的知县生活,没有半点寻常之处。但是放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就很不正常了。

    然后到第四天,终于有一封奏疏从宛平县县衙送到了通政司,顿时无数通政司官员和在这里抄邸报奏疏的各衙门书吏抢着先睹为快。

    只见得奏疏上写道:“前r有内廷敕书,迁城南报国寺往钟鼓楼原陈家店铺地方,改名为慈仁寺。如今地方勘察已毕,奈何县库无有多余银两修建,奏请圣意裁断。”

    所有看完奏疏的人在心里只冒出一个字,靠!满朝上下都在等着看方应物出手,他却竟然放了大家鸽子?

    或者很粗俗的说,朝廷诸公把裤子都脱了,他就给大家看这个?这不就是一封请皇帝拨发内库银子的奏疏么!

    此时寄居在方家的同乡老友项成贤忍不住了,他仗着和方应物熟,亲自跑到县衙去找方应物,只是今天凑巧方知县不在县衙,去了钟鼓楼那里。

    所幸距离不远,项大公子又跑了一趟,在一片残垣断壁之间看到了负手而立的方知县,边上还有几个工匠指指点点。

    项成贤一边扇风一边凑过去,对方应物问道:“方贤弟!数r不见,风采依旧!听说前r县衙出了事故,你就打算这样若无其事?”

    方应物笑道:“此事与你何干?你问这些作甚?”项成贤理直气壮的说:“为兄这是为你担忧!”

    方应物乜斜着眼一语道破天机:“依我看来,你是想从我口中套话,然后去当成独家谈资显摆卖弄罢?”

    项大公子脸不红心不跳的否认道:“吾辈岂是这样口风不紧的人!”

    方应物抬头远眺前方蓝天白云,悠然叹道:“生活中不只有勾心斗角,还有其他很多美好的事情,又何必时时刻刻的绳营狗苟?难道我受了点委屈,就一定要找朝廷告状么?”

    项成贤鄙视道:“装,接着装。”方应物反鄙视回去:“我都不急,你着什么急?真是那啥不急那啥急。”

    项成贤纳闷道:“这回你被别人毫无来由的欺负上门,难道你真想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我看这绝对不是你的做派,还是说你想等你那老丈人两三年后回了京,再君子报仇秋后算账?”

    其实在外人眼里,这次确实有点莫名其妙,都察院和东厂简直就是吃错药了一样。

    方应物高深莫测的说:“眼光要放高一点,视野要放大一点,不要只盯着眼前这一小点地方看。”

    项大公子表示不明觉厉。方应物便又问道:“若我真如你们这些看热闹的所愿,借着这次机会上奏疏猛烈弹劾他们,那么之后会怎样?”

    项成贤不假si索的答道:“必然招致强烈抵抗,毕竟那右都御使和东厂提督都不是软柿子。”

    方应物又问:“我与他们孰强孰弱?我有拳打戴缙、脚踢尚铭的本事么?我能一棒子将这两位打得不能翻身么?”

    “有点困难,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你似乎还是差了点。”项大公子继续答道。

    方应物最后问道:“那么我这个小小知县,还能有其他的手段么?”

    项成贤迟疑的说:“应当没有了罢?你这知县与他们比起来分量太轻了,可用的手段少之又少。”

    方应物露出孺子可教的神情,“所以说,我手里只有这么一个重量级的筹码,当然不能轻率地抛出去,浪费在非决定xng的地方。一定要用在关键时候,起到致命一击的作用!

    还有,如果在缺乏足够实力、没有足够后手的情况下,先出招就等于是将主动权交给别人了,下面就只能被动的穷于应付。因而要沉住气,现在是他们着急的要解决问题,我又何必着急?

    谋定而后动方为上策!说不定他们为了息事宁人,会提出令我心动的优厚条件,我就此罢手也不是没可能。”

    项成贤质疑道:“你不动,他们也不动,事情说不定就渐渐平息了!你还怎么打出筹码?”

    方应物对此胸有成竹,“我方才说过,要将眼光要放高一点,视野要放大一点!着急的不只是戴缙尚铭之流,更还有别人着急,总会有人动的!

    比如,戴缙此人靠吹捧汪直上位,如今名声极坏,几乎不能服众,都察院里以清流自诩的诸君子能服气他么?这次出了这样大一个丑闻,很可能会叫戴缙直接下台,诸君子能不动心么?”

    项成贤恍然大悟,“你不是谋定而后动,你这是待价而沽!你手里攥着筹码,各方都有求到你之处!”

    “事情有无限种可能xng,就连戴缙和尚铭之间的立场不见得都是一致的,我只需静观其变。。。。。。”方应物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谈,忽然话头一转问道:“你还在那个什么什么寺观政,没有正式选官罢?”

    项成贤非常不满的答道:“是太仆寺!你不要自恃清流就瞧不起别的衙门。。。。。。”

    方应物无视项大公子的情绪,仿佛自言自语道:“你说,我送你去当御史如何?”

    项大公子愣了愣,口不择言的叫道:“大哥!哥哥我管你叫大哥!”

    虽然只是七品,但御史在所有官职中,是非常特殊的,与给事中并称言官,清贵程度只次于词林官,是位卑权重的典范!

    一般情况下,只有表现好、口碑高的七品官比如大县知县、部主事之类才能转任御史,品级不变但同样被视为升迁!从进士直接选为御史的不敢说绝无仅有,但也是凤毛麟角!

    若进士选官直接当上御史,那就相当于少奋斗十年,关键是很有面子、非常荣耀,说出去都是吹嘘一辈子的资本,难怪对功名官运比较淡定的项大公子也失态了。

    看着脸红脖子粗的项大公子,方应物忽然“哈哈”一笑,“我只是与你说笑,你也当真么?”

    项成贤咬牙切齿道:“这个玩笑不好笑!我只当你是认真说的,若无下文,我就住在你家不走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七章 学会拒绝

    项成贤找方应物说了这一番话,直搞得自己七上八下、心痒难耐。关心则乱,即便他与方应物非常熟悉,此时也弄不清方应物到底是说笑还是说真的。

    不过项成贤人不笨,将要离开的时候,忽然觉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