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况且朝廷中要事甚多,又不只是修实录一项,方清之大可另行重用。又何必盯着修实录不放?若为此斤斤计较,未免有失君子气度。”

    方应物忍不住哑然失笑。徐学士的回答确实太有代表性了。他侵害了自家父亲正当权益,却反过来指责自己斤斤计较。这是什么道理?

    天子威严尚未养成,众人忍不住窃窃私语,徐学士这个回答从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无论如何,修实录隐含的政治意义并没有写在明面规矩上——方应物总不能公然说,家父为了将来入阁,这次应该参加修实录。

    不过方应物的脸色很平静,轻轻摇摇头说:“看起来家父当年错了,不该强自出头诤谏,应该苟且偷生、明哲保身,委曲求全才对。

    不然家父也不至于被贬谪边荒,更不至于因为远离朝廷,被摒弃在实录纂修名单之外。真是做错了,还是大错特错了,早知今日,在下当初就该劝阻家父!”

    方应物这话极其诛心,旁人没有敢插嘴的,徐溥辩解道:“阁下此言。。。。。。”

    “听我说完!”方应物打断了徐学生的话,然后昂首环顾四周道:“公道在于人心,而不在于嘴上,在下虽然年少轻狂但也不屑与徐学士做口舌之争。”

    听到方应物说出“公道不在嘴上”这种话,别人忍不住愕然,竟然无法反驳。。。。。。但也不是没道理,不让方清之参加纂修实录,确实也不公道。当然,最后还要看方应物有没有能力将这公道讨回来。

    而后方应物又面朝天子,奏道:“陛下已然听到徐学士的理由,臣只不想与他辩驳,只恳请陛下为此圣裁。若家父受到欺压,我方应物也羞于立足朝廷,只能乞骸骨辞官回乡。”

    听至此众人才了解到,方应物根本就没打算跟徐学士讲理,从一开始就抱着以命博命的心思。至于前面斥责了几句徐溥,八成只是图一时爽快。

    徐溥知道今天八成是拦不住方应物了,但仍然在做最后的努力,期待天子为顾及自己脸面而偏向自己。无论如何,自己是天子心目中的未来首辅。

    于是徐溥便上前呵斥道:“方应物你身为臣下,竟敢以求去要挟圣君!岂有此理?”

    方应物转向徐学士,傲气冲天的答道:“岂有此理?那么在下就告诉你这是什么理,这是因为我方家父子立身极正!

    想当年形势险恶,东宫危若累卵,我父子尚敢奋不顾身,不惜拼却一切捍卫正道!请问你徐学士有这样的举动吗?

    到了今日正道大昌,我自然就有本事硬气,昨日之因得今日之果而已!而你徐学士就没有这个底气,你若觉得在下所言大错,那么再问一句,你敢效仿在下,以求去来抗争不公么?”

    我有毛病才跟你一样拿着辞官来当赌注,徐溥想道。自己身份贵重,当然不可能像方应物一样不知轻重。

    众人默默围观,感到徐学士的气势一下子被方应物打掉了一大半。之前很多人都以为,新皇帝登基后,将形成徐学士主宰朝堂的局面,如今看来,也不尽是。

    这徐溥连方应物都摆不平,今天过后,声势肯定要掉落不少。而方应物本人虽然算不上立杆扯旗的巨头,但他有岳父,有父亲,有外祖父。。。。。。(未完待续。。)

    ps:  上午偶然瞥了眼榜单,赫然发现本书距离分类第一只有一步之遥,总榜前十也只有一步之遥,本来因为快结束而伤感的心情突然莫名激动。想起一句歌词,最美不过夕阳红。。。。。。一激动便老夫聊发少年狂,翘班怒码一章。深深叩请大家继续投票,看看能不能创造个小奇迹,哪怕只是一刹那间的光辉灿烂,哪怕只是落日余晖。。。。。。

第七百八十四章 继续耿直(求月票!)

    年方十八的少年天子从未亲眼见过大臣如此激烈的吵架,一时间有点木然。他对方应物的战斗力也是有所耳闻的,今天亲眼看到,才知名不虚传。

    等回过神来,朱祐樘便知道到了自己决断时候了。如果自己不出面一锤定音,只怕要吵到地老天荒去,或者说徐先生可能要被方应物虐到地老天荒。

    皇帝原来就是干这个的。。。。。。朱祐樘忽而有所醒悟,那么这次该怎么决断?正常情况下,徐溥徐先生作为内定的未来首辅,应当维持他的体面;

    可是方家父子那边也不是无名小辈,乃是当初为了保住自己而激烈抗争的典型代表,真真正正出死力并遭到打击报复的,连徐先生功劳苦劳也远不如方家。所以自己若表现的太无情,未免会寒了天下人心。

    天子又在心里盘算了一会儿,倘若只为了徐先生的一己之私和些许面子,不顾公道摒弃方清之,又导致方应物负气挂冠出走,那似乎很划不来,连自己这个天子也要被舆论非议为糊涂了。

    另外,当初怀恩公公也教导过一些帝王心术,御下讲究平衡之道,避免出现徐先生一边倒现象也是好事。所以朱祐樘想明白后,金口玉言的下旨道:“方先生于社稷有功,又德才兼备,回朝后可用以修纂实录。”

    天子洪恩浩荡,方应物立刻不闹了,若父亲确定参与实录编修,未来数年的道路就铺平了。而自己这点品阶还要慢慢爬,不急于一时。

    接下来君臣继续议论实录编纂之事。先前徐学士拟定的只是修纂官大名单,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确认。比如说。实录纂修按惯例是要有一个象征性的监修官,一般由地位高的勋贵担任。

    议论了一番,定下由太傅英国公张懋出任监修官,对此众人没有异议,反正是个挂名的事情,君臣都很无所谓。

    还有就是修纂实录的人里,也分三六九等,有总裁官,有副总裁官。当然大部分都是普通纂修官。议论到这里时,文华殿君臣之间就有点无语了。

    还是要从传统惯例说起,这纂修实录的总裁官一般都是由内阁大学士出任,资深词臣出身的官员担当副总裁官。

    问题就卡在总裁官这里了,实录总裁官是何等光荣的差遣。而内阁一干人里,刘棉花稍微好点,万安彭华之流,都是眼下君臣欲驱之而后快的人,怎么可能愿意让万安这种人来当总裁官?

    那样还不够自己恶心的!君臣念及此。无不摇头叹气。

    却说天子当初不想亲自对万安这“先皇老臣”动手,以免坏了自己宽仁形象。故而只能屡屡暗示,叫万安自己主动辞职滚蛋,而天子既往不咎。彼此脸面上也都好看。

    怎奈万安就是装傻,死活赖在首辅位置上不肯走。后来万首辅被逼急了,却拉上不少部院大臣一起总辞职。更让天子骑虎难下。

    有人说,对付无赖的最好办法是就是无视。可是这样一个人盘踞在内阁中枢首辅位置。想无视都不可能,想绕也绕不开。比如今天议论实录总裁官,最终又得卡在万安这里。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啊。”殿中不知道谁吐槽了一声,却说到了众人心里去,确实是类似的这么一回事。也是今天文华殿里诸君第一次达成一致意见,没有出现分歧。

    天子仍然不死心的垂询道:“诸卿皆无良策?”没抱多大希望时,却见今天亮相的方应物从李东阳身后闪了出来,进奏道:“臣虽不才,愿与陛下分忧!”

    天子眼前一亮,方应物多机变,说不定真有主意。连忙问道:“此言当真?”

    方应物朝气蓬勃的说:“此时臣既然开口,绝无欺君之意!臣向来实心任事,并非下笔千言、口中滔滔,但临事却胸无一策之人!”

    虽然方应物没有点到任何名字,徐溥总觉得这是在讽刺自己,刘健也这么想的,谢迁也有同感。。。。。。

    上位者都喜欢勇于担责、迎难而上的人,这样的人偏偏还很稀少。天子忍不住赞道:“善!你究竟有何良策?”

    方应物稍稍犹豫,又奏道:“今日人多嘴杂,这法子若走漏了风声,让万首辅有所防备,那可能就不灵了。故而臣斗胆请陛下授予专权,然后静待最终消息就是,臣必将妥善处置。”

    有人站出来讽刺道:“方应物你说来说去,也只是故弄玄虚而已。焉知你不是今日故意出风头表现,然后等一事无成时再另行找借口?”

    方应物扭头望去,原来是也是词林名士程敏政。此后方应物仿佛受了激,气呼呼的答道:“不劳程学士费心,我愿立下军令状!”

    李东阳出来劝阻道:“御前不可儿戏!”但程敏政没理睬李东阳,紧逼着方应物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要怎么立军令状?”

    方应物也顾不上李老师,与程敏政针尖对麦芒的说:“若事情不遂,在下退出朝堂就是!”程敏政立刻顾左右而道:“诸君皆可为见证!”

    话说到这个份上,谁也劝不了,连天子也不好发话废除这项赌约。天子不禁想道,这方应物终究还是太年轻耿直了,受不得激将,居然如此容易就上了当,也许是当局者迷了。

    旁观者都能看出来,方应物这个军令状或者说打赌实在亏。因为军令状只说方应物事情办不成后,付出什么代价;却没说事情办成了,方应物能得到什么好处,程敏政付出什么代价。

    也就是说,风险全在方应物这边,而程敏政完全没有风险,最多就是没坑掉方应物而已,不会有任何损失。

    君臣自文华殿散去时,李东阳拉住方应物叹道:“你怎么糊涂了?这个军令状完全没有必要。”

    方应物毫不在意,哈哈一笑道:“天子金口玉言钦定我乃耿直之人,我自然就耿直了。老师放心,吃亏就是占便宜,天子难道不会同情我?即便激那程敏政,又能带来什么好处,我所看重的是帝心而已。”

    还有一层意思方应物没说,最后在天子面前表现的憨直傻愣一点,有利于缓解一下因为斥责徐溥带来的负面印象。当然,前提是这个军令状不会失败。(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

    李东阳终究不是死心眼的人,稍加思索便明白其中奥妙了。方应物看似鲁莽的立下军令状,就是有意表现出“为君分忧不顾利益得失”的样子,在天子心中塑造“实诚实干”的形象。

    而且这恰好与别人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天子身边大臣大都东宫讲官出身,多得是教书先生,最缺少的是行动派。

    如果方应物把握住这点“细分市场”,勇于任事,轻而易举就能在天子身边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作为一个后来者,这非常难能可贵。

    那程敏政用话逼着方应物打这个赌,看起来是精明的占了小便宜,其实他未必真受益了,起码肯定在天子心里失分了。道理很简单,他挤兑方应物,对天子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可能阻碍解决万安问题。

    所以方应物说的没错,吃亏就是占便宜。当前天子最急需的是方应物这样敢于做事、厘清乱局的人,而不是只会轻浮的耍嘴皮子打击实干者的人。

    却说李东阳与方应物两人出了文华正殿,正说着话,忽而望见远处迎面走来几人。当头一员头戴太监中常见的黑纱三山帽,但身穿金线朱袍,只是还看不清纹路,就凭这穿着便知一定是宫中显贵人物。

    走得更近些,便看清楚了,来者不是汪芷又是谁?方应物突然上前几步,对汪芷打招呼道:“见过汪公!近来可好?”

    此时附近其他行人下意识的放慢了脚步,甚至还有停住的,新崛起的方应物拦住老牌掌权太监汪直的路。这绝对有什么戏看!

    而汪芷则吓了一跳,没想到方应物主动对她打招呼。她刚从内宫出来。要前往司礼监,只是路过文华殿这里而已。看到方应物时。正想装作没看见,宛如陌路人一样擦身而过。

    因为地下勾结见不得光啊,公开场合尽可能要避嫌,过去许多年一直是这样的。但汪太监没料到,今天方应物竟然吃错药似的,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拦路堵着自己问好!

    汪芷不免在心里嘀咕几声,方应物搞什么鬼?前几天夜晚刚见过面,自己好不好。他还能不知道么!然后挥了挥手,让跟班们站远点。

    方应物亲热的拍着汪芷肩膀,嘴里不着边际的瞎扯着:“今日风和日丽,天气不错啊,但秋冬换季将至,天气转凉,汪公要注意保暖,不可着了寒气。。。。。。你宅中炭火准备的如何?我认识一家铺子,价格便宜量又足。。。。。。”

    能在朗朗乾坤下。于众目睽睽里,和方应物不顾嫌疑的说话,对汪芷而言也是难得的体验。虽然都是毫无营养的闲扯淡,怎么心里有点既刺激又兴奋的羞耻感觉呢?

    方应物一通漫无目的的胡言乱语。把汪芷侃得晕晕乎乎,便扬长而去了。一阵凉风吹来,汪芷打了个哆嗦。心神清醒过来。

    她在朝廷历练了这几年,怎么也是有长进的。当即也明白了方应物的意图。这是要故意公开展示,方应物与自己之间的紧密关系。至于为什么偷偷摸摸了多年。今天却能展示出来,汪芷就懒得操心了,那是方应物的事儿。

    别人虽然听不到方应物与汪太监说了什么话,但都是长了眼睛的。分明看到方应物与汪太监神态熟稔的闲谈,这绝对不像是刚刚交结勾搭上的关系,仿佛多年的老友碰面一般。

    宫里从来都不缺少有心人,立刻就想到,难道方应物与汪太监已经互相勾结很久?之前有过这种传言,但都觉得太不靠谱,穿凿附会居多,却没想到是真的,果然是空穴来风必然有因!

    李东阳也十分震惊,感到自己三观都被刷新了,方应物竟然还有汪直这样的巨头权阉的暗线!直到方应物回来,他还在愕然,又过了片刻后才问道:“你与汪直之间。。。。。。”

    方应物长叹一声,“当初势单力孤,为了维护东宫,不得不曲意交结汪直。否则当年险象丛生,若东厂再落井下石,今上哪能安然度过?”

    李东阳想了想,对方应物很理解:“没想到,你做过的事情,比世人看到的还要多,想必交结刘阁老也是如此无奈罢?世道如此,也怪不得你。程婴与公孙杵臼,各有其道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