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乌纱-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善遂决定从锦州上游渡河。
    正行进时,忽报边墙一带的明军骑兵离开了车营大队,正在迅速北上;锦州内也有一部骑兵出城向西运动。
    很显然这样的异动是为了在锦州上游阻挡清兵。于是代善下令加快行军,同时调令前锋骑兵一部赶到小凌河相机而动。
    前锋骑兵迅速赶到小凌河锦州上游时,发现北岸有大量的明军枪骑兵和一些骑马的鸟枪手。待清兵靠近河岸时,对岸的鸟枪手便从马上下来,用火器射击。
    明军步兵使用的燧发鸟枪,射程一百多步,直接便可以从对岸杀伤清兵;而弓箭的射程无法企及。清兵奈何不得,他们沿河寻到一处水浅的地方,试图涉水过河。对岸明军在河岸一直监视清兵的东西,不多时明军的一支马队也出现在面前,那些人从马上下来,排成火器队形向南岸的清兵射|击。
    清军前锋将领见那股明军人数不多,便下令冒着铅弹涉水过河。清兵在水中行进缓慢,成了活靶子,中弹落水者不计其数,他们尝试了两次都未能过河,眼看附近更多的明军陆续赶来,他们只得放弃渡河,从河岸离开。!~!
    ..
段七三 日月
    九月初,辽西地区的天气已十分寒冷,很多京官不适应东北的天气,都穿上了袄子或大衣御寒。wWW!但是气温仍然没有低到让河水结冰的程度。
    小凌河南岸的清军主力粮草耗竭,迫不及待要越过小凌河,明军增调各路兵马在小凌河与清兵大战。永历五年初以来历时半年多的辽西走廊大战,已到了最后决定胜负的关头。
    时义州的六万清朝新军南下接应代善主力,明军参战兵力主要是锦州兵以及沿边墙北上的骑兵,双方人数相当,交战总兵力三十余万人。
    小凌河流域战况激烈,而宁远城这边依然很安静,甚至连炮声也听不见。张问一大早就站在城头等待消息,一站又是半天。因为是大战的日子,许多文武官员也来了城头。
    寒风时起时息,城墙上下安静无事,除了官兵经过时的脚步声和官员们小声的议论声,只剩下旌旗被风吹得“哗哗”的响动。
    张问一直都没有说话,却突然自言自语地说道:“关键时刻,还是没靠上战车,松岭下面的装甲师要赶到小凌河估计还得两天,朱燮元应该已经下令步军离开装甲师北上增援了。”
    这句话正好被刚刚走上来的熊廷弼听到,他便说道:“清军士气低落仓皇强渡,败北是注定的事儿,阁老只管等朱燮元传捷报来。”
    张问闻声回过头,只见熊廷弼正向自己拱手作礼,他便伸出一只手摆了摆:“熊督师不用多礼这场大仗你没赶上恐怕有点遗憾。”
    熊廷弼想了想说道:“朱部堂在前面,下官在南线,也算参与了的,张阁老不也在宁远么?”
    张问心道我现在没升官加爵的必要了,还要军功干什么?
    熊廷弼搓了搓手,又说道:“这两天天儿真冷,建虏要涉水半身泡在河里真够他们受的。河上的所有桥梁和渡船都被朱燮元烧了,从锦州城倒是能过河,可建虏没时间攻打锦州。上午报来的消息,章照率骑兵正和南岸的建虏对冲,看来建虏想脱身没那么容易,这一仗打下来,咱们对建虏的优势将进一步拉大”
    张问道:“等锦州的仗打完,我要回京师了,辽东事还得靠你们主持。”
    “朱部堂也要回京师?”熊廷弼忙问道。
    张问听到这句话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笑意:“等大战结束之后,看情况商议决定。”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走了上来,抱拳道:“禀张阁老,京师来人了,是玄衣卫的人,她想见见您。”
    “哦?”张问听到是从北京派来的玄衣卫,便回头对玄月说道:“带她去谯楼。”
    “是,东家。”
    和熊廷弼告辞之后,他便来到东城谯楼上接见了来人。那人进来之后取下头上的黑纱帷帽,张问顿时认出来:她是巧娘,经常跟在张盈身边的人。
    于是张问便道:“盈儿派你来有什么事?”
    巧娘的脸蛋身段确是真生得巧,娇小的身姿看起来有种南方烟雨的感觉,有些柔弱。不过张问知道她的头脑肯定不弱,要不然不会得到张盈的赏识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是很考验头脑和手法的。
    果然巧娘还没回答张问的话,便看向后边的玄月轻轻点了点头以示招呼,这个小动作倒是巧妙,给足了玄月的面子。
    她轻轻上前了两步,低声说道:“夫人让属下赶着告诉东家,太上皇醒过来了。”
    “什么太上皇?”张问随即意识到这个太上皇是指天启皇帝朱由校,喜欢木工那个。
    朱由校在南宫躺了好几年,几乎所有人都把他当死人看,却不料这时候竟然苏醒过来!
    完全出乎张问的意料之外,让他一开始就吃了一惊,不过他很快就回过神来,就算朱由校苏醒过来,对大局应该也没什么影响因为权力已不在朱由校手里。
    少年时代张问就开始想权力是什么东西,记得那时候他问父亲什么是权力,父亲只说了三个字:搞平衡。权力这个概念在那时候便第一次进入张问的脑子,以后进入官场之后很多年他一直都在琢磨这东西。
    这玩意说不清道不明、看不见摸不着,它不是金钱可以直接换取东西,可以压箱底保存;也不是某种技能完全是个人的能力
    不过张问很早就明白:皇权不是上天赐予的;官僚的权力也不是皇帝恩赐的,如果皇帝一个人可以统治整个国家,他肯定不会恩赐给官员任何权力。
    所以,现在朱由校没有权力,上天也不会给他;权力到了张问的手里。
    短暂的惊讶之后,张问表现得很淡定,他想了想问道:“太上皇都见了些什么人?”
    巧娘道:“四个太监两个宫女在侍候太上皇,其他人都没去见面,夫人在外边看了一阵太上皇醒来的消息就只有那么几个人知道:太后、司礼监的王体乾,可能王体乾的心腹李朝钦和覃小宝也知道”
    “好了。”张问打断巧娘的话,“哪些人我心里基本有数李芳应该也知道了吧?”
    李芳便是受到张嫣赏识的那个胖太监,如今做了司礼监秉笔,在宫里也有些门路。其实张问对这个太监没什么好感,但考虑到李芳有张嫣撑腰,正好用来制衡太监体系的权力,便一直默许他的存在。
    巧娘点点头道:“知道,侍候太上皇的太监里面,有李芳的人。”
    张问沉默了一会,这个李芳的嘴是不是靠得住,他不是很有信心。
    巧娘又加了一句:“太后(张嫣)已经吩咐李芳不要让消息外|泄。”
    “嗯。”张问不动声色地说道,“太后没去见太上皇?”
    “没有夫人叮嘱太后不要去见太上皇。”巧娘的一句话中间很明显地顿了一下。
    张问抬起头,目光从她的脸上扫过,一丝笑意被他闷在了肚子里。
    他站起来踱了几步,将整件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然后说道:“巧娘,你先回京师,告诉盈儿稳住局面,有什么突然情况的话找黄仁直和沈敬二人商量。我要过几天才能动身。”
    巧娘也不多问,拱手道:“属下告辞。”
    张问点了点头。玄月说道:“我送送巧娘。”
    日已西斜,张问走出谯楼,在附近独自走了许久,努力将几处的事儿都理顺。要说张问的现在的位置,还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坐稳的,很多关系需要在肚子里清楚才行。
    他走几步,便抬头望一会远方的地平线,风景他自然没心思看,除了风景,远处没什么可看的,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很多事都只能在脑子里想象,要搞清各处的关联有点考验抽象思维。
    旁晚时分,张问寻思着该吃晚饭了,正欲下城,这时只听得远处大喊:“捷报!捷报!小凌河捷报!”
    只有递传捷报时信使才敢这么大声嚷嚷。张问听罢心里顿时一喜,忙唤人出城将信使带过来。不多一会,许多官员听到嚷嚷都从各司衙门里出来,向城东这边走来了。
    信使被带到张问的面前,跪倒在地,双手呈上漆封信筒,大声说道:“禀张阁老,朱部堂命卑职递传捷报。”
    张问回顾了一圈城下的官员,说道:“识字么,念出来。”
    “是。”信使将双手伸出来,慢慢地刮开漆封,好让整个过程在大伙的眼睛下看清楚。他抽出信纸,展开大声念道:“下官兵部左尚书总理辽西军务朱燮元顿首击溃义州虏兵六万,斩首四万三千级;击溃小凌河一线建虏主力,斩首八万。建虏大溃,犹如丧家之犬,侥幸生还者向义州方向奔走,疑敌酋代善未死,在乱兵中逃脱。建虏主力遭受毁灭性的重创,整个辽东已在我手”
    念完捷报,宁远城上下无数的人竟然出奇地安静。
    城头上有一面日月旗,被风吹得“啪啪”直响,张问不禁抬头看了一眼那面汉人的旗帜,一时也不知说什么了,此时他完全理解大家的沉默。
    突然听得“扑通”一声,一个红袍老头扑倒在地,嗷淘大哭:“十年九泉之下千百万亡灵可以瞑目了!辽东汉人不用再做奴才了!”
    想起那本大明日记,张问心道:咱们所有人都不用再做奴才了。
    他淡淡地说道:“朝廷总算给了战死的将士一个交代。”
    欢呼声随即便响彻云霄,这是胜利的声音。大家都很高兴,胜仗意味着升官发财,意味着在外族面前找回了脸面,找回了尊严只是
    只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知道,对满清的胜利真正意味着什么。大概,只有窥知天机的张问和另一个时空的那些人才能深深地体会到:
    这不只是一场战争的胜利。
    张问在热闹的气氛中想到:千百以后,读青史的人们或许会领悟偶然的拐点意味着什么。
    他也不知道以后的历史长河会如何流向,不过汉人们或许最不该忘记的是:自己是谁,来自何方。!~!
    ..
段七四 白菜
    满清主力被剪灭,广袤的辽东地盘在数十万明军威胁下几乎成了囊中之物。wwW、张问不认为他们还有什么办法,如果这样满清都还有办法死灰复燃,他就只好承认天道非人力可以改变。
    昨天他听说有个文官接见了一个辽东方士,那方士自喻精通风水玄学并心怀忠义,所以很巧妙地破坏了爱新觉罗氏的祖坟风水,才使得满清气数耗尽。很多明朝文官多少都信点这种玄乎的东西,所以不敢擅自做主,便将这事儿报到了张问那里。当时张问大怒:老子们血里火里才打败了清军,这方士竟然把功劳都揽到他的什么风水气象上!便立刻下令将那妖言惑众的方士腰斩。
    人的想法是最不稳定的东西,昨天张问还毫不犹豫地杀掉了方士,今天他心境一变,又有些怀疑这世上兴许真的存在一些常人无法参悟的玄虚。
    
    不管怎么样,平定辽东应该是**不离十的事儿了。
    消灭建虏改变历史不让清朝这个时代再出现在青史上,是张问的一大宏远。如今目标基本达成,他心里反倒有些空落落的。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爬山的人,爬得十分辛苦,在途中一直坚信爬到山顶会看到美妙无比的景色,但真的爬到山顶后,却发现也不过如此。
    窗外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这几天宁远城的热闹一直没有停息过,不管怎么样,打败了满清是汉人都应该高兴的事儿。此时此刻,张问却呆在屋子里拿着一本书装模作样地寻求宁静致远的境界,他不是故意装笔,不过内心确实没法平静下来,一个字都看不进去,甚至手里的书是什么书他都不知道,各种各样的念头都冒出心头,可谓百感交集。
    一个梳着“二环”头式的丫鬟怯生生地转过屏风,见张问正拿着一本书很专心的样子,她便不知该怎么办。张问回头问道:“什么事?”
    丫鬟道:“晚膳摆好了,东家要用膳吗?”
    “好,这就来。”张问说罢将书籍随手扔在桌子上,站起身向外面走。
    只见玄月也站在外间,张问便随口问道:“你吃了饭么?”
    “属下一会就去吃。”
    张问便不多说,当然不会让玄月和自己一起吃饭,虽然玄月不是奴婢,但上下尊卑还是要讲究的。
    他坐到桌子旁边,拿起筷子就吃,也不担心饭菜里有毒之类的,身边有大批负责他安全的人。如果像曹操那样睡觉还担心在睡梦中被人弄死,还要搞谎称梦游杀人的技俩,人生就实在无甚趣味了。
    不过张问突然发现自己争夺了这么多年,最后有趣的事也只剩下两件:吃饭和玩|女人。最郁闷的是随便拥有多少山珍海味和美貌女人,能享用只有那么一点。
    所以他拿起筷子之后准备好好享用这剩下不多的乐趣。他先夹了一块炒白菜,因为他的伙食里还难得见着一回这么平常的蔬菜。
    吃了一口之后,他顿时发现今儿这白菜十分可口,能将一盘白菜炒得如此鲜美,实在不容易,他不由得多吃了一些饭。这时他不禁说道:“是不是换了个厨子?”
    旁边一个奴婢忙道:“东家吃一口菜就知道换了厨子,真是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张问不由得看了一眼拍马屁的奴婢,长得不怎么样脸上有许多土斑,“厨子能和秋天扯上关系,你的脑子转得可真快。”
    “东家学富五车,奴婢们耳熏目染的也学到些皮毛的东西呢。”
    “嗬嗬今天这菜炒得真有意思,都是些最平常的蔬菜,却样样有味道。”
    虽然此时张问的脑子里被大事占据,对满清的大胜仗和紫禁城里朱由校苏醒这两件大事都足够抓住他的注意力,但是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越是有大事,越不忘细细地体会生活中的点滴。
    这一点倒是和刚刚从植物人状态苏醒的朱由校有些相似,朱由校以前干着皇帝的事,却花大量的时间去捣鼓一些没用的小事,甚至对集市上的贩夫走卒有特别兴趣。
    于是,张问决定见一见炒菜的厨子。
    “去把厨子叫过来,我要肯定一下他做事用心的态度。”
    不一会,玄衣卫侍卫便将厨子带了过来,进门之后,张问发现原来是个厨娘,而且是个长得不错的厨娘,个儿高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