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应物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只得拍拍吴公子肩膀,语重心长道:“这不是你的错,错的是全世界。

    些许市井流言不足为虑,你还年轻,不要太将这些毁谤放在心上。来日方长,我看好你,下次为本县再夺回浙江解元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对方同学的吹捧,吴公子不领情,得到案首的喜悦顿时无影无踪,气咻咻的甩袖走人了。

    方应物回到了住处,也就是项成贤宅子里。洪松和项成贤这一对都在厅上坐着闲谈,看到方应物进来,不约而同齐声问道:“第几名?”

    方应物苦笑道:“二位兄长不问是否上榜,只问名次第几,就这么敢肯定在下能中试么?”

    项成贤打趣道:“考试前两天,能偷偷进县学和大宗师密谈的人,能不中榜?”

    洪松耿耿于怀的叹道:“风气不旧,人心不古,我不知道该偏向方贤弟还是该坚持道义了,吾将上下而求索兮。”

    项成贤扭头紧张的叮嘱了一句:“洪兄千万别跳河。”又转过去催问方应物道:“到底是第几?”

    方应物答道:“第二,案首是云峰吴绰。”

    “那也不错,吴绰为案首也是挺可喜的。另外,难道大宗师真的补了你当禀生?”

    “是的,榜上写明了。一共五人上榜,都列出了进学后的等次。”

    项成贤和洪松都是优秀禀生,但他们没有方应物这种才进学便登顶的机缘,都是考了两三年岁试才爬上来的。听到这里,两人便拱手道:“恭喜方贤弟,以后就是同学了,下次乡试我们要三人同行了!”

    但洪松又忧心忡忡道:“县学禀生只有固定二十个名额,去年方前辈中了解元,才空出一个名额,有不少人对此虎视眈眈。这次方贤弟因为大宗师插手,直接成了禀生,只怕县学里有学霸不满了。”

    “学霸?”方应物愕然,一股熟悉而亲切的味道扑面而来。

    上辈子在学术界经常听到学霸这个词,他的老师也勉强算是其中一员,而方应物也是朝着成为学霸而不懈努力的。但回到了大明朝,这年头也能有学霸这个词么?

    “你也要进学了,有些事情也该知道,愚兄提前给你提个醒。”项公子语重心长道:“县学是分成两大社团的,分别是东社和西社。”

    方应物继续愕然,社团?这年头也有这个名词么?他是要进县学还是混黑道?

    项成贤继续道:“东社就是来自我们锦溪和云峰、赋溪等县城东边这里的,西社是来自县城西边威坪、蜀阜、小金山、慈溪等地方的。这回我知道西社那边有个老学霸想要这个禀生名额,你小心为是。”

    方应物疑惑道:“难道东社就没有学霸么?”

    项成贤语塞片刻,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已经是禀生了,所以你不用担心。”

    洪松不屑道,仿佛项公子不在身边似的:“这些学霸殊为可恶,也不求上进,只靠着年资深在县学胡混,专门在考试、贡生等时候上下其手,赚一些黑心钱。

    但方贤弟你放心,进了县学有我们东社照看,不会叫你轻易被欺负了的。”

    方应物万分苦恼,“在下好像不属于东社啊。”

    项成贤笑道:“方贤弟若有志气,不入社也不是不可以,愚兄我并不在意。但是如今这世道,文人结社渐渐成风,还是顺应下风俗的好。”

    方应物叹道:“在下出自花溪,花溪在县城之西,入东社岂不名不正言不顺?”

    项成贤大笑道:“你心思真多!你入了东社才涨吾辈士气!”

    方应物也笑道,“不过两位兄长放心,学霸我是不放在心上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谁若想拿我树威风,一时三刻之间立即让他垮掉!”

    洪松摇摇头,劝道;“方贤弟还是不要太小看别人好,进了县学你就明白了。”(未完待续)

第七十章 入学

    方应物在项宅吃过了午膳,就往回返了。虽然他最近总是在县城与上花溪村之间来回往返,又经过一次考试,身心比较疲劳,但他不能不回去。

    今天报信的人肯定要把消息传回上花溪村,村里肯定要祝贺他,如果他不露面,只怕要被乡亲们会认为自己看不起他们。

    回到上花溪村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果然村民都热热闹闹的聚集在院子外面,三五成群的议论着什么。

    墙上则贴着多少年来千篇一律的捷报:贵府少爷方应物,今蒙提督浙江学政李,取中为成化十四年淳安县岁试第二名秀才,乡试联捷。

    应该说,方应物这秀才远不如他父亲两次功名重要。

    八九年前,父亲方清之中秀才乃是上花溪村方家第一个功名,意义当然非凡;至于去年的乡试解元更不消说,远不是秀才可以比的,全村人都因此而受到恩惠。

    但村民还是很热情的自发聚集起来,向方应物道喜,同时捎来了很多自家的米面油等东西为贺礼,只怕当年方清之也没有受到这种待遇。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方应物为村里做的事情太多了,从反抗胥役敲诈到争夺里长,无不是方应物一手操办的。

    就是方清之的解元功名转化为实际好处,也是方应物具体经办,对挂到名下的田产只收了很低的租子。

    而且方清之还在的时候,很少在村中露面,在村里办的事也很少。村民在亲切程度上就差了许多。人的心里,还是有一杆秤的。

    不过小相公绝非池中之物。只怕今后也要展翅高飞了罢,花溪村还是太小了。村中几个老人议论道。迹象已经很明显了,如今方应物在外面的活动时间越来越长,留在村里的时间越来越短。

    乡亲渐渐散去,方应物坐在屋中与兰姐儿说话。但兰姐儿却愁容满面,“家里又没钱了。”

    “怎么会没钱?”方应物惊讶道。

    “按着规矩,今天给报信的人打赏了不少,家里又快没了。”

    作为一个有良心的地主,方应物收租子收得只是亲情价,和原有税收差不多。田产都是乡亲托付过来的。收多了也抹不下脸皮,所以没攒下几个钱,今天打赏报喜人是个不小的花销,一下子就扔了出去。

    想了想如今身份,方应物又放下了心,“钱财乃身外之物,等进了县学就好了。为夫如今直接成了廪膳生员,每个月六斗廪粮,肯定够花销。”

    次日方应物又要去县城。因为放榜的第二日,中试新秀才要去拜见主考官。

    依照规矩,道试、乡试、会试的主考官都算座师,但其中又有区别。会试座师分量最重。联系最密切,直接和官场脉络挂钩的,乡试座师次重。

    但道试座师则几乎可有可无。与另两种座师没得比,也就比业师分量稍重。

    不过道试座师分量轻归轻。但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比如参拜、请宴饮等礼数都不可少。只是没有鹿鸣宴、恩荣宴、琼林宴这些一听就牛气冲天的名头。

    忙乎完这些。又去祠堂祭祀过祖先,上祖坟磕过头,新秀才就该正式入学了,而大宗师也离开了淳安县。

    但在此之前,方应物必须要去拜访一次商相公。不得不说,商相公在科举中的经验确实丰富,题名录的事情真让他料中了。

    这次考试只有五人中试,制作题名录时就不用有所选择,所有人的答题试卷都记载进了题名录中。也不知印了多少本供人传阅。

    如果方应物文章太差,即便录取但上了题名录就等于现眼去了这正是商相公担忧过的事情,而当时方应物本人并没有意识到。

    幸亏经过临阵磨枪式的地狱式训练,又遇到熟题,写出来的东西还能看,让人挑不出毛病。否则就凭之前的糟烂文法,只会让别人看了不服气。

    其实方应物最关心的事情是,自己把商相公所说的“官场题目”做完了,他对自己如何评价?

    略带几分忐忑心理,方应物来到了仁寿乡倦居书院,对商相公问道:“到底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商相公点评道:“圣贤书和功名路其实是两种事情,你两者之间参悟出什么道理都无所谓,只要能找到自己的道理就可以。最怕的是心中无信念,那就成了李提学这般。”

    方应物心头一动,又问道:“商相公观此人如何?”

    商辂答道:“小心思太盛,能成事,但不能成人也。”

    方应物表示没听明白,但既然是商相公所言,那肯定有其道理。莫非真实历史上的李士实落了个身败名裂下场,就是商相公所言的不能成人?

    最后商相公道:“你放心,为他说几句好话还是可以的。无欲则刚,老夫本来就没有起复之心,当然就不怕彼辈提防。”

    拜见完商相公,方应物便将进学前的琐事都处理完毕了。在众乡亲依依不舍的目光中,他带着兰姐儿来到了县城,暂住在项宅里。

    进县城的次日,方应物和项成贤一同前往县学报道,但要先顺路去找洪公子。

    在洪宅大门外,方应物不但看到了洪松洪公子,还看到了同案进学的吴绰,两人正站在那里说话。

    原来吴家拜托了洪松,请他这县学前辈多加关照吴绰,恰好也是今天去报道,便又和方应物撞到了一起。

    方应物风度翩翩的上前,对吴公子见礼道:“原来道案首吴朋友也在这里,正是巧了。”

    一听到道案首三个字,吴绰就想起了看榜那天听到的闲言碎语,忍不住冷哼一声。没有答话,只勉强还了礼。

    看在洪松和项成贤眼里。暗暗皱眉,只觉得吴绰礼数太差。不过嘴上没有说什么。

    四人便一起步行向县学走去,在路上洪、项二人仔细将县学规矩对两个后辈教导了一番。

    原来在国朝初年,县学规矩森严,在校生员必须全心全意学习、上课、会文,管教是很严厉的。

    不过近年来,一方面因为风气渐渐松散,另一方面教官素质普遍下降,这县学秩序也不那么刻板了。

    一般上午在县学上课或者聚讲,下午就可以放羊了。有得甚至上午点个卯就走的。但是有一点,若无非常情况,每月初一和十五的会文必须到的。

    县学教谕是个年近四十的瘦高中年人,神情端肃不苟言笑,姓殷单名一个礼。

    方应物和吴绰见过教谕,谈了几句,又去旁边孔庙大成殿祭祀孔子,这才算正式入了学按照规制,县学和孔庙是建在一起的。往往统称学宫。

    吴绰另外还有一些人要拜访,便先离开了,但方应物无所事事,直接去了县学上课所在的中心建筑明伦堂。

    今日没有授课。一干生员聚集在明伦堂中自行讲经,或者叫闲聊。

    方应物进去时扫了一眼,堂中有数十人至多。洪、项二人也在其中。又是好一通见礼,方应物坐在了洪项二人身边。

    初来乍到。又是新人,方应物并不想刻意表现自己。只以熟悉环境和看热闹为主。

    但他虽然低调了,还是有人瞄准了他,毕竟一个进了学就是廪膳生员身份的士子,很是令人瞩目的,特别还是如此年轻。

    才坐下没多久,便见有位三十七八的大龄士子,起身走到方应物面前,随便拱了拱手就算见礼,“花溪方应物?闻所未闻也,凭何为廪膳生员?”

    方应物冷眼相对,不明对方什么来头。他身边的项成贤却发作了,斥道:“徐淮!功名各凭机缘本事,你入不了大宗师的眼,升不了廪膳生员,怪罪得了别人么?”

    方应物闻言暗暗明白,大概此人就是想要这个廪膳生员名额的县学西社学霸?

    项公子曾经提到过,此人出自县西名门蜀阜徐家。当今徐家有个极其出色的人物,那便是天顺元年进士徐贯老大人,现任正三品的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

    不过远在天边的高官与眼前无关,他又不可能飞过来帮着族中小辈干这种欺负新生的事情,所以方应物倒也不在意。

    面对项成贤的斥责,徐淮徐公子毫不在意,“只是听说有个十几岁的小娃娃忽然填了廪膳生员的空额,在下心里好奇,何来怪罪之说?项朋友又何必在意?未免想得太多了罢。”

    项成贤还要说话,却被方应物拦住,然后方应物站起来,恭敬的行礼道:“在下见过徐前辈,至于在下何以充任廪生,唯靠文章而已。”

    有几个人起哄道:“徐前辈文章也不错,为何不能升为廪生?我等百思不得其解,莫非小朋友文章比徐前辈更好么?何不供我等学习?”

    方应物仿佛听不出这是起哄,很实诚的对那几人道:“诸位前辈所言,在下承受不起,不过真心想向诸位前辈讨教一二,还望前辈们不吝赐教。”

    中立士子不由得想道,这新人也太老实巴交了,连别人戏谑都听不出来么?

    但项成贤与洪松对视一眼,却明白如此老实的方应物绝对不是方应物的本性。他们便收口不言,且静观其变。(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下马威

    别人打量方应物,方应物也打量众人。应对徐淮徐学霸时,偷偷扫视了几个来回,便将大部分人的神态看在眼中。

    明伦堂这七八十人里,有一小撮人幸灾乐祸,应该是这位老公子徐淮的死党之流。但大部分人都是中立的,或者说叫做冷漠。虽然不会帮着学霸来欺压自己,但也不见得会像项、洪二人这般帮助。

    他心里明镜似的清楚,这其中大概有三点原因。一是自己地位崛起太快,名气虽然渐渐出来了,对县学士子而言还是陌生人,而且名气也没大到令士子们闻名仰慕的地步,上需要积累;

    第二,自己不是名门大族出身,也不是高官显贵之家,对普通百姓当然优势巨大,但对年轻士子而言没什么心理优势。当然不会出现别人趋之若鹜的追捧,自己父亲顶着解元名头亲自来了还有点这种可能,人的规矩。

    第三,自己进了县学就是最高等级的廪生,在大宗师眼里是件芝麻绿豆大小的人情,但对于普通士子而言,却足以令人眼红。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是当了生员就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