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聪明人已经猜测出,这方应物必然是办学的关键人物,毕竟此人是当前榆林城里第二高的学历(第一已经是巡抚大人了),也就他有资格主持事情了。

    方应物已经完成了今晚的任务,心里开始不停胡思乱想,巡抚大人恩威并施这招,拿捏的火候很老道啊。

    ps:今天还有

第一百四十六章 实力为尊

    榆林城要办学的消息一传出来,立刻成了全城热点,无论有希望还是没希望的人,都会议论几句。毕竟这是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

    对于延绥镇和榆林卫的武官而言,虽然都有世袭铁饭碗,但也只能让长子袭位,其余儿孙便自求多福了。如果能建起学校,那岂不就多了一个好出路?换句话说,

    谁家不想进学读书?至少八成以上的武官都产生了幻想——将来一个儿子习文博功名,一个儿子习武继家业,文武互相辅弼就成家族双保险了。

    以西北边地的教育水准和文化氛围,去京城中进士几乎天方夜谭,去西安府中举人也是十分罕见的,但在本地至少可以想办法中秀才。

    有了秀才功名,一是可以入国子监读书,出来就是监生功名,可以做官;二是能在边镇军中谋取一些高级书记之类的幕僚职务,那方应物不就是现成的例子么?

    一夜之间,方应物忽然成了香饽饽,两天内收到了十二封各色请帖,发来请帖的都是榆林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因为巡抚亲口说过,要与方应物商议细节。之后当然巡抚大人不可能事必躬亲,具体的事情还要靠别人去做,那有学历又受巡抚信任的方应物自然当仁不让的主持此事。

    再说,请动高高在上的巡抚不容易,他们未必有这个资格,但总该有资格去请方应物会面罢。

    更有不少投机分子痛心疾首的想。早知道如此,方应物苦逼的当仓库书办时。就该雪中送炭了。不然结下了患难交情,此时肯定妥妥的能拿到一个秀才名额。

    方大秀才看着请帖,品味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后摇头叹道,大丈夫不可一亦无权。

    却说这个学校话题越热,杨巡抚越发感到方应物出了一个好主意,让他巡抚生涯开端十分顺利的好主意——只用办学就把整个延绥镇人心都掌握了。

    杨巡抚又想到,这事不能拖延太久凉了人心,所以要趁热打铁开动起来。

    他已经向朝廷奏请了此事。但那也就是个过场。建儒学是绝对政治正确的事情,只要地方上有这个心思,并愿意费这个力气,那么朝廷是不可能反对的。

    所以筹备工作大可提前进行,无须担心朝廷会否决。抱着这个念头,杨巡抚在上任后的第四天,便召集了各方人马讨论办学。

    参加会议的除了杨巡抚本人。还有卫所和营兵方面的两个官员,此外就是两个巡抚幕僚崔振飞和方应物。

    卫所方面来得是榆林卫指挥使彭清,榆林卫是实土卫所,榆林城的实际管辖者,坐衙指挥使相当于内地的父母官,办学怎么也绕不过去他去。

    营兵方面来的是都指挥佥事、延绥镇副总兵岳嵩。因为总兵不在榆林。所以由专守榆林城的协同副总兵参加。

    杨巡抚居中而坐,看看左右四人都到齐了,先咳嗽一声开口道:“闲话不说了,直接说正题。今日召见尔等,就是要将办学的详细章程都定下来。然后照此去做。”

    开场话讲完,杨巡抚直接对方应物问道:“依你测算。办榆林卫学需要多少银子?”

    方应物答道:“先期投入,约莫需要千两白银。”

    杨巡抚不动声色,岳副总兵眼观鼻鼻观心,只有彭指挥小小吃了一惊,问道:“怎的如此之多?”

    方应物眼皮也不抬,看着手里的笔记答道:“彭大人不知道儒学是什么样子罢?首先孔庙不可不建,天下儒学没有不建孔庙的,左学右庙乃是标准制式;其次,学校中必须要建高大敞亮的彝伦堂,以及至少容纳百十人的生员学舍,这又是一笔大开销;

    还有就是边镇地方找本书都困难,若建卫学必须要建藏,从外地购书充实之,这笔算下来可能又是数百两。更何况别忘了,边地物材价贵,将上面几项折合起来,千两银子不算多。”

    杨巡抚道:“本院这里只有京运银若干,都要用作赏银和饷银,关系到军心士气,不可轻动。”

    彭指挥也叫苦道:“榆林城里人多兵多营生少,一直入不敷出,所幸朝廷每年拨运若干京银才能弥补亏空,下官卫所中也不好凑钱出来。”

    杨巡抚瞥了瞥彭指挥,吩咐道:“榆林卫有屯田收入,有税课收入,有中盐之利,辗转腾挪总能挤出来罢?卫所今年拿出五百两,明年拿出五百两,就这么办。”

    彭指挥还想叫苦,却见杨巡抚拿出封疆大吏的霸气,斥道:“延绥镇只有你们榆林卫有营生收入,你左右推脱不肯承担,难道叫本院克扣饷银么?还是想让总兵镇吃空饷挤出银子?”

    彭指挥被训斥过,这才不吭气。最大的难题解决了,杨巡抚又问方应物道:“卫学办在哪里?选址可曾选好?”

    方应物又答道:“学宫必建清静之处,但榆林卫城地方狭窄,找地方不容易。晚生这两日勘查过城中,卫学建于东北为佳。”

    众人一想,确实建在东北角最好。榆林卫城西边是官署群和军营,南面是数个集市,东边是工匠民居,所以相对之下只有东北角最清静了。而且榆林卫城没有北城门,更是让北城人流稀少。

    “但是也有问题。”方应物边看彭指挥使,边继续说道:“那里现有卫所衙门的两处仓库。”

    杨巡抚当即做出指示,“将仓库拆了,移建到别处!”

    彭指挥急道:“这恐怕不”

    方应物忽然插嘴,“其实不一定要新建。可以将卫所仓库直接合并入布政分司下属仓库,统一调度管理。”

    “下官定然早日将仓库移走。决不妨碍办学!”彭指挥使口风一转,表决心道。

    方应物淡淡一笑,“最后就是人力问题了。建学宫需要大量差役,营兵战备不可轻用,所以只能从榆林卫军户中征发了。”

    杨巡抚皱眉思考片刻,也觉得榆林地处边防前线,营兵虽然人力充沛,但需要时刻保持战备。真不能拉去盖学宫,因而只有动用本地军民户了。

    营兵归总兵镇管辖,本地军民户却归榆林卫,所以还要劳烦彭指挥。杨巡抚便又吩咐彭指挥道:“本地军民户,十户抽一丁,先看看能召集多少差役。”

    副总兵岳嵩同情的看了对面彭指挥一眼,这老哥们也太憋屈了。幸亏自己是不理地方庶务的甩手武官。

    办学名头上是杨巡抚主办、方应物主持负责具体事务。但今天这会开下来,银子是卫所筹措,地方是卫所腾出,人力还是由卫所负责征集,辛苦事全包了,但最大功劳都是别人的。

    彭指挥显然也发现了这点。咬牙道:“既然人、财、地全是由卫所负责,那直接由卫所筹办卫学就可以了,然后抚台总揽全局,又何必用其他人多此一举!”

    这意思就是,既然事事都靠榆林卫筹办。那么让他彭清出面主持就行了,还要方应物作甚?简直就是多一层手续。毫无用处。

    杨巡抚没有说话,拿起茶杯轻轻地喝茶。对他而言,只要他提出了方向,下面人是谁来挂着主持具体事务的名头,区别真不大。甚至从效率角度考虑,让彭指挥负责具体办理,可能效率还高一些。

    但是官场事情从来就不是这么简单,他要顾及方应物面子,不能伤了自己人的人心,所以不能轻易答应彭指挥的请求。

    彭指挥见杨巡抚避而不谈,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过去道:“这是张太监写给抚台的信,在下捎带来了。”

    听到张太监三个字,屋内所有人都提起了精神。榆林城里能尊称张太监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延绥镇守太监张遐。

    其他人都不傻,张太监在这节骨眼上给杨巡抚写信,还是让彭指挥亲自送来,只怕说明事情要有变化了。

    方应物也微微吃惊,彭指挥能替张太监捎信,这本身就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事情。原来彭指挥有镇守太监撑腰,难怪十分桀骜。

    方应物又迅速想道,看来彭指挥使今天也是有备而来,他知道办学庶务都离不开榆林卫,所以要借着张太监的势前来讨要一个主持事务名头。以后也是邀功请赏的本钱,顺便还能上下其手浑水摸鱼。

    杨巡抚看着信件,沉吟不语。信中内容很简单,张太监劝告他要有公心,不可一味任用私人,彭指挥使作为榆林卫坐衙堂官,绝对是最适合主持办学庶务的人选。

    杨巡抚觉得很讽刺,居然是一个太监劝他大公无私他虽然不畏惧镇守太监,但也不想刚上任时就与拥有向天子密奏之权的镇守太监起冲突,当下有点为难。

    方应物察言观色,突然开口道:“彭大人久在地方,确实是办学的最佳主持人选,晚生情愿让贤。”

    杨巡抚十分惊讶,这方应物居然肯如此相让?少年人能有这种心境的十分少见。

    随即他又料到,这是方应物看出了几分端倪,所以不愿让他为难,主动牺牲自己。

    想至此处,杨巡抚有点感动,询问道:“你可要想好了?”

    方应物偷偷对杨巡抚使了个眼色,“晚生确实情愿让贤!”

    他好像真愿意让?杨巡抚叹口气,“那也好。”

    彭指挥使一扫之前的困顿神态,十分得意起来,很不收敛的“嘿嘿”笑了笑。他就知道,方应物这种人肯定要把琐事都推到榆林卫,提前做好准备就能打他个措手不及,连主持的名头一并抢过来。

    方应物也不想想,他才有多大分量?办榆林卫卫学这种事,离了榆林卫指挥使操劳,肯定办不起来;但离了方应物,完全可以继续办。

    若要面临不得不二选一的局面时,是个人也只能选彭指挥,这就是两人之间的差别。

    事情有了结果,众人朝外走去,彭指挥对方应物道:“这个世道,以实力为尊,有实力才有地位,只会耍嘴皮子是没有实质性用处的!”

    “受教受教!”方应物笑嘻嘻的回复道。

    他居然不沮丧?这让彭指挥十分不舒服,爽感立刻少了一大半。



第一百四十七章 怎么能叫无耻?

    边镇地区各方面条件都比内地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但还是几个比内地强的方面,比如驿传系统。无论公文传递速度还是驿站密度,都完爆内地,当然这也是因为边镇的特殊情况造成的。

    所以杨巡抚上任后向朝廷奏请建榆林卫卫学,很短时间内就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同时朝廷授权给杨巡抚全权办理一应事宜,无须再奏。

    这个最新消息传开后,从榆林城到整个延绥镇,议论热度又上了一个台阶。如果说在前些日子十几万军民还是幻想,那么现在就不仅仅是幻想了,必须要开始八仙过海各找门路了。

    不过具体负责筹建卫学的主持人变成了卫所指挥使彭大人,方应物已经正式不管这方面事情了,因而万众瞩目的香饽饽变成了彭大人。

    仿佛刹那间,方大秀才门前冷落车马稀,再不复前些日子车如流水马如龙,每天都有请帖收的盛况。

    如今方应物早就搬出了广有库那破房子,住进了巡抚都察院的外院一处院落里,杨巡抚还特意安排了两名杂役,一个负责起居一个负责跑腿。

    本来方应物觉得糙汉子负责起居太别扭,想换成粗使丫鬟,相貌就不苛求了。但榆林城里男女比例令人心碎,连这点小小的愿望也得不到满足。

    这天午后,方应物无聊的在寓所翻看前一段时间送来的请帖。对这些邀请他一个也没答复过,今天不知怎么又想起来了。

    大概是因为啊交出去了主持筹建学校差事。一时又没有新的差事,忽然闲了下来太无聊的缘故。

    方应物随意抽出一张。上面名讳是“榆林卫副千户、总兵麾下营千总洛横百拜”。这是一员总兵镇属下营兵武官,他的名衔也是有讲究的。

    营千总是洛横洛大人的实际职务,前面的榆林卫副千户是虚衔,表示的是品级待遇,并寄禄在榆林卫,并不代表他属于榆林卫管辖。

    营兵系统的武官官职都是这样的,比如总兵官许大人挂衔正二品陕西行都司都督佥事,前几天参加筹建学校会议的副总兵岳嵩则是正三品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

    不只是武官。大明很多官衔都是这样,就好像杨巡抚的“右副都御使、巡抚延绥等处”一样,见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方应物看完这张请帖后,提笔写了回帖,递给身边充当长随的杂役,并吩咐道:“去答复洛千总,就说我今晚明晚都有空。”

    “遵命。”长随接了回帖。转身出去。

    榆林城就是这么大,方应物没看几页书,便见长随从军营回来,回复道:“洛千总说这几日要操练士卒,没有时间,以后再补上。”

    方应物没有生气。只是为自己的测试结果笑了笑,叹口气道:“果不其然,人心若此。”

    那长随则很有点主忧臣辱的做派,恨恨道:“这些不开眼的,迟早要后悔!”

    方应物吩咐道。“你去散布一些流言不过也不能叫流言,散布一些消息去!将我的身世来历明明白白告诉大家。另外发几句我让你发的议论。”

    忽然有行辕大门的门子来禀报,有个仓库的王大人来求见。这不是别人,正是广有库的大使孙林。

    孙大使虽然因为方应物意外抱上了巡抚大腿而逃过一劫,但彭指挥依旧当着指挥使,彭二公子依旧活蹦乱跳,这对他形成了莫大压力。

    虽然暂时彭二公子消停了,但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来?他孙林只是个小小库大使,哪里又能长时间顶得住。所以孙大人心里苦闷得很,今天便来找方应物喝酒了。

    “我算打听出来了,那彭二公子好像答应了他妻族的一个亲戚,要谋取库大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